1 / 74

重要人兽共患胞内寄生菌病流行特征 及病原致病机制研究

小反刍兽疫知识简介. 重要人兽共患胞内寄生菌病流行特征 及病原致病机制研究.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四年四月一日. 一、概况. 一、概况. 1. 概念 小反刍兽疫(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 PPR ) 又名小反刍兽假牛瘟、小反刍兽瘟疫、山羊瘟疫、 传染性脓疱状胃炎、 胃肠炎 - 肺炎综合症等,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 , PPRV )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 一、概况. 1. 概念

tann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重要人兽共患胞内寄生菌病流行特征 及病原致病机制研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小反刍兽疫知识简介 重要人兽共患胞内寄生菌病流行特征及病原致病机制研究 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一四年四月一日

  2. 一、概况

  3. 一、概况 1.概念 • 小反刍兽疫(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 )又名小反刍兽假牛瘟、小反刍兽瘟疫、山羊瘟疫、传染性脓疱状胃炎、胃肠炎-肺炎综合症等,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 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4. 一、概况 1.概念 • 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以山羊和绵羊为主),以突然发热、眼口鼻排出分泌物、口炎、腹泻、肺炎和死亡为特征。 • 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是《国家动物疫病中长期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明确规定重点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之一。

  5. 一、概况 2. 国际流行情况 • 该病于1942年在非洲西部的科特迪瓦(象牙海岸)首次爆发,而后逐渐向中部非洲、东部非洲、中东地区、西亚和西南亚地区扩散,本世纪初传入我国。 • 1995-1996年,埃尔比亚单峰骆驼发生PPR地方性流行。

  6. 一、概况 2. 国际流行情况 • 根据OIE公报, 2004年国际上共有29个国家爆发该病。 • 到2006年初,我国周边国家包括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先后爆发了大规模PPR疫情。 • 到2007年,世界上共有41个国家发生PPR疫情,其中包括我国在内。

  7. 科特迪瓦 尼日利亚 苏丹 PPR全球分布情况

  8. 沙特阿拉伯 印度 埃塞尔比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9. 巴基斯坦 马里 PPR全球分布情况

  10. 土耳其 PPR全球分布情况

  11. 刚果 PPR全球分布情况

  12. 阿富汗 PPR全球分布情况

  13. 肯尼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14. 坦桑尼亚 一、概况

  15. PPR全球分布情况

  16. 科特迪瓦 尼日利亚 PPR全球分布情况

  17. 一、概况 3. 当前国内疫情形式(形式十分严峻) • 2007年7月,我国在西藏阿里地区首次发现并确诊小反刍兽疫疫情,是经东南亚首次传入我国。 • 2013年12月,时隔3年之后该病从境外再次传入我国新疆地区。 • 直至目前,该病已从新疆传入甘肃、内蒙古、宁夏和湖南等省区,疫情形式十分严峻。

  18. 小反刍兽疫历史疫点分布图

  19. 二、病原学

  20. 二、病原学 1.分类 • PPRV属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麻疹病毒属(Morbolivirus)成员。与牛瘟病毒(RPV)、犬瘟热病毒(CDV)、海豹瘟病毒(PDV)同为一个属。

  21. 二、病原学 2.形态特性 • 病毒有囊膜,呈粗糙的球形或椭圆形,病毒颗粒较牛瘟病毒大,直径为130-390nm,具有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基因组。病毒囊膜上有8-15nm纤突,纤突具有神经氨酸酶和血凝素活性。

  22. 二、病原学 3.基因组 • PPRV全基因组长约15948bp,是麻疹病毒属中基因组最长的病毒,RNA链从3’至5’依次是N-P(C/V)-M-F-H-L 6个基因,分别编码6种结构蛋白和2种非结构蛋白,其中F和H是主要的免疫蛋白。

  23. 二、病原学 4. 血清型 • PPRV只有1个血清型,但从核酸水平上可分为有4个群,其中Ⅰ、Ⅱ、Ⅲ基因群主要分布于非洲,Ⅳ群主要在亚洲(包括我国在内)。

  24. 二、病原学 5. 抵抗力 • PPRV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弱,在体外存活时间不长,对乙醚、氯仿、苯酚、2%NaOH等敏感;另外,常用的消毒药均有消毒效果。 • 56℃病毒在淤血、脾、淋巴腺内的半衰期为5min,70℃以上病毒迅速灭活; • 4℃下,pH7.2-7.9时病毒稳定,但如pH高于9.6或低于5.6时,病毒迅速灭活。 • 在冷藏或冷冻组织中能存活较长时间。

  25. 二、病原学 6.小反刍兽疫病毒的培养 • 病毒可在绵阳肾、胎羊及新生羊的睾丸细胞、Vero细胞上增值培养,一般在接种后6-15天产生细胞病变(CPE),形成合胞体,其特点是出现多核巨细胞。

  26. 三、流行病学

  27. 三、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 • 主要感染山羊、绵羊、羚羊、骆驼、美国白尾鹿等小反刍动物。 • 山羊和绵羊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山羊高度易感(欧洲品系易感性更高),绵阳次之,羔羊比成年羊易感。 • 野生动物中野羊易感。 • 牛猪可以感染但通常为亚临床经过,不排毒。 • 人不感染。

  28. 三、流行病学 2.传染源 • 主要是患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 • 病畜的分泌物(眼、鼻、口腔等)、排泄物(尿液、粪便等)、组织、血液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均含有病毒。

  29. 三、流行病学 3. 传播途径 • 本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羊-羊)、间接接触传染(共同水源、共同圈舍、共同牧场、水料污染)或呼吸道飞沫传染。 • 此外,还可通过精液、乳汁和胚胎感染。 4.潜伏期 • 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21天。

  30. 三、流行病学 5.流行特点 •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雨和干燥寒冷季节多发;发病率100%,死亡率20-90%不等,而严重爆发时死亡率可达100%。 • 在发病疫点,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增多,常以零散疫点的形式发生,在某些年份呈爆发流行之后,则有一个5-6年的缓和期。

  31. 四、临床症状

  32. 四、临床症状 • 感染动物临床症状与牛瘟病牛相似,常呈急性发作; • 山羊症状比较典型,绵羊一般较轻微; • 以发热、眼鼻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口炎、腹泻、肺炎和死亡为特征。 • 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33. 四、临床症状 1.温和型 • 类似感冒症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出现轻微短暂的发烧,有时可见眼睛和鼻腔流出大量的分泌物,并在鼻孔周围结痂;也可见腹泻。 • 一般病畜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耐过,恢复健康。

  34. 四、临床症状 2.急性型(最常见) • 潜伏期3-4天,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可达40-41℃,持续3-5d,患病动物精神沉郁、感觉迟钝、食欲减退或废绝、眼结膜潮红、鼻镜干燥、被毛逆立。 • 口、鼻、眼分泌物严重增加,并由浆液性转为黏液脓性。 • 口腔粘膜多处出现溃疡、坏死、糜烂;支气管肺炎,出现咳嗽现象。 • 严重腹泻,伴有难闻的恶臭气味,有时出现出血性腹泻,严重脱水致衰竭死亡。

  35. 四、临床症状 2.急性型(最常见) • 发病后期会出现鼻口周围、嘴唇外侧的皮肤形成小的结痂损伤。 • 死亡率20%-90%不等,幼畜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般都高于成年畜。 3.最急性型 • 较少发生,多见于幼龄山羊,表现为高热(41-42℃)后突然急性死亡,无其他症状,一般是感染后1-2天内死亡。

  36. 四、临床症状 也即是:(眼口鼻)分泌物,支气管肺炎,腹泻,死亡

  37. 眼、鼻、口分泌物

  38. 眼结膜潮红,充血 结膜炎 腹泻

  39. 口腔组织糜烂或溃疡 口腔坏死、糜烂 口腔溃疡

  40. 口腔有干酪样分泌物 唇部有结节样病变

  41. 五、病理变化

  42. 五、病理变化 • 病理变化主要是肺炎和出血性肠炎。 • 口腔和鼻腔黏膜多处出现坏死、糜烂;咽喉和食道有条状糜烂。 • 皱胃病变部位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 • 大肠尤其在结肠、盲肠结合处呈特征性线状出血或斑马样条纹的外观病变。

  43. 五、病理变化 • 支气管和肺脏出现干酪样病灶,肺脏表面、支气管粘膜等有出血点,肺部组织出现多核巨细胞以及细胞内嗜酸性包含体。 • 脾有坏死性病变,充血、轻度肿大;淋巴结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

  44. 肺炎 舌面糜烂 肠粘膜条状出血 消化道条状出血

  45. 六、诊断方法

  46. 六、诊断方法 • OIE规定的标准检测方法是竞争ELISA和PCR方法。国内现建立的方法有ELISA、PCR、荧光RT-PCR方法。 初步诊断: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 • 流行病学特征:山羊或绵羊发病而接触的牛不发病,传染和死亡主要发生在青年羊。 • 临床症状:高热、分泌物、口炎、呼吸困难、腹泻、死亡等症状。 • 病理变化:口腔糜烂、肺炎、肠系膜条状出血。

  47. 六、诊断方法 确诊:通过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 1. 病原学检测 • 样品:鼻腔分泌物,肺脏,淋巴结,肾脏,脾脏,肝脏等病变组织。 • 方法:病毒分离鉴定、ELISA、PCR、荧光RT-PCR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