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likes | 415 Views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金盛 2011/7/19. 講授大綱. 壹、前言 貳、何謂社群 參、推動現況及方式 肆、結語. 壹、前言 1 / 3. 北北基聯測事件的感想 考試最公平也最不公平 什麼情況都需要考試 老師在教化人還是在訓練考試高手 為什麼擔任校長要考試 為考試而教書嗎 不考的就不重要嗎(三生教育). 壹、前言 2 / 3. 我教書是因為 … 當老師就必須教書 需把教科書上完 需把每週二十節課上完 這樣才有薪水 有學生想要學習 有學生需要我. 壹、前言 3 / 3.
E N D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吳金盛 2011/7/19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講授大綱 • 壹、前言 • 貳、何謂社群 • 參、推動現況及方式 • 肆、結語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壹、前言 1/3 • 北北基聯測事件的感想 • 考試最公平也最不公平 • 什麼情況都需要考試 • 老師在教化人還是在訓練考試高手 • 為什麼擔任校長要考試 • 為考試而教書嗎 • 不考的就不重要嗎(三生教育)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壹、前言 2 /3 • 我教書是因為… • 當老師就必須教書 • 需把教科書上完 • 需把每週二十節課上完 • 這樣才有薪水 • 有學生想要學習 • 有學生需要我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壹、前言 3 /3 • 不要輸在起跑點 Vs. 要贏在終點 • 何福田教授說: • 「在求學多年之後,只知道自己討厭什麼?而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 「遲鈍一點的學生在考前遺忘,聰明一點的學生在考試後遺忘」,只差那麼一點時間,結果都是遺忘。 • 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e) • 關鍵能力關係著個人的自我實現與發展、社會文化適應與融合、就業及技能更新,以數位學習為基礎的關鍵能力,包括創意思考能力、數位公民能力、溝通合作能力。 • 社群就是一種合作的概念。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貳、教師社群 • 溝通合作能力(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 定義:使用數位媒體與環境進行溝通及合作學習,以支持個人化學習,以及貢獻個人觀點於小組其他成員的學習,以達到積極互賴、人際互動以及個人權責(楊心怡,2010) • 教師社群: • 指一群志同道合的教育工作者所組成,持有共同的信念、願景或目標,為促進服務對象的最大福祉或專業效能的極大化,而透過協同探究的方式,致力於精進本身的專業素養,以持續達成專業服務品質的提升與卓越。 • 張新仁、王瓊珠、馮莉雅編(2009)。中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手冊(再版)。 台北市:教育部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Senge的學習型組織 • PeterSengen用五項修鍊來建立學習型組織: • 自我超越 • 心智模式 • 團隊學習 • 建立共同願景 • 系統思考 • 建立學習型組織需要組織成員有時間合作、有持續的行政支持、資訊、同事間有溝通的管道。 • 實際上,學校基本上並不鼓勵共同思考,相反的,老師通常自由地做個人的教學決定。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學校社群學校的快照 1 /3 • 學生教室 • 學生們自在地提出問題,尋求理解,他們自由自在地與老師對談,老師和學生都喜歡以問題挑戰彼此的想法,促進思考,學習氣氛很熱絡。 • 學校經營 • 允許老師自己決定課程,與他們想實施的課程相連結。因此,教師們決定選擇小組合作教學,實施跨學科主題式的統整方式,每個教學小組自行決定標準。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學校社群學校的快照 2/3 • 教師辦公室 • 老師們的辦公室也和學生的教室依樣充滿了熱烈的學習氣氛,老師之間的對話都和教學計畫有關,老師辦公室的公布欄張貼各種和教學有關的議題公告,也張貼學校領導小組會議、研讀小組、新進教師研習活動、同儕小組訓練活動,和社會議題的研習。因為校長非常支持,因此,所有的活動由老師們主導,也由老師們合作規劃。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學校社群學校的快照 3/3 • 全體教師把握一切機會學習教學策略和討論學生的需要,校長提供教師們各種學業成績資料,供教學小組規劃課程參考之用。 • 吳清基部長曾說過,行政是跑龍套的,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才是學校教育的主角。 • 教師是有效教學的主導者,行政等各種資源是實踐有效教學的協助力量。好比學校的總務處,是為支援各處及教師而存在。 • 教師們變得擅於群體活動而能開放教室,讓其他教師可以在非正式的情況下進入旁聽和觀察。 • 所有的活動都是建立在學校的核心任務上,就是希望能提升學生的成就。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學習社群的描述 • Speck(1999)對學習社群的描述: • 所謂學校的學習社群就是一個提升學習、並重視學習的地方,藉著教師、學生、員工、校長、家長,和社區之間的動態對話,以這種持續進行、積極的合作過程來改善校內學習和生活的品質,發展學校在每一層面都能孕育學習,並協助每一位和學校接觸的人都能一起支持學習社群,了解學習社群的重要。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學習社群的特徵 • 專業社群的特徵 • Kruse等人(1995)認為專業社群的焦點在於學習的培養,以及教師和行政人員之間的互動,如此,才能充分地為學生和學校社群改善教與學的結果。 • 反省的對話;針對教學行為和學習結果所做的對話。 • 專注於學生的學習;專業社群是為了全體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 教師同仁的互動;包含教師要開放教室,讓其他教師進去參觀。 • 合作;教師分享教學策略和技巧、對教學議題做決定、提出點子,以提升生學校社群中每一份子的學習成果。 • 分享價值和標準;指專業社群的成員對於學校的任務、型塑他們成為專業者的價值和標準有共識。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教師社群的組成類型 1 /4 • 採年級形式:如職業類科畢業班教師可組織實習社群,共同研發教育實習帶領方式,提升實習成效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教師社群的組成類型 2 /4 • 採學科(群科)/學習領域形式:如組織社會領域、自然領域等專業學習社群等,以共同備課方式,精進教學內涵、改進命題、辦理領域統整之活動。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教師社群的組成類型 3 /4 • 採學校任務形式:如申請國科會高瞻計畫,成立「全校性科學探究課程」專業學習社群,以研發和實驗以問題解決為學習核心的跨學科課程發展計畫。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教師社群的組成類型 4 /4 • 採專業發展主題形式: 打破年級、科別,教師依共同關注的議題,組成不同主題的專業學習社群。如: 「班級經營」專業學習社群 、「應用電子白板教學」專業學習社群、 「新進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教師社群的功能 1 /2 • 經由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集體力量,教師共同關注教學實務的改進,努力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 • –交流彼此的教學理念與實踐,擴展專業知識 • –更有效地解決教學實務問題 • –增加更多理念、研發教材與教法 • –更有系統地幫助新教師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教師社群的功能 2 /2 • – 提升學生學習成效 • –增加學校成員間的信任與尊重 • –彼此提供鼓勵和精神支持,使教師不畏於嘗試與創新 • –教師擔任領頭羊的角色,分享領導權,促成更好的決策 • –強化學校文化的改變,致力於改進與創新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參、推動現況及方式 • 以臺北市 仁愛國中為例 • 以臺北市國語實小為例 • 以臺北市民生國小為例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
團隊中的五專 專人負責 專用設備 專業分工 專用時間 專用空間 以臺北市 仁愛國中為例 20
運作模式 (一)專人負責:增設執行秘書(比照組長減課) (二)專業分工:行政、技術、研發等三組 (三)專用時間:每週三第3、4節(98學年每週五) (四)專用空間:學校發展中心 (五)專用設備:行動E化專科教室(將增購為5套)
建立溝通平台 尋求專業資源 建立檢核機制 行動策略 資訊科技融入 評估發展條件 確立發展方向 以臺北市國語實小為例 • 運作模式 一、成立教師專業社群—自主團隊 二、發展行動策略 三、確立方案推動系統
方案推動系統 背景分析 團隊運作 行動方案 方案發展與實踐 制定行動策略 實施成效檢視 設備與環境 發展課程內涵與架構 家長意見 課程內容設計 學生作品 課程實施與調整 學生回饋 課程實施後檢討 建立溝通平台 同儕評鑑對話 課程未來發展 尋求專業資源 評估發展條件 確立發展方向 資訊科技融入 建立檢核機制 A P 以攝影教育的推展為核心 ,系統化概念進行方案的 規劃、設計、實施與評鑑。 D C PDCA 循環系統推動模式
校長 英語中心主任 教務主任 協調整合 課程統整組 活動圖書組 外師管理組 資訊組長 系統師 專案老師 • 1.規劃英語情境之相關課程內容 • 2.英語情境中心佈置資料蒐集及規劃 • 3.編授英語情境中心實驗課程 • 4.整合分級制度與調配 • 1.協助外師拍攝情境相關之錄影帶 • 2.錄製圖書影音相關資源 • 3.推廣資訊結合英語相關活動 • 1.協助外師配合學校辦理之相關活動 • 2.協助規劃英語相關網站 • 3培訓外師資訊能力 • 1.協助多媒體教材製作及網站架設 • 2.解決課程中資訊軟體應用問題 • 1.建構資訊網絡 • 2.管理學生帳號密碼 • 1.規劃教師培訓課程 • 2.統整校內資訊資源 以臺北市蓬萊國小為例(團隊運作組織)
以臺北市民生國小為例 e化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模式 學習U化程度 模式推廣 教學E化程度 Tuckman(1965)小組發展理論
形成團隊共識 教學總歸戶機制 自然e教學網 自然教學入口網 • 形成團隊共識 • 形塑研發教案的團隊動力 • 發揮合作學習的群育精神 • 建置無線行動的學習環境 • 發展即時互動的教學方式 • 培養積極自主的學習態度 • 提供立即回饋的補救學習 • 推動教學知識的分享機制
e化專業學習社群的推廣 數學領域 語文領域 社會領域 綜合領域 E化社群 藝術人文領域 健康體育領域
簡報完畢 感謝聆聽 敬請 批評 與 指教 教師社群推動現況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