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整合管理体糸基础知识

整合管理体糸基础知识. 前 言. 今天,全球经济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时代。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持续改进,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建立企业标准化为基础的整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管理过程并实现过程管理的重要方法:作为电力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作为精细管理的重要体现:作为绩效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持续改进,努力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增强企业抵御强劲风险的能力 。. 第一部分. 整合管理体糸的标准简介. 三项认证标准.

Download Presentation

整合管理体糸基础知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整合管理体糸基础知识

  2. 前 言 • 今天,全球经济和社会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化和竞争的时代。企业要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并持续改进,这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以建立企业标准化为基础的整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管理过程并实现过程管理的重要方法:作为电力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作为精细管理的重要体现:作为绩效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持续改进,努力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增强企业抵御强劲风险的能力。

  3. 第一部分 整合管理体糸的标准简介

  4. 三项认证标准 GB/T19001-2000 idt ISO 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24001-2004 idt ISO 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28001-2001 OHSAS 1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5. 管理标准的由来

  6. 质量管理标准的由来与发展 经营管理 产品检验 事后把关 统计检验 事后把关 BS5750(1971) 工序控制 事后把关+事前指导 ISO9000:1987 合同+计划+设计 ISO9000:1994 过程控制 +过程+检验 ISO9000:2000 体糸控制 持续改进体糸的有效性 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质量管理发展的需要;企业追求效益的需要;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 质量管理

  7. 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结构

  8. 标准的结构和过程管理模式 图中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相关方)起主要作用。通过产品实现和监视、测量,满足顾客要求促进质量的持续改进。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覆盖了该标准的所有主要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这四大过程通过四个双实线箭头表示顾客的要求,推动着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形成闭环,并持续改进,不断循环上升,永无止境。

  9. GB/T 19001标准的主要章节 • 管理职责 • 5.1管理承诺 •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 5.3质量方针 • 5.4 策划 • 5.5职责、权限与沟通 • 5.6管理评审 • 资源管理 • 6.1资源提供 • 6.2人力资源 • 6.3基础设施 • 6.4工作环境 • 质量管理体系 • 4.1总要求 • 4.2文件要求 • 产品实现 •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 7.3设计和开发 • 7.4采购 •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 测量、分析和改进 • 8.1总则 • 8.2监视和测量 • 8.3不合格品控制 • 8.4数据分析 • 8.5改进

  10. GB/T 19001标准的核心思想 ☆ 规范企业管理; ☆ 全过程控制; ☆ 持续改进业绩; ☆ 终于顾客满意。 基本点:过程控制,过程管好了,结果一定会好;按标准的要求、做标准的事; 关键是管理,是人;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好、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需求。追求“0”缺陷。

  11. GB/T 19001标准的特点 • 通用性强,适用于不同行业的组织的管理和运用; • 建立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统一理念; • “领导是关键”是所有成功企业的共同经验; • 采用了‘过程方法’,通过PDCA循环对所有过程进行管理; • 减少了强制性的形成文件的程序的要求; • 强调对质量业绩的持续改进,建立自我完善机制; • 强调持续的顾客满意,关注相关方,利益共享; • 与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12. GB/T2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系列标准的构成: • ISO14001:2004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 ISO14004:2004 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 持技术通用指南 • ISO14010:1996 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 • ISO14011:1996 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环境管理体系审核 • ISO14012:1996 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

  13. GB/T24001标准——主线 ACYION PLAN 环境因素 评审改进 频率分析 严重度分析 CHECK 检查纠正 DO 重要环境因素 NO 管理方案 可接受污染 应急预案 Y 运行控制

  14. GB/T 24001标准的主要章节 • 4.4实施和运行 • 4.4.1资源、作 • 用、职责和权限 • 4.4.2能力、培训和意识 • 4.4.3信息交流 • 4.4.4文件 • 4.4.5文件控制 • 4.4.6运行控制 •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1总要求 4.2环 境方针 •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 4.5.1监测和测量 • 4.5.2合规性评价 • 4.5.3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 4.5.4记录控制 • 4.5.5内部审核 • 4.3规划(策划) • 4.3.1环境因素 • 4.3.2法律与其他要求 • 4.3.3目标、指标和方案 4.6管理评审

  15. GB/T 24001标准的核心思想 ☆普及环保意识; ☆ 做好污染预防; ☆ 加强环境保护; ☆ 坚持可持续发展; 基本点:识别并评价环境因素,控制产品生产及活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做好污染预防。追求“0”污染。

  16. 2.13.标准17个要素的关系 管理评审 内部审核 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目标指标和方案 环境方针 能力、培训和意识 合规性评价 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 监测和测量 运行控制 环境因素 法律与其他要求 应急准备和响应 文件 文件控制 信息交流 记录

  17. GB/T 24001标准的特点 • 标准的适用性强; • 采用自愿性原则; • 与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具有很好的兼容性; • 组织应对遵守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作出承诺; • 强调污染预防,持续改进; • 强调影响相关方的观点。

  18. GB/T28001标准——主线 ACYION PLAN 评审改进 危险源辨识 频率分析 严重度分析 CHECK 检查纠正 DO 风险评侨 NO 管理方案 可接受风险 应急预案 Y 运行控制

  19. GB/T 28001标准的主要章节 4.5检查和纠正措施. 4.5.1绩效测量和监测 4.5.2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4.5.3记录 4.5.4审核 • 4.4实施和运行 • 4.4.1结构与职责 • 4.4.2培训、意识和能力 • 4.4.3协商与沟通 • 4.4.4文件 •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 4.4.6运行控制 •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 4.1总要求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3策划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4.3.2法规与其他要求 4.3.3目标 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4.6管理评审

  20. GB/T 28001标准的核心思想 ☆ 以人为本、关心生命; ☆ 识别危险、评价并消除风险; ☆ 超前预防、安全第一; ☆ 三级监测、自我完善。 基本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预防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追求“0”风险。

  21. 标准17个要素的关系 管理评审 审 核 结构和职责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培训意识和能力 绩效测量和监测 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 目 标 OMS管理方案 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运行 控制 应急准备和响应 法规与其他要求 协商和沟通 文件 文件和资料控制 记录和记录管理

  22. GB/T 28001标准的特点 • 采用建立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科学管理体系的方式为企业搞好职业健康安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 先进性。 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风险因素识别、评价与控制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精髓所在,通过实施文件确保体系的有效运行。对各种预知的风险因素做到事前控制,扭转了跟在事故后面转的被动局面。 • 系统性。 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工作实行程序化管理,必须按体系文件的规定程序和要求来实施,这样可以杜绝管理工作一阵风的突击做法,避免部门之间、岗位层次之间的职责不清。 • 全方位全过程控制。 强调组织机构方面的系统性,要求把要素逐一落实到相关部门,并确定其归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要求,真正落实责任制。特别强调对产品生产各个环节和各个作业活动的全过程控制,无论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还是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均在控制范围之内。 • 两个承诺。承诺遵守法律法规和承诺持续改进是企业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体系结构采用PDCA循环管理思想 ;

  23. 第二部分 企业标准化基础知识

  24. 企业管理与标准化 • 企业管理活动的两个职能: • 控制性管理活动: 是使管理的对象不折不扣地符合预期的要求或目标;它具有重复性。控制使得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进行,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条件一经设定、管理的任务就是要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重复进行同样的活动,从而获得同样的结果。针对重复性的活动所规定的这些规则就是标准。控制性管理活动也就是贯彻实施各种标准的过程。 2. 改进性管理活动: 是要使管理的对象比原先的水准更好;改进性管理活动就是要打破现状,通过不断的探索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改进以现有标准为出发点,改进目标的实现意味着将要在新的标准下进行控制。 由此可见,管理活动与标准化是不可分离。没有标准化也就没有管理。 在管理活动中主动地开展标准化将使得一个一个孤立的个人的经验蓄积为企业的财富,也将使得组织的运营对于个人的依赖低到最低的程度。

  25. 标准化的产生与发展 • 人类为了生息、繁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在共同的劳动、 生活中,自然产生了语言、文字、简易的工具……等。为标准化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形成,(公元前21世纪)。社会大分工的出现,“标准化”的雏型在我国古代就已出现,秦朝(公元前221年)就有“车同轨、书同文字”的法令,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 我国标准化建设的历程: 历代政府也不同程度地颁布了涉及有关标准化方面的法律规范,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成立了国家技术委员会标准局,这时,我国电力工业主要以前苏联标准为基础,制定了很多电力设计、施工、运行检修、试验等方面的标准,对保证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安全供电起到了重大作用,以后,国务院陆续发布了有关标准化方面的管理办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组建了国家标准总局,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于1989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我国标准化工作得到稳定、快速地发展。

  26.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 • 标准化:1972年英国的桑德斯在《标准化的目的与原理》中提出标准化的定义是:“标准化是为了所有有关方面的利益,特别是为了最佳的全面经济管理并适当考虑到产品使用条件与安全要求,在所有有关方面的协商下,进行有秩序的特定活动所制定并实施各项规则的过程”。1983年7月,国际标准化组织《第二号指南》关于标准化的定义是:“标准化主要是对科学、技术与经济领域内重复应用的问题给出解决办法的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最佳秩序。一般来说,包括制定、发布与实施标准的过程。”1996年,我国标准GB3935.1-1996中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标准化的三个定义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标准化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标准化是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规则的活动。

  27. 标准:1983年ISO《第二号指南》中给出标准的定义是:“由有关方面概括科学技术成就与先进经验,共同合作起草一致或基本上同意的技术规范或其他公共文件,其目的在于促进最佳的公众利益,并由标准化团体批准”。1996年,我国标准GB3935.1-1996中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的核心是: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并经一个公认的机构批准。通常标准有四种形式:----“规范”:对设计、施工、制造、检验等技术事项所做的一系列规定。----“规程”:对工艺、操作、安装、检定、安全、管理等具体技术要求和实施程序所做的统一规定。----“导则”:对具体的技术原则或执行标准的指导原则。----“规定”:对某一事物做出的关于方式、方法或数量、质量、规定的决定。

  28. 企业标准化体糸 • 企业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有机整体称为企业标准体系。 • 它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并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 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 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供支持。是企业其他各管理体系的基础。

  29. 企业标准体糸系列标准 • GB/T 15496 一 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规定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以及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管理机构、职责、企业标准制定分、实施以及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 • GB/T 1 5497 一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 》,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结构、格式和制修订要求。 • GB/T 15498 一 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规定了企业标准体系中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及编制的基本要求,并因为采用本标准的各类企业提供了编制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指南。 • GB/T 19273 一 2003 《 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 》 ,规定了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原则和依据、评价条件、评价方法和程序、评价内容和要求以及评价、确认后的改进。

  30. 企业标准化体糸 企业方针目标 企业贯彻的标准化法规和企业标准化规定 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 技术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体系 工作标准体系

  31. 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1、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 2、实施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相关标准; 3、制定、实施、修订、完善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对企业标准体系进行评价与改进; 4、推行全面标准化管理体系,使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规范化,并对标准的实施进行检查与考核; 5、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32. 企业管理与标准化 • 标准化不是标准部门或标准化人员的事情,应是企业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管理人员、每一个技术人员甚至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树立的一种意识,都应当具备的一种技能。 • 在企业中搞好标准化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人们对于标准化工作选的重视,培养人们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运用标准化的意识,将会为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33. 企业标准的制定 • 电力企业标准的制定是电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内容,应按规定的范围制定企业标准。电力企业的标准范围如下: ( 1 )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应制定电力企业标准。电力企业必须执行相应的标准,电力企业不得无标准作业。有上级标准时,应执行上级标准,没有上级标准时,应制定企业标准。 ( 2 )为提高电力生产、供电服务质量和促进技术进步,电力企业可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 3 )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企业对上级标准通过选择和补充制定出企业标准,主要是为了产生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 4 )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维修试验、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 5 )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34. 三标与企业标准化的关系 建立企业整合管理标准体系,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充分满足各管理体系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从而促进企业形成一套完整、协调配合、自我完善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体系文件与企业标准体糸文件在目的、地位、作用、功能是一致的。 应整体策划、不重复、矛盾、不是相加、对等、是融合一体。 适用、可操作性强,实现增值。

  35. 管理体系基础平台模式 国家标准化法规 国家、地方、的法律法规、电力行业标准和其它要求 上级公司的指令 GB/T19001-2000 GB/T 24001-2004 GB/T 28001-2001 流程管理 GB/T15496-2003 GB/T15497-2003 GB/T15498-2003 GB/T19273-2003 企 业 整 合 管 理 体 系

  36. 第三部分流程管理基础知识

  37. 管理体系与流程管理 •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迈克尔·哈默博士创造性地提出了“流程企业”和“重组”两个重要的理念,此后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席卷了整个美国和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并得到诸多优秀公司的广泛认可和使用。 • 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的输出的活动。 • 目前,标杆管理、业务流程再造和战略联盟作为90年代以来卓有成效的三大管理方法,使得成功的企业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改进绩效。 • 制度管人、流程管事。建立完美的流程为中心的整合管理体系,作为企业充分认识自身管理过程并实现过程管理的重要方法:作为电力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作为精细管理的重要体现:作为绩效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持续改进,努力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可增强企业抵御强劲风险的能力。

  38. 企业的基本要素 • 企业是从事向顾客提供满足其要求的产品或服务的经济企业和实体,必然具备人员、设备、专业技术等资源要素,企业的任务就是通过最优化、最完美的流程将企业的资源要素集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顾客为中心、以产出为中心,以企业整体效率为中心,实现流程的增值效应、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永桓目标。 企业 人员 技术 设备 顾客 流 程 企业的基本要素图

  39. 流程示意图 活动 步骤b 步骤c 步骤a 输出 输入 资源提供 人员 设备 方法 材料 信息 顾客满意 信息 产品 服务 价值体现 增值活动和非增值活动 转 变

  40. 什么是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从流程的角度切入,关注流程是否增值,从而形成一套:认识流程、建立流程、优化流程、E化流程、运作流程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一个“再认识流程”的新的循环。(PDCA)同时有着流程描述、流程改进等一系列方法、技术与工具。 流程管理强调打破原有的职能界限、任务、专业划分,尽可能将跨越不同职能部门由不同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环节集成起来,提高系统的整体性和企业的效率。

  41. 为什么要进行流程管理 • 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要通过流程来实现 流程控制是企业整体功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只有抓好每一个细节,才能取得良好的结果。在精细管理中,只有每位员工和每个部门都尽职尽责,企业才会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将着眼点放在流程管理上。 流程是连接企业生产和顾客需求的纽带,流程的输出来自于顾客的需求和企业的目标,人员、资金和材料等方面的输入通过某些步骤转化为输出。低成本输人,高质量输出,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流程来实现,如果没有流程,材料永远无法成为产品。 • 流程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产品或服务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流程来实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差异体现在顾客的满意程度上。通常各企业的流程都有所差别,造成的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成功的企业,其赢得顾客好评的原因往往就是对细节问题的重视。流程控制的好坏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最佳的标准。关注细节,流程控制得好的企业,其管理水平一般也必然比较高。

  42. 企业的常见问题、根源及解决办法 ◆ 常见问题 职责重叠 分工不明确 存在部门的本位主义 有令不行,人治大于法治 ◆ 根源 根源在于按职能部门划分的金字塔型的层级企业机构。命令执行制体系,是一种直线型的思维。 ◆ 解决办法 流程控制,多采用横向思维。

  43. 横向工作流程与纵向企业的比较 最高管理者 A • B C D E F 工作 流程 1 2

  44. 职能式与流程式管理的区别表 流程和职能是不同的,职能往往描述的是这个部门或机构是干什么的,主要是静态的概念;而流程强调的是为了完成目标任务,这个部门或机构应如何进行,是动态概念。

  45. 开展流程管理的步骤 • 识别流程,定义核心业务流程; • 对现有流程进行梳理、测量,包括管理流程和作业流程; • 对现有流程进行测量、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 • 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改进; • 定期对流程运作绩效进行监测、控制; • 持续改进流程体系; 熟练掌握每个步骤的过程要求,能有效的实施流程管理。

  46. 实施流程管理五步曲 定义 测量 控制 分析 改进

  47. 第四部分 整合管理体糸的策划与设计

  48. 整合管理体系的框架设计 • 建立和实施整合管理体系,必须首先正确设计整合管理体系的结构。这是实施整合管理体系的关键。 • 设计整合管理体系的结构时,要做到充分协调,以保持其运行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整合管理体系结构的基本要求应包括: 1 .应能覆盖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企业标准化的全部要求; 2 .在体系结构中,要保持三种体系运行模式的完整性。

  49. 整合管理体系的框架设计 3.整合管理体系应基于共同的管理原则和要素,既包含了 PDCA 的运行模式,也包含了过程模式,使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所有要素有机地融人整合管理体系中,使其协调一致 。 实现管理体系的整合绝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整合后的管理体系,既要遵循各个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又要保持各自管理对象的需求及其管理过程的完整性。如果在实现管理体系的整合过程中,某一种体系的运行模式和逻辑关系受到破坏和肢解,将会大大降低整合后体系管理的有效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