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0 likes | 624 Views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交互技术支持的高效互动课堂. 林君芬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 http://djsylm.edugd.cn. 问题提出:高效课堂的困境. 一. 有效学习 所谓“有效教学”,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一. 故事 1: 小刘老师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年轻英语教师,她担任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她很爱孩子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英语学习的乐趣。
E N D
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交互技术支持的高效互动课堂 林君芬 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 http://djsylm.edugd.cn
一 • 有效学习 •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一 故事1: 小刘老师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年轻英语教师,她担任小学五年级的英语课。她很爱孩子们,经常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英语学习的乐趣。 在执教《Go to Hospital》一节课时,她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首先创设了一个去医院看病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在听读课文(录音机)、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她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操练,然后再就课文的内容进行角色扮演(鼓励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她认为,情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也已学习过医院、交通工具、问时间等英语的表达,但是学生在句型操练和角色扮演中就是想不起来以前学过的句型和单词,所用句子很单调,积极性也不高,在角色扮演环节基本上都是在复述课文。
一 • 故事2: • 张老师在一节高中数学课上,从简到难用4个例题讲授新知识,教学过程流畅,例题层层递进。课后,张老师和专家、同事讨论时,专家提了2个问题: • 1、这堂课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哪个群体? • 2、预期的目标达成了没有? • 回答这2个问题时,张老师说“这节课很失败”。
一 • 故事3: • 一节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用“10个城市的空气质量”任务教授Excel表格的数据排序与条件查询。其中一个任务是用排序的方法确定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学生没有操作,师问“为什么不操作?”,生答“是傻子都看得出来哪个城市空气质量最差”。
一 • 课堂教学的困境 • 没兴趣? • 记不住? • 不会用? • 难以实现个性发展?
一 • 对策分析 • 没兴趣?——任务是否有挑战性?如何形成持续的动机? • 记不住?——是自己学的?是否符合记忆的规律? • 不会用?——是知识导向还是能力导向? • 个性发展?——学生了解吗?资源够丰富?不同的目标和策略?
教学的几个关键问题: • 培养什么人:目标 • 怎么培养人:内容、方式、环境
一 • 对策1:面向知识的价值而教 • ——知识导向意义建构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苏格拉底 教育是唤醒、激励、鼓舞。 ——第多斯惠
策略1: 挑战性任务——知识价值 充足的水分 适应的温度 足够的氧气 充足的阳光 有完整和生命力的胚 有足够的营养储备 不处于休眠 外部条件 自身条件 《种子的萌发》 任何事物的生长和发展都是由内外因相互作用决定的。
策略1: 挑战性任务——知识价值 任务1:讨论什么条件下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为正方体、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圆柱体的侧面 任务2:观察圆柱体加盖子动画,思考为什么盖子盖不上?操作动画,试着找到盖子正好能够盖上的方法。 任务3:用长方形纸、正方形围圆柱体。 数学的本质是数与形、形与形的关系。
策略1: 挑战性任务——知识价值 • 《中数、平均数、众数》 师:小张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1800元,和经理招聘时候介绍的平均工资2500元相比,差了不少。小张认为经理欺骗了他,你认为经理欺骗了他吗? 生:是,欺骗了他。 师:为什么? 生:因为平均数少了很多。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中数、平均数、众数,就会准确回答这个问题了。 师:小张找工作,人事经理告诉小张公司的平均工资是2500元,但是小张领到的第一个月工资却只有1800元。小张认为经理欺骗了他,当他找经理问时,经理告诉他没有骗他。你的意见呢?如果你是小张你会怎么做? 生:合作讨论、提出观点。 师:你们提出的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你有什么依据? 生:展示不同观点以及理由。
策略1: 挑战性任务——知识价值 《美国第一次登月是假的吗?》 有10%的美国人相信NASA(美国宇航局)登月造假,下面是民众对登月造假的质疑,请你根据Google Moon上的影像资料,结合月球的情况,看看这些质疑是否真的站得住脚。 质疑一: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科学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非知识本身。 这个过程包括观察、质疑、探究、假说、验证。
策略1: 挑战性任务——知识价值 《The past》 想像故事,交流对话 听学故事,复习旧知 修改故事,运用规则 创作故事,活用知识 回顾总结,课外延伸
一 • 技术支持挑战性任务:非良构、开放 • 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媒体素材设计开放性学习任务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 用测评技术或知识可视化技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缺陷,产生认知需要 • 用富于知识意义的多媒体素材呈现问题解决情境,体验知识的价值
一 • 对策2:面向知识的建构 • ——知识传授知识内化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习是通过体验的转换而创造知识的过程。 ——Becket & Miller
活动4 教师引导 活动3 资源与工具 活动2 活动1 学生
策略2:探究学习、知识创造 《Eating Habit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故事导入,确定话题 游戏探究,学习词句 食物归类,区分中西方食物 规则梳理,句型运用 扩展阅读,学习饮食文化 情境模拟,运用语言 摆餐桌,学习礼仪 角色扮演,情境运用
策略2:探究学习、知识创造 《蝙蝠与雷达》 拓展 写作 课文
策略2:探究学习、知识创造 《NutCracker》 任务1:故事的情节如何发展?讲出故事发展的脉落和主要情节。 创作片段改编故事 任务2:讨论“电影还是书更有意思?”举例说明。 任务3:最有意思的片段和情节是哪节?用书里的语言给电影配音。
策略2:探究学习、知识创造 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眼睛与眼镜》 分解问题,活动体验 实验探究,分析讨论 获得新知,迁移拓展 眼睛成像 近视眼成因与矫正 远视眼成因与矫正 经验交流,养成习惯
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知识以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网络结构(认知结构)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之中。 ——奥苏贝尔 意义学习是个体将新的信息同认知结构的有关方面衔接起来的过程。教育不仅要挑选那些有永恒价值的概念, 而且要帮助学生掌握意义学习的原理和方法, 从而获得生成和运用新知的能力。 ——诺瓦克
策略3:知识贯通型学习、知识可视化 激发想象 创诗歌 《诗海拾贝》
策略3:知识贯通型学习、知识可视化 《雷雨》
策略3:知识贯通型学习、知识可视化 赫·斯宾塞: 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一 • 技术支持知识建构: • 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支持学生自主探究 • 利用认知工具支持学生做中学 • 利用多媒体工具支持学生创作、创造知识 • 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知识概念图支持知识可视化
一 • 对策3:面向学生的个性发展 • ——知识传授学习问题解决
一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 ——维果茨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 ——奥苏贝尔 教学的本质就是解决学生知与不知的矛盾,使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片知到全知,由知少到知多,从错知到正知的转化过程,帮助学生从现有水平达到可能的发展水平。
策略4:过程性评价——以学定教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纸片可以通过折叠完全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能够重合。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策略4:过程性评价——以学定教 • 学前诊断:以评定教,有的放矢 • 课堂评价:以评促教,教学生成 • 课后练习:以评优学,个性发展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孔子 自为之,不若与人为之;与少为之,不若与众为之,此不易之理也。与众人焉共进乎仁,则其浸灌熏陶之厚,规切磨砺之益,吾知其与独为之大不侔矣。 ——陆九渊
假如任何事情他只听到或读到一次,它在一个月之内就会逃出它的记忆;但是假如他把它教给别人,它便变成了他身上的一个部分,如同他的手指一样,除了死亡以外,他不相信有什么事情能够把它夺去。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人的心理发展的第一条客观规律是:人所特有被中介的心理机能不是从内部自发产生的,它们只能产生于人们的协同活动和人与人的交往之中。 ——维果茨基
策略5:协作建构——教学相长 《圆柱体的侧面》 “颠倒课堂”
策略5:协作建构——教学相长 激发想象 创诗歌 《诗海拾贝》
策略5:协作建构——教学相长《Sports Star》 《Sports Star》 协作探究式学习
技术支持学生个性发展 • 利用交互式白板支持课堂资源的生成 • 利用丰富媒体的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 利用测评反馈技术实现准确、即时的评价,发展学习问题,以学定教 • 利用测评技术挖掘学生知能缺陷和分析学习行为,实现个性化补救学习,成就激励 • 利用社会性软件工具支持协作探究和知识建构
一 • 小结: • 四个问题 • 三个对策 • 五个策略 • 六种工具
提供资源/生成资源 支持自主探究 纪录学习过程 分析学习行为 促进反思、支持决策 效能工具 信息工具 提供即时反馈 展示学习作品 支持结果评价 创设情境 支持做中学 学习 工具 情境工具 测评工具 认知工具 交流工具 支持知识创造 促进知识建构 发展高阶思维 支持协作学习
技术应作为一种能够帮助学习者阐释和重组个人知识的思维工具,利用技术帮助学习者进行更为有效的思考。技术应作为一种能够帮助学习者阐释和重组个人知识的思维工具,利用技术帮助学习者进行更为有效的思考。 ——D.Jonassen
预测未来的最佳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阿兰·凯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