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36 Views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学习目标. 1. 在朗读中体会、理解诗中意向所表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品味诗中质朴形象的语言,增强对语言的鉴赏分析能力; 3. 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走近作者. 何其芳 ( 1912 — 1977 )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他的散文集有 《 画梦录 》《 汉园集 》 等。. 写作背景.
E N D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何其芳
学习目标 • 1.在朗读中体会、理解诗中意向所表示的含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 2.品味诗中质朴形象的语言,增强对语言的鉴赏分析能力; • 3.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
走近作者 何其芳 (1912—1977) ,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他的散文集有《画梦录》《汉园集》等。
写作背景 1938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青年男女的蓬勃朝气和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42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新生活、新希望和新力量,诗人实际上在为新世界歌唱。
整体感知课文 • 一、听课文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及节奏。 • 二、指导朗读。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对这种诗歌怎样朗读呢? • 明确: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儿,尤其是排比性的诗句,要读得有气势一些。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啊,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分析探究 分组讨论 • 1.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 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 2.这里的少男少女有什么更为深广的含义? • 明确:这里的少男少女,还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所以诗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新世界歌唱。
比比谁最棒 分析第一节 • 朗读并思考: • 1.看看第一节在句形上有什么特点? • 这一节歌唱了几种事物,这些事物都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一连运用了四个排比句。歌唱了五种事物。 都属于一种开始,一种发端,都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而少男少女就好比这些事物。 • 2.概括这节的内容? 交代了歌唱的内容。
比比谁最棒 分析第二节 • 1.说说这一节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要“我的歌”插上翅膀,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 • 2.如何理解“为什么要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诗人希望他的歌真正打动少男少女,在他们的心灵上引起共鸣。
比比谁最棒 分析第三节 • 1.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 那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经像春风感动小草一样感动过诗人。 • 2.诗人把好的思想比喻成什么? 微风、阳光 希望好的思想能温暖少男少女的身心。
比比谁最棒 分析第四节 • 1.怎样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积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当时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而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这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 2.诗的第四节是写什么? 自己在这种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感染、熏陶下发生一些大的变化。
3.第四节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1)通过写自己的变化,诗人把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在肯定这种变化的同时,其 实还是在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诗意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 (2)诗人不但赞美了少男少女,还鼓舞了成年人,希望青年人要有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开拓未来的壮志豪情,也希望成年人焕发青春、积极进取。
早晨 歌唱的对象希 望生机 (第1节)属于未来的事物勃勃 正在生长的力量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歌声在飞扬飞到四面八方热情 ( 第2、3节)像一阵微风洋溢 像一片阳光 失掉忧伤 歌声的变化变得年轻充满 (第4节)充满梦想活力 充满希望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分析诗中的意象 1.早晨 希望 未来的事物 生长的力量 对朝气蓬勃、热情奔放的讴歌
2.歌、草、微风、阳光:诗人希望歌声能感动广大青年,引起他们的共鸣。2.歌、草、微风、阳光:诗人希望歌声能感动广大青年,引起他们的共鸣。 3.琴弦、血、梦想:诗人受到鼓舞。 意境: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思考: 诗中的“我”是谁? 诗人“歌唱”什么? 我为什么要歌唱?
研读赏析: 1.第一节运用排比,一口气歌唱了五种事物,这五种事物具有怎样的共同点? 都属于一种开始,一种发端,都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和鼓舞的力量。 2.讨论:如何理解“飞到年轻人的心中”与“飞到四方八面去”的含义? 前一个“飞”表现诗人希望他的“歌声”能感动广大青年,引起共鸣;后一个“飞”表现作者希望影响了自己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能感动更多的“少男少女”,情感更加深沉强烈。 3.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 那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经像春风感动小草一样感动过诗人。
4.讨论: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的含义和作用,并思考此时的“我”还是不是单指作者本人。4.讨论:理解“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我重新变得年轻了”的含义和作用,并思考此时的“我”还是不是单指作者本人。 含义:国统区里黑暗的现实,使他悲观忧伤。而延安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这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用:(1)诗人把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赞颂、歌唱了新事物和新思想。诗意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2)赞美了少男少女朝气蓬勃,也鼓舞了成年人焕发青春、积极进取。 作者把对青少年的高度赞美和他们对成年人的积极影响结合起来,显示诗中的“我”不仅是个人,也指和作者观点相同的人。
5.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 主题:本诗通过诗人对少男少女们的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6.合作探究:诗人运用了丰富联想和想象,主要在哪里表现,有何作用? 主要表现在比喻的运用。如把少男少女比喻成“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生长的力量”,把“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比做“微风”“阳光”等。比喻修辞的运用增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 • A.朴素清新、自然流畅 • B.形象具体、热烈奔放 • C.欢快活泼、节奏感强
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呢?请仿照课文第一节写一段文字。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呢?请仿照课文第一节写一段文字。 仿写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