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 likes | 371 Views
教學觀察會談程序圖. 觀察前會議. 教學觀察. 觀察後會議. 確定觀察需求與焦點. 帶著工具進入教室. 回饋分享與討論. 班級教學觀察注意事項. 1. 評鑑人員的溝通討論愈充分,評分者一致性愈高 2. 基於不同學科知識、及不同教育階段的差異,評鑑小組教師應以同一領域、相同教育階段為原則 3. 形成性評鑑後之教學輔導項目,以評鑑小組一致認為 「 亟待改進 」 者為優先 4. 事前要求教師提供單元教案,有助於理解教材的安排,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性. 不適用於班級教學評鑑 之課堂教學. 考前複習課 班級教學觀摩 自習課. 教學觀察前會議確認事項 1/3.
E N D
教學觀察會談程序圖 觀察前會議 教學觀察 觀察後會議 確定觀察需求與焦點 帶著工具進入教室 回饋分享與討論
班級教學觀察注意事項 • 1.評鑑人員的溝通討論愈充分,評分者一致性愈高 • 2.基於不同學科知識、及不同教育階段的差異,評鑑小組教師應以同一領域、相同教育階段為原則 • 3.形成性評鑑後之教學輔導項目,以評鑑小組一致認為「亟待改進」者為優先 • 4.事前要求教師提供單元教案,有助於理解教材的安排,以及教學活動設計的合理性
不適用於班級教學評鑑之課堂教學 • 考前複習課 • 班級教學觀摩 • 自習課
教學觀察前會議確認事項1/3 • 觀察日期與時間 • 觀察教案中的哪一堂課 • 這一堂課要教些什麼 (教學重點) • 希望學生透過這一堂課學到什麼 • 這一堂課使用哪些教學策略或活動 • 描述個人上課風格與學生互動模式 • 這一堂課是否有評量 • 確認觀察工具,說明哪些檢核重點不適用
教學觀察前會議確認事項2/3 • 以往學生學習的狀況 • 學生的程度如何?是否有特殊生 (提供座位表標註低中高程度學生及特殊生) • 說明觀察員人數、座位位置 • 事先告知學生,但當天不需介紹觀察人員過程中不當場討論以免干擾教學進行 • 安排觀察前務必要建立信賴合作的關係
教學觀察前會議確認事項3/3 • 第一次安排需時較長,隨後僅需 5-10分鐘 • 安排會談最好在中立、溫馨、舒適的場所 • 選擇的課堂應讓教師有機會呈現教師的關注及對關注問題的解決 • 通知教師才進入教室,讓教師有準備並覺得受到尊重
釐清所要記錄的教學資料的脈絡 • 藉著有效的發問技巧,釐清教師教學脈絡 • 我要觀察的是那一堂課? • 你期待學生在這一堂課能學到什麼? • 你會怎麼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 • 你會使用哪些教學策略? • 你會用怎樣的評量來確知學生已經學到你想要教的? • 你班上以往學習情況怎樣?有哪些人學得比較快?哪些人學得比較慢? • 當你教這堂課時,我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呢? • 觀察者要以教師的看法來瞭解
教學觀察--觀課心態與倫理 • 不要把自己的帽子送給別人 • 教學是一種欣賞,珍惜尊重每個教學情境 • 觀課不是老大是一次學習的機緣(平等地位) • 觀課者可以自我要求嚴謹,但要尊重每位教學者教學風格及教學型態 • 教學觀察不要聚焦在表象上,重點在「觀察如何教」
教學觀察注意事項 • 熟悉評鑑指標及檢核重點 • 觀課不語 • 文字敘述(一天內整理完成) • 可搭配質性量化觀課技術(進階) • 評鑑者一致性 • 勿觀課後即刻回饋,觀察記錄應於一週內回饋
觀察後觀察員分析 • 小組成員立即逐項討論,溝通不一致題項的看法,並作調整,適當參考教師自評 • 計算一致性係數 • 列出一致認為優良的題項和待改進的題項 • 就待改進的題項提出教師成長需求和方式 • 如待改進題項超過一半,商討複評機制 • 個別受評教師之評鑑結果,以書面個別通知教師,並予以保密
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假設有2位評分者 第一輪:依「教學觀察表」進行評鑑 1.凡2人看法一致的題項,計列為1分; 凡2人看法不一致者,計列為0分 2.再以總題數為分母,將2人看法一致 題數,列為分子,求其值 3.如該值大於0.85以上,視為信度已 達觀察者一致性
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2位評分者 第二輪:如2人意見歧異大時 1.對有歧異題項進行討論,從討論中找 到交集 2.第二輪討論時,二人歧見將因另一人 之理解原理、折衷讓步而逐次縮減 3.最終達到信度係數大於0.85以上之水 準,認定已達到觀察者一致性
計算觀察者一致性信度 計算法則:3位(含以上)評分者時 計算方式同前 但「討論與會商」過程 會耗費較多的溝通時間……
會談技巧1/2 1.建立信任: 長期經營、營造自在與融洽的感覺,讓對方知道我們很重視他,同理心,幫助成長的企圖而不是挑毛病,正向的評價和期待,沒有預先的假定,增能與信任。 2.發問技巧 : 讓老師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釐清教學計畫,省思與分析教學過程與應用。你怎麼知道學生跟上妳的教學?了解課程對學生的影響?自主、自我診斷與自我修正
會談技巧2/2 3.回答技巧: (1)檢知與澄清 (2)重述問題 4.強化教學能力: (1)產出新方案:先前經驗、學生的觀點 (2)承擔責任:提供具體建議給被觀察者 討論最適的行動建議、確認觀察結果
重述的原則 完全參與 有意願去了解的傾聽 抓住訊息的核心 反映出語調與手勢的實質意義 重述的話語較原始來的短 重述前先提問題 20
重述技巧 「瞭解與解釋」: 你覺得、你關注的是、換句話說、你認為。 「摘要與整理」: 1.所以,你的內容主要包括兩大議題,其一是…,另一個是… 2.你說的內容中,包括下列幾個焦點 3.所以,妳所關注的程序有… 「改變概念上的焦點」: 所以說,你所抱持的(信念、價值、假設、目標)是…… 21
觀察後回饋會議 • 營造溫馨和諧的氣氛 • 鼓勵教師自行提出省思 • 評鑑人員說明一致認為值得推薦、待改進之處,並可分享教學經驗 • 受觀察教師可就不同意處提出申述 • 如無教學輔導教師,可建議教師成長需求和方式供參酌 • 待改進題項如超過一半(或三分之二) • 商討複評機制和輔導機制
以客觀觀察資料提供教師回饋 • 使用硬性資料,避免軟性資料(主觀、不正確、不相關) • 展開會議的好方式是:「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們所觀察或搜集的資料」。 • 接著是分析,即簡要而無價值判斷地描述說明記錄資料所代表的意義(最好由老師主導) • 說明資料包括找出觀察所得的可能原因、可能結果或其他選擇方案。
引出教師的意見、感受及推論 • 導引教師對資料的反應需要技巧與耐心 • 以不具威脅性的態度,配合下列問題: • 你看的記錄資料裡面,再教學時,你會重複使用那些? • 你要改變什麼? • 假使你是一個學生,你想改變什麼? • 善用行為改變的三明治技巧(肯定、建議、增強)
鼓勵教師考慮選擇替代方案 • 當老師必須做改變時,鼓勵教師從幾個可行方案中,選擇有把握的方式,並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加以因應 • 對教師所選擇的替代方案,應立即給予適度的增強,例如觀察者可以說:「這些想法聽起來不錯,何不試試看?」
給予教師練習與比較的機會 • 為教師提供或示範教室裡一些特殊的方法或技巧 • 老師彼此相互觀摩,比較風格或策略 • 以小組團隊的方式,相互分享教學錄影 • 教師可自己使用錄音或錄影,或從學生那裏得到有系統的回饋 • 請助教、同事當觀摩者,提供回饋
學校整體省思 • 1.綜合省思學校教師教學評鑑的整體表現,包含優秀和待改進處,提供校內在職進修課程的參考 • 2.學校宜就教師教學評鑑執行情形作後設分析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