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 likes | 515 Views
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刘传勇 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医学院. 汇报内容. 背景 实施方案 保障措施 遇到的困难. 一、实验课程改革背景. 背 景.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和内容 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前状况和存在问题 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改革基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容.
E N D
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构建基础、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医学实验课程体系 刘传勇 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山东大学医学院
汇报内容 • 背景 • 实施方案 • 保障措施 • 遇到的困难
背 景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和内容 • 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前状况和存在问题 • 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教学改革基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目标 • 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 • 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 •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容 •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验教学观念 • 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 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内容 • 先进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和方法 • 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既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 • 引入、集成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山东大学医学院改革前实验教学体系 • 14门基础医学和临床前基础课程 • 11门实验课程 • 10门与理论课程同步,以经典的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 • 1门综合性课程,兼有基础、综合和创新实验
存在问题 • 与理论课同时进行的实验课 • 实际上附属于理论课 • 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少 • 各学科间重复 • 综合性实验课程 • 部分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与理论课程脱节 • 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变成单纯的理论课程,不符合医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规律
改革基础(一) • 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础医学形态-机能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 机能学综合实验课程 • 200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改革基础(二) • 已经建设形成四大实验平台 • 形态学 • 机能学 • 细胞及分子生物学 • 临床基础 • 2006年山东大学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申报成功省级和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实施方案 • 制定总体思路 • 实施课程融合 • 编写教材 • 修改教学计划 • 全国范围内研讨和推广
总体思路 • 实验分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三个层次 • 基础性实验重在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实验基本技能 • 综合性实验强调各学科间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 创新性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 基础性实验与对应理论教学同步进行,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独立开课
实施课程融合,建设综合性实验课程 • 相关学科融合,建设五门综合性实验课程 • 形态学实验: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 • 机能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心理学 • 病原生物学实验:微生物学、免疫学、寄生虫学 • 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 临床前基础实验:手术学、诊断学、实验核医学、临床技能培训
编写教材 • 编写形态学、机能学等五本实验教材 • 每门教材包括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个部分 • 涵盖了医学基础所有实验教学内容 • 2007年8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修改教学计划 • 2007年下半年开始实施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 增设五门独立的综合性实验课程 • 各部分学时比例 • 基本实验60% • 综合实验30% • 创新实验10%
全国范围内研讨和推广 • 2007年10月20-23日承办教育部“实验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 教育部简报(增刊)刊登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信息。
中山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中南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山东大学
哈尔滨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首都医科大学 郑州大学
山东大学教务处 王仁卿处长 山东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马传锋处长
教育部简报(增刊) 〔2007〕(第17期) 教育部办公厅编 2007年4月28日 山东大学采取三项创新举措推进医学实验教学改革 山东大学积极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依托国家级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采取三项创新举措,对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管理体制进行深层次改革,使实验教学既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又不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实验教学平台。学校积极改革完全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在基础医学中,将内容相关、实验手段相近的三级学科共计约19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融合为5个实验教学平台:一是由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融合而成的“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二是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融合而成的“医学技能学实验教学平台”。三是由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寄生虫学融合而成的“病原生物学及免疫学实验教学平台”。四是由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融合而成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五是由诊断学、手术学、核医学及临床技能培训融合而成的“临床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每个平台都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单位,独立开设实验课程,独立考核、考试、记学分,既提高了实验设备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又为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奠定了基础。 ——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强化实验教学的实践和创新功能。学校在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更新了实验教学内容,精简了传统的验证实验,新添了融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强化了实验教学的实践和创新功能。每个实验教学平台都包含3个层面的实验:一是基本实验,即与相应学科的理论课同步开设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注重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二是融合性实验,融合了相关学科知识而设计的一些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创新性实验,即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完成的一些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融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在几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教学全部完成后进行。学校还编写了与5个实验教学平台相对应的5本实验教材,每本教材都分设基本实验篇、融合性实验篇和创新性实验篇三部分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真正实现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 ——改革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优化实验教学师资结构和资源配置。学校改变实验教学由相应教研室管理的旧模式,在医学院设立了实验教学中心,由分管教学和实验室的副院长担任中心主任;实验中心下设5个实验教学平台,每个平台配备一位教授级专职主任,各相关教研室分管教学的副主任兼任平台副主任;每个平台由专职教师负责融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教学,由相关教研室的教师负责基本实验的教学;每个平台有多位技术人员负责实验准备和技术指导。这种统一、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为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创新性人才中的作用提供了组织保证。发:本部领导,各司局,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有关新闻单位
保障措施 • 人员配备 • 管理 • 激励措施
人员配备 • 由5名知名教授分别任5门综合性课程负责人 • 高英茂教授(国家名师,关键岗位教授,博导),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总负责人,形态学实验课程负责人 • 于修平教授(省级名师,关键岗位教授,博导),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负责人 • 孙靖中教授(关键岗位教授,博导),临床前基础实验课程负责人 • 胡维诚教授(重要岗位教授,博导),机能学实验课程负责人 • 苑辉卿教授(重要岗位教授,博导),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负责人 • 各学科所长、负责教学的副所长、教学骨干参加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教材编写
管理 • 校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对该项改革给予积极肯定和大力支持 • 学院主要领导积极支持本项改革措施 • 分管教学副院长直接组织本项目的实施 • 各学科分管教学的所长(主任)为本学科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激励措施 • 综合性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同等对待 • 五门教材与国家级规划教材同等对待
遇到的问题 • 创新性实验的定义与编写 • 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课程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质量控制 • 实验技术人员管理 • 经费
创新性实验的定义与编写 • 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 不以产生原创性实验结果为目标 • 采用教师命题和学生自由设计两种模式
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质量控制 • 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负责 • 引入实验课程质量评价和监控系统(天津中医药大学)
实验技术人员管理 • 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调动? • 引入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评价和监控系统(天津中医药大学)
经费 • 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增加材料消耗和设备要求 • 中心教学经费和实验材料费压力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