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第一节 公共支出成本 — 效益分析方法的概述

第一节 公共支出成本 — 效益分析方法的概述. 一、公共支出成本 — 效益分析的共同特点 公共支出成本 — 效益分析:指对某项公共支出计划、项目或者某项公共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全部效益和全部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并作为参考或依据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公共支出成本 — 效益分析的一般步骤: p.136 特点: 1 、成本和效益都是通过货币(或价格)形式计量的; 2 、时间跨度长,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成本或效益进行贴现,使得两者的比较在同一时间基础上进行。. 贴现和现值 贴现:将未来每 1 年的货币价值,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现在价值的过程。

tamek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节 公共支出成本 — 效益分析方法的概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节 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述 • 一、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共同特点 • 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指对某项公共支出计划、项目或者某项公共政策实施所产生的全部效益和全部成本进行定量分析,并作为参考或依据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 • 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一般步骤:p.136 • 特点: • 1、成本和效益都是通过货币(或价格)形式计量的; • 2、时间跨度长,必须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将成本或效益进行贴现,使得两者的比较在同一时间基础上进行。

  2. 贴现和现值 • 贴现:将未来每1年的货币价值,按一定的贴现率,换算成现在价值的过程。 • 现值:将来要支付或收到的一定货币额的现今价值。 • 贴现公式:

  3. 公共支出成本—收益分析的特点(P.138) • 政府的活动范围和经济目的不同于微观经济主体,这就决定了对于政府公共支出成本—收益的分析评价也不同于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分析与评价。 • 追求的目标不同 • 私人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在政府公共支出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效率和公平作为两个目标始终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 资源配置的方法不同 • 私人企业,资源配置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调节而达到平衡;但公共支出部门资源的配置不是通过市场,而是通过预算进行的。 • 评价成本—收益的价格尺度不同 • 政府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时,由于其投入和产出并不是通过市场进行的,因而在从事项目评估时,难以使用市场价格工具,在许多情况下,市场价格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 政府即使使用了市场价格,这种市场价格也不一定代表社会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 • 成本和效益内容的不同 • 在私人部门中,成本主要是原材料等物质消耗和劳力成本,是易于确定的;收益则来自产品销售实现的价格。 • 对于公共部门来讲,效益包括内在效益和外在效益两个方面,涵盖了全社会得到的全部效用。

  4. 净现值标准 内部收益率标准 标准 收益-成本比率标准 第二节公共支出成本—效益分析的评价标准

  5. 净现值标准(net present value criterion) 总收益净现值 总成本净现值 NPV>0 项目可取 实施项目 无具有更高NPV值的其他项目

  6. 内部报酬率标准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criterion) 总收益净现值 总成本净现值 IRR>基准利率, 项目可取

  7. 收益-成本比率标准 (benefit-cost ratio criterion) 总收益净现值 总成本净现值 BCR>1,项目可取

  8. 三种标准的比较 • BCR:局限性较大 • 在比较规模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项目时,有用。 • 但在比较规模不同的项目时会出问题。有些规模小、 BCR高的项目,NPV总值却较小,反之亦然。 • 它还具有不确定性。因某些效益可看作负成本,而某些成本可看作负 • IRR:局限性较大 • 项目的规模不同时,不能提供可靠的比较基础( IRR 与NPV相矛盾) • 一个项目有时可能有不止一个IRR • NPV:最常用

  9. 第三节 公共支出的贴现率(社会贴现率) • 公共部门所采用的贴现率,一般称为社会贴现率。 • 公共项目的实施会把现在的消费转变为未来的消费,重要的是按照社会最期望的贴现率进行转换。 • 社会贴现率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是整个社会愿意用将来消费换取现在消费的比率。 • 社会贴现率不同于市场利率,市场利率适用于私人项目,目的是私人收益最大化。社会贴现率用于公共项目,目的是社会整体收益最大化。

  10. 贴现率的重要意义 • 政府项目的成本通常集中于项目建设的头几年,收益却分布于将来多年。 • 收益现值:PVB;成本现值:PVC。 短期支 出项目 有利于现在产生 净收益的项目 PVB相对PVC小 高贴现率 直接影响 贴现率高低 决策结果 有利于将来连续产 生净收益的项目 长期支 出项目 PVB相对PVC大 低贴现率

  11. 社会贴现率的选择 • 1、社会贴现率作为投资于公共项目资金的机会成本,应当反映出资源在各种私人用途上所能获得的收益。 • 公共支出的资金既可能来源于私人投资的减少,有可能来源于私人消费的减少。 • 若为前者,则贴现率=投资利率 (税前收益率) • 若为后者,则贴现率=消费利率 (私人储蓄的税后收益率) • 储蓄收益额纳税后才能用于消费(利息税),因此政府项目因减少消费者现在的消费而给其带来的损失仅是储蓄的税后收益。

  12. 从理论上讲,公共支出贴现率应该是税前收益率和税后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中税前收益率的权数来源于投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税后收益率的权数来源于消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从理论上讲,公共支出贴现率应该是税前收益率和税后收益率的加权平均数。其中税前收益率的权数来源于投资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税后收益率的权数来源于消费资金占全部资金的比重。 • 现实中,很难确定某一政府项目到底有多少资金是由消费转化而来,有多少是由投资转化过来的。 • 但其寓意是:公共投资贴现率可以适当低于民间投资的收益率。

  13. 2、社会贴现率必须考虑到后代人的利益。 • 这就应该选择低于市场利率的贴现率作为社会贴现率。 • 3、社会贴现率必须考虑资本积累所带来的技术进步等正外部效应。 • 具有正外部效应的产品的消费规模总是低于社会最优规模。可见,要达到最佳规模的储蓄、投资水平,必须由低于市场利率的贴现率来引导。 • 通过上述讨论,可知社会贴现率的选择和确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有几点可以肯定: • 1)社会贴现率的选择具有很大的主观性; • 2)社会贴现率必须低于市场利率。

  14. 第四节 测量收益和成本的几种方法 • 计算公共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时,要把握三点: • 一是计算与项目直接关联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和收益,即计算可用市场价格估量的有形成本和效益; • 二是计算与项目间接相关的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的成本和收益; • 三是适当地计算不能由市场价格表示的一切无形效益和成本。

  15. 对于公共部门,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社会收益和成本。对于公共部门,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社会收益和成本。 • 例如,外部性的存在 • 测量收益和成本的几种方法 • 市场价格 • 调整后的市场价格 • 消费者剩余 • 根据经济行为推断 • 无形物品的估价

  16. 一、市场价格 • 在一个正常运行的竞争性经济中,一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同时反映出生产它的边际社会成本和它对消费者的边际价值。 • 现实市场有许多缺陷,例如,垄断、外部性 • 但是,比较容易获得市场价格

  17. 二、调整后的市场价格 • 如果市场不完善,价格不能真正的反映社会边际成本。 • 这类商品的影子价格 ,是其潜在的边际社会成本。 • 影子价格取决于经济对政府干预作出怎样的反应,例如,垄断价格、税收和失业。(罗森,p.319-321) • 如果政府项目的投入品是一个垄断者生产的,垄断价格高于边际生产成本,政府应以何者估价其投入品? • 要看政府的购买对市场的影响——该投入品的生产是否足够增加:如果足够增加,就该用边际生产成本作为社会机会成本,否则政府项目就要抽走一部分私人消费量,此时投入品的需求价格更适合作为社会机会成本。 • 如果一项投入品要交销售税,生产者得到的价格将低于消费者得到的价格。政府应以何者估价其投入品? • 与上同理,要看预期生产是否足够增加:如果足够增加就该用生产者的供给价格,否则就该用购买者价格。 • 一个项目可能要雇用一些处于非自愿失业状态的工人,由于雇用一个失业工人并不降低经济中其他方面的产出,故付给该工人的工资并不能代表机会成本。该工人受雇时所放弃的仅仅是价值很低的闲暇。但如果该工人可能就业,则机会成本就是他的工资。

  18. 影子价格 • 影子价格:指对那些无价可循或有价不当的商品与劳动所规定的一个较合理的替代价格。这种价格并不真正存在于市场上,它只是一种社会价格。 • 影子价格的存在,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某些商品本身就不存在价格,如由于政府公共支出而净化了的空气、公园建设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等;二是因为现实中市场的不完美性,如垄断、外在性等,扭曲了正常的市场价格,而政府在此领域中的支出干预也不可能用完美的市场价格来分析。

  19. 三、消费者剩余 • 公共部门的项目可能是巨大的,可以改变市场价格。 • 下图以政府的灌溉项目减少农业生产成本为例,衡量了消费者剩余的变化。 • 在图中,消费者剩余的变化用面积 bcgd 表示。 • 只要政府决策者能准确地衡量需求曲线就可以利用需求曲线的变化衡量项目的收益。

  20. 消费者剩余 • 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数额比他们实际支出的的数额多出的部分。由需求曲线之下和市场价格水平线之上的面积来表示。 • 它表明的是每一个消费者在消费公共产品时所得到的收益。 • 将公共产品的所有使用者的消费者剩余加总起来,便构成了该公共产品向社会提供的总收益。如果这些收益超过公共产品的提供成本,那么方案便是可行的。

  21. 四、根据经济行为推断 • 许多时候,所研究的物品并没有公开交易,因此,不存在市场价格。 • 举例: • 时间的价值 • 生命的价值

  22. 时间价值化 • 政府对许多公共产品的供给是通过为居民节省时间而产生社会效益的,对这些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的评价可以通过时间价值来量化。 • 在简单的经济模型中,个人要对闲暇时间和工作时间做出选择。在时间价值估算中,工资率为人们评估他自己时间的价值提供了一个尺度和标准,此时,居民的工资就是他的时间货币价值。 • 通常利用税后工资 • 但对于不同的人采用同一个价值估算率,会过高或过低地估算他们的时间价值。

  23. 生命价值化 • 生命本来是无价的 • 由于人在一生中会创造许多价值,因此,在许多情况下,政府必须面对生命价值化的问题。在国民收入和公共支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将生命价值化,从而才能对公共支出项目做出成本—收益分析。 • 对生命价值进行估算时,可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假设方法,即通过假设一个人如果没有死亡,他在正常生命的时间内能赚到的钱的多少来衡量。它往往过高地估计了个人生命的经济价值。 • 另一种方法是通过间接的办法来估计的。某些职业存在着较大的死亡危险,可以给予这些从事危险职业的人附带的风险补偿。但这种方法又会过低地估计了生命的价值。 • 研究得到的大致推算是,生命的价值大约在400万至900万之间。

  24. 五、无形物品的估价 • 某些物品的成本和收益,是不易或无法估价的。如太空计划的一项收益——国家声望(无形收益), 等等。 • 无形物品可以将整个成本-收益分析推翻(即不考虑经济上是否划得来)。 • 有时可以利用已知成本(C)与收益(B)的差异,与不可测定的无形收益比较(无形收益X),要使该项目可行,X必须大于(C-B)。罗森,p.327

  25. 第五节 收入分配、不确定性与成本—效益分析 • 一、收入分配因素 • 希克斯-卡尔多标准:指确定项目以是否存在潜在的帕累托改进为基础。 • 如果一个项目能给某些人提供更大的净收益,那么,就可以让另外一些社会成员承担费用。 • 另外一些观点认为,社会中的某个群体应当特别受到重视,例如,如果用收入分配来体现,应该使项目的选择有利于需要优先照顾的群体。 • 具体做法就是在进行项目评估时,赋予不同的个人或地区的效益以不同的分配权数。收入低的权数大,收入高的权数小。

  26. 二、不确定性 • 许多项目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例如,爱滋病疫苗的研究或国防的研究)。 • 在风险性项目中,必须将收益或成本转换为确定性等价,即个人为了换取该项目产生的不确定结果而愿意付出的确定收入量。 • 这就需要知道收益分布的信息以及风险厌恶程度。 • 图8-6给出了某个风险项目和某个确定项目具有相同期望效用的举例。(p.154) • 风险项目的期望收入50%×20+50%×0=10,确定项目的收入为Y*(Y*小于10) 。( p.153 )

  27. 成本—效益分析的局限性:p.156 • 作业:二、2,4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