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k likes | 1.78k Views
第七章 网络互连. 网络互联概念 Internet 地址 ARP 和 RARP 协议 网际协议 IPv6. 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概述. 网络互联的动力: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网络互联: HOST-LAN、LAN-LAN/WAN. 互连网的概念. 一、互连网络 Internet 1. 什么叫“互连网络( internet network)”? 是指由许多种类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 其特点: ① 在物理上已连接在一起,并可进行通信; ② 在逻辑上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2. Internet 因特网
E N D
第七章 网络互连 • 网络互联概念 • Internet 地址 • ARP和RARP协议 • 网际协议IPv6 本章讨论的主要内容: 1
概述 网络互联的动力: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网络互联:HOST-LAN、LAN-LAN/WAN 2
互连网的概念 一、互连网络Internet 1.什么叫“互连网络(internet network)”? 是指由许多种类不同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 其特点: ① 在物理上已连接在一起,并可进行通信; ② 在逻辑上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 2.Internet因特网 指特定计算机网络,采用TCP/IP协议,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3.internet 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3
二、互连网络需解决的问题: • 互连是针对不同的类型网络互连,因而有许多需要解决,主要有: • 不同的寻址方案 • 不同的最大分组长度 • 不同的网络接入机制 • 不同的超时控制 • 不同差错恢复方法 • 不同路由选择技术 • 不同服务(面向连服务和无连接服务)等 4
网络 扩充 网络 互连 三、互连网络中间设备 ①物理层,中继器(转发器)Repeater ②Data link,网桥(桥接口)bridge ③网络层,路由器(Router) ④网桥+路由器,桥路器 ⑤在网络层以上的网关(gateway) • 用于1,2这二层的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的,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 • 一般讨论的互连网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网络。 • 注意:有许多有关TCP/IP的文献将网络层使用的路由器称为网关。 5
网络互联层次(一) • 从OSI/RM层次观点考察网络互联 • 物理层:在电缆段之间复制比特信号(无地址)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中继器、集线器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6
网络互联层次(二) • 数据链路层 在网段之间转发数据帧(根据物理地址)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桥、交换机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7
网络互联层次(三) • 网络层: 在网络之间转发报文分组(根据逻辑地址)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路由器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8
网络互联层次(四) • 更高层: 连接不同体系结构的网络 网关 应用层 应用层 表示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会话层 传输层 传输层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 物理层 9
LAN的互联 • 本地互联 • 特点:范围有限、主干(Backbone)采用局域网 • 技术,如FDDI、Ethernet • 互联设备:网桥、交换机、路由器 • 远程互联 • 特点:范围大、主干采用广域连网技术,如ISDN、X.25、DDN、ATM、FR等 • 互联设备:路由器、网关 10
7.2节 Internet的网际协议IP 一、IP协议概述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二个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 地址解析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11
IP 5 应用层 各种应用协议 TELNET,FTP,SMTP 4 运输层 TCP,UDP ICMP TCP/IP 3 网络层 (IP层) RARP ARP 2 网络接口层 与各种网络的接口 网络接口层,物理层不是 TCP/IP的一部分 1 物理层 物理硬件 它们的关系如下: 12
1 2 3 1 网号=n 网号=2 R1 R2 2 网桥 4 3 网号=1 3 1 2 2.1、IP地址及其转换 在TCP/IP体系中,IP地址是一个最重要的概念。 IP地址:给每一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是 唯一的32bit地址。 • IP编址示意图 • 『网号,主机号』构成完整的IP地址,在全网是唯一的 • IP网内主机间的通信由下层网完成 • IP网间主机间的通信由路由器完成 13
0 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 IP地址类别—A类地址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 前1字节标识网络地址,后3字节标识主机地址 • 每个网络最多可容纳( 2 -2)台主机 • 从高位起,前1位为“0”,第1字节用十进制表示的取值范围为“0~127” • 具有A类地址特征的网络总数为126个 0~127 0~255 0~255 0~255 24 14
IP地址类别—B类地址 •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 前2字节标识网络地址,后2字节标识主机地址 • 每个网络最多可容纳( 2 -2)台主机 • 从高位起,前2位为“10”,第1字节用十进制表示的取值范围为“128~191” • 具有B类地址特征的网络总数为 2 个 1 0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128~191 0~255 0~255 0~255 16 14 15
IP地址类别—C类地址 •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 前3字节标识网络地址,后1字节标识主机地址 • 每个网络最多可容纳254台主机 • 从高位起,前3位为“110”,第1字节用十进制表示的取值范围为“192~223” • 具有C类地址特征的网络总数为 2 个 1 1 0 网络地址 主机地址 192~223 0~255 0~255 0~255 21 16
IP地址分类比较 17
IP地址类别—D类地址 •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 组播通信地址(multicast address) • 从高位起,前4位为“1110”,第1字节用十进制表示的取值范围为“224-239”,用于标识multicast通信地址 • 后28位用于区分不同的multicast组 1 1 1 0 Multicast标识 Multicast Group标识 18
IP网络通信方式 • 单播通信(unicasting) • 将数据只发送到一台主机 • 目的地址为宿端主机的IP地址 • 广播通信(broadcasting) • 将数据发送给某个网络/子网的所有主机 • 目的地址为该网络/子网的广播地址 • 组播通信(multicasting) • 将数据发送给某组主机(减少网络通信流量) 19
IP地址类别—E类地址 •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 • 从高位起,前5位为“11110”,第1字节用十进制表示的取值范围为“240-247”,用于标识E类地址 • 后27位留作它用 1 1 1 1 0 E类地址标识 20
IP地址类别 实际上只是获得一个网络号net-id,各主机号host-id,则由单位自行分配。 IP地址的表示方法: 方法:采用点分十进制记法(dotted decimal notation)即将32bit的IP地址中的每8位用。等效的十进制表示,并每8位之间加上一个点。 例:10000001 00001011 00000011 00011111 129 11 3 31 IP=129.11.3.31 21
IP地址的使用 • 网号部分 • 在一个IP网络中是固定不变的 • 主机号部分 • 分配给IP网络内的主机 • 每台主机在IP网内的主机号是唯一的 • 网号+主机号形成完整的IP地址 • 使用中一般采用完整的IP地址 • IP地址指明了:1.网络、2.网络中的主机 22
特殊IP地址 回馈地址 • 主机将IP数据报回传自身的地址,IP地址第一个字节为127 例:回送地址为127.0.0.1 网络地址 • 主机地址部分全部定义为“0”,用于区分网络 例:主机212.111.44.136 • 所在网络的地址为212.111.44.0 广播地址 • 直接广播地址 • 主机地址部分为全“1”,用于向某个网络的所有主机广播 • 例:主机212.111.44.136 所在网络的广播地址为212.111.44.255 • 有限广播地址( 255.255.255.255) • 在未知本网地址情况下用于本网广播 23
私有地址 用于企业内部网的IP地址,不会被任何INTERNET上的路由器转发 • 10.0.0.0—10.255.255.255 一个A类地址 • 172.16.0.0—172.31.255.255 16个B类地址 • 192.168.0.0—192.168.255.255 256个C类地址 24
Internet 130.n.0.0 网络1 130.1.0.0 网络n 130.1.1.0 子网1 子网m 130.1.m.0 130.n.*.* 130.1.1.1 130.1.m.11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IP地址的特性 • 提供全网统一、有效的地址模式 • 屏蔽不同物理网络的地址差异 • 地址结构对应网络的层次结构 • 当一个主机同时连到两个网络上时,该主机就必须同时具有两个相应的IP地址,其网络号net-id不同。这种主机称为多地址主机。 25
首部 应用层数据 IP地址 TCP报文 网络层及以上 使用IP地址 首部 数据 硬件地址 IP数据报 Data link及以下 使用硬件地址 首部 尾部 MAC帧 二、IP地址与物理地址 (1)IP地址放在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以上使用)。 (2)硬件地址放在MAC帧的首部(在链路层以下使用)。 26
HA HB IP1→IP6 IP1→IP6 IP1→IP6 IP1 IP3 IP4 IP6 HA1 HA2 HA3 HA6 MAC帧 MAC帧 MAC帧 传递过程: 1.在IP互连网上我们看到的只是IP数据报; 2.在具体的物理网络的链路层,我们看到的只是MAC帧。 28
三、什么是子网(subnet) • 将网络进一步划分为独立的组成部分,每个部分称为这一网络的子网。 校园网 图书馆子网 信息学院子网 经管学院子网 计算机系子网 电子系子网 自动化系子网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主机 29
子网的划分与子网掩码 例如:IP地址中的A至C类地址,可供分配的网络号超过211万个; 第一,设计者没有预示到PC会普及的如此之快,网上的主 机数目的急剧增长。 第二,IP地址在使用时有很大的浪费。 例:某单位申请到B类地址,B类可容纳6.5万个,该单位 有1万台主机,其余:5.5万个IP地址浪费。 30
如何划分子网 • 根据地理分布特点划分 • 易于组网技术实现 • 楼群内采用局域网技术构成子网 • 楼群间选择合适的传输媒体和互连设备使不同子网互连 • 节省经费 • 根据网络应用特点划分 • 将共享相同网络资源的主机划分为同一子网,减少子网间的网络传输流量,提高系统性能 • 将具有相同安全密级程度的主机划分为同一子网,保障系统的安全 31
R 子网2 子网1 1.子网的建立 说明: (1)用路由器连接单位的子网,其优点: ① 出现故障时容易隔离和管理 ② 不引起广播风暴 (2)建立子网,R通过子网号来管理和识别; 32
本地分配 2 B类地址 10 net—id host—id 2 子网号 主机号 10 net—id Subnet_id Host_id 增加子网号 6位 10bit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 0000000000 子网掩码 8个 8个 10个 6个 2.子网掩码(Subnet mask)(一) TCP/IP体系规定用一个32bit的子网掩码来表示网号字符的长度。 具体的做法是:子网掩码由一连串的“1”和“0”组成。 33
2.子网掩码(Subnet mask)(二) ① Subnet-id(子网号)6位:可表示子网号62个;(全“1”,“0”不用) ② 主机号(host-id)10位:可表示1022个主机(全“1”,全“0”不用) ③ 子网可使用的IP地址: 第一子网:从130.50.4.1开始 第二子网:从130.50.8.1开始 注意:多划分出一个子网号,要付出代价,可表示的主机号,比不划分时要少了一些。 例:对于一个10bit的Host-id,B类IP不划分时:可表示的主机号:65534个,划分6bit的子网号后: (6位) 子网号: 62个 (去掉全1,0) (10位) 子网中的主机号:1022个(去掉1,0) 总的主机号: 62×1022=63364个 少了:65534-63364=2170个 34
默认值 A类 11…1 0000…0 子网掩码 255.0.0.0 8bit 24bit B类 11………1 00………0 子网掩码 255.255.0.0 16bit 16bit C类 11………1 00…0 子网掩码 255.255.255.0 24bit 8bit 2.子网掩码(Subnet mask)(三) 2.默认子网掩码,子网掩码中“1”的长度就是网络号的长度: 35
采用子网掩码寻址 1、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时,先检查该分组的IP地址网络号; 2、网络号不是本网络,从路由表找出下一站转发; 3、网络号是本网络,检查IP地址中的子网号; 4、若子网不是本子网,转发此分组; 5、若子网是本子网,查主机号找出发送端口,将分组交给该主机。 36
采用子网掩码寻址举例 例:一分组首部中的目的地址为130.50.15.6 子网掩码为 255.255.252.0 1)路由器先检查该分组的IP地址网络号 130.50.15.6 Λ 255.255.252.0 = 130.50.12.0 2)网络号是本网络,检查IP地址中的子网号 12.0 00001100 00000000 子网号 目的地址中的子网号为3 3)子网是本子网,查主机号找出发送端口,将分组交给该主机 37
255 255 255 25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最小的IP网络 • Mask=255.255.255.252 • 两个bit作主机号,共四个IP地址 • 主机号全1=11,全0=00,只有01和10可用 • 容纳两个站点的网,常用于路由器间的连接 最小的IP网络 R2 R1 38
掩码的作用 • 获取主机的网络地址部分,区分主机通信的不同情况,选择路径。 • 主机之间通信的两种情况 • 同一子网内两台主机间的相互通信 • 不同子网内两台主机间的相互通信 • 如何区分两种情况 39
同一子网中的主机之间通信 子网地址 210.39.15.0 210.39.15.15 210.39.15.127 源地址 目的地址 发送 接收 40
不同子网中的主机之间通信 子网地址 210.39.15.0 202.112.4.63 目的地址 210.39.15.15 源地址 发送 转发 R 210.39.15.32 子网地址 202.112.4.0 接收 41
如何判断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 • 设本地主机所在子网地址为Nx,子网掩码为Mx,远程主机的IP地址为Ay,再设Ny=Ay & Mx • 若Nx==Ny,则认定远程主机与本地主机在同一子网上 • 若Nx<>Ny,则认定远程主机与本地主机不在同一子网上 42
获取主机IP地址的网络地址(1) 本地主机 IP地址: 210.39.15.15 网络地址(Nx): 210.39.15.0 本地子网掩码:255.255.255.0 远程主机 IP地址: 210.39.15.127 210.39.15.127 11010010 00100111 00001111 01111111 “与” 255.255.255.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得 210.39.15.0 11010010 00100111 00001111 00000000 (Ny) 43
获取主机IP地址的网络地址(2) 本地主机 IP地址:210.39.15.15 网络地址(Nx):210.39.15.0 本地子网掩码:255.255.255.0 远程主机 IP地址: 202.112.4.63 202.112.4.63 11001010 01110000 00000100 00111111 “与” 255.255.255.0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00000000 得 202.112.4.0 11001010 01110000 00000100 00000000 (Ny) 44
子网的计算实例1 一个主机的IP地址是202.112.14.37,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40,要求计算这个主机所在网络的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 常规办法是把这两个都换算成二进制,然后相与,就可得到网络地址。 一个简单的方法:掩码为255.255.255.240那么可以知道这个掩码所容纳的IP地址有256-240=16个(包括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那么具有这种掩码的网络地址一定是16的倍数。而网络地址是子网IP地址的开始,广播地址是结束,可使用的IP地址在这个范围内,因此比37刚刚小的,又是16的倍数的数只有32,所以得出网络地址为202.112.14.32。而广播地址就是下一个网络的网络地址减一。而下一个16的倍数是48,因此可以得到广播地址为202.112.14.47。 45
子网的计算实例2 CCNA考试中,还有一种题型,要你根据每个网络的主机数量进行子网地址的规划和计算子网掩码。 比如一个子网有10台主机,那么对于这个子网就需要10+1+1+1=13个IP地址。(注意加的第一个1是指这个网络连接时所需的网关地址,接着的两个1分别是指网络地址和广播地址。)13小于16(16等于2的4次方),所以主机位为4位。而256-16=240,所以该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0。 如果一个子网有14台主机,不要犯这样的错误是:依然分配具有16个地址空间的子网,而忘记了给网关分配地址。这样就错误了,因为14+1+1+1=17 ,大于16,所以我们只能分配具有32个地址(32等于2的5次方)空间的子网。这时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24。 46
子网的计算实例3 • 我们要设计三个不同的子网,每个网络的HOST数量各为20、25和50,下面依次称为甲、乙和丙网,但只申请了一个Network ID 就是202.119.115.0。怎样划分子网? • 首先我们把甲和乙网的Subnet masks改为255.255.255.224,224的二进制为11100000,即它的Subnet masks为: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 • 这样,我们把HOST ID的高三位用来分割子网,这三位共有000、001、010、011、100、 101、110、111八种组合,除去000(代表本身)和111(代表广播),还有六个组合,也就是可提供六个子网,它们的IP地址分别为:(前三个字节还是202.119.115) 47
00100001~00111110 即33 ~62 为第一个子网 01000001~01011110 即65 ~94 为第二个子网 01100001~01111110 即97 ~126 为第三个子网 10000001~10011110 即129~158 为第四个子网 10100001~10111110 即161~190 为第五个子网 11000001~11011110 即193~222 为第六个子网 选用161~190段给甲网,193~222段给乙网,因为各个子网都支持30台主机,足以应付甲网和乙网20台和25台的需求。 再来看丙网,由于丙网有50台主机,按上述分割方法无法满足它的IP需求,我们 可以将它的Subnet masks设为255.255.255.192, 由于192的二进制值为11000000,按上述方法,它可以划分为两个子网,IP地址为: 01000001~01111110 即65 ~126为第一个子网 10000001~10111110 即129~190为第二个子网 这样每个子网有62个IP可用,将65~126分配丙网,多个子网用一个NETWORK ID 即告实现。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 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可变长子网掩码),这是一种产生不同大小子网的网络分配机制。VLSM将允许给点到点的链路分配子网掩码255.255.255.252,而给Ethernet网络分配255.255.255.0。VLSM技术对高效分配IP地址(较少浪费)以及减少路由表大小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VLSM时,所采用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够支持它,这些路由协议包括RIP2,OSPF和BGP等。 49
可变长子网掩码( VLSM ) 172.16.14.32/27 172.16.14.132/30 A 172.16.1.0/24 172.16.14. 64/27 172.16.14.136/30 B HQ 172.16.14.96/27 172.16.2.0/24 C 172.16.14.140/30 • 提供了在一个主类(A类、B类、C类)网络内包含多个子网掩码的能力,可以对一个子网再进行子网划分,使得对IP地址的使用更为有效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