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0 likes | 494 Views
教材“基本地图”的高三复习策略. 成都玉林中学 范永杰. 一、地图 — 学科标志、考查重点. (一) 《 高考要求 》→ 高三 “ 地图 ” 复习. 1 .图上填绘地理事物分布 2 .区分地理概念 3 .区域地理特征 4 .地图及地形剖面图;等值 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 的统计资料图表. 5 .地理事物空间结构 6 .地理国情 7 .地理基本规律原理 8 .地理信息 9 .地理事物和现象 10 .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 (二)高考 《 文综 》 应试→ 地理三类能力. 1 .地图能力.
E N D
教材“基本地图”的高三复习策略 成都玉林中学 范永杰
一、地图 — 学科标志、考查重点 (一)《高考要求》→高三“地图” 复习 1.图上填绘地理事物分布 2.区分地理概念 3.区域地理特征 4.地图及地形剖面图;等值 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 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 的统计资料图表 5.地理事物空间结构 6.地理国情 7.地理基本规律原理 8.地理信息 9.地理事物和现象 10.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
(二)高考《文综》应试→ 地理三类能力 1.地图能力
(二)高考《文综》应试→ 地理三类能力 2.数理能力 (n-1)d≤△H<(n+1)d
(二)高考《文综》应试→ 地理三类能力 3.表述能力 地理名称 地理概念 地理原理 区位因素 地理特征 ……
(三) 近年《文综》卷——地图考查情况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8 (幅) 2 6 0 4 1.全国各套《文综》卷地理部分地图数量统计
(三) 近年《文综》卷——地图考查情况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 80 60 0 40 100 (分) 2.全国各套《文综》卷中的地图试题分值统计
二、高考“试卷地图”与教材“基本地图” (一)近年《文综》“试卷地图”的变化 1.整体 → 局部 2.两维 → 三维 3.综合 → 专题 4.单一 → 叠加 5.现实 → 模式
高考“试卷地图”回放 图2
高考“试卷地图”回放 图2 地图教学温馨提示:“图”海无边……回“头”是岸……
高考“试卷地图”回放 图2 “图”海无边…… 回“头”是岸……
二、高考“试卷地图”与教材“基本地图” (二)教材“基本地图”三性 ……学科主干 ……某一类型 ……原生延展 1.重点性 2.代表性 3.衍生性
二、高考“试卷地图”与教材“基本地图” (三)教材“基本地图”(仅供参考) 《等高线地形图》 《影响农业 / 工业/ 城市的区位因素》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 《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六大板块示意》 《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 《世界 / 中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印度 /日本 /俄罗斯 /德国 /美国 /巴西 /埃及 /澳大利亚地形及位置》
三、教材“基本地图”复习建议 (一)基本地图(系统类) ★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 N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1.考点体系: (1)基本概念 ① 区别:“昼夜”、“昼夜交替”形成 ② 晨线+ 昏线 → 晨昏线(圈) ③ 昼弧(昼长) + 夜弧(夜长)→ 纬线圈(24h) ④ 直射光通过球心且垂直晨昏线(圈) (运动性) ⑤ 地球仪相关概念 ⑥ 北极星地平高度(仰角)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1.考点体系: (2)联系自转 ① 时间计算:地方时(区时、标准时) 同经线同地方时;同纬线同昼长(各地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晨昏线与纬线切点所在经线为24(12)时。 ② 日出→正午(12)→日落(昼夜长)之间关系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点,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点。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1.考点体系: (2)联系自转 ③ 速度(极点除外): 角速度 线速度:VΦ = V0·COSΦ ④ 日界线(人为、自然界线)——日期范围比例: 公式:新一天范围/ 全球范围=1800经线时刻/ 24 注意:1800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吻合,但计算日期范围时一般不考虑此因素。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3)联系公转 ① 昼长的纬度变化(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 66034ˊN 24h 600N 18h29m 400N 14h51m 200N 13h13m 00 12h 200S 10h47m 400S 9h09m 600S 5h31m 66034ˊS 0h
1.考点体系: 分析思路: 日期→直射点→直射光线→晨(昏)线→昼夜长 基本结论: 直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至极昼。 特别注意: 特殊值的记忆; 同度异纬的昼夜互换等长; 各地昼长和夜长的差值与直射纬度关系; 极昼极夜范围大小与直射纬度关系; 回归线内同一纬线在一年内有2天昼夜状况一致。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1.考点体系: (3)联系公转 ②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由直射点向南北递减。 计算公式:H = 900— △Φ 相关运用: 楼高与楼间距; 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 阴阳坡自然带高度 特别提示:某时刻太阳高度在昼半球的分布
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案例:《北半球夏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1.考点体系: (3)联系公转 ③ 直射纬度=直射光与赤道夹角(或:晨昏线和经线圈夹角) ④ 极昼、极夜纬度范围(切点纬度) : 最低纬度=900 -直射纬度 ⑤ 黄赤交角变化与五带范围变化(黄赤交角 = 回归线纬度) ⑥ 公转速度:近快远慢(远7近1)(分析南、北极地区在一年内极昼极夜日数差异) ⑦ 节气判别(24节气) ⑧ 物影方向与长度的变化:物影方向与日光来向相反 ⑨ 日照图的绘制:直射点地理坐标、直射光垂直晨昏线、极昼极夜纬度 ⑩ 延伸联系:相关地理现象判断与分析
案例:《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图》 2.基本思路(可逆性): ① 日期→直射点→直射光→晨(昏)线→经线时间计算→日界线 ② 日期→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 现象分析 分析关键:直射光线、晨(昏)线、经纬线 的关系
经度:过昼弧中点经线经度 纬度:900–极昼极夜最低纬度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分日 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夏至或冬至 晨线-赤道-6时 昏线-赤道-18点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12点 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 直射点坐标 节气、季节 晨昏线 某地地方时 与太阳光线垂直;始终平分赤道 日出日落时刻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 昼夜长短 日出:纬线与晨线相交的时刻 日落:纬线与昏线相交的时刻 同一纬线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H=90º–(Φ–δ) 放射状思路
★(系统类)基本地图的教学观念: 考点意识 ——建立体系,主次分明; 思路意识 ——领会原理,理清思路; 变式意识 ——立足基本,放眼变式。
★典型试题1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1-3题: 1. 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 ④地位于( )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3 . 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典型试题1 下图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1-3题: 1. 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① B.②C.③D.④ 2. ④地位于( )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3 . 8月23日,②地的昼长约为(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D.18小时
★典型试题2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7时 B.15时 C.17时 D.21时 (2)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 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 (3)此时( ) A.PM为昏线,PN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600N昼长约为19小时
★典型试题2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图中粗线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北京时间为( C ) A. 7时 B.15时 C.17时D.21时 (2)若①、②两点经度相同,②、③两点 纬度相同,则此刻的太阳高度(D)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 (3)此时(C) A.PM为昏线,PN为晨线 B.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1/8 C.新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7/8 D.600N昼长约为19小时
(二)基本地图(区域类)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说明:下发的会议资料中,美国地图为本土部分。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1.考点体系: (1)区域双定位 ① 经纬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1000W 400N 1.考点体系: (1)区域定位 ① 经纬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1000W 400N 1.考点体系: (1)区域双定位 ② 特征轮廓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1.考点体系: (1)区域双定位 ② 特征轮廓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100° 90° 80° 30° 20° 1.考点体系: (1)区域双定位 ② 特征轮廓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90°W 30°N 1.考点体系: (1)区域双定位 ② 特征轮廓
案例: 《美国地形与位置示意图》 1.考点体系: (1)区域双定位 ③重要地理事物分布 如:山脉 、河流、湖泊、洋流、矿产 工业区、农业区、交通、人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