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406 Views
化学专业. 化工基础. 课程教学设计. 朱顺清. 主要内容. 一. 课 程 定 位 与 目 标. 二. 课 程 内 容 与 安 排. 一. 三.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四. 课 程 学 习 考 核 方 法. 五. 课程改革思路与成效.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专业扎实、基础宽厚、注重创新、善于研发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学专门人才。. 化学专业培养目标.
E N D
化学专业 化工基础 课程教学设计 朱顺清
主要内容 一 课 程 定 位 与 目 标 二 课 程 内 容 与 安 排 一 三 课 程 教 学 设 计 四 课 程 学 习 考 核 方 法 五 课程改革思路与成效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专业扎实、基础宽厚、注重创新、善于研发的高素质应用型化学专门人才。 化学专业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后能在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和管理等工作。并为“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就业岗位分析
课程的性质、地位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 开设学期:第三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地位: 1.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化学各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进行化工过程开发的能力。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基础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工基础相关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工业生产 过程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安排 1、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上海师范大学等编著的《化工基础》 知识性 较全面的包含了三传一反、经典化学工艺学的内容。 针对性 符合化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可持续发展 综合性 融相关知识于一体,突出综合素质培养 应用性 紧密结合工业生产过程
2、课程内容 思路 课程体系的模块结构 三传一反 工艺学 传递过程原理 化学反应及反应器 典型的化学工艺 化学工程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化学反应器的选择; 经典的化学工艺学。 重点 传递过程;反应器的选择;工艺条件确定。 难点
3、学情分析 能力素质 学法储备 知识积累 已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有待提高 从书本知识 的记忆向书本知识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的应用 已经学习过无机、有机、分析、物化等专业基础课程
学生特点 现状 具有一定的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应用能力差 分析能力弱
三、课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
1、设计理念 专注学生专业素养和应用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培养; 侧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设计思路 会学 学会 会用 讲思问结合 探究研兼顾 理论知识融于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的 教学之中
3、教学方法 1. 基 于 问 题 教 学 法 2. 课堂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 3. “互动交流式” 教学法
4、教学流程 巧妙复习 引入正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精心设疑 媒体展示 探究知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活跃教与学活动, 全面剖析 建构知识 延伸拓展 开拓思路 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应用知识,掌握学法,提升能力 归纳总结 加深理解 巩固练习 升华提高
教学与学习手段 “多媒体+板书”一体化教学 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网上学习平台 电子阅览室
四、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100% 考试成绩70% 平时成绩30% 考勤10% 学习总结5% 作业10% 提问5%
五、课程改革思路与成效 1、改革思路 理清课程脉路,整合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标准 突出学习能力和 创新素质的培养 尝试“研究式”教学法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拓展知识的发展与应用促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的整合,尝试将不同章节的同类内容之间调整,相关内容部分合并;例如:吸收和蒸馏和两章内容,都属于气液两相间传质过程,设备也相同,这些相同之处可以合并讲解。第七、八、九、十章的内容,调整为以第八章反应器为主,第七章的动力学基础结合物理化学动力学内容的学习情况并入第八章后结合具体反应器讲解;第九章的复杂反应器属于反应器和一类,并入第八章可以算是顺理成章;而第十章的停留时间乃是讲反应器时必须讲到的内容,所以也可以在讲各种反应器时把停留时间的内容掺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时,同时也使得相关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更为紧密。 课程内容的整合,尝试将不同章节的同类内容之间调整,相关内容部分合并;例如:吸收和蒸馏和两章内容,都属于气液两相间传质过程,设备也相同,这些相同之处可以合并讲解。第七、八、九、十章的内容,调整为以第八章反应器为主,第七章的动力学基础结合物理化学动力学内容的学习情况并入第八章后结合具体反应器讲解;第九章的复杂反应器属于反应器和一类,并入第八章可以算是顺理成章;而第十章的停留时间乃是讲反应器时必须讲到的内容,所以也可以在讲各种反应器时把停留时间的内容掺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课时,同时也使得相关教学内容的关联性更为紧密。
化工基础课程内容不仅需要前置各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撑,也和物理学学科中的一些内容关系紧密。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这些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 化工基础课程内容不仅需要前置各化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支撑,也和物理学学科中的一些内容关系紧密。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这些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关联。 通过实践,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处理,不仅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也节省了教学时数,缓解了原来教学时数的紧张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