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动物营养学

营养原理. 营养物质的种类、 作用、代谢利用规律. 动物营养学. 营养需要. 营养物质的需要数量. 第十章 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 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饲养标准. 第一节 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研究方法. 一、营养需要的概念 (一)营养需要 ( nutrient requirements) 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群体均值,不包括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理机能、生产目的、生产性能和环境条件等而不同。. (二)最低需要量

talor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动物营养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营养原理 营养物质的种类、 作用、代谢利用规律 动物营养学 营养需要 营养物质的需要数量

  2. 第十章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研究方法 第二节 饲养标准

  3. 第一节动物的营养需要及其研究方法 一、营养需要的概念 (一)营养需要(nutrient requirements) 动物在最适宜环境条件下,正常、健康生长或达到理想生产成绩对营养物质种类和数量的最低要求。 • 群体均值,不包括可能增加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 • 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生理机能、生产目的、生产性能和环境条件等而不同。

  4. (二)最低需要量 为预防和纠正某种养分的缺乏或不足症, 动物每天必须获得的最起码的养分量。 (三)次适需要量 养分的供给虽不足以使动物产生明显的临 床缺乏表现,却能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四)适宜需要量 使动物饲料利用最充分,生产处于最佳状 态或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时的养分需要量。 (五)供给量 在适宜需要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定的保险 系数(安全系数),即得到此供给量。

  5. 二、动物营养需要的指标和表达方式 (一)指标 1.采食量:DM或风干物质的采食量。 2.能量: • 禽:多用ME,各国都比较一致。 • 猪:各国不完全一致。美国、加拿大等用DE, 欧洲多用ME,也同时标出DE。我国用DE。 • 反刍动物:DE、ME、NE。多用NE。

  6. 3. 蛋白质: CP和DCP。我国用CP。奶牛饲养标准中CP和DCP都有,有的还列出过瘤胃蛋白和瘤胃降解蛋白。 蛋白质指标反映动物对总氮的需要,单胃动物主要反映真蛋白的需要。 4.氨基酸: 在饲养标准中一般列部分或全部EAA和半EAA需要量。也用NEAA。不同标准列出的EAA指标总数不同。如NRC猪的营养需要列出表观和真的有效EAA指标。 不同种类动物的饲养标准,对不同生理阶段的列出不同EAA。

  7. 5.脂肪酸: 多数饲养标准中都列出了亚油酸的需要量。 6.维生素: 一般按脂溶性和水溶性的顺序列出。反刍动物只列部分或全部脂溶性Vit;非反刍动物则脂溶性和水溶性Vit部分或全部列出。 7.矿物元素: 按常量和微量的顺序列出。 常量元素除S外,一般全部列出。Ca、总P、有效P、Na和CI(或食盐); 微量元素只列Fe、Cu、Zn、Mn、I、Se

  8. 8.非营养指标 • 传统标准不包括这类指标。 • NRC第十版的猪的营养需要已对非营 养性添加剂的使用提出指导意见。

  9. (二)营养需要量的表达方式 1.每头每日需要量: 传统饲养标准表述营养定额的表达方式。 适用估计饲料供给或对动物严格计量限饲。 反刍动物都以此方式表达营养物质需要量。 常用于小型生产或非全价日粮的供给。 如:NRC 20-50kg生长猪DE26.4MJ/头·日, Ca11.13g、总P9.28g、Vit A 2412 IU。

  10. 2.单位重量饲粮中营养物质浓度(含量): 用相对单位表示营养需要的方法; 分为饲(日)粮风干或全干基础表示。 以%或g、mg、μg/kg表示,能量用KJ/kg、MJ/kg。 适用自由采食饲养方式、配合饲料生产。 • 猪鸡饲养标准上述两种表达方式同时并列。

  11. 家禽营养需要量 产蛋率为65%-80%蛋鸡日粮要求养分含量 代谢能 粗蛋白 蛋白能量比 钙 总磷 有效磷 食盐 (MJ/Kg) (g/Kg) (g/Kg) (g/Kg) (g/Kg) (g/Kg) 11.50 150 13 34.0 6 3.2 3.7

  12. 3.与某些主要营养物质的比例关系: 如蛋白能量比(g/MJ或Mcal)。利于动物平衡采食营养物质。我国鸡的饲养标准 如6周龄前生长蛋鸡日粮要求1MJ的ME需要67克CP,Met+(Cys)2 2.07克。

  13. 4.以代谢体重或体重表示: 在析因法估计营养需要、或动态调整营养需要量或营养供给中常用。 营养需要量与自然体重或代谢体重呈正比或正相关。 比较方便算出任何体重的营养需要量。 如:产奶母牛维持CP需要4.6g/W0.75,Ca、P、 NaCI的维持需要100kg体重分别6g、4.5g、3g

  14. 5.按生产力表示: 营养物质的需要与产品产量相关。 如奶牛每产1kg标准奶需要CP58g; 母猪带仔10-12头需DE 66.9MJ/d

  15. 三、动物营养需要的测定方法 (一)衡量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标征 1.以体重或产量为标征: 生长动物用增重率(日增重),其他动物以相应产品的产量为衡量适宜需要量的标志。是一个综合、总量的标志,不能确切说明投入营养素与产出的相应营养素间的关系。

  16. 2.以体内或产品中沉积营养物质的量为标征: 比以总重量为标征要准确得多,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此法比较费时费力。

  17. 3.以动物生理生化的参数为标征: 动物体内的酶活高低、某些血液成分的含量及其他生理指标的正常与否等,与动物体对营养物质的摄入量间关系密切。 • 以重量变化为标征不敏感的营养物质,如矿物元素、Vit等常用。测定时把保证最低正常生理值(不出现缺乏症)的营养物质供给量视为动物的需要量。如猪:锌。 4.经济效益标征: 商品生产的最佳标征。

  18. (二)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析因法和综合法。 1.析因法: 动物对任一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包括 各种机能活动的需要。 总需要量=维持需要 + 生产需要 R = aWb + cX+dY+eZ+…… W:体重(kg); Wb:代谢体重; b:常数 a、c、d、e……: 每单位代谢体重或单位重量产 品所需营养物质; X,Y,Z……:各产品产量

  19. 2.综合法: • 根据动物体营养物质的进出平衡:剂量-效应曲线。 • 反应曲线法,笼统测出某生理状况或数个生产目的下,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不剖析构成此需要量的组成。即仅了解营养物质的总需要量,不能反映构成总需要的生理过程。 • 测定方法:饲养试验法、平衡试验法、屠宰试验法(了解养分沉积)、生物学法(生长速度、疗效、病变、血相、组织分析等,常用于Vit、矿物元素需要) 等。

  20. 其中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饲养试验法用得最多。其中严格控制试验条件的饲养试验法用得最多。 • 是利用不同营养浓度的饲粮同时进行饲养试验,根据动物的生理、生产反应来估测养分给量。 • 利用模拟模式估计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或利用简单的数学模型给出特定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正在不断发展中。

  21. 第二节 饲养标准 一、饲养标准 (一)概念 根据大量饲养实验结果和动物生产实践的经验总结,对各种特定动物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定额做出的规定,这种系统的营养定额的规定及有关资料统称为饲养标准。

  22. (二)饲养标准的发展 1. 国际饲养标准的演变 • 1809干草价 • 1859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化学分析 • 1864动物试验,概略养分 • 1890利用饲料可燃烧能值计算可消化养分 • 1940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和供给 • 1944NRC把饲养标准改为营养供给量 • 1953NRC把饲养标准改为营养需要

  23. 2. 饲养标准的发展现状 • 各国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制订的条件和内容却逐渐趋于一致; • 各国饲养标准或营养需要在考虑营养指标种类方面差异不大,但对营养指标的给出方式上不同。

  24. 二、饲养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一)饲养标准的种类 1. 根据动物营养、饲料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进展, 以动物为基础分类制定; 2. 为适应动物的营养生理特点,按每一种动物或 每一类动物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 态、不同生产性能制定营养定额。

  25. (二)饲养标准的结构组成 1. 序言:制定和修订的意义和必要性 2. 研究综述:详细总结到目前为止的有关研究资料 3. 动物的营养需要量或供给量: 营养指标数量化的具体体现 4. 饲料营养价值表:常规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 5. 典型饲粮配方: 6. 参考文献。 饲养标准一般需经专家组根据研究进展和生产情况不 断进行修订,并定期或不定期由权威机关颁发执行。

  26. 母猪配方妊娠前期哺 乳 期 原料 A B A B C D(%)  玉米 56.7 56.5 56.84 56.72 57.3 56.4 麸皮 30.0 29.0 18.0 19.0 22.0 19.0 豆粕 6.2 3.5 18.0 11.5 14.0 16.0 菜粕 3.0 3.0 3.0 3.0 --- --- 胡麻粕 --- 4.0 --- 3.0 --- --- 进口鱼粉 --- --- --- 3.0 3.0 4.0 油脂 --- --- --- --- --- 1.0 骨粉 1.8 1.8 2.0 1.4 1.4 1.3 石粉 0.9 0.8 0.7 0.9 0.9 0.9 食盐 0.4 0.4 0.4 0.4 0.4 0.4 L-Lys --- --- 0.06 0.08 --- --- 预混剂 1.0 1.0 1.0 1.0 1.0 1.0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参考营养指标 DE(kcal/kg) 2900 2900 3000 3000 3000 3100 CP(%) 13.00 13.00 16.30 16.50 16.00 17.00 Ca(%)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P(%) 0.67 0.68 0.67 0.67 0.66 0.64 有效P(%) 0.35 0.35 0.38 0.38 0.38 0.38 Lys(%) 0.55 0.55 0.75 0.8 0.75 0.83 Met+(Cys)2(%) 0.43 0.43 0.53 0.56 0.53 0.57

  27. (三)饲养标准的指标体系和指标种类 1.能量指标体系:DE、ME、NE 2.蛋白质指标体系:CP、DCP 3.氨基酸指标体系:EAA、NEAA 4.其他营养指标体系:采食量、FA、Vit、矿物元素

  28. 三、饲养标准的基本特征 (一)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权威性 (三)可变化性 (四)条件性和局限性

  29. 四、制定饲养标准的作用 (一)提高动物生产效率 (二)提高饲料资源利用效率 (三)推动动物生产发展 (四)提高科学养殖水平

  30. 科学试验、日粮配合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饲料营养 价值评定 营养需要 量的研究 养分利用 基础研究 营养需要表 (饲养标准) 合理配制 日粮 饲料营养 价值表 生产效率提高 生产成本降低 饲料资源 合理利用 动物的 科学饲养

  31. 五、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 (一)选用标准的适合性 • (二)应用标准定额的灵活性 • (三)标准与效益的统一性

  32. 复习思考题 1.概念:营养需要,饲养标准 2.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饲养标准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

  33. 2000年大豆生产水平比较 • 美国大豆2561公斤/公顷;年产7538万吨,占世界 总量的47%; • 巴西2400公斤/公顷;年产3269万吨,占20%; • 阿根廷2354公斤/公顷;年产2020万吨,占12%; • 中国1705公斤/公顷,年产1540万吨,约占10%。

  34. 大大压缩家畜数量,发展高效畜牧业,不再炫耀存栏数量增长大大压缩家畜数量,发展高效畜牧业,不再炫耀存栏数量增长 • 我国牛肉产量,如果以美国的出肉效率,饲养4269万头己足够,可压缩64%(7730万头); • 我国猪肉产量,如果以先进出栏率(160%),存栏27047万头已足够,可压缩42%,节省两亿头猪的维持热能消耗,减少大量资源浪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