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 likes | 525 Views
儿童康复医学. 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 张晓霞. 思考: 1 、我国儿童康复是以什么康复起步的? 2 、残疾预防分几级?. 1 儿童康复医学的内容. 儿童康复评定 儿童康复治疗. 康评概述. 定义 : 康复评定是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和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患者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目的:了解残疾的状态、制定治疗计划、动态观察残疾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地位:相当于治疗医学的诊断 评定时间: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 评定方式:
E N D
儿童康复医学 长沙民政学院康复系 张晓霞
思考: 1、我国儿童康复是以什么康复起步的?2、残疾预防分几级?
1 儿童康复医学的内容 儿童康复评定 儿童康复治疗
康评概述 • 定义:康复评定是对患者的功能状态和潜在能力的判断,也是对患者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收集、量化、分析并与正常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 目的:了解残疾的状态、制定治疗计划、动态观察残疾的变化、评定治疗效果、开发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 地位:相当于治疗医学的诊断 • 评定时间: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 • 评定方式: • 人工的:量表、问卷、调查表等 • 仪器的
躯体功能评定术语 术 语 意义 完全独立 患者能安全进行任何活动、无须任何人给予任何帮助 口头帮助 需要他人经常给予口头提示或指导,方能安全的活动 保护性帮助 能进行活动,但不安全,必须有他人在必要时提供接 触身体的支持 最小帮助 完成任务时需要他人小量接触性帮助 中度帮助 完成任务时需要他人中量接触性帮助 最大量帮助 完成任务时需要他人大量接触性帮助 不能进行 患者不能完成任务
康复医学中主要的功能评定 • 躯体功能评定 • 精神功能评定 • 言语功能评定 • 社会功能评定
功能量化评测 • 针对发育水平的评定 :儿心量表;Gesell量表;Bayley量表;认知适应测验/临床语言(CAT/CLAMS)、听力里程表;Denver量表和Peabody量表等 • 反映脑瘫疗效的评定: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和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 • 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
常用仪器检查 • 步态分析系统:电脑软件再现步态或肢体运动,并分析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 • 表面肌电图动态显示各肌群在运动中的状态及协调性 、并可用于肌力肌张力的评估 • 摄像技术记录并分析婴儿自发运动的流畅性和协调性 ,预测运动及精神发育 • 重心平衡仪进行平衡功能的检测 • 其他:如肌电图、脑电图、听觉诱发电位等
1 儿童康复医学的内容 1.1躯体功能障碍评定 • 1.1.1体格发育障碍评定 • 1.1.2运动功能发育障碍评定(见姿势发育量表) • 1.1.3肌张力与关节活动度评定(改良Asworth痉挛量表、肌肉软硬度、肢体摆动度、关节活动度) • 1.1.4协调功能评定(共济运动、不随意运动检查)
正常小儿运动发育特点 年龄 特点 3-4月 头的调节,肘支撑、臀低头高、四肢外展屈曲、 向中线集中 4-5月 四肢对称性伸展及外展、手眼协调 6月 四肢明显伸展外展、瞬间独坐、靠站 7-8月 躯干调节、坐位平衡、主动翻身、直腰坐、扶站、腹爬 9-10月 四爬、前进运动 自由坐、肢体运动分离、抓站 11-12月 高爬、手上举步行、蹲立动作
1.1躯体功能障碍评定 • 1.1.5 反射评定(包括原始反射、立直反射、平衡反射、保护性伸展反射等的出现和消失时间、检查方法、临床意义、判断标准) • 1.1.6 肌力评定(六级评定法) • 1.1.7 特殊感觉障碍评定(如视觉、听觉) • 1.1.8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从实用的角度综合评测活动能力如进食、排大小便、个人卫生动作、移位、行走等)
0~5级的六级分法 0级:肌肉无收缩呈完全瘫痪;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产生动作(不能使关节活动); 2级:肢体能在平面上移动,但不能抬起(即在 去除重力下做关节全范围运动);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外加阻力; 4级:能做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运动; 5级:正常肌力(即能抗重力和充分抗外 加阻力).
视力残疾分级 类别 级别 最佳矫正视力 盲 一级盲 〈0.02-无光感; 或视野半径〈5度 二级盲 〈0.05- 0.02 ;或视野半径〈10度 低视力 一级低视力 〈0.1- 0.025 二级低视力 〈0.3- 0.1
听力残疾分级 类别 级别 分贝 聋 一级聋 〉90 二级聋 90-71 重听 一级重听 70-56 二级重听 55-41
1.1躯体功能障碍评定 • 1.1.9言语功能评定(语言发育迟缓和构音障碍) • 1.1.10智能评定(智能发育顺序及程度评定,适应行为评定,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等) • 1.1.11其他评定:神经电生理学评定(如脑电图、肌电图等);心肺功能评测(运动试验、肺功能测定);代谢和有氧活动能力测定(METS测定)
1.2 康复治疗 1.2.1治疗目的 • 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尽可能提高运动、生活自理、言语和认知能力,争取达到生活自理和能够接受正常的教育或特殊教育,为将来参与社会活动、劳动和工作奠定基础。 • 获得能力,回归社会,创造生活
1.2.2康复治疗原则 (1)贯彻三早 • 儿童的大脑在不断地成熟和分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脑瘫的早期治疗可使已有损害的大脑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偿,并促进正常的发育。理想的早期治疗是争取在出生后0-9个月的阶段内采取治疗措施。早期治疗不仅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发育,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抑制异常反射,并可防止肌腱挛缩、关节畸形等合并症,减少致残率。
1.2.2康复治疗原则 (2)治疗与教育相结合,与游戏玩耍相结合 • 儿童期是成长发育和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与教育相结合可避免因治疗而延误其接受教育的时间,将有助于身心潜能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与游戏相结合可促进其运动、平衡和手眼协调等发展,提高他们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2.2康复治疗原则 (3)康复治疗与有效药物和必要手术相结合 如控制癫痫 ;松弛肌肉;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除术;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巴氯芬鞘内注射等。 (4)康复治疗与传统医学相结合 如针灸、按摩、点穴、中药等。 (5)儿童康复要坚持小组的形式
1.2.2康复治疗原则 • (6)治疗患儿与训练家属相结合 治疗长期,必须让家长学习并掌握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和手技。 注意:在家庭中帮助病伤残儿康复的训练项目: 1)运动训练 2)生活自立能力训练 3)理疗 4)作业治疗 5)言语能力训练
1.2.3康复治疗方法 (1) 理学方法(PT)包括运动疗法(Vojta、 Bobath及引导式教育等)和物理因子治疗。 (2)作业治疗(OT) (3)言语治疗(ST) (4)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 (5)康复工程(包括矫形器、辅助器具等)
1.2.3康复治疗方法 (6)手术治疗(如神经切断术、肌腱延长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等) (7)传统治疗(如针灸、按摩、气功、体操、功法、穴位注射离子导入等) (8)特殊教育(如集体教学、个别教学、集体活动) (9)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安坦;美多巴;脑代谢药;神经生长因子等)
2 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实践 2.1 儿童康复医学观点不断更新 • 康复医学并非简单的临床医学的延续和重复,神经康复的概念应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的全过程。不仅重视躯体神经病变的功能康复,也要重视其神经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康复,使每一位接受康复的个体最终能回归家庭和社会,既有较高的疾病相关生存质量,又有较高的社会相关生存质量。
2 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实践 2.2 预防性康复成为儿童康复的重点 • 提高人口素质,控制疾病的最好方法为“防患于未然”,即重视预防性康复,在儿童神经康复发展上更应如此。
2 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实践 2.3重视以发育儿科学观点指导儿童神经康复医学实践 • 针对神经系统发育在小儿高级生命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及小儿神经精神发育中不同的功能发育关键期,运用最新神经康复理论及技术进展,力争在个体相应的功能发育关键期内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科学地进行功能康复治疗,以避免错误的康复治疗对小儿功能的误导,避免“误用综合征”和“废用综合征”。作为人的生命中枢及指挥系统,小儿神经系统的功能水平与其的智能发育及此后一生的生存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儿童神经康复过去是,将来仍然是儿童康复的重点发展方向。
2 儿童康复医学的发展实践 2.4 多学科多专业融合交汇发展成为儿童康复医学发展趋势 • 现代康复的范畴,已从单纯生物医学的领域扩展至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人文学科,并与生物、物理、生物工程、运动力学、自动控制信息学等诸多理工学科相关,未来的小儿神经康复医学的发展趋势势必融合以上诸相关学科,而在小儿神经康复医学的专业发展上,不仅涉及临床医学中的小儿神经科、康复科、骨科、物理医学科及中医科等,也将有社区医疗和保健、特殊教育、康复工程以及民政、残联的社会工作者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