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古代诗歌鉴赏之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双安中学 叶倾城 cyf9194@tom.com. 一、试题传真: 08 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 6 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古代诗歌鉴赏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现手法鉴赏 双安中学 叶倾城 cyf9194@tom.com

  2.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3.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 根据答案及评分标准,你能总结出诗歌表现手法鉴赏的评分要点 即具体的解题步骤是什么吗?

  4. 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 给1分)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5. 三、答题时所必须掌握的知识要点 1、古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明确概念:广义的“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包括抒情方式、狭义的表现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表达方式。(详见《学海》学生用书P32:四写作技巧) (2)常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整理归纳 ①直接抒情(补充材料1) 表现手法(广义) Ⅰ 抒情方式 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即事抒情 ②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补充材料2+例诗) 托物言志(补充材料3) 情景交融(补充材料4)

  6. ⒈比兴(《学海》 P32 ) ⒉对比和衬托(《学海》 P32 ) (1)对比 (2)衬托 ①正衬(即烘托) (补充材料11 ) Ⅱ 狭义的 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 表现 手法(广义) ②反衬 (《学海》+材料6) 以乐景衬哀情 (补充材料7 ) ⒊象征(《学海》 P32 ) ⒋用典(《学海》 +(补充材料13)) 动静结合( 《学海》+ (补充材料5)) 化静为动( 《学海》:《汉江临泛》、《玉楼春》) ⒌动静技巧 化动为静 (补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7. ⒍虚实结合《学海》 P32 作用: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开拓诗中的意境。 其余: 以景结情(补充材料8) (作用:给读者留下想像空间,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 铺排(补充材料9) 点化(化用)(补充材料12) 意象组合(补充材料18) 渲染(补充材料10) Ⅱ 狭义的 表现手法 表现 手法(广义) 补充:互文(补充材料17) 抑扬(补充材料15 )、 (作用: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使文章更精彩或使情感主题更突出, 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叠词(补充材料16) Ⅲ 修辞技巧 Ⅳ 表达方式 :白描与工笔(补充材料19 )

  8. 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9. 四、典型答例分析 1、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宏观到微观,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小飞虫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的艰苦,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 2、作者用了间接抒情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江上燕子频繁到自己低矮的茅斋中作客的活泼可爱的景况,抒发了自己悠然闲适地生活。 (1、2皆为满分卷)

  10. 3、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打是人才有的动作,此处用在飞虫身上,显然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燕子”“故来频”、“点污琴书时情趣盎然的情景,突出了作者怜爱愉悦的心情。 4、诗人作了白描手法,三言两语既写出了草堂的生活,在诗中“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就描绘了诗人的生活场景。这样写诗句通俗易懂,清新自然,将生活环境场景重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并且轻松的心情。 (3为满分卷,4为五分卷)

  11. 5、本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江上的燕子因为茅斋很低就飞来停在上面,琴和书内都有了泥点则引来飞虫。 6、采用了联想、寓情于情的手法,描写了低矮茅,燕子,泥点,飞虫,好比世间污浊的人和事,影响着独居草堂的诗人,起到了耐人寻味、意境深远的作用。 7、作者住在草堂时,看到燕子经常飞来,并衔着泥污,表达了作者看到官场的贪污而远离,抒发作者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5为两分卷,6为一分卷,7游离题目之外盲目作答,为零分卷)

  12. 五、牛刀小试 (一)《学海导航》学生用书P251李白与孟浩然两首送别诗表现手法的异同分析 (二) P251四写作技巧训练 (1)答题要点: 直接点明用了什么写作技巧,从诗中何处体现即可 (2)《过三闾庙》(2)(3) (3)《孤雁》(2)

  13. 六、作业 : 1、早读小测(必修2《召公谏厉王弭谤》) 注:部分抽查计分 2、完成剩余的课堂练习(牛刀小试部分)

  14. ⒈比兴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如《诗经.氓》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第三章首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兴: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 注:比兴手法最早出现于《诗经》。

  15. 例2 《关雎》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以河洲上和鸣的鸟比兴,说明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例3 《孔雀东南飞》开头用“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使人不禁从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这样就给全诗笼罩上一种悲剧气氛,起了统摄全诗、引起下面故事的作用。

  16. 2、(1)对比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 扬州本是昔日的“名都”、“佳处”,如今却野麦丛生,一片荒凉,今昔对比,感慨不已,表达了诗人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3、比较象征与托物言志的异同 同:象征和托物言志两种手法都是以物写人,都是通过赋予意象某种人格化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

  17. 异:但二者又不是一回事。 象征是以物喻人,可以喻自已(如王冕《墨梅》、欧阳修《画眉鸟》、郑谷《菊》)也可以喻他人 ,如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作者借尚未变黄就借助风势在空中狂舞的柳条,象征那些根基未稳,因倚仗权贵而一时得势便猖狂不已的小人,表达对他们的极端鄙视和厌恶。 托物言志,是作者通过对物象描写和刻画(托物)来表达自己的某种志向、愿望、理想、喜好(言志)。如王冕《墨梅》、欧阳修《画眉鸟》、郑谷《菊》

  18. 化动为静 (补例:李白《望庐山瀑布》)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观其全貌,不见水流飞泻,不闻瀑布声响,似乎见到的是一幅静止的画。“ 挂”宇很妙,它化动为静,形象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样子,就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19.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20.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1. 《雨霖铃》——柳永 寒婵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账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2.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写一年的清明节,诗人去都城郊外南庄踏青,因为口渴,就向一位农家姑娘讨水喝,姑娘给了他一杯水,并倚在桃树旁凝视着他,这情景难以忘怀,第二年,他又来到这里,虽然景物依旧,但姑娘却不知哪里去了,于是在紧闭的门上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并不在眼前的姑娘的思念之情。

  23. 《闺怨》作者: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使前后情感形成鲜明对比,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

  24. 互文: 互文是两个词(比方“秦汉”)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目的是用秦汉指古代,即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可是为了音节和字数的限制,要省去一个,于是前面省去个“汉”字,后面省去个“秦”字,解释时要把两个词合起来讲。“秦时明月汉时关”,实际是说,月是古时的月,关是古时的关,是互文见义。 琵琶行(并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主人和客人都下马,然后都上船” 否则如按字面上的理解“主人下马时,客人已经在船上了”就无从交代原先一起骑在马上的客人是怎么一下子到船上去的,并且,也无从产生下边“举酒欲饮”的行为。  

  25.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属白描;后两句写九月初三夜晚,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则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

  26. 古代诗歌鉴赏之 结构知识 《学海导航》P33(结构知识)

  27.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8. 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 “起”即一首诗的首句 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即“起”句有奠定基调 的作用。 “承”是承接起句 是“起”句的延续、延伸,在内容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就是转句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合”则是合笔,是结句 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

  29. 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肃杀的深秋意境,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更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所以在结构上,“合”句(联)常呼应开篇,圆合首尾。而从内容上说,“合”句(联)是我们了解诗人感情、解读古诗主旨的最重要所在。

  30. 古代诗歌鉴赏之 语言鉴赏

  31. 考查题型 • 1、第一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2、第二种模式: 炼字型 • 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

  32. 第一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答题步骤: (1)准确点明语言特色是什么? (2)用诗中有关词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中何处体现。 (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3.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学海》(学生用书)P33(六) 1、清新、自然(淡雅) 2、平淡、质朴(朴实无华) 3、华丽、绚烂(辞藻华美) 4、简洁、明快(言简意赅) 5 、委婉、含蓄 补充: 6 、明白晓畅(明快浅显)、 7 、多用口语(明白如话)、直率 8、笔调婉约、 9、简练生动、 10、沉郁顿挫。

  34.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色是清新、质朴、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口语化,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三、四句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35. (一)清新自然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清新自然的诗歌语言风格,一般在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的写景诗中体现。如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和王维的诗。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6. (二)平淡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恰当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归园田居》

  37. (三)华丽绚烂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想象,各种修辞。如李商隐的诗。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38. (四)简洁明快 其特点是明白通畅,就是不绕弯子,一语道破,一语中的。明快莫过于白居易了。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注:元稹,字微之

  39. (五)委婉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40. 第二种模式: 炼字型 (一)炼字题如何设问(命题角度)? 1、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直接鉴赏关键词) 2、诗中的“诗眼” “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 (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比较鉴赏)

  41.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42.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化静为动(明技巧),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 (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43.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第三四句中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分析。 参考答案: 最生动传神的字是“独”字。“独”是“独立”,“一个人”的意思。千山耸立,万径纵横,山无鸟飞,径无人行,只有一个孤独的垂钓者。“独”字准确传神地刻画出钓者远离尘俗,清高脱俗,傲然不群的形象。

  44.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45. (二)所炼的词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二)所炼的词一般有动词、形容词、数词、虚词 (其它如①叠词 ②拟声词③表颜色的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随”“抱”用的好。“鼓”是进军的信号,只有“随”合适;宵眠只有“抱玉鞍”才能显示枕戈待旦的紧张情况。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尽”写鸟,鸟去山空;“闲”写云,云去天阔。山鸟的喧闹消除后格外清静,云层消失后天空格外清幽,以动衬静,烘托诗人内心的孤寂。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已《早梅》),此诗句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数枝”改为“一枝”好在哪里?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诗人的意图,是要把祠的春景写美写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表明自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心赏玩,突出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情,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之叹。

  46. 3、第三种模式:炼句型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句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47. 答题思路: 1、结合文意,简析句意 2、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3、分析表达的主旨、情感 参考答案:不同意.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本诗前三联描写了初夏时,江流曲折,燕子 、水鸥自由自在,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读之不觉万分怅惘。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