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likes | 605 Views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地位与特点.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 课程地位与特点. 信息时代的今天,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产生巨大冲击。 运用 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改变现有的教与学方式,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 。 现代教育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科教学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 2 学时) 第二章 现代教育媒体( 3+4 学时) 第三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 2 学时)
E N D
课程地位与特点 •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
课程地位与特点 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产生巨大冲击。运用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改变现有的教与学方式,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技术追求的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适用于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科教学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性、应用性。
课程内容 •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2学时) • 第二章 现代教育媒体(3+4学时) • 第三章 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环境(2学时) • 第四章 现代化教学设计(3+2学时) •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教育(3+4学时) • 第六章 网络教育应用与教育信息化(3+6学时)
相关学习资源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张剑平主编 2、《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李克东主编 3、《现代教育技术》陈琳主编 4、《教学系统设计》何克抗等编著 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主编 6、嘉应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 7、“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资源网站 www.zcmet.net/jyjs 8、有关中英文书籍、杂志
主要内容 •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1、教育技术的定义 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1994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2、教育技术的内涵 (1)教育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2)学习过程是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的对象 (3)学习资源是优化学习过程的必要条件
AECT’94定义的结构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AECT’94定义)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设计: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分析。 开发:是把设计方案转化为物理形态的过程。 运用:包括媒体的运用、革新与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等。 管理:包括项目管理、资源管理、教学系统管理和信息管理等。 评价:包括问题分析、参照标准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3、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电化教育区别。P5-6 什么是现代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 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 • 组织机构: • 1979年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现在各省市都建立了电化教育馆。 • 1991年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现改为教育技术协会)成立。 • 专业发展: • 1978年起,部分学校开设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 • 1983年,华南师大开设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 • 1986年,部分学校开设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点 •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点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 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 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 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三、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素质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P13-16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 南国农,20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 (1)充实、拓展课程的学习内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 (1)注重整合的课程特点 (2)注重整合的过程 (3)注重综合学习 (4)注重体验学习 (5)提倡协作学习
问题 谈谈你对教育技术的理解,例如教育技术能够 “做什么”和“如何做”。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对“学习”的解释 •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相关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 代表人物 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 • 学习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对“学习”的解释 • 认知学派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 代表人物 • 苛勒、布鲁纳、加涅
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 •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 • 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 • 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基本观点 •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和对已有知识的重组。 • 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
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启示 • 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 情境化教学 • 重视社会性互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代表人物 • 维果斯基 • 皮亚杰 • 斯腾伯格
案例分析1 知识是交互的 知识是建构的
案例分析2 大象是:(1)蛇(2)扇子(3)柱子(4)萝卜 ? • 根据 “瞎子摸象”的故事,分析“瞎子”的学习过程。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应如何设计相关的教学策略?
语言 符号 视听理论 抽象的经验 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目视符号 录音、广播、静画 电影 观察的经验 戴尔的经验之塔 电视 参观展览 见习旅行 观摩示范 做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运用理论要点 1、 “塔”中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升则越趋于抽象; 2、教育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3、教育不能只只满足于获得一些具体经验,而必须向抽象化发展,使具体经验普遍化,最后形成概念; 4、在学校中,应使用使用各种教育、媒体工具,可以使教育更为具体、直观,从而去获得更好的抽象; 5、位于“塔”中层的视听教具,比用语言、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的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又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直接经验的不足。
传播理论 • 拉斯威尔“五W”传播模式 • 要素: • Who?(谁?) • Say what?(说了什么?) • In which channel?(从什么途径?) • To whom?(对谁?) • With what Effect?(取得什么效果?)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信源 译码 信宿 编码 信道 干扰 反馈 香农—韦弗传播模式
教育传播 确定信息 选择媒体 通道传送 接收解释 评价反馈 调整再传送 教育传播要素 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媒体和通道、传播环境等。 • 教育传播过程
教育传播的基本方式 • 自学传播 • 指没有专职教师当面传授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 个别传播 • 传播者与受传者单独面授知识和经验的一种教育传播方式。 • 课堂传播 • 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课本和教师的语言讲解,亦即是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符号进行。 • 远程传播 • 是非面对面的传播活动,例如函授、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等。
教育传播的基本原理 • 共同经验原理 • 抽象层次原理 • 重复作用原理 • 信息来源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