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龍應台,出生於 1952 年 2 月 13 日,生於台灣高雄縣大寮鄉 ( 今高雄市大寮區 ) 眷村,爸爸姓龍,媽媽姓應,且居於台灣,故名龍應台。在 1980 年代與其德國前夫結婚生下兩子,長子為安德烈,次子為飛利浦。曾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現任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筆名胡美麗,著作: 《 野火集 》 、 《 親愛的安德烈 》 、 《 目送 》 、 《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 等. 安德烈 ‧ 瓦爾特. 龍應台 女士. 議題 介紹. 1. 文化差異、價值觀的不同所造成的文化衝突對世界國際大事的影響。 2. 兩代之間的協調溝通。 3. 道德感和生活便利性的矛盾。.

tal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作者介紹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作者介紹 龍應台,出生於1952年2月13日,生於台灣高雄縣大寮鄉(今高雄市大寮區)眷村,爸爸姓龍,媽媽姓應,且居於台灣,故名龍應台。在1980年代與其德國前夫結婚生下兩子,長子為安德烈,次子為飛利浦。曾為台北市首任文化局局長,現任中華民國文化部部長。筆名胡美麗,著作:《野火集》、《親愛的安德烈》、《目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等

  2. 安德烈‧瓦爾特 龍應台 女士

  3. 議題介紹 1.文化差異、價值觀的不同所造成的文化衝突對世界國際大事的影響。 2.兩代之間的協調溝通。 3.道德感和生活便利性的矛盾。

  4. 性格分析 龍應台:有自己的定見,富有判斷力,對兒子雖愛之深,但也知道要輕易改變十七、八歲兒子的想法,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她這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堅強母親,因憂心與自己的兒子形同陌路,所以開始與之以家書交流,進而發現東西文化差異下三人觀念的殊異,並積極和兒子們討論,挑戰自己固有的想法。

  5. 性格分析 安德烈:一位有理想、獨特想法的德國青年。表面上看似自信,實際上內心卻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擔憂。對財經、國際時事各方面涉獵甚廣,有一定程度的道德標準,對自己的期許頗高。雖然家人的關愛他能理解,但有時仍令他感到不耐煩。他也嘗試著要更了解這位亞裔母親,希望能從母親身上找到某些疑惑的解答,吸取母親的智慧。

  6. 重要佳句分享 那愚昧無知的漁村,確實沒有給我知識,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使得我在日後面對權力的傲慢、慾望的囂張和種種時代的虛假時,仍舊得以穿透,看見文明的核心關懷所在。 ——節錄自p.21

  7. 恐怕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比她們的父母想像的要複雜、要深刻的多。我不會「判」你,安德烈,我在學習「問」你,「瞭」你。成年人所在自己的慣性思維裡,又掌握訂定遊戲規則的權,所以他太容易自以為是了。「問」和「瞭」都需要全新的學習,你也要對MM有點兒耐心。鼓勵鼓勵我吧。恐怕每一代的年輕人都比她們的父母想像的要複雜、要深刻的多。我不會「判」你,安德烈,我在學習「問」你,「瞭」你。成年人所在自己的慣性思維裡,又掌握訂定遊戲規則的權,所以他太容易自以為是了。「問」和「瞭」都需要全新的學習,你也要對MM有點兒耐心。鼓勵鼓勵我吧。 ——節錄自p.64

  8. 那麼你為什麼不試試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路、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的不能動彈?那麼你為什麼不試試進入我的現代、我的網路、我的世界呢?你為什麼不花點時間,好好思考「打扮」這件事,買點貴的、好的衣服來穿?你為什麼不偶爾去個你從來不會去的酒吧,去聽聽你從來沒聽過的音樂?難道你已經老到不能再接受新的東西?還是說,你已經定型,而更糟的是,你自己都不知道你已經定型的不能動彈? ——節錄自p.204

  9. 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甚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他給妳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部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都俘虜,容許你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對我最重要的,安德烈,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樂。而在現代的生活架構裡,甚麼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他給妳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有意義的,你的工作部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都俘虜,容許你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於金錢和名聲,哪裡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 ——節錄自p.230

  10. 書本重要內容介紹 1.筆者和兩位兒子藉由討論國際時事、生活周遭所發生的大小事進行交流,促成兩代之間的溫情溝通。 2.人生經驗的分享。 3.價值觀和道德標準的傳承。

  11. 所得啓示和感想 季瑄: 除了讚歎作者龍應台的文筆以外,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和父母溝通應有的態度。朝夕和父母相處,我們經常以不自覺的語言無心的傷害了父母,這算是一種「借鏡」吧,時時提醒自己即便是和至親相處,仍要有一定的禮貌,千萬別對外人比對父母還客氣的局面,這樣反倒像是本末倒置。

  12. 沛翎: 閱讀本書給了我很大的衝擊。從前我以為自己和父母的溝通已是比其他家庭要好上許多,可是我從不知道原來除了生活上的瑣事、心情上的快樂難過……可以和父母分享,連國際情勢、或對社會現況的疑惑都可以如此暢談不已,而且是不須顧忌彼此的關係,就像是認識許久的好友一般,分享己見,反駁或提問……可是我還是認為,雖然無顧忌的分享想法是很好,還是要有一定的尊敬,總不能失了應有的分寸!而從此書我也得到了警示:原來父母親是這樣渴望瞭解自己的孩子!我也開始思考以後該用何種態度回饋這樣愛我的爸媽。

  13. 宇涵: 我覺得龍應台女士渴望重修與兒子安得烈親密的母子關係,甚至希望”重新認識這一個十八歲的人”。我最印象深刻的是安德烈與龍應台對國際大事、道德價值觀與社會變遷的積極態度。而在東西方不同的生活環境下,安德烈與龍應台擁有相異的價值觀與理想,他們互相討論、提問的過程很引人深思,有些好難懂。書中一幕是龍應台描述安德烈漸漸長大、不再依賴她,獨自揹起背包展開自己的旅程。她只能遠遠的向他招手說再見… 有一天我也會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是不是會從此對彼此不再熟悉?我不希望這樣!

  14. 紫語: 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是邊看邊感嘆,我的雙眼所看到的世界真的好狹窄!原來和家人聊天的內容可以那麼國際、那麼深度!龍應台和安德烈之間的對話讓我思考了好多之前不曾思考過的問題:kitsch和藝術的一線之隔該怎麼界定?就算知道背後的現實殘酷也會照吃漢堡嗎?也讓我重新思考過父母和子女之間的心靈關係,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出生地,釀造出不同的文化思考模式,但無論兩者多麼殊異,但“尊重”是雙方皆該具備的素養。

  15. 怡安: 雖然一開始會拿這本書來看,可能完全是因為封面上的照片,不過才剛開始閱讀,我便已經被龍應台她細膩且帶有能量的文字所吸引。而她和安德烈對於社會問題、種族認同、文化習慣等等話題的觀點,更是一次次的衝擊著我,發人省思。一邊感受他們母子藉由通信的關係改變和應對進退,一邊感受不同國家、年齡視角的人對各式議題的看法,真的是一個很棒的體驗,也是我所嚮往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