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3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血液成分. (1) 血浆 ● 92% 水 ● 8% 蛋白 – 包括 凝血因子 (2) 红细胞 ● 使血液呈红色 ● 携带氧 (3) 白细胞 ● 免疫功能 ● 产生抗体 (4) 血小板 ● 血管损伤后帮助止血. 血液凝固. 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液凝固. 血管损伤后出血 止血过程: 1. 血管收缩 ● 血管变窄 ● 目的是减少血液流向受损区域

talies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凝血与凝血异常疾病

  2. 血液成分 (1) 血浆 ● 92% 水 ● 8%蛋白 –包括 凝血因子 (2) 红细胞 ●使血液呈红色 ●携带氧 (3) 白细胞 ●免疫功能 ●产生抗体 (4) 血小板 ●血管损伤后帮助止血

  3. 血液凝固 血液由液体状态转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是止血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血液凝固 • 血管损伤后出血 • 止血过程: 1. 血管收缩 ● 血管变窄 ● 目的是减少血液流向受损区域 2. 血小板堆积 ● 血小板快速流向创伤处 ● 粘附在血管壁上 ● 凝血因子促进血小板堆积 3. 纤维蛋白凝块形成 ● 在血小板堆上形成紧密的纤维蛋白网 ● 通过凝血因子的交互作用形成纤维蛋白, 该作用类似“多米诺骨牌”

  5. Structure of Blood Clot 在损伤处形成凝块: 内皮细胞释放 抗凝物质 (肝素,AT 蛋白C).

  6. 历史 • 17世纪中叶 - 从血细胞和血清中分出“凝块纤 维”,进行形态研究 • 19世纪初 - 现代凝血概念的起源 - “凝块纤维”来源于血浆,命名为 纤维蛋白 - 发现“凝血酶”

  7. 20世纪初 - 提出凝血理论,是外源凝血途径 的基础 - 认为Fg、II、TF、Ca2+参与凝血。 1964年 - “瀑布学说” ,少量FXII即能使大 量凝血酶原转为凝血酶 - 内源凝血途径的基础。 上世纪90年代后 - 组织因子途径学说

  8. 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均为无活性的酶原 • 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连锁性反应的结果。 • 当凝血过程被激活时,其中一个凝血因子按顺 序以另一个凝血因子为底物,使之激活成为具 有活性的酶,形成“瀑布样反应”。 • 凝血过程一旦开始,一定会进行到底; • 凝血过程有一自行扩大的正反馈作用。

  9. 一、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 • 参与血液凝固的因子至少有14个:经典FI~XIII,激肽系统的激肽释放酶原(prekallikrein, PK)和高分子量激肽原(high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 HMWK)

  10. 除FIV(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 除组织因子(TF)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正常血浆中

  11. 1.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 • 包括FII、VII、IX和X(PC、PS) • 共同特点:分子结构中的氨基(N)末端含有γ-羧基谷氨酸残基(γ-Gla) • γ-Gla在肝细胞内的生物合成依赖Vit K 的介导 • 具有结合Ca2+的能力,并借助于Ca2+与磷脂膜结合,Ca2+起“搭桥”作用 (γ-羧基谷氨酸–Ca2+-磷脂膜)

  12. 若缺乏Vit K 或上述4个因子N端无γ-Gla则无凝血活性,可导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13. 1)因子II---凝血酶原,prothrombin 分子量72000,血浆浓度1500nmol/L 生理活化途径: A和B两条 肽链构成 的凝血酶 (FIIa) 凝血酶原酶 凝血酶原酶 中间 产物 FII 精274-苏275 肽键断裂, 释放出F1+2 精323-异亮324 肽键断裂

  14. 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遗传性凝血酶原缺陷症非常罕见, 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15. 2)因子VII--稳定因子,stable factor • 分子量48000,血浆浓度10nmol/L • 组织损伤时,TF释放到血液中, • FVII与其结合,分子构型改变, • 暴露活性部位,成为VIIa,凝血活性增强约100倍 • TF-FVIIa-Ca2+可激活FX和IX,使 内源及外源凝血途径相沟通 • 由TF释放到TF-FVIIa-Ca2+形成的过程是体内最重要的凝血途径 • FVII缺陷常合并严重出血。

  16. 3) 因子IX--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plasma thromboplastin component,PTC • 分子量57000,血浆浓度80nmol/L。 • 可被FXIa或TF-FVIIa-Ca2+复合物激活 FXIa FXIa 无活性 双链 α-FIX 有活性 β-FIXa FIX 精146-丙147 肽键断裂 使重链上 的精181-缬182 肽键断裂 FIX缺乏为血友病B,是一种性联隐性遗传性疾病

  17. 4) 因子X--stuart-prower因子 分子量55000,血浆浓度160 nmol/L。 处于--内源、外源及共同途径的交点, 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可被IXa-VIIIa-Ca2+-磷脂、TF-FVIIa -Ca2+ 激活 有活性 的α-FXa 有酶活性 的β-FXa FX 重链上的精51-异亮52 肽键断裂,从其N端 释出一小肽 从其C端释出含 17个氨基酸残基 的一小肽

  18. FX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两性均可受累。FX缺陷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两性均可受累。

  19. 2.接触凝血因子 • 指参与内源性凝血途径接触相激活的凝血因子,包括FXII、XI、PK、HMWK • 共同特点:通过接触反应启动内源凝血途经,并与激肽、纤溶和补体等系统相联系 • 缺乏并不出现出血现象(除FXI缺乏有轻度出血外),反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倾向或纤溶活性下降

  20. 1)因子XII---接触因子, hageman factor,HF • 为单链糖蛋白,是内源凝血途径的始动因子。 • FXII的激活不再是体内凝血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对纤溶系统的激活作用更大) • 体外凝血试验仍有沿用各种物质去激活FXII

  21. FXII的激活: 固相激活 与带负电荷的物质接触 - 体内:胶原、微纤维、基底膜 长链脂肪酸等 - 体外:玻璃、白陶土、硅藻土等 分子构型发生改变 活性部位暴露FXIIa

  22. FXII的激活: 液相(酶类)激活 激肽释放酶 纤溶酶 凝血酶 胰蛋白酶等 α- FXIIa (重链和 轻链,酶 活性中心 位于轻链) 激肽释放酶 单链 FXII β- FXIIa 仍有酶活性 在精353-缬354 肽键处断裂 在重链精334 处裂解

  23. 2)因子XI--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plasma thromboplastin antecedent ,PTA 血液中FXI是与HMWK结合成 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 FXIa激活纤溶的作用大于激活FIX, 甚至大于FXIIa对纤溶的作用 凝血酶 或 体外FXIIa FXIa(活性中心位于2条 轻链C端的丝氨酸残基) FXI 精369-异亮370 肽键断裂

  24. 3)激肽释放酶原 prekallilarein ,PK 与FXI相似,PK在血液中是与 HMWK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 PK缺陷与FXII一样,病人无任何 出血症状,却常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 FXIIa PK K(酶活性中心位于轻链, 重链区有于HMWK结合 的部位) 精371-异亮372 肽键断裂

  25.  K的作用是激活FXII、FXI, 使HMWK 激肽, 使PLG PL

  26. 4)高分子量激肽原 high molecular wight kininogen ,HMWK 血液中HMWK与PK、FXII结合成复合物的形式存在,起辅因子作用。 • 参与FXII、FXI的激活 • 生成的激肽有扩张血管、增加血管通透性及降低血压的作用 • HMWK缺陷与其他接触活化因子缺陷病人一样,无出血症状。

  27. 3.对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 • 包括FI、V、VIII、XIII • 共同特点:对凝血酶甚为敏感,从而 发生酶促反应或被激活

  28. 1)因子I--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FIB) • 为血液凝固的基础物质,是凝血酶用的底物。

  29. A Aα Bβ Bβ Aα 纤维蛋白原 (340K) Fg为两个单体组成的二聚体蛋白 每个单体都有Aα、Bβ及γ三条肽链 分子的三维空间构形是由6条肽链形成3个球状区域 中央区称E区,两侧外周区称D区

  30. Fg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 纤维蛋白单体(FM)形成

  31. 在IIa作用下,Fg Aα链上精16-甘17键和Bβ链上精14-甘15键 先后被裂解,释放出FPA、FPB,Fg FM(去A去B的Fg或 血栓前体蛋白,PTP) 单体交互作用部位 酸性纤维蛋白肽, 18-20 残基 --精-甘- 裂解部位 - - - - 球状单位 “D” 区 - - - -

  32.  FM的聚合 FPA、FPB释放后,每个FM分子N端区的自身聚合位点暴露, 与另一分子的D区相应位点结合,形成可溶性FM聚合物(SFM) 纤维蛋白肽A、B 聚合作用

  33.  交联纤维蛋白形成 SFM在FXIIIa和Ca2+ 作用下,γ链和α链 之间以共价键 (—CO—NH—)交 联,形成不溶性FM 聚合物,即Fb

  34.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Fg 凝血酶 FXIIIa FM 纤维蛋白聚合物 交联 纤维蛋白

  35. 2)因子V--易变因子, labile factor 在体外,是最不稳定 的凝血因子, 是FXa的辅因子,参与II的激活。 起始凝血酶、FXa FV FVa FV缺陷有副血友病之称, 有轻度出血症状。

  36. 3)因子VIII复合物--抗血友病球蛋白, antihemophilic globulin ,AHG 由因子VIII促凝活性与vWF形成复合物形式存在(1:99) 是FIXa的辅因子, 可被IIa激活 FVIIIa FVIII缺乏为血友病A, 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37. 4)因子XIII---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ibrin stabilizing factor ,FSF  由2个a亚单位和2个b亚单位组成的四聚体(a2b2)  活性部位在a亚单位,b亚单位无催化活性 IIa Ca2+ Ca2+ 有谷氨酰胺酶 活性的FXIIIa(a2’) 无活性的 a2’b2 FXIIIa2链 N端的精-甘键断裂

  38. 4.其他凝血因子 1)因子III---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 tissue factor ,TF 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中,特别在脑、胎盘、肺中含量丰富,正常血中不含TF。 内皮细胞 内毒素、免疫复合物、 单核细胞 (含低TF活性) IL-1、TNF等 刺激下 可以合成和表现 TF。 FIII(辅因子)与FVII或FVIIa形成复合物。

  39. 2)因子IV--钙离子, calcium , Ca2+ • 与其他二价金属离子(Mg2+和Zn2+ ) 共同参与凝血过程 Ca++参与:FXI和XIII的活化。 FIXa与FVIIIa、(内源) FIII与FVIIa、 (外源) FXa与FVa(共同) 等复合物的活化。 在凝血反应中,Ca++主要促使活化的凝血因子与磷脂表面形成复合物。 Ca++ 对血液凝固起关键作用,无Ca++ 血液不能凝固。

  40. 凝血因子特性 丝氨酸蛋白酶:II、VII、IX、X、 酶活性XI、XII、PK 辅因子 :III、V、VIII、HMWK 依赖 VitK :II、VII、IX、X 在吸附血浆中没有:VitK依赖因子 在血清中没有 : Fg、V、VIII、XIII

  41. 储存不稳定 :V、VIII 内源 :VIII、IX、XI、XII、 PK、HMWK 参与凝血途径外源 :III、VII 共同 :I、II、V、X、XIII IV 3个途径都有参与

  42. (二)凝血机制 1.凝血过程的瀑布学说 • 内源凝血途径(intrinsic pathway) 是指由FXII被激活至FIXa-VIIIa-Ca2+-PF3 复合物形成过程。 • 外源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 是指从TF释放到TF-VIIa-Ca2+复合物形成的过程。 • 共同凝血途径(common pathway) 是指从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 它是内、外凝血系统的共同凝血阶段。 在体内已不再是主要的凝血途径 是体内凝血的主要途径,也是发生止血血栓病理改变 的主要原因之一 两条凝血途径并不是完全独立,而是相互密切联系 在机体的整个凝血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43. 凝血过程(凝血活酶形成) •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 (接触胶原纤维) (组织因子) • Ca2+ • XIIa XII VIIa VII • XI XI a • IX IXa • VIII • Ca2+ • PF3 • X Xa,V,Ca2+,磷脂 • VIII • Ca • PF3 • X Xa • V • Ca • 磷脂 TF-FVIIa-Ca2+

  44. 凝血过程(凝血酶形成) • Xa • Va • Ca2+ • 磷脂 • 凝血酶原 凝血酶

  45.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形成) • 凝血酶 • 纤维蛋白原 XIII • 纤维蛋白单体 XIIIa • 以共价键聚合的纤维蛋白网络

  46. HMWK 缓激肽 起始阶段 PK/K TF 激活 复合物 复合物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扩增阶段 可溶性 Fb Fg 不溶性 交联的Fb

  47. 2. 凝血修正机制 • 起始阶段TF释放激活FVII更重要. 而FXII的作用非必需. • 复合物 (VIIa-TF, Xa-Va, VIIIa-IXa) 粘附到细胞(血小板)膜上 • 相继步骤: 起始, 扩增, 凝血酶大量形成, 纤维蛋白形成

  48. 凝血修正机制 起始阶段: • TF释放,形成TF-VIIa复合物 • TF-VIIa复合物激活FX (和IX) • Xa-Va复合物 激活II,形成 少量凝血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