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k likes | 2.37k Views
教育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专题讲座.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 泽 宇. 涉及的主要内容:. 一、行动研究 二、个案研究 三、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实践环节常见问题:. 1. 底气不足 —— 望而却步. 2. 老虎吃天 —— 无从下口. 3. 眼高手低 —— 一事无成. 4. 方法不当 —— 经常遇挫. 5. 效果不佳 —— 敷衍了事. 6. 支持不够 —— 困难重重. 第一部分 教育管理行动研究. 一、概述 二、实施 三、成果表述. 一、概述. (一)概念 (二)特点 (三)模式. (一)概念. 行动研究:
E N D
教育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专题讲座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 泽 宇
涉及的主要内容: • 一、行动研究 • 二、个案研究 • 三、毕业论文
1.底气不足——望而却步 2.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3.眼高手低——一事无成
4.方法不当——经常遇挫 5.效果不佳——敷衍了事 6.支持不够——困难重重
第一部分 教育管理行动研究 • 一、概述 • 二、实施 • 三、成果表述
一、概述 • (一)概念 • (二)特点 • (三)模式
(一)概念 • 行动研究: • 传统上“行动”与“研究”两个词常被视为不同范畴的两个概念,前者指实际工作者的实践性活动;后者指专家、学者、研究人员的学术性探测活动。 • 到目前为止,人们对行动研究的定义也没有取得统一的认识。
对行动研究的定义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理解: • 1.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 • 此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柯利尔,他认为行动研究就是实际工作者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2.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2.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 此类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斯滕豪斯等人。他们对行动研究的典型看法是:“行动研究就是由教师或其他实际工作者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3.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3.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思考,以“理论的批判”、“意识的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 • 此类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凯米斯等人。他们以为行动研究是追求自由、自主和解放的,从而把行动研究看作是教师和其他教育实际工作者所进行的一种自我反思的研究,倡导教师等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评性思考。
行动研究 • 即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寻找问(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的一种研究范式。
教育管理行动研究 • 是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实践工作中为解决自身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而进行的研究。
1.行动研究的特点 •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 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 4.从研究主体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 5.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所涉及的领域; • 6.从研究过程看,是边行动、边研究、边调整; • 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提高和发展。
(1)自然性。 • 行动研究是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展开的,强调将问题置于各种相关因素的有机联系和整体情境中予以考察。它是一种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法。它必须在问题发生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是在实践中、在行动现场进行的研究,而不是在一个封闭的情境下,通过控制各种变量以达到假设的目的,也不是单纯的闭门造车或查找文献资料。
(2)行动性。 • 行动研究课题来自社会实践活动和实际工作者的需要,它强调研究与行动结合,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一体化。它从实践活动开始,在实践中进行,并以实践质量的提高与否作为检验研究成果的标准。 • 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3)合作性。 • 行动研究虽不排除单个教师独立地开展,但通常都是由一组教师或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人员一道共同围绕着一个实践性课题合作进行的。
(4)一体性。 • 即研究者角色和实践者角色的高度一体化。行动研究的主体不是埋头书斋、专门从事理论研究的专职人员,而是从事教育实际工作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它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行动中即教育、教学实践中研究和解决问题。
(5)统一性。 • 即研究者和研究结果的受用者是统一的。在传统研究中,研究者和研究结果受用者之间角色分离,造成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巨大屏障。行动研究要求将研究者与运用研究成果的实践者的角色统一起来,从而为研究成果直接、适时地转化为实际运用扫清障碍。在行动研究中,从事研究的人员就是将要应用研究结果的人,研究结果的应用者也就是研究结果的产生者。
(6)指向性。 • 即研究的目标指向具体的问题。行动研究的目标在于:在具体情境中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在教育领域中,行动研究关注的不是学科中的“纯理论研究者认定的‘理论’问题,它关注的不是发展教育理论,而是教育决策者、学校校长、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7)非普适性。 • 作为一种直接指向具体情境中问题的研究方法,在通常情况下,行动研究的成果只将在特定情境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该情境、该问题本身。正因如此,教育行动研究只能适用于某一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或教学情境当中,而不能将其应用范围或功用任意扩大或泛化。
(8)反馈——调整性。 • 行动研究要求在持续进行的活动情境中不断对活动的目标、手段和结果三者及其关系进行反思,并根据反思所形成的判断修正研究进程中的行为,是一种开放性和形成性研究或教学策略,以此确保行动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优势: • 1.简便性; • 2.积极性; • 3.可操作性; • 4.互补性。
局限: • 1.研究人员往往强调方法简便实用,强调研究结果的即时效应,而忽视研究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其研究结果缺乏普遍性和可靠性。 • 2.行动研究只是对于某一特定问题的特定对象研究,至于取样是否有代表性,研究条件和环境又如何控制则不做严格要求,所以研究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都不高,所取得的结果难以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 3.行动研究是自行检验效果,较难客观地诊断问题。
二、实施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 (一)确定问题 • (二)制定计划 • (三)采取行动 • (四)实施观察 • (五)反思改进
(一)确定问题 • 1.从疑难困惑中寻找问题 • 2.从具体场景中捕捉问题 • 3.从信息交流中发现问题 • 4.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1.从疑难困惑中寻找问题 • (1)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 • (2)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目标之间或价值取向之间的对立或冲突。 • (3)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 • (4)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的不同看法。
2.从具体场景中捕捉问题 • 课题教学、班队会活动、研讨等等。
3.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 如,郎平撰写的《激情岁月》中描述的一个情节。 • 电影中的片段: 3+2=?
4.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 • 教学、科研、后勤、德育; • 语、数、外等三级课程的管理。
(二)制定计划 • 1.计划的基本内容 • 2.计划的基本要求 • 3.计划的类型 • 4.计划的变通
1.计划的基本内容 • (1)课题名称 •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3)研究问题与假设 • (4)研究对象与变量 • (5)研究方法 • (6)研究进度 • (7)研究人员及分工 • (8)成果形式
2.计划的基本要求 • (1)以充分的“勘察”为基础(主客) • (2)具有可行性与操作性 • (3)具有清晰的层次或梯度 • (4)具有灵活性与开放性 • (5)应体现参与者的需要
3.计划的类型 • (1)合作行动计划 • (2)个人行动计划
4.计划的变通 • (1)转换 • (2)细化 • (3)分化 • (4)调整 • (5)后生 • 专家——教师 • 固定——调整
(三)采取行动 • 1.行动的计划性 • 2.行动的情境性 • 3.行动的开放性
1.行动的计划性 • (1)行动前教师应对要获取的有关行动及其背景、条件、效果的信息。 • (2)按照“大计划,小步骤”的要求采取行动,即在总体计划的指导下,确保行动之间的连续性。
2.行动的情境性 • 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以恰当的方式做恰当的事。
3.行动的开放性 • 一是计划是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实践中展开的,并且是向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敞开的;实施计划的过程就是教师依据计划的基本要求,与自己日常的教育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 • 二是合作式研究中,每个参与者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向其他的参与者开放。
(四)实施观察 • 1.自我观察——指教师自己对自身行动过程和结果的反观,通常表现为教师在行动之结束后,对自身所展开的行动过程的回忆与描述。 • 2.观察他人——如果行动研究是由多个教师或教师与研究者进行的合作研究,对行动的观察还可以是其他合作者对某行动者及其行动的观察。
(五)反思改进 • 1.以研究问题为基点 • 2.以研究计划为参照 • 3.以教师行动为对象 • 4.以改进实践为归宿
三、成果表述 • (一)类型 • (二)要求 • (三)指导 • (四)评价
(一)类型 • 1.研究日志 • 2.教育叙事 • 3.教育案例 • 4.教学课例 • 5.教学反思 • 行动研究专家埃里奥特认为,行动研究的性质不是从广泛普遍的教育情景中获取普遍的规律,而是着眼于某一教师、学校或群体的某种行动的研究,因此,“个案研究报告”是最有效的报告形式。
(1)概念 • 也称为“教学日志”、“工作日志”、“教师日志”,它是一种教师对自己生活事件定期的纪录,它不是仅仅罗列生活事件清单,而是通过聚集这些事件,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些假定。 • 教育管理研究日志是教育管理者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反思个人成长的经验与教训,记录其中事件、过程及体验。
(2)要求 • ①每一次撰写的教育管理研究日志都包含一些基本的信息。 • ②研究日志的书写要有持续性,最好每天或隔几天安排一个特定的时间来专门写研究日志。 • ③对于需要记录的一些重要细节,最好及时记录。
④撰写教育管理研究日志要重视日常的观察。 • ⑤撰写教育管理研究日志要将事件记录与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在形式上保证有一定量的分析。 • ⑥在感到无话可说时,可以借助于回答某些特定问题的方式来撰写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