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科学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科学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教科文组织指出 “ 21 世纪人才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 ”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迈向创新教育的时代,它是以 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 《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 为起点的。 《 决定 》 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作了详尽而精辟的论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tac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科学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科学创新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际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人才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竞争。”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迈向创新教育的时代,它是以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起点的。《决定》对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关系作了详尽而精辟的论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东南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嘉增教授认为科创教育“是致力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总和”“是崭新的综合性教育系统。”其最终目的或者说最高标准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创造教育不是单一的发明教育,不是零散的课外活动,而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知识与能力结合,以创造性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具体的说我们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要贯彻创新教育精神,更要注重研究性学习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研究知识与创造知识的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在目前还没有完全改变应试教育高考模式的情况下,国家是有相应的鼓励政策的,如每年一度的创新大赛,获省一等奖的学生中考加10分,高考加20分,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可享受保送生待遇。另外还有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是在创新大赛基础上,挑选一二等奖参赛,我们称这是中国中学生的诺贝尔奖,它除了享受保送资格外,还有巨额奖金,一等奖个人3万元,二等奖1、5万元,三等奖5000元。东南大学创造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嘉增教授认为科创教育“是致力于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总和”“是崭新的综合性教育系统。”其最终目的或者说最高标准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根本途径是“创造教育不是单一的发明教育,不是零散的课外活动,而是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将知识与能力结合,以创造性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具体的说我们各学科的课堂教学要贯彻创新教育精神,更要注重研究性学习来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注意培养学生研究知识与创造知识的才能。培养创造性人才,在目前还没有完全改变应试教育高考模式的情况下,国家是有相应的鼓励政策的,如每年一度的创新大赛,获省一等奖的学生中考加10分,高考加20分,获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可享受保送生待遇。另外还有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是在创新大赛基础上,挑选一二等奖参赛,我们称这是中国中学生的诺贝尔奖,它除了享受保送资格外,还有巨额奖金,一等奖个人3万元,二等奖1、5万元,三等奖5000元。

  3. 科创概念简介 1、科学发现:是指原来就有的,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的新认识。如对宇宙的新发现、浮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相对论等。 2、科学发明:是指原来没有的,是你想象出来的新设计,如蒸汽机、电灯、电脑等。 3、科学知识:是指把发现、发明总结上升为理论;可分为自然科学,如数、理、化等;和社会科学,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管理科学等。 4、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理论具体实现的方法。如车船制造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等。

  4. 5、创新:是指创造性解决问题。 (1)有形物的创造一发明创造,必须符合专利的三性原则。 A、新颖性:是指过去没有过的。 B、创造性:也叫先进性,是指比原来的有明显的进步。 C、实用性:1、是指现有技术可以制造,而不是要求发明 人可以制造。2、可以使用。 (2)无形物的创造:指思想、思维方法。如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问题,农村包围城市等;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等;中国古代孔明的草船借箭、空城计,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救人等。

  5. 6、广义创造和狭义创造: (1)广义创造:是指本人的独立自主的首次行为。 (2)狭义创造:是指必须符合发明创造的三性。 7、奇思妙想与科学幻想。 (1)奇思妙想:是指贴近生活的,较容易实现的新奇设想。 (2)科学幻想:是指离生活较远,很难,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如到月球、星球旅行将来是可以实现的,可驾驶宇宙飞船考察宇宙黑洞是极难,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科学幻想不能是迷信的和神话的。 8、专利:是指用法律来保护公开的技术。

  6. 9、发明创造的三种类型(专利)。 (1)发明专利:是指新的方法、新的工艺。法律保护20年。 (2)实用新型专利:是指有形状的产品结构设计。法律保护10年。 (3)外观设计专利:是指图案、形状、颜色的设计法律保护10年。 10、科学教育。 (1)科学教育:是指各学科的广义的文化知识教育。 (2)科技教育:是指各学科课内外的科普教育,如环境科学知识普及,人文、三模等。 (3)科学创新教育:是指普及创新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

  7. 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及技术创新。信息技术运用成果和技术创新,其概念和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和应用,倡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应用,形成具体的成果或应用技术,二是倡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专家、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某一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式和对策所进行的方案设计,形成具体作品。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及技术创新。信息技术运用成果和技术创新,其概念和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和应用,倡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和应用,形成具体的成果或应用技术,二是倡导和鼓励中小学生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专家、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某一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式和对策所进行的方案设计,形成具体作品。

  8. 四、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少年儿童乐于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学活动,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以及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会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这项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举办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为了检阅、宣传和展示少年儿童参加科学幻想绘画活动的成果及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总结和交流开展活动的经验,探索和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规律性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这一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幻想,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绘出未来科学的美丽画卷。四、科学幻想绘画。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少年儿童乐于参加的一项有益的科学活动,它对培养少年儿童的科学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从小就尝试手、脑并用,以及倡导科技与艺术的融会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这项活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举办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活动,是为了检阅、宣传和展示少年儿童参加科学幻想绘画活动的成果及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畅想和展望,总结和交流开展活动的经验,探索和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的规律性问题,同时也是为了激励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这一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进行科学幻想,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绘出未来科学的美丽画卷。

  9. 五、机器人创意设计 为培养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知识引入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探索、掌握和运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质,特开展机器人创意设计比赛。 要求展示的机器人创意设计要有创新性和新颖性,要有良好的功能和完整的演示过程,应能够完成不同的动作,并有对设计模型的创意、功能和结构等简短的文字说明。

  10. 发明创造与科学论文,是创新大赛的重点,发明创造要符合专利的三性原则,发明方案要符合专利的三性原则,其实用性,可以使用但暂时制造不出来。科学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在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的是过程。发明创造与科学论文,是创新大赛的重点,发明创造要符合专利的三性原则,发明方案要符合专利的三性原则,其实用性,可以使用但暂时制造不出来。科学论文是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现在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的是过程。 案例分析一: 发明创造研究课题1 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是发明在住宅里按装的一种属家电性质的粉碎有机垃圾的机械和按装在住宅楼下集中处理粉碎过的垃圾的一种装置。 科学论文研究课题1 21世纪家庭垃圾处理工程与环境,是指垃圾处理工程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过程和结论。

  11. 具体研究内容供参考:(1)家庭垃圾的组成。(2)国外家庭垃圾处理的方法。(3)我国家庭垃圾的处理方法。(4)重点研究集中处理法:垃圾分捡分类很困难。(5)重点研究分户处理法。家庭分类比较难。思考分析该怎样处理是较为可行的方法,但是必须分类处理,分为有机垃圾,一类是无机垃圾。有机垃圾可考虑在家庭内某处按装粉碎机械(作为家庭电器使用)处理后由下水道冲入化粪池,在化粪池里怎样处理,得到什么?无机垃圾由住户送入垃圾车。具体研究内容供参考:(1)家庭垃圾的组成。(2)国外家庭垃圾处理的方法。(3)我国家庭垃圾的处理方法。(4)重点研究集中处理法:垃圾分捡分类很困难。(5)重点研究分户处理法。家庭分类比较难。思考分析该怎样处理是较为可行的方法,但是必须分类处理,分为有机垃圾,一类是无机垃圾。有机垃圾可考虑在家庭内某处按装粉碎机械(作为家庭电器使用)处理后由下水道冲入化粪池,在化粪池里怎样处理,得到什么?无机垃圾由住户送入垃圾车。

  12. 案例分析二: 发明创造研究课题2 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的是要发明:(1)太阳能电池在建筑上的应用。(2)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上的应用。(3)光导纤维在建筑上的应用。(4)光反射原理在建筑上的应用等。 科学论文研究课题2 绿色建筑——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是指研究各种与太阳能在建筑上应用的意义、可能性等。

  13. 水螅-----一种水污染监测生物 屈铭志 复旦大学二附中 简介: 人们越来越重视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除了对已有污染水源环境采取整治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建立水质监测和评价。现有的水质监测和评价方法复杂费时,而寻找对水污染物具有反应的敏感指标动物和简易观察方法,相信对环保监测具有广泛的运用价值。 本文作者经过多年来对水螅的饲养和观察,发现在不适宜的水体环境中水螅的形态会异常变化。这一年来,作者先利用废旧电池浸泡水对水螅进行测试,发现了水螅对污染物不同浓度呈现出了不同的反应现象(如水螅体与触手萎缩、水螅拒食行为、水螅触手“锤鼓体”、水螅解体、水螅死亡等),为了验证水螅对污染物的反应指标规律性,先后对上海的三条河段(黄浦江吴淞口码头、苏州河天目西路、水电路虹口浜河),及对已吸过的香烟过滤咀浸泡液进行测试实验观察,所行数据证明了水螅反应有相同的规律。从试验行数据发现,水螅对化学污染和生活有机污染测试行敏感性反应比现有《国家标准水蚤测试模型》更高,更重要的是能观察到水螅的反应变化过程。随着对不同污染物的测试数据积累和总结,它将成为人们监测水污染的一种新方法。

  14. 评委评语: 项目以水螅为主,采用4个动物门6种水生动物为材料,对不同污染的水体进行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水螅用于水污染的生物监测比常规监测用的水蚤更灵敏,并可以观察到5种反应现象过程,较全面地比较了水螅和水蚤对污染水体反应的异同。 屈铭志同学的选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实验设计较全面,实验工作细致、严谨,显微图像清晰、精美,取行了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如能对实验中采用的不同污染水作常规检测指标的定量分析就更全面了。

  15. 蚂蚁在不同条件下的步行方式 臧鹏远 北京二十二中 简介: 本项目采用摄像机拍摄了蚂蚁在不同运动速度、不同质地的材料以及搬运不同体积食物时的运动状态。然后,将拍摄内容在电视机上进行慢放和定格,同时观察和记录蚂蚁三对足的运动顺序及位置。通过研究和对比,总结出:蚂蚁在通常情况下采用三角式步行方式。它是指将蚂蚁的三对足分为两组:每侧的前后足和异侧中足为一组,两组足交替运动。在不同条件下,足的弯曲度和运动方式有所差异。

  16. 评委评语: 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的臧鹏远同学选择了“蚂蚁在不同条件下的步行方式”作为研究课题。 该同学通过对蚂蚁在不同速度下的步行方式、在不同质地的材料上的步行方式和在搬食时的步行方式等几项观察,总结出了蚂蚁三角式的运动规律,并进而阐述了三角式运动对于六足昆虫稳定的重要意义。 该同学视角独特,选题新颖,独立设计了观察实验方案,并充分利用摄像机、电视机等工具实现了实验的预想,获得了翔实有效的观察资料,使分析结果更具有科学性。该论文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17. 植物激素对冬青卫茅扦插 繁殖影响的研究 周 燕 北京杨镇一中 简介: 本实验将冬青卫茅的半硬枝插条的基部分别用200mg/L的NNA、100mg/L和200mg/L的IBA进行不同时间的浸泡处理,采取水培与砂培两种方式进行培养,以探索冬青卫茅扦插繁殖的最佳方法。 结果表明:用200mg/L的IBA浸泡处理2小时与用100mg/L的IBA浸泡8——16小时后进行砂基培养的插条,其生根时间短,生根效果显著。

  18. 评委评语: 冬青卫茅是适合北京种植的绿篱和造型植物,其繁殖以扦插为主,但自然生根率低。周燕等同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通过合适的植物激素处理,探索冬青卫茅扦插繁殖的最佳方案。选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不同种类、不同浓度激素的试验和对不同培养方式的摸索,提出吲哚丁的200mg/L处理2小时后砂培是促进冬青卫茅生根的最佳方案。将这一结果应用到2万余株冬青卫茅的扦插育苗中获得了成功。 本项目实验设计合理、思路清晰,结果可靠,论文写作较规范。

  19. 以浮游植物对北京城区 主要湖泊水质状况的分析评价 史 懿 北京景山学校 简介: 本项目对19个河湖的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数、优势种类、叶绿素a、生物量及营养状态指数进行测定和计算。综合以上六项参数,对各河湖水质状况进行评价:除什刹海、西海属于中营养,其余17个河湖均为富营养。并对北京城区湖泊水质的保护、监测和治理措施提出了建议。

  20. 评委评语: 北京市景山学校史懿、王莹、许立凡同学选择了以浮游植物的各项指标对北京城区的主要19个湖泊在1998——1999年大规模清淤后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的研究课题。 在该项研究中,每个同学按照国内外的有关规范,各自独立地完成了所负责的湖泊的全部研究内容,包括采集、鉴定和计数;确定了各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类和数量;提取和测定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在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各湖泊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治理污染、保护水体的建议。 该项研究选题很有意义,实验设计合理,且实验完成情况很好,结果可信,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该项研究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科学思维等科学素养,提高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其结果还对北京的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1. 斑马鱼terra基因 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 穆 颖 北京西城区科技馆 简介: 我们所在的实验室主要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脊椎动物胚胎发育的分子机制,需要大量的蛋白作为研究材料。本项实验的目的在于找出最适于terra基因表达的条件,建立terra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从而获得大量高纯度的terra蛋白。基本思路是将目标基因(即terra基因)重组到质粒载体中构成重组质粒,再将后者转化到大肠杆菌细胞中增殖并表达出重组蛋白。本项实验的成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terra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打下基础。

  22. 评委评语: 北京市35中学的穆颖和刘博同学在该项研究项目中,通过辅导教师的讲授和专业科普书籍的阅读,了解了发育生物学和基因操纵的一些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如细胞培养、DNA的提取、核酸电泳及检测、蛋白质电泳等。 通过实验,他们构建了斑马鱼terra基因的IPTG诱导型表达载体,摸索出了在大肠杆菌中表达terra蛋白的适合条件,研究了表达的terra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为将来进一步研究terra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打下了基础。 该项研究目的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实验结果可信,是一篇优秀的论文。 该项研究充分利用了清华大学分子发育实验室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使中学生有机会了解现代科学研究的思想、手段和过程,为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23. 结核杆菌Hsp16.3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功能研究: 热保护能力与分子伴侣活力的不一致性 李 京 北京四中 简介: Hsp16.3是在研究结核杆菌的过程中发现的一种抗原蛋白,属于小分子量热休克蛋白家族,具有分子伴侣蛋白活性。此项目研究了Hsp16.3蛋白的热保护能力与其分子伴侣活力之间的关系、L122Ala、L122Val突变型Hsp16.3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后,经过恒温水浴处理不同时间,恒温过夜培养后,采用平板计数的方法统计生存率。数据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结核杆菌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对处于热胁迫中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虽然体外研究表明、L122AlaL 突变型Hsp16.3蛋白的分子伴侣活力明显弱于L122Val突变型Hsp16.3蛋白,但这三种蛋白对E.coli的热保护作用并无明显差异,说明Hsp16.3的体内热保护作用可能不直接同其分子伴侣活性相关。

  24. 评委评语: 该选题是在分子级水准来研究结核杆菌Hsp16.3蛋白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功能。实验目的是研究Hsp16.3小分子蛋白的热保护能力与其分子伴侣活力之间的关系。课题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采用了平板计数的方法统计其生存率。方法先进、原始资料、数据完整,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中外文献,并从互联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具有较强的独立探索和分析归纳能力。 论文表达结构严密,实验数据可信度好,文字简练,口头表述清晰。 评为“明天小小科学家”一等奖。

  25. 远方3号环保餐具材料 周远方 河南郑州师范学校 简介: 一次性塑料发泡餐具大量生产、使用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其废弃物的不可降解性及其大量堆积已经造成了“白色污染”。人们不得不寻找那种可降解的、不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替代产品。在进行充分的资料调查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可降解的生物产品——以玉米秸杆或花生皮或麸皮作为主要的支持材料,以淀粉作为光洁材料,以食用胶作为粘合剂,采用高温高压干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研制的初步成果——远方3号环保餐具材料——具有适宜的机械强度和韧性,无毒,安全,美观;具有可降解性能;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6. 评委评语: “ 远方3号的环保餐具材料 ”的研制者在生活中感受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对环境产生的“白色污染”问题,运用科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查阅相关的资料,制定可行的技术路线,多次试验,采用玉米桔杆、花生壳、淀粉等天然植物纤维性材料。经粉碎研磨,适量添加剂,食用胶等混合加压成型,试制过程中经多种配比原材料压制成有光泽,有一定硬度,不易碎无异味无污染,可降解的新型环保餐具,初步实现具“清洁生产”性质的绿色环保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开发前景。 该项目研制尚需进一步制定科学的生产工艺,完善可操作的机器设备,并做相关的卫生及降解试验等必须的前期工作。

  27.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新法 杨 帆 王星星 云南大学附中 简介: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新法是根据现行化学初三教材中P7试验1——1)存在的测定偏差大,燃烧产物污染环境……等弊病而选题,并对影响本实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测试、优选、组合、改进,从而产生的新结构、新方法。 “新法”有以下特点: 1、“新法”测定结果较其他方法准确。在全封闭系统中空气无法外逸。试验结束时,耗氧彻底,特征显著,结果准确。 2、结构简单,材料易得。 3、操作方便、安全(低压电源6——10伏电热点燃红磷)。 4、由于实验在全封闭系统中完成,同时在全封闭系统中通过化学反应将有毒物质吸收,所以无污染。 “新法”将教师演示实验变成了学生易做的实验。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有重要意义。

  28. 评委评语: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半定量演示实验。本课题作者对原实验中,实验体系的密封性,点火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改进意见。 新的实验设计原理正确、合理、操作简便,可行与原实验相比,结果的准确性有所提高,实验现象明显,并能较好地防止P2O5 对空气的污染。 该项目评为“明天小小科学家”三等奖。

  29. 汽车司机误踩油门自动刹车控制装置 邬咲博 上海新中高级中学 简介: 本文探讨了紧急刹车时司机误踩油门而引发恶性事故的 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介绍一个设计方案和实验 模型。可以达到当司机误踩油门时自动转换为急刹车的发 明。可以有效地遏制事故扩大,挽救宝贵的生命和财产。 本发明是一种应用微电脑芯片的智能化的控制装置,可 以用“人类行为学”的观点为分析出汽车司机正常踩油门与急刹车存在的明显“速率差”这一特点(一般加油门速度在1.5秒左右,而急刹车速度仅0.2秒甚至更短),从油门踏脚的连杆采取油门运动速率的信号,利用微电脑来判断是正常加速呢?还是误踩油门,当误码率踩油门时采取紧急措施启动气压刹车系统急刹车,达到制止误踩事件的发生。 本发明创新点是: 1、 汽车的油门踏板与刹车系统是毫不相干的,我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进来提出“人脑出错+电脑纠错=行车安全“的新型理念。有效地防止大事故的发生。 2、 利用每个司机都存在的“速度差”结合微电脑|红外探测技术,从油门踏板速度的变化情况判断出是否急车误踩油门,有效地防止大事故的发生。 目前国内外没有同类技术和产品,市场潜力大,仅我国汽车拥有量(1999年1650万辆)现在还在大幅度提高,以20%的比例配备本发明,市场价值达60多亿。

  30. 评委评语: 该项作品针对汽车司机在紧急刹车时,由于误踩油门而发生恶性交通事故的惨痛情况,提出了一种将误踩油门的错误操作自动转换为刹车操作的解决方案,思路清晰、原理正确、富有创意。 该作品作者根据汽车司机踩油门操作与踩刹车操作两者速度明显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自动刹车控制装置,它利用装于油门踏板连杆两侧的红外探测器来采集油门踏板的速度信号,送至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器进行分析处理。若判断为正常踩油门,则不发控制指令,汽车正常运行;若判断为误踩油门,则发出控制指令,打开电磁网,启动刹车系统刹住汽车,同时断开发动机点火电路,使之熄火,从而避免发生恶性交通事故。该作者还制作了试验模型装置,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该项作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先进性和新颖性。将来进一步实用以后,可在汽车安全运行方面发挥作用,将可产生较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项作品已得到企业界的关注,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研究后认为该项作品“富有创意、原理基本正确”,并转给该公司的研究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 评为一等奖。

  31. 摩托车同轴油门刹把 裘 晟 南京四中 简介: 摩托车同轴油门刹把,其特征是以车把为中心轴,在中心轴上活动套接有刹车把与油门把组成的复合轴把,其复合结构为将一轴把活动套接在车把上,另一轴把再以前一轴把的一段为基础,活动套接在其外径上,两轴把前端均分别设有一卷线轮,两卷线轮中,一个连接刹车线,另一个连接油门线,两卷线轮均设有周向旋转定位机构。

  32. 评委评语: 该项作品对摩托车现有右把手刹车装置进行了改进,其结构是在右把手前端装一个卷刹车线轴,并限定其转动方向与油门线轴加油方向相反。刹车时,紧握车把向前转动刹车线轴,即可刹住前轮,这时油门线轴转动方向是关油门方向,对刹车有利。由于刹车时不必伸出四指去控制刹车把,可避免发生控车不稳,甚至脱把的情况,提高了反应速度和安全性。该项作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经装车运行考核,效果良好。 评为三等奖。

  33. 纳米Fe3O4的物理研究 李 冰 福建师大附中 简介: 采用滴定水解法制备了Fe3O4 纳米颗粒,经X射线粉末衍射谱(XRD)和漫反射吸收谱(DRS)分析,Fe3O4 晶粒粒径约为18nm,从紫外线至近红外(250——3000nm)均有很强的光吸收。对Fe3O4 的磁阻和湿敏特性测试表明:室温下Fe3O4 颗粒膜具有显著的负磁阻效应,磁感应强度B从0增加到0.4T,电阻相对下降5%左右;涂覆型的Fe3O4 湿敏电阻随湿度的增大而减小,在12%——97%RH范围内变化2——3个数量级。

  34. 评委评语: 该项目采用滴定水解法制备出Fe3O4 纳米微晶。用X射线衍射和漫射吸收光谱对其结构、粒径、和吸收特性做了表征。研究表明纳米Fe3O4 具有明显的负磁阻效应和湿敏效应,有很强的应用背景。论文结构严谨、实验可靠、结论明确合理。 李冰同学敢于挑战科研前沿课题,通过科技资料的学习和老师辅导及福州大学提供的良好条件,写出了一篇优秀的实验研究论文,评为一等奖。

  35. 可测量内径的三角尺 李嘉燕 澳门女子中学 简介: 可测量内径的三角尺是根据勾股定理(30度的直角三角型边长比为1::2,即弦是勾的两倍), 在常用的30度直角尺之斜边上按2:1的比例刻上刻度而造成成的。 此三角尺不但具有普通三角尺的功能,而且在测量一般物体的内直径长、圆管状物的内径长以及矩形管状物的对角线长等方面比一般直尺更为准确。 在使用时,注意要把三角尺的股紧贴于被测物体边线,并尽量把三角尺放到最深,否则便会产生误差。

  36. 评委评语: 作者巧妙地应用常用的30度角的直角三角尺的几何性质,使得三角尺成为能测量管状物的内径的简单、方便的工具。项目的作者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思考的初中学生。

  37. 北京市市区公园表层土壤 重金属含量及污染评价 吴 晓 中国人民大学附中 简介: 重金属是一类重要的土壤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和积累效应等特征。北京世界闻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众多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和新兴公园,年接待游客上亿人次,但目前北京市市区公园表层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却鲜为人知。我们在北京市区32个公园中采集了181个土壤样品,经过消化等处理,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铅、铜、锌、、镍的浓度根据欧洲经济共同体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北京市市区公园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区大部分公署的表层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铅污染和铜污染较为普遍和严重,镍污染程度居中,锌污染相对较轻;总体上污染随建园时间的增长,距市中心距离的减小而加重,同时也受游人密度、公园内部格局等因素影响。

  38. 评委评语: 给出了北京市32个公园土壤中铅、铜、锌、镍四种重金属含量及污染程度的评价。样品采集科学合理,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规范正确,数据分析合理,得到了可信的科学结论。 作品表现了作者对环境状况的关注,完成工作的过程也使作者受到了严格的科学训练。

  39. 脚用鼠标(踏板鼠标) 马启程 深圳试验中学 简介: 本发明旨在能更方便地进行电脑的操作,从而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使电脑的某些应用(如游戏、编辑、浏览英特网等)更为丰富、精彩,也使手残人士使用电脑变为现实。 鼠标的发明给电脑的操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操作电脑要求人手同时控制鼠标和键盘,不可避免地由于手在两者之间的来回切换而限制了操作速度。本发明采取用脚控制鼠标,手控制键盘的形式以达到鼠标和键盘同时操作而不需切换,从而提高操作速度的目的。 鼠标的外型为一个长、宽、高、为500×295×35毫米的扁平盒,扁盒的面板上方有一个光电传感器,右上方安装上两个开关。使用时,将两脚分别放置于盒面上,用左脚控制传感器,以控制电脑上的鼠标指针;用右脚按压开关以完成击键动作,踩左开关则相当于“鼠标”左键,踩右开关则相当于“鼠标”右键,双击、拖拽操作也于普通鼠标类似,人们使用时会感到很方便,对初次使用的新手来说,适应过程也很快。 而且,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随时调整用左或右脚控制传感器和按压开关,使用脚操作电脑既快捷、又方便舒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