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likes | 744 Views
常用急救药品应用. 急诊科 许肖萍. 护理人员掌握抢救药物的现状. 普外科护士掌握抢救药物知识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 2007 , 21 ( 12 ): 3142. 按用途分. ( 一 ) 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间羟胺. 血管活性药物的药理作用. 肾上腺素 1mg/1ml. 作用机制 天然儿茶酚胺类药物, 具有强大的 α 、 ß 受体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 心脏 : 兴奋 β 1 受体→心肌收缩力↑ 心率↑心输出量 ↑
E N D
常用急救药品应用 急诊科 许肖萍
护理人员掌握抢救药物的现状 普外科护士掌握抢救药物知识的现状调查护理研究,2007,21 (12):3142
(一)血管活性药物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异丙肾上腺素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间羟胺
肾上腺素1mg/1ml 作用机制 • 天然儿茶酚胺类药物,具有强大的α、ß受体激动作用 药理作用 • 心脏:兴奋β1受体→心肌收缩力↑ 心率↑心输出量 ↑ • 血管:兴奋α受体→血管收缩(皮肤、内脏);兴奋β2受体→血管扩张(冠脉、骨骼肌、肠系膜)总效应BP ↑ • 气管:β2受体→平滑肌松弛,消除黏膜水肿
肾上腺素 适应症: • 心脏骤停:室颤、无脉性室速、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 • 症状性心动过缓。 • 严重的低血压。 • 过敏性休克、严重的过敏反应。 • 与局麻药合用。
肾上腺素 临床应用: • 推荐剂量: 1mg 3-5min iv • 静脉用法: 常规的弹丸注射 外周静脉推注后20ml NS iv • 气管给药: 2~2.5mg加NS或蒸馏水稀释到10ml 5min重复 • 心内给药: 胸腔内心脏按摩
肾上腺素 不良反应: • 心悸、烦躁、面色苍白、出汗、无力、震颤等,停药或休息后可自行消退。 • 大剂量、静推速度过快可致血压骤升,诱发脑出血危险;也可引起腹痛、心律失常 ,甚至发展为室颤,严重可致死。 • 用药局部可出现水肿、充血及炎症。
肾上腺素 注意事项 • 本药性质不稳定,遇光易分解,应避光贮存。 • 吸入给药法治疗哮喘应注意测量血压、脉搏以估计药物吸收情况。 • 反复在同一部位给药可导致组织坏死,注射部位必须轮换。 • 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禁忌症 高血压 器质性心脏病 洋地黄中毒 糖尿病 外伤性或出血性休克 甲亢
去甲肾上腺素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机制: • 去甲肾上腺素是儿茶酚胺类一种,与肾上腺素相似,具有α、ß受体作用。 • 是强有力的α受体兴奋剂,导致动静脉血管收缩,BP ↑。 • 在恢复自主循方面的作用是肾上腺素的2倍,在改善心肌和脑血流方面并不比肾上腺素强,也不能提高出院生存率。 • 其ß1受体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相同,心肌收缩力 ↑ ,心率 ↑,对ß2受体影响较小。
去甲肾上腺素 适应症: • 心肺复苏后顽固性低血压; • 严重低血压(SBP小于70mmHg)且外周血管阻力低下者; • 感染性休克 ; • 急性心梗、体外循环、椎管内阻滞时引起的低血压; • 消化道出血时局部止血用;
去甲肾上腺素2mg/1ml 用法用量: • 低血压:常用剂量为2-20ug/min; • 感染性休克,常用剂量为0.03-1.5ug/kg/min,以5%葡萄糖或盐水稀释后微泵静脉推注 ; • 消化道止血:8mg去甲肾上腺素加入100ml生理盐水口服或胃管内注入 。
去甲肾上腺素 护理要点: • 高血压、动脉硬化、无尿病人忌用。 • 宜避光保存。 • 不与碱性药物配伍注射。 • 不良反应: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尿少、尿闭急性肾功能衰竭,头痛、高血压、反射性心动过缓。
异丙肾上腺素(1mg/2ml) 作用机制: 作用于β2受体、β1受体 适应症: • 症状性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 • 对硫酸镁无效的顽固性尖端扭转型室速; • β-受体阻滞剂中毒
异丙肾上腺素 用法用量: 0.5-1mg用 5%葡萄糖稀释后,以1-10ug/min微泵静脉推注,根据心率调节剂量。 注意事项: • 可引起心律失常; • 可增加心肌对氧的需求,从而可加重心肌的缺血,心绞痛、心梗、甲亢、及嗜铬细胞瘤患者禁用; • 半衰期为1至数分钟,需微泵静脉持续给药时,提前准备好药物; • 病人使用气雾剂,使用后唾液及痰液可呈粉红色,用后漱口以免刺激口腔及喉。
作用机制: 多巴胺20mg/2ml 小剂量 2-4ug/kg/min 扩张肾血管、肾血流↑肾小球滤过率↑ 尿量↑ 多巴胺受体 中剂量 5-10ug/kg/min 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输出量↑ β1受体 大剂量 >10ug/kg/min 收缩小血管和内脏血管,BP ↑ α受体
多巴胺 适应症: • 低血压 SBP<70-100mmHg,伴有组织灌注不足、少尿和精神状态改变 • CPR后低血压 • 诱导复苏后暂时高血压以改善脑灌注 • 如果静脉扩容充分仍然低血压,可与缩血管药如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合用。主动效应包括增加心输出量和动脉灌注压 • 低血压伴随心动过缓或自主循环恢复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合用是治疗复苏后休克的最佳选择
多巴胺 副作用: • 增加心率可致心律失常; • 增加肺动脉压并使心排量下降; • 多巴胺使心脏作功增加、心肌耗氧增加; • 皮肤渗漏可致皮肤坏死;
多巴胺 注意事项: • 禁与碱性药物配伍。 • 不要突然中断用药,应逐步减量。 • 低血容量时要先扩容。
(二)、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西地兰 利多卡因
胺碘酮150mg/3ml 作用机制: • 阻滞钠、钙、钾通道,非竞争性阻断α及β受体作用 药理作用: • 抗心律失常作用 • 减慢窦性心律 • 延长心房肌、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 • 抗心肌缺血作用 • 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 直接作用于冠脉血管平滑肌,增加冠脉流量 • 降低主动脉压和外周阻力,从而维持心输出量
胺碘酮 适应症: ①阵发性房颤发作48h内的药物复律 ②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时的心室率控制 ③室颤或无脉性室速,多次电除颤无效时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顽固性室速 ⑤心肺复苏 五大适应症
胺碘酮 临床应用: 首次负荷量: 10min内静注150mg,间隔 10min可追加 150mg 24h内追加不超过6 ~ 8次,短时间内给药量可达5~10mg/kg 静注维持量: 0.5~1mg/min,第一个24h,前6h 1mg/min,后18h 0.5mg/min 室颤或室速发生心脏骤停,连续3次电除颤无效者,给予肾上腺素后 负荷剂量10min内静注 300mg,视需要间隔 10min后追加 150mg多次 静注维持量: 0.5~1mg/min,第一个24h,前6h 1mg/min,后18h 0.5mg/min 一般性剂量 重症时大剂量
西地兰0.4mg/2ml 作用机制: • 正性肌力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 • 负性频率作用,减慢心率; 适应症: • 心力衰竭 • 快速率房颤、房扑 • 室上性心动过速
西地兰 注意事项: • 房室传导阻滞,肥厚性梗阻心肌病禁用;急性心肌梗死24-48h内禁用; • 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黄视、绿视,以及心律失常如室早、房室传导阻滞、窦缓等; • 成人常用量:0.2-0.4mg,以5%葡萄糖稀释到20ml缓慢静推,2~4小时后可重复使用; • 禁与任何药物混合使用,禁与钙剂同用; • 血钾要求在3.5mmol/L以上。地高辛浓度监测;
硝酸甘油5mg/1ml 作用机制: 松弛血管平滑肌,主要扩张周围静脉 (降低前负荷) 适应症: • 治疗和预防心绞痛 •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可减少前壁梗死的死亡率和并发症)。 •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 还可用于治疗高血压 舌下含服剂量为 0.5mg,1-2min起效,疗效可维持20-30min。
硝酸甘油 注意事项: • 本品可能诱发低血压,密切监护患者的血压、心率; • 本品过量时可引起颜面潮红、头痛、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50次/min)或心动过速(>100次/min)、传导阻滞等 ; • 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止使用本品; • 易耐受; • 避光储存,使用;
阿托品 作用机制: M胆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抑制腺体分泌,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散瞳及眼压升高、兴奋呼吸中枢,具有松弛内脏平滑肌及扩瞳的作用。 适应症: 内脏绞痛、有机磷农药中毒、散瞳、阿-斯综合征、感染性休克、麻醉前给药。 [常用制剂] 片剂:0.3mg。注射剂:1ml(0.5mg),1ml(5mg),2ml(10mg)。滴眼剂:0.5%~3%。
阿托品 护理要点: • 不良反应:口干、眩晕、瞳孔散大、皮肤潮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惊厥。 • 静脉注射时速度宜慢,观察有无过量及中毒。 • 便秘和尿储留。 • 禁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者。
(三)、其他类药物 • 碳酸氢钠 • 甘露醇 • 地西泮
碳酸氢钠 适应症 : • 高血钾症。 • 化谢性酸中毒(如心脏骤停后的乳酸性酸中毒)。 • 碱化尿液。 • 静脉滴注对某些药物中毒有非特异性的治疗作用,如巴比妥类、水杨酸类药物及甲醇等中毒。
碳酸氢钠 注意事项: • 复苏时一般先给5%碳酸氢钠5ml/kg,必要时10分钟重复1次。以5%溶液输注时,一般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13ml。但在心肺复苏时因存在致命的酸中毒,应快速静脉输注。 • 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甘露醇 适应症: • 组织脱水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 • 降低眼内压。 • 渗透性利尿药。 • 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 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
甘露醇 注意事项: • 本品用于脱水时,宜快速静脉滴注(30min内); • 甘露醇遇冷易结晶。 • 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应选粗大静脉给药; •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电解质、肾功能及尿量; • 急性肾小管坏死无尿患者、严重失水者、颅内活动性出血者(颅内手术时除外)、急性肺水肿患者禁用本品。
地西泮10mg/2ml 安定对抗癫痫大发作效果疗效强,静脉注射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有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能缓解去大脑僵直的肌肉僵直。 静脉注射后一分钟脑内浓度达高峰,能很快止惊。但是45~60min后脑内浓度就很低。
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为呼吸抑制,血压下降,过量或静脉推注过快,可造成呼吸抑制,严重缺氧病人更容易发生呼吸停止。 与NS配伍液体可变白色浑浊 。 地西泮
心肺复苏时药物应用的时机 心肺复苏的病人什么时候给予药物治疗呢
心肺复苏时药物应用的时机 • 心脏骤停时,CPR和早期除颤极为重要,用药相对其次。 • 开始CPR并除颤(有指征时)后,才建立静脉通道,考虑药物治疗,作气管插管。 • 不可以为了给药而中断CPR
复苏时的给药途径 • 外周静脉给药 • 中心静脉给药 • 经气管给药 • 心内注射 • 骨髓腔给药
优点 缺点 外周静脉给药 快捷易操作,并发症少,不受心肺复苏干扰 药物峰值浓度低,给药到中央循环时间需1~2min。20ml液体iv或抬高肢体10~20s
优点 缺点 中心静脉给药 获得快速的药效和高峰浓度 置管需中断CPR,操作相对繁琐,有气胸、血管损伤、空气栓塞等危险
1 3 2 4 气管内给药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络酮和血管加压素均可通过气管给药 用药量应该是静脉给药的2~2.5倍,并用10mlNS或蒸馏水稀释 与静脉相比起效时间略慢 ,药效则相似 ,而维持时间较长 蒸馏水稀释成低张溶液更易吸收
1 3 2 4 心内注射给药 剑突下将药物注入右心室是最常用方法 心内注射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心脏,见效快 需有相当的经验和熟练技术,有冠状动脉撕裂、心包填塞、气胸等危险 目前一般仅用于开胸心脏按压时
1 2 骨髓内给药 一般CPR不常规采用 静脉塌陷或静脉通路无法建立者,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
各种给药方法的并发症 中心静脉: 大出血、血栓形成、气栓、感染 周围静脉: 局部刺激(高渗) 组织坏死(药物外漏) 心室内注射: 气胸、心包填塞、冠脉破裂 心肌撕裂、心肌坏死、顽固性室颤
小结 积极参加抢救工作,来提高对抢救药物应用的了解。 收集常用抢救药物及新增抢救药物的说明书并订成手册,定期翻阅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