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原则与应用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原则与应用.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卫东教授. 内容.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分类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与应用 诊断试验评价设计原则与应用 OR 、 RR 、 HR 区别与联系. 横断面研究 病例报告 , 分析 生态学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观 察 法. 产生假设.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分类.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分析性研究. 检验假设. 实 验 法.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 验证假设. 实验性研究. 数 理 法. 数学模型.

tac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原则与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设计原则与应用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张卫东教授

  2. 内容 •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分类 •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 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与应用 • 诊断试验评价设计原则与应用 • OR、RR、HR区别与联系

  3. 横断面研究 病例报告,分析 生态学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观 察 法 产生假设 常用临床科研方法分类 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 分析性研究 检验假设 实 验 法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预 验证假设 实验性研究 数 理 法 数学模型

  4. 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 基本原理 • 主要应用 • 设计要点

  5. 暴露 病例 未暴露 暴露 对照 未暴露 回顾性 a 基本原理 c b d (1)a/a+c=b/b+d 暴露因素与疾病无关 (2)a/a+c>b/b+d 暴露因素为疾病危险因素 (3)a/a+c<b/b+d 暴露因素为疾病保护因素

  6. 主要应用 1.探索疾病的病因或危险因素。 2.药物有害作用的研究。 3.疾病预后研究。 4.评价疾病预防与治疗措施的效果。

  7. 设计要点 匹配 研究对象选择 样本含量估计 研究因素确定

  8. 匹配:即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匹配:即要求对照组在某些因素或特性上与病例组保持相同。 匹配的目的:排除匹配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 与疾病及所怀疑的病因因素都有联系的因素,可能是混杂因素,可选为匹配因素。

  9. 匹配的优点(1)增加流行病学效率。 (2)排除非研究因素的影响。 匹配的缺点: (1)选择对象复杂。 (2)需匹配因素多时,难以决定合适的匹配因素。

  10. 1.成组匹配:就是要求对照组匹配因素所占比例与病例组一致。1.成组匹配:就是要求对照组匹配因素所占比例与病例组一致。 2.个体匹配:以每一病例为单位,选择在某些特征或变量方面与病例一致的一个或几个对照,组成计数和分析的单位。 1:1,1:2,1:3,1:4个体匹配

  11. 病例人群 病例组 对照人群 对照组 病例与对照不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 随机抽样 随机抽样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1.病例的选择:病例是指患所研究疾病者或发生某事件者。 (1)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和国内的标准。 (2)病例来源: 1)来源于医院: 2)来源于社区 (3)病例有三种: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13. 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指未患所研究疾病者,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与所研究疾病病因无关的其他疾病的病人。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指未患所研究疾病者,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与所研究疾病病因无关的其他疾病的病人。 (1)对照应代表病例的源人群。 (2)对照的来源: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3)社区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4)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

  14. 样本含量的估计1.影响样本大小的因素 (1).研究因素在对照组中的暴露率P0; (2).估计该因素引起的相对危险度RR或暴露的比值比OR。 (3).希望达到的检验显著性水平,即假设检验第Ⅰ类错误的概率α; (4).希望达到的检验把握度(1-β),β为统计学假设检验第Ⅱ类错误的概率. 2.估计方法

  15. 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P1=(OR×P0)/(1-P0+P0×OR) P0=(P0+P1)/2 Z0.05=1.96 Z0.10=1.28

  16. 病例组为经胃镜确诊的胃溃疡患者中的Hp感染者 • 6个月内无消化性溃疡及溃疡病史,无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Hp相关疾病的Hp感染者为对照 • 暴露因素:毒力基因包括vacA的亚型s1a, s1b, s1c, s2, m1, m2a, m2b;cgaA、babA2、iceA1、iceA2

  17. 实际研究中往往同时探索几个因素,而每个因素都有各自的 OR及P0,这时估计样本大小常以最小的OR和最适合的P0为准进行估计,以使所有的因素都能获得较高的检验效率。

  18. 1:1个体匹配设计 P=OR/(1+OR)≈RR/(1+RR) m为结果不一致的对子数 则需要的总对子数M为: M ≈m/(P0q1+P1q0) P0、P1为对照组、病例组的暴露率 P1=(OR×P0)/(1-P0+P0×OR) q1=1-P1,q0=1-p0

  19. 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α=0.05,β=0.1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α=0.05,β=0.1 1:1病例对照研究 对照组暴露比例p0=0.3, OR=2 先求P1=0.46, P=2/3, m=90 M=186

  20. (三)对象的选择: 1.病例的选择:病例是指患所研究疾病者或发生某事件者。 (1)诊断标准:应尽量采用国际和国内的标准。 (2)病例来源: 1)来源于医院: 2)来源于社区 (3)病例有三种:新发病例、现患病例和死亡病例。

  21. 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指未患所研究疾病者,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与所研究疾病病因无关的其他疾病的病人。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指未患所研究疾病者,可以是健康人,也可以是患与所研究疾病病因无关的其他疾病的病人。 (1)对照应代表病例的源人群。 (2)对照的来源: 1)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病例; 2)病例的邻居或所在同一居委会、住宅区内的健康人或非该病病例; 3)社区团体人群中的非该病病例或健康人; 4)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同学或同事。

  22. 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 基本原理 • 主要应用 • 设计要点

  23. 研究因素的选择 1.变量的选择 兴趣变量、协变量 2.变量的规定 定义、测量方法

  24. 基本原理 发病 a 随访 暴露组 a/(a+b) 未发病 b 比较 结论 c 发病 随访 非暴露组 c/(c+d) 未发病 d

  25. 队列研究的应用 1.病因研究 2.预防措施评价 3.预后研究

  26. 设计要点 • 确定研究因素 • 确定研究结局 •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 确定样本大小 • 确定随访期

  27. 确定研究因素 研究因素:暴露因素、其它影响结局的因素 暴露因素 选择:建立在大量研究基础上。 定义: 测量:定性、定量 敏感、精确、简单、可靠的方法 询问、实验室测定、查阅记录 其它影响结局的因素

  28. 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 • 发病或死亡 • 某些血清指标 • 分子标志的变化 • 定性或定量

  29. 一次研究可有多个结局 慢性支气管炎 吸烟 吸烟 肺癌 冠心病

  30. 结局的测量 采用国际或国内通用的标准

  31. 确定研究现场和人群 (一)研究现场 • 有足够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 领导重视、群众支持 • 医疗条件较好,交通较便利 • 发病率较高

  32.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1.选择研究对象的两种基本方式 (1)按规定的暴露选择一组有暴露的人群,然后另外选择一组非暴露人群;这组非暴露人群称为外对照组。 (2)选择一个暴露因素分布不均匀的人群,将其一分为二,即分成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这个非暴露组叫内对照组。

  33. 2.暴露人群的选择 (1)职业人群 (2)特殊暴露人群 (3)一般人群 (4)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34. 3.对照人群的选择:应注意其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它各种因素或人群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人群相同)。3.对照人群的选择:应注意其与暴露人群的可比性(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的因素外,其它各种因素或人群特征应尽可能与暴露人群相同)。 (1)内对照:在同一研究人群中,无暴露或暴露水平最低的人员。 (2)特设对照(外对照): (3)总人口对照: (4)多重对照:

  35. 确定样本大小 (一)影响样本大小因素 (1)一般人群中所研究疾病的发病率水平p0:p0越接近0.5,所需观察的人数越少。 (2)暴露人群的发病率p1:d=p1-p0,d值越大,所需观察人数越少。 (3)显著性水平:α 0.05或0.01 (4)把握度:1-β β=0.9

  36. 公式 :两个发病率的平均值 P1:暴露组预期发病率 P0:对照组预期发病率 条件暴露组和对照组样本含量相等

  37. 已知 p0=0.007,RR=2.5,α=0.05,β=0.1,计算样本量 根据上述条件 Zα=1.96, Zβ=1.282 ,q0=0.993 p1=p0×RR=0.0175,q1=0.9825 代入公式得 N=2310 考虑到失访,实际上每组需扩大10%,即2541人

  38. 注意事项: (1)暴露组与对照组的比例:通常采用两组等量的方法。 (2)通常按10%来估计失访率,故计算出来的样本量再加10%做为实用样本量。

  39. 随访期 随访期:可根据潜隐期确定。 可参考他人经验 随访间隔 观察期长短 结局变化的速度 人力、物力 例如:1-2年

  40. 队列研究设计原则与应用 • 基本原理 • 主要应用 • 设计要点

  41. 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原则与应用 • 基本原理 • 主要应用 • 设计要点

  42. 结局事件不发生 随机分组 随访观察 结局事件发生 结局事件不发生 基本原理 结局+ 实验组 (干预措施) 结局- 目标 人群 样本 结局+ 对照组 (对照措施) 结局-

  43. 主要应用 1.干预措施的效果评价 2.评价某种新的治疗药物,疗效或制剂的效果 3.探讨疾病的病因 4.医疗保健措施的评价

  44. 设计要点 • 三要素 • 四原则

  45. 三要素 1.研究对象 根据目的确定 代表性 入选标准 排除标准

  46. 2.研究因素 • 根据目的确定 • 明确的定义 • 客观的测量方法 • 试验应能回答当初提出的问题,应能鉴别出处理因素(受试药物)的净效应

  47. 如果问题是:某种中药能否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如果问题是:某种中药能否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 试验组:中药+猪肝 设立空白对照 不能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应设计为: 试验组——中药 对照组——空白或安慰剂

  48. 如果问题是:‘中药+猪肝’是否比单用猪肝更好?如果问题是:‘中药+猪肝’是否比单用猪肝更好? 试验组:中药+猪肝 对照组:猪肝 • 如果要同时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试验组1:中药 试验组2:猪肝 试验组3:中药+猪肝 对照组:空白或安慰剂

  49. 处理因素还可以考虑设计几个剂量梯度,以确定不同剂量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找出最佳剂量。处理因素还可以考虑设计几个剂量梯度,以确定不同剂量间的疗效有无差异,找出最佳剂量。 - 低剂量组 - 中等剂量组 - 高剂量组

  50. 3.结局变量 • 要求: 客观、敏感、特异、可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