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臺北市 101 年度教育人員兒少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暨性騷擾知能研習 成為維護兒童少年人權的守門人

臺北市 101 年度教育人員兒少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暨性騷擾知能研習 成為維護兒童少年人權的守門人. 游美貴 副教授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 1 〜2 .11.2012. 兒童少年人權.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1. 兒童係指 18 歲以下者 2. 權利公約規範 : 社會福利權、 健康權 、受 教育權 、工作權及文化權 3. 特殊境遇兒童的權利 以受教育權為例 1. 在機會平等上,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 2. 學校校規的執行不可違背兒童人性尊嚴 3. 促進鼓勵有關教育之事務,特別指消除文盲的努力。 引用自蘇景輝 (2010) 弱勢者人權與社會工作。台北 : 巨流。.

Download Presentation

臺北市 101 年度教育人員兒少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暨性騷擾知能研習 成為維護兒童少年人權的守門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臺北市101年度教育人員兒少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暨性騷擾知能研習成為維護兒童少年人權的守門人臺北市101年度教育人員兒少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暨性騷擾知能研習成為維護兒童少年人權的守門人 游美貴 副教授 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 1〜2.11.2012

  2. 兒童少年人權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 1.兒童係指18歲以下者 2.權利公約規範: 社會福利權、健康權、受教育權、工作權及文化權 3.特殊境遇兒童的權利 • 以受教育權為例 1.在機會平等上,兒童有受教育的權利 2.學校校規的執行不可違背兒童人性尊嚴 3.促進鼓勵有關教育之事務,特別指消除文盲的努力。 引用自蘇景輝(2010)弱勢者人權與社會工作。台北:巨流。

  3. 特殊境遇兒童的權利 • 暫時或永久脫離家庭兒童 • 受疏忽、虐待兒童 • 被指控犯罪的兒童 • 被剝削自由的兒童 • 身心障礙兒童 • 少數民族兒童 • 武裝衝突中兒童 • 難民兒童 蘇景輝(2010)弱勢者人權與社會工作。台北:巨流。

  4. 兒童少年保護、家庭暴力、性侵害、性騷擾

  5. 兒童少年保護網絡教育單位的角色 • 向主管機關通報疑似兒童及少年虐待或疏忽個案。 • 辦理就學、轉學。 • 提供必要之心理、行為及課業輔導。 • 配合社工人員訪視、調查,提供相關資料與必要協助。 • 督導轄內各級學校及幼稚園辦理保護工作。 • 加強親職教育,提昇親職效能。 • 配合執行兒童及少年輔導計畫。 • 辦理兒童及少年保護或家庭暴力案件相關的人員訓練計劃。 • 其他兒童及少年保護教育事項。 引自內政部兒童局(2008)兒童少年保護教材。

  6. 初步關懷~為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開啟一扇窗當您遇見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少年時,您可以…初步關懷~為目睹家庭暴力兒童少年開啟一扇窗當您遇見目睹家庭暴力的兒童少年時,您可以… • 尋求處理家庭暴力單位的協助。 • 主動關懷孩子,並建立他對您的信任感。 • 告訴孩子,如果他想說說心裡的煩惱,您會很樂意聽。 •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覺,不要藉機說教,多聽少說。 • 尊重孩子坦露的步調,不要因為心急或好奇而追問暴力的細節。 • 告訴孩子有許多小孩跟他有同樣的煩惱,讓他知道他並不孤單。 • 肯定孩子的感受,避免不當的樂觀與否定。 • 讓孩子了解,父母間的暴力事件不是孩子的錯。 • 多肯定孩子,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有能力的人。 • 讓孩子知道「暴力是沒有藉口的」!不論別人是否犯錯,任何人都可以選擇不用暴力方式解決。 • 當孩子出現暴力行為的時候,以「教導」代替「制止」,讓孩子有機會重新學習適當的行為。 引自內政部家防會網站http://dspc.moi.gov.tw/ct.asp?xitem=476&ctNode=567&mp=2#01

  7. 性別騷擾到性侵害五個等級分類的連續性光譜詳述之:性別騷擾到性侵害五個等級分類的連續性光譜詳述之: • 第一類是性別騷擾,包括一切強化「女性是次等性別」印象的一切言行,以及傳達侮辱、詆毀、或性別歧視觀念的一般性性別歧視語言或行為,過度強調女性的性徵或性吸引力,或過度強調女性的性別特質、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及性別歧視的言論。例如評論女人只是花瓶、胸大無腦,說女人是情緒的動物,待在家裡就好。 • 第二類是性挑逗,包括一切不受歡迎、不合宜或帶有攻擊性的口頭或肢體上吃豆腐的行為。例如吃豆腐的言行、探詢隱私。 • 第三類是性賄賂,包括以同意性服務做為交換利益的手段,即以利益承諾(如:雇用、升遷、加分、及格)的方式,要求性行為或與性相關的活動。例如雇主以加薪或升職要求員工提供性服務。 • 第四是性要脅,強迫性行為或性服務,即以威脅懲罰的方式,要求性行為或性相關的活動。例如師長以干擾畢業、當掉學分來要脅學生配合其性要求。 • 第五類是性攻擊,包括性侵害及任何具有傷害性或虐待性的性暴力及性行為。例如強行撫弄猥褻、性交、或是變態型的強迫性交。

  8. 性騷擾被害人可採取之處理方式,以下提供幾點處理性騷擾的方式以供參考:性騷擾被害人可採取之處理方式,以下提供幾點處理性騷擾的方式以供參考: • 明白對騷擾者表示抗議,大聲說「不」,要求其立即停止騷擾行為並道歉。 • 可聯合其他受到相同騷擾的被害人一起勇敢採取行動。 • 相信自己的直覺,不要忽視或懷疑自己,理直氣壯的表達自己的憤怒,向在場的人大聲說出自己的遭遇,阻止騷擾者繼續其騷擾行為,如未來欲提出申訴時,才有人證可以證明騷擾行為確實發生。 • 拒絕的態度要嚴肅明確,前後一致。 • 避免與性騷擾加害者的再次接觸,在公事及私事間劃清界線。 • 將自己的遭遇告訴他人,不僅可以避免自己被孤立、獲得情緒上支持,還可和有相同經驗或願意幫忙的朋友一起想辦法,阻止性騷擾的繼續發生。 • 勿期待或要求特別的待遇,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不要與可能的騷擾者共飲,減少見面的可能性。 • 沉著冷靜,並出其不意的掙脫。使用防身技巧,保護自己,掙脫後並可用各種方式引起旁人注意,利用群眾嚇退、制止騷擾者。

  9. 防範性騷擾應有之教育 1.為防止性騷擾,每個人就下列事項之重要性均應充分認識: (1)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尊重,抱持彼此間都是重要之夥伴之意識。 (2)去除將對方當作只是性的關心對象之意識。 (3)去除女性是次等性別之意識。 2.對於性的言語動作之感受隨著個人與性別有其差異,是否為性騷擾?對方的判斷頗為重要。故應有以下基本心態: (1)雖然是想表達親密的言語動作,但若造成對方的不快時,仍應避免。 (2)是否感到不快?有個人差異。 (3)不要隨便臆測何種程度之言語動作是對方可以接受的。 (4)不要輕易認為已與對方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已知道係遭對方拒絕、嫌惡時,相同動作絕不重複。 (5)不要將性騷擾問題當作是私人間的事情來處理。

  10. 如何避免性騷擾他人 性騷擾不分性別,都可能被騷擾,也可能在無意或有意間騷擾別人。 • 尊重他人,檢視自己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建立平等的性別觀念。 • 注意自己的言詞和態度,譬如:不要貶抑女性與隨意講黃色笑話。 • 尊重他人身體的自主權,當你的行為讓他人覺得不舒服的時候要立即停止。 • 避免以輕薄的言行舉止調侃別人。 • 避免做出與性有關的騷擾行為,如傳播情色信件、隨意對別人勾肩搭背等不當的身體接觸。 • 要能敏感察覺自己與對方的關係是否存有權力差異。 • 若與對方存有權力差異關係(如:師生之間,主管部屬之間),在上位者更應嚴守專業倫理。 • 當不確定自己的言行是否為對方所歡迎時,寧可先不要說或不要做。 • 不要將對方的「友善」誤解為「性趣」。 • 不要利用對方的「仰慕」,遂行性騷擾行為。

  11. 從性別意識融入 • 性別如何被瞭解(how gender is understood) • 性別如何被看見(how gender is to be observed) • 性別如何被使用(how gender is employed)

  12.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校園安全規劃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校園安全規劃

  13.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校內外教學及人際互動注意事項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校內外教學及人際互動注意事項

  14. 具多元文化觀點的友善校園

  15. 多元文化的整合概念架構-曾家達(2004)

  16. 缺乏權力論述的多元文化 • 強調文化普同性(cultural universality)的危險 • 到底是在差異中尋找普同? 普同中尋找差異? • 除了族群以外,欠缺對其他文化差異的關懷(如:性傾向、階級、年齡…) • 當多元文化缺乏權力論述時,文化就成為強凌弱(壓迫oppression)的現象。

  17. 反思現有服務(內政部97.8.20修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反思現有服務(內政部97.8.20修正外籍與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

  18. 如何才算具有多元文化素養? • 無論是語言、態度或行動都表現出尊重他人。 • 不輕易批判他人的文化。 • 理解文化對每個人的價值、意義和重要性。

  19. 文化勝任能力的內涵 • 覺察個人價值對特定文化族群偏見或刻板印象,對服務可能產生的影響。 • 瞭解來自多元文化背景案主的世界觀。 • 針對多元文化族群發展適當的處遇策略與服務模式。 • 瞭解制度與結構對增進或阻礙文化勝任能力可能影響。

  20. 從覺察到行動的文化勝任能力 • 覺察(awareness)層次-態度和價值信念 敏感覺察自己對特定文化背景的群體的刻板印象與偏見,可能在服務過程對服務對象產生影響,同時覺察到自己與服務對象對於特定事情的文化信念與價值觀的差異可能對服務的影響。 • 知識(knowledge)層次-知識與認知 對服務對象的文化背景或價值信念有所了解,並覺察到這些文化價值信念是如何影響服務對象對事件的認知與看法,甚至可能影響服務對象對接受服務的反應與詮釋。 • 技巧(skills)層次-實作與行動 能夠透過會談與訪視,運用各種溝通技巧與工作方法達到充分雙向溝通,在互動與溝通過程必須回歸服務對象的社會與生活脈絡,才能充分瞭解服務對象的問題與需要。 引自潘淑滿(2011)新移民與社會工作。呂寶靜主編,台灣社會與社會工作(ch#9)。巨流。

  21. 推行多元文化原則 • 多元文化的原則 參與(participation) - 創造平等參與機會,讓所有來自不同文化族群 都有機會參與或分享資源。 認同(identity)- 接納來自不同文化族群背景的人,且幫助來自 不同群族背景的人也能以自己的文化為榮。 依附(attachment) - 有能力從事與來自不同文化族群背景得人, 建立各種關係的聯結。 引自潘淑滿(2011)新移民與社會工作。呂寶靜主編,台灣社會與社會工作(ch#9)。巨流

  22. 如何讓學校工作人員更具備多元文化素養 • 自我檢視 檢視內涵 權力(power) 壓迫(oppression) 檢視面向 日常生活互動經驗 專業服務過程 制度設計 社會結構 引自潘淑滿(2011)新移民與社會工作。呂寶靜主編,台灣社會與社會工作(ch#9)。巨流

  23. 從覺察到行動 • 覺察層次 1. 透過文化系譜(culturagram)分析過程,了解 家庭、社區與社會文化的影響。 2. 反思社會脈絡的位置與經驗。 3.檢視對特定文化背景(如性取向、族群、年齡、 階級、國籍、宗教信仰)的刻板印象與偏見。 4.重新理解倫理規範對多元文化的意涵。 引自潘淑滿(2011)新移民與社會工作。呂寶靜主編,台灣社會與社會工作(ch#9)。巨流

  24. 從覺察到行動 • 知識層次 1.透過不同文化團體與族群生活經驗觀察與訪談,認識多元文化團體或族群對事件的認知、反應、行為與態度的差異。 2.參與不同文化團體或族群的活動,體會文化活動對多元族群與團體的認同的價值與意義。 3.了解不同文化團體或族群,對於宗教信仰、家庭價值、性別角色、權威體制、權力、法律制度、健康信念、子女教養、照顧與工作等認知與詮釋。 4.了解不同文化團體或族群的禁忌行為與意義。 5.學習服務對象的語言。 6.欣賞不同文化素養與尊重的態度。 7.透過技巧演練提升會談與訪視能力。 8.運用文化系譜於多元文化家庭動力評估。 9.評估多元文化族群與團體的社會位置與被壓迫的事實。 10.理解主流社會對多元文化族群與團體的刻板印象、偏見與歧視。

  25. 從覺察到行動 • 行動層次 1.針對服務對象發展出多元服務方案之內涵,建立以強調服務對象主體性。 2.檢視各項制度與服務方案隱藏的刻板印象與權力不平等,提出積極改變策略。 3.解構社會大眾對於多元文化族群與團體錯誤的認知,進行社會教育與倡導工作。 4.從實務經驗累積建構多元文化教育政策之基礎。

  26. 舉例〜新移民家庭子女教育的支持方案 • 學校人員需具備有文化能力(cultural competence)ex. 多元文化訓練。 • 了解語言為跨文化溝通扮演重要角色 ex.多元語言推廣課程。 • 強化多元文化子女的優勢 ex引導欣賞兼具跨文化背景的正向發展 • 創造學生有不同文化學習的機會與平台 ex與多元文化團體合作。 • 鼓勵和擴及其他家庭成員的交流

  27. 其他支持性作為〜從社福團體的觀點

  28. 支持性的作為1 • 社福資源聯絡網的建立:除學校輔導室外,可透過社福單位的宣導,讓校內其他老師認識相關社會資源,如相關經濟補助、特殊學生醫療資源…等 • 輔導合作機制:如拒學、懼學、說謊、偷竊、過動、情緒障礙、 非行行為…等狀況的學生,須較多的關心或方式來協助學生穩定學習;除輔導老師外,老師們可以透過網絡合作,與社工共同討論,就近在學生就學期間提供協助。 • 弱勢個案轉介:透過學校輔導室與輔導相關人員轉介特殊或有需求個案,可加強學校與社福單位之聯繫,建立彼此合作橋樑,共同協助學生。

  29. 支持性的作為2 • 空間合作: 學校教室或相關空間與社福團體合作舉辦研習 /社區宣導 / 諮商會談(個案同為學校學生) /弱勢兒童/才藝隊訓練/扶幼成果展 等使用 • 資源善用: 舉凡義賣設攤(園遊會)等活動合作,或兒童保護宣導....都可以與社福團體合作,透過活動將自我保護知識帶入校園。 • 品格教育: 可帶學生或家長至社福團體進行機構參訪或小志工體驗 , 一班一認養(小額捐款或發票捐贈),培植關懷弱勢分享愛從小做起,培養同理心降低暴力衝突。

  30. THANK YOU Mei-Kuei Yu ymg@faculty.pccu.edu.tw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