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0 likes | 871 Views
循环系统疾病症状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 陈艳丽. 概 念. 循环系统 是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机构组成,其 功能 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及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产物运走 , 从而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常见症状. 心悸 、呼吸困难、 水肿 、 发绀 、晕厥、 胸痛 、少尿、头痛、头昏、咳嗽、咯血、恶心、呕吐. 心悸 palpitation. 概 念. 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种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 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搏动有力. 病 因.
E N D
循环系统疾病症状学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心内科 陈艳丽
概 念 循环系统是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机构组成,其功能是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通过血液将氧及各种营养物质和激素等供给组织,并将组织代谢产物运走,从而保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
常见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水肿、发绀、晕厥、胸痛、少尿、头痛、头昏、咳嗽、咯血、恶心、呕吐
概 念 心悸是病人自己能感知到心跳的一种心前区不适或心慌的感觉 心率加快时感心脏跳动不适,心率缓慢时感搏动有力
病 因 心脏搏动增强:心室肥大,其他(甲亢、贫血、发热等)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其他 心脏神经症:青年女性
发生机制 心脏活动度是基础 与心率、心搏出量及精神因素有关
心脏搏动增强 1.剧烈体力活动、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时 功能性:2.大量饮酒、浓茶、咖啡后 3.应用药物:肾上腺素、麻黄素、咖啡因、氨 茶 碱、阿托品、甲状腺素等 1.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主 动脉 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某些先 病理性: 天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克山病等 2.高热、甲亢、贫血、低血糖症等
心律失常 任何原因所致的心率与节律的改变均可引起心悸,尤其是突然改变时。 心动过速 心动过缓 心律不齐
心脏神经官能症 (1)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青壮年女性多发,常伴心前区或心尖部刺痛或隐痛、叹息样呼吸、疲乏、头痛、头晕、耳鸣、失眠等表现,心悸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2)-肾上腺素能受体反应亢进综合症:除上述表现外,尚有心电图的改变,普萘洛尔试验可使其恢复正常。
伴随症状 伴呼吸困难---心功能不全 伴心前区痛---心绞痛、心肌梗死 心包炎、心肌炎 伴发烧---感染 伴多食、消瘦---甲亢 伴晕厥、抽搐---AVB、SSS、VT、VF 伴贫血---急慢性失血
问诊要点 年龄 原因和诱因 时间、频率与病程 与运动休息关系 伴随症状 个人嗜好,精神刺激史等
定义:水肿是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液体潴 留致组织肿胀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 状和体征。 概 述
概述 • 分类: 全身性水肿:液体在组织间隙弥漫分布, 如心源性水肿 局部性水肿:液体积聚在局部组织间隙, 如血栓性静脉炎 积水:液体积聚在体腔内,如胸水、腹水 注:不涵盖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
分类2 凹陷性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 凹陷性水肿分度: 轻度:仅见于皮下组织疏松处与下垂部位,如:眼 睑、踝部、胫前及卧位时的腰骶部等,指压后凹痕 较浅,平复较快。 中度:全身组织水肿,指压后凹陷明显,平复缓慢。 重度:全身组织严重水肿,低垂部位皮肤崩紧发 亮,甚至有液体渗出,同时伴有胸腔、腹腔积液。
有效滤过压 毛细血管血压 = 血浆胶体渗透压 静脉端 动脉端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1.60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4.00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组织液静水压 -3.33 -3.33 +2.00 +2.00 有效滤过压 -1.33 -1.06 +1.34 -1.06 毛细血管 — 90% 组织液 10%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病理生理机制
产生水肿的主要因素: • 钠、水潴留:如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 • 毛细血管滤过压增高:如右心衰竭等 •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如急性肾炎等 •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 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如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等
病因与临床表现 心源性水肿 肾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其他 • 全身性水肿 • 局部性水肿 局部静脉回流受阻 淋巴回流受阻 血管神经性水肿
病因:主要是右心衰 机制: 有效循环血量↓ →肾血流量↓ → 继发性醛固酮↑ →钠水潴留(决定水肿程度) 静脉瘀血→毛细血管滤过压↑ →组织液生成↑回吸收↓ (决定水肿部位) 体循环瘀血→肝脏瘀血→肝功损伤→心源性肝硬化→白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 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特点: 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上行性水肿ascending edema) 对称性(symmetrical)、凹陷性(pitting)水肿
心源性水肿(cardiac edema) 伴随症状 颈静脉怒张 肝肿大 消化道症状 胸水、腹水
病因:见于各型肾炎和肾病 机制: 肾排泄水钠 ↓ → 钠、水潴留(基本机制) 肾源性水肿(renal edema) 肾小球超滤系数及滤过率↓ 肾小管回吸收钠↑ 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浆胶体渗透压↓ 肾实质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 →醛固酮↑ PGI2、PGE2↓ →肾排钠↓
肾源性水肿(renal edema) 特点: 疾病早期晨起眼睑和颜面水肿; 以后可发展为全身水肿(下行性水肿decending edema) 常有尿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表现
病因:肝硬化失代偿期 机制: 肝静脉回流受阻 肠淋巴液生成增加 钠、水潴留 有效胶体渗透压降低 特点: 主要表现为腹水 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 逐渐向上发展 肝源性水肿
病因:慢性消耗性疾病 胃肠吸收功能障碍 重度烧伤等 机制: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特点:水肿常从足部开始逐渐蔓延全身, 水肿发生前常有消瘦、体重减轻等 营养不良性水肿
其他原因的全身性水肿 粘液性水肿:常在眼睑、颜面及下肢出现,为非凹陷性水肿,见于甲状腺功能低下。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前7—14天出现的眼睑、踝部及手部轻度水肿,月经后渐消退 药物性水肿:见于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甘草等制剂应用中。以双下肢水肿多见,停药可消失。 特发性水肿:常出现在身体下垂部位,站立过久或行走过后出现,多见于女性。
病因与临床表现 心源性水肿 肾性水肿 肝源性水肿 营养不良性水肿 其他 • 全身性水肿 • 局部性水肿 局部静脉回流受阻 淋巴回流受阻 血管神经性水肿
非凹陷性水肿 淋巴回流受阻: 如丝虫病 • 表现: 双下肢橡皮肿 患部皮肤粗糙、增厚, 皮下组织亦增厚。
血管神经性水肿: 为变态反应性疾病 • 特点: 突然发生、肿而不痛、硬而有弹性 水肿部位皮肤呈苍白色或蜡样光泽 多发生于面、口唇或舌部
定义 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50g/L) 或出现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等异 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时,使皮肤、粘膜呈现 青紫的现象。
(一)发生机制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Hb 150g/L 还原Hb 7.5g/L, 当毛细血管血液中的还原Hb>50g/L时 导致发绀。
1. 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1) 中心性发绀 (2) 周围性发绀 (3) 混合性发绀
肺性发绀 心性发绀 (1)中心性发绀 • 病因:心、肺疾病 • 特点:全身性 皮肤温暖 氧疗有效 • 分类:
肺性发绀:肺通气 肺换气 见于严重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道梗阻 重症肺炎 阻塞性肺气肿 肺淤血 肺水肿 大量胸腔积液/气 严重胸膜肥厚粘连
心性发绀: 异常通道 静脉血未氧合 分流量>1/3心输出量 发绀 见于发绀型先心病: Fallot四联症 Eisenmenger综合征
淤血性发绀 缺血性发绀 (2) 周围性发绀 • 机制:周围血液循环障碍 • 特点:肢体末梢与下垂部位 皮肤发凉 加温或按摩后缓解 • 分类:
淤血性发绀: 体循环淤血 见于: 右心衰 缩窄性心包炎 周身末端发绀 局部静脉病变 局部发绀 血栓性静脉炎 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下肢静脉曲张
缺血性发绀 :周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 见于: 严重休克 周身发绀 肢体动脉闭塞 小动脉强烈收缩(如寒冷) 局部发绀
雷诺(Raynaud)综合征: 是指肢端动脉阵发性痉挛。常于寒冷刺激或情绪激动等因素影响下发病,表现为肢端皮肤颜色间歇性苍白、紫绀和潮红的改变。一般以上肢较重,偶见于下肢。 原发性或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是一种遇冷发生沉淀、遇热又溶解的蛋白,如不伴发其他的疾病,则称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冷球蛋白血症。
(3)混合性发绀 • 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并存 • 意义:左心功能不全 肺淤血 肺心病 呼衰 心衰
2.血液中异常血红蛋白增多 (1)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1)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特点: 自幼即有发绀 有家族史 无心肺疾病及其他引起异常血红蛋白的原因 身体一般健康状况较好 • 特发性阵发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见于女性 发绀与月经周期有关 机制未明
(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 机制:Fe2+Fe3+(无携氧能力) 高铁血红蛋白≥30g/L发绀 • 病因:常见于 伯氨喹啉 磺胺类 亚硝酸盐 苯丙砜 氯酸钾 硝基苯 次硝酸铋 苯胺等中毒
发绀特点: 急、重 氧疗无效 静脉注射 亚甲蓝 硫代硫酸钠 发绀消退 大剂量Vc 肠源性发绀: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发绀。
◇误食亚硝酸盐纯品一般在10分钟 发作。 ◇内源性亚硝酸盐中毒发病多在 1-3小时出现,最长可达20小时。 (1)中毒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