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兩岸關係專題講座」.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主講人:陳麗瑛研究員 中華經濟研究院 2005 年 5 月 28 日. 演講大綱. Ⅰ. 經濟整合定義 Ⅱ. 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Ⅲ. 兩岸經濟互動及未來趨勢 Ⅳ. 兩岸經貿交流之互惠雙贏之證據 Ⅴ. 結論一:台灣對東亞經濟整合的可能貢獻 Ⅵ. 結論二:台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Ⅶ.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Ⅰ. 經濟整合定義. 經貿整合類型表. 資料來源:經濟部  製表:江睿智( 94.05.13 中國時報 A8 版).

Download Presentation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兩岸關係專題講座」 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政經關係 主講人:陳麗瑛研究員中華經濟研究院2005年5月28日

  2. 演講大綱 Ⅰ.經濟整合定義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Ⅲ.兩岸經濟互動及未來趨勢 Ⅳ.兩岸經貿交流之互惠雙贏之證據 Ⅴ.結論一:台灣對東亞經濟整合的可能貢獻 Ⅵ.結論二:台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Ⅶ.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3. Ⅰ.經濟整合定義 經貿整合類型表 資料來源:經濟部  製表:江睿智(94.05.13中國時報A8版) 1. 自由貿易區:強調的是數量限制與關稅等貿易障礙免除,屬於最低程度整合。 2. 關稅同盟:各成員國免除彼此進口關稅,且聯合組成“共同對外關稅”,對外採取單一共同關稅制度 。 3. 共同市場:彼此間給予貨品、 勞工、資本 、服務業等四項財貨勞務可自由移動。歐盟的前身即為共同市場。 4. 經濟同盟:共同市場的更進一步,成員內的貨幣制度、對外匯率與貿易政策都將整合為一。例如:歐盟。

  4. Ⅰ.經濟整合定義 世界三大區塊整合程度(2002) • EU:34.5% World GDP share 35.6% World Trade share • NAFTA : 29.6% World GDP share 20.4% World Trade share • ASEAN+3 : 18.7% World GDP share 19.62% World Trade share

  5.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東協發展過程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2004

  6.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 東亞地區政治經濟區域整合圖 PECC APEC ARF ASEAN10 國+ JPMC ASEAN10 3 國+ 印度 ASEAN10 國 歐盟 ASEAN 六國: 寮國、 汶萊、印尼、馬來西亞、 緬甸、 越南 柬埔寨 菲律賓、新加坡、泰國 中國大陸、日本、南韓 日本、南韓、美國、加拿大、 澳洲、紐西蘭、俄羅斯 巴布亞新幾內亞 蒙古地區 北韓 *ASEAN 秘書處 哥倫比亞 香港、台灣、墨西 *PECC 秘書處 / 太平洋島州 區域 哥、智利、秘魯 * SPF 秘書處 PNG (除了 外) 資料來源:整理自http://www.asean.or.jp/eng/general/base/overview.html

  7.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東協+3高峰會的影響 • 1999年10+3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發表《東亞合作聯合聲明》以來,在金融、人力資源開發和經貿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財政部長、經濟部長和外交部長會晤機制已建立起來。→未來:地區金融、貿易和投資合作架構的建立。 • 推動東亞合作的五方面工作 (一)加強對湄公河流域開發的投入。(昆明連結中南半島的鐵路) (二)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合作。(中方充分肯定並積極支持東盟發表的《電子東盟框架協議》) (三)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的力度。(人員交流和培訓) (四)切實落實《清邁倡議》。(逐步建立東亞雙邊貨幣互換網絡,下一步    金融合作) (五)開發農業旅遊合作的潛力。(啟動農林部長合作會議,中國將主辦 一個農業技術與合作論壇)

  8.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亞洲貨幣合作主要構想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94.05.05頭版

  9.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東協加三國財政部長會後聯合聲明主要內容(1) • 東協加三國就近期區域宏觀經濟的發展與政策問題交換意見。 • 儘管外部需求有所下降,但預期今年亞洲區經濟將保持強勁成長。 • 面對高漲油價與全球失衡所帶來潛在風險,各國將實施結構改革,以促進內需成長。 • 各國財長重申清邁倡議兩大核心依舊存在,及協助他國因應短期流動性困難,及提升現有的國際金融架構。 • 各國同意採取以下措施增強清邁倡議有效性:(1)加強與整合ASEAN+3經濟監控,並將此機制納入清邁倡 議,以儘速偵測區域內經濟異常狀況。(2)釐清與制訂swap之啟動程序,並採行共同決策機制做為未來swap機制多邊化的第一步。(3)換匯(swap)規模幅度最多可擴大至100%,互換規模從10億美元擴大至20億美元。〈迄今已簽署16個雙邊swap協定,金額共計395億美元。〉(4)swap機制將無須IMF核准,即可動支之金額,由總swap金額的10%增加至20%

  10.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東協加三國財政部長會後聯合聲明主要內容(2) • 為增強清邁倡議有效性,各國財長將指示副手研究清邁協議多邊化各種可能性。 • 為推動亞洲債市發展,並利用亞洲國家充足儲蓄,協助各國取得融資,未來將研究實施各項有效措施。 • 發行亞洲一籃子貨幣,及推動債券交易預繳所得稅減免。 • 東協加三研究小組,未來將關注於區域資本流動自由化及促進資產管理在內的資本市場發展、及未來區域政策協調。 • 增加亞洲國家在IMF持股,以反映現今亞洲各國在世界的經濟地位。 • 東協加三國財長會議將於2006年於印度海得拉巴召開。 資料來源:2005.05.06工商時報頭版

  11.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FTA簽訂各國進程 Source: Inkyo Cheong(2002), “East Asia Economic Intergration:Recnet Development of FTA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Policy Analysis 02-02,Seoul KIEP

  12.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The Four Major Issu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 An Integrated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i) An institution that allows mutual consultation regarding exchange rates, interest rates, and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ii) The Asia Bond Initiatives (ABI)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the infrastructures 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bond market.(iii) An integrated intra-regional exchange rate system with a “basket peg • Open East Asian Regionalism(i) regional FTA hub or bilateral FTA strategies (Singapore, Thailand, China, Japan) (ii) regional financial hub (Japan, Hong Kong, Singapore, Korea, Taiwan) (iii) regional logistic hub (Singapore, China, Hong Kong, Korea, Taiwan) • Early Harvest Package (Agriculture)Cambodia, Laos, Myanmar, and Vietnam • Intra-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 manufacturing division of labor approach Sohn and Yoon (2001);Lee and Mark(2002);Park(2003);Lee-in Chen Chin(2002)

  13. 相對優勢 相對劣勢 金屬冶鍊及壓延 ( 1%, 0.61 ) 食品及飲料業 (9%, 0.41) 電力電子業 (11%, 0.33) 全體外資 非鐵金屬及其製品 (5%, -0.36) *化學及醫藥業 (6%, 0.32) *精密儀器業 (2%, 0.32) ☆服飾業 (18%, 0.13) 加拿大/美國 非鐵金屬產品 (5%, -0.54) 歐洲 日本 食品及飲料業 金屬製品 (13%, 0.48) (4%, -0.42) 新加坡 金屬冶鍊及壓延 (1%, 3.17) ○運輸工具業 (1%, 1.68) 食品及飲料業 (7%, 1.11) 南韓 △紡織業 (11%, 0.80) 電力電子業 (11%, 0.75) ☆服飾業 (25%, 0.63) 金屬冶鍊及壓延 (1%, 0.60) 食品飲料業 (8%, 0.41) 港澳台 *化學及醫藥業 (6%, 0.40) 電力電子業 (11%, 0.39) *精密儀器業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 Industry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FDI Firms in PRC 非鐵金屬產品 (4%, -0.34) (2%, 0.33) △化學纖維 (1%, 1.66) 金屬冶鍊及壓延 (2%, 1.53) 東協 食品及飲料業 (22%, 1.06) △機械業 (5%, 0.94) ○運輸工具業 (4%, 0.85) 註 :△表示該產業顯著的正 值只存在於該外資來源國或經濟塊而已 。 TFP *及☆表示該單一國家的正 值造成整體外資亦達顯著正 值 。 TFP TFP

  14. Ⅱ.東亞經濟整合推動進程及相關研究 台灣為參與東亞經濟整合的損失GTAP模擬

  15. Ⅲ.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 貿易恢復階段:1978~86 • 投資恢復階段:1987~96 • “戒急用忍”階段:1997~2001 •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階段:2001年8月迄今 兩原則: (1)凡有助於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提升企 業全球運籌管理能力者,應積極開放。就八吋晶圓業則特別制訂《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廠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投資案件審查採總量管制原則,至民國九十四年以核准投資八吋廠三座為上限。個別廠商提出申請之條件,須在十二吋晶圓廠建廠完成且進入基本量產連續達六個月以上。機器設備移轉大陸時,必須十二吋晶圓廠達經濟規模之量產;將綜合景氣、成本、產值、良率等因素加以考量,並由產業專家小組作公正、客觀之判斷。廠商執行投資計畫必須遵守相關法令規定 。 (2)國內已無發展空間,需赴中國大陸投資方能維繫生存發展者,不予限制

  16. Ⅲ.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1991~2002年台灣對大陸投資統計 金額單位:萬美元 平均投資規模之變化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審會,歷年我國對外及對大陸投資統計。

  17. Ⅲ.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商投資產業及區位之階段變化 台灣對大陸投資階段性產業變化 金額單位:千美元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核準對大陸投資分區統計」歷年統計 說明:1. 比例之排序只標至占5%以上之產業。2. 平均成長率之排序標註至前十大或高於整體平均者。3. 年平均成長率:以算術平均數計算。

  18. Ⅲ.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灣對大陸投資之階段性區位變化 金額單位:千美元 說明及資料來源同上表。

  19. 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之貢獻 1.台商帶動外人投資,促進大陸產業及國際貿易發展

  20. 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之貢獻 2.台商建立產業網絡,促進地方產業發展 台外商對大陸國際貿易(即進出口)實力的培養已漸入非沿海的中部地帶省市,2001~2003年間外商進出口總值占該省市總值超過50%以上者,沿海有天津(維持在77~79%間)、江蘇(由62.76%增至70.89%)、上海(由60.61增至65.11%)、福建(維持61%左右)、廣東(由54.79增至60.39%)遼寧(約在55~58%間浮動)、山東(維持在50%左右)。中部地帶則有河北(維持在31%左右)、湖北(31.63%增至34.75%)、安徽(維持在27%)、廣西(22.21%增至32.19%)四省亦日漸出現外資企業對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力。可想見未來五年,這些省市亦可能漸漸發展到整個地方工業產值由台外商占二分之一以上。

  21. 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商投資對中國經濟發展之貢獻 3.引進技術移轉,促進產業升級 資料來源:陳麗瑛(1997)等,「兩岸產業分工政策執行成效評估」,經濟部工業局,第217頁。 圖1 受訪廠商技術移轉度

  22. 公司型態 全體公司 對外投資公司 無對外投資公司 主產品改變 1167 (64.5%) 206 (70.1%) 961 (63.4%) 主產品不變 643 (35.5%) 88 (29.9%) 555 (36.6%) 合計 1810 (100%) 294 (100%) 1516 (100%) 主產業改變 996 (54.1%) 182 (58.1%) 814 (53.3%) 主產業不變 845 (45.9%) 131 (41.9%) 714 (46.7%) 合計 1841 (100%) 313 (100%) 1528 (100%) 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台灣自己的競爭力與未來願景 表 台灣電子業存活公司主要產品及主產業的移轉(1993~1999年) 資料來源:整理自經濟部《工廠校正》資料,1993~1999年。

  23. 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Taiwanese IT Hardware Worldwide Production Share at a Glance worldwide production volume share % Source: MIC/III, 2003

  24. Ⅳ.兩岸經濟互動現況及未來趨勢 • The famous logistics operation model had been improved from 952 (95% of products will be assembled and shipped to the ordering customers in 5 days) in 1997, to 982 (98% of products in 2 days) in 2000 and then 1002 (100% products arrived orders in two days) in 2003 i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Industry (TEEMA, 2003). Other famous global operation or logistic strategies by Taiwanese multinational manufacturers are “time to market”, “time to volume” and “time to money” (Foxconn, 2004). Figure 3-3 Asia-Pacific IT Hub

  25. Ⅴ .臺灣對東亞經濟整合的可能貢獻 Taiwan’s Perspectives on the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 (1) Taiwan’s possible role in the integrated financial and monetary system (2) Contributions to East Asian Open Regionalism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or Clusters (3) Contributions to Early Harvest Package

  26. Methods 2003 Chiu Chen 2002 Lu 2001 Lin case % case % case % Legal Method 190 22.1 143 22.5 88 28.4 Local Government 258 30.1 165 25.9 72 23.2 Taiwan Business Association 440 51.3 160 25.2 50 16.1 Arbitration 104 12.1 36 5.7 17 5.5 Private Method 205 23.9 132 20.7 83 26.8 Other 23 2.7 - - - - Total 1220 100 636 100 310 100 Ⅵ.結論二:臺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  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Source: Chiu Chen, Lee-in and Nai-Fong Kuo (2003), surveyed data Note: The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with missing values is 1088.

  27. Ⅵ.結論二:臺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  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Long-term Way Out: A Cross-Strait Peace Dialogue and Operation Framework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Politically: • For a better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ortheast Asia with Southeast Asia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Taiwan should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a member of ASEAN+4 or East Asia Summit. • Taiwan should earn a full membership in the UN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as an UN NGO and ICT Task Force Asian Center as a beginning step. • Negotiating a peace and operational political framework with China on how to co-existent (i.e. division of labor) in the UN community. • Negotiating a long-term political framework for greater Chinese countries (i.e. PRC, ROC (Taiwan), Mongolia; If necessary, Singapore can be invited).

  28. Ⅵ.結論二:臺灣貢獻東亞經濟整合與  合理的兩岸政經關係 –Economically: • Military reduction negotiation vs.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id and Western regions of China can be candidly discussed on the negotiation table. • Negotiat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International Court. There are special needs to set up such institute for solving business and civilian disputes. (Hopefully, the quality and legal concept of greater Chinese people can be improved.) Japan & Taiwan: agriculture and food (biotech) industry Korea & Taiwa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industry Korea: transportation, textile, closing Taiwan: chemical and medicine, precision instrument ASEAN: chemistry fibers, machine, transportation Taiwan & ASEAN: metal smelting and pressing, petrochemical and chemical

  29. 貿易管制 雙向貿易 單向投資 單向貿易 貿易管制 雙向貿易 雙向投資 雙向貿易 不開放陸勞 6 ╳ 5 ╳ 陸勞限於經貿特區 4 ╳ 3 ╳ 全面開放陸勞進口 ╳ ╳ ╳ ╳ 僅引進科技人才 2 ╳ 1 7 Ⅶ .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表兩岸通航後臺灣與大陸經貿談判各項策略經濟利益與安全程度抵換設算表 資料來源:陳麗瑛(1997),「兩岸直航對三地可能的經濟衝擊」,經濟前瞻52第十二卷第四期。

  30. Ⅶ . 未來兩岸政經關係談判之建議 兩岸政治談判議程排序: (1) 台灣想成為WHO觀察員進而成為會員; (2) 台灣NGO盼能獲得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諮商 地位; (3) 台灣政府想成為聯合國觀察員並進而成為會員。 對台灣優先之經濟協商事項排序: (1)   兩岸貨運便捷化(只由台灣航商參與); (2)   兩岸貨運便捷化(由兩岸航商共同參與); (3)   三通直航及開放電信服務業(單向到大陸服務台商、台僑); (4)   三通直航及開放電信服務業(兩岸廠商共同參與); (5)   三通協商涉及移民、檢疫、關務等政府功能及主權事項; (6)   製造業以台灣及中國為中心參與東亞經濟整合。 資料來源:陳麗瑛(2005),「用經濟實力打贏反分裂法」,自由時報,94/4/13,第15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