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529 Views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教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 适合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方式. 想一想,议一议:. 2 :你是用什么方法去做研究的?一般是如何得出研究结论的?. 1 :你做过研究吗?. 3、你是否设想过:对于一名身在一线的学科教师,什么样的研究最适合自己?. 一、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扭曲的研究方式 尴尬的研究现状. (一)扭曲的研究方式. 想当然式 上帝式 报告式 玄学式 御用式 复制式. 想当然式. 典型特征: 凭着感觉走 想到什么是什么 写到哪是哪 例: 几点感想 ……
E N D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 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 教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 • 适合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方式
想一想,议一议: 2:你是用什么方法去做研究的?一般是如何得出研究结论的? 1:你做过研究吗? 3、你是否设想过:对于一名身在一线的学科教师,什么样的研究最适合自己?
一、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 扭曲的研究方式 • 尴尬的研究现状
(一)扭曲的研究方式 • 想当然式 • 上帝式 • 报告式 • 玄学式 • 御用式 • 复制式
想当然式 • 典型特征:凭着感觉走 想到什么是什么 写到哪是哪 例:几点感想…… 几点意义…… 几点看法……
上帝式 • 典型特征:观点绝对 语气不容置疑 句式1:只要……就…… 例: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句式2:只有……才…… 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教育。
上帝式 句式3:应该…… 例: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者。 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该是反思性实践者。 句式4:要…… 例: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研究者。
报告式 • 典型特征:串话连篇面面俱到 不说大家也知道 例:从中央到省委到市委到县委的“英明领导”、“高瞻远瞩”、“亲切关怀”、“具体指导”下: 1、…… 2、…… 3、……
玄学式 • 典型特征:连篇拗口难懂的术语 以让人看不懂为荣 例: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例: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整合学习…… 教师首席、导学、课程的“生成”、师生共建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
御用式 • 典型特征:结论先行 例: 中国人缺钙研究 中学生缺乏课外读物研究
复制式 • 典型特征: 复制自己的叫重复 复制别人的叫剽窃 剪刀+浆糊 ctrl C+ ctrl V
存在的问题: • 研究态度——不负责任的研究 • 研究起点——人云亦云的研究 • 研究结果——自说自话的研究
(二)尴尬的研究现状 • 尴尬之一:教育研究能成为科学研究吗? • 尴尬之二:教育研究能指导教育实践吗? • 尴尬之三:教育研究能了解教育真相吗?
根据研究范式不同分类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 教育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例:调查发现母亲的生育年龄(20、24、28)与 孩子的学业成绩之间呈正相关,所以得出结论: 母亲生育年龄越晚,孩子的成绩越好。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分类 基础研究:突破性、超越性 教育研究 应用研究:实用性、有效性
根据研究起点不同分类 • 向上看——政策导向是什么,领导讲话有什么就做什么研究。 • 向西看——理论是西方引进的,甚至问题也是西方提出的。 • 向下看——朝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去看,去深入教育实践中,从一些微观的、局部的现象、问题出发,发掘一些更为本质、更大的问题所在。
? (三)何为真正的研究 • 有“感觉”的研究 • 有“问题”的研究 • 有“根据”的研究 • 有“力量”的研究
*崔健:《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我光着膀子 我迎着风雪\ 跑在那逃出医院的道路上 \ 别拉着我 我也不要衣裳 \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 给我点儿肉 给我点儿血 \ 换掉我的志如钢和毅如铁 \ 快让我哭 快让我笑 \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 \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
有感觉的研究 • 源于惊异、成于明智、毁于麻木 • 对日常的教育教学现实拥有感受力 例:《论语》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每日三省吾身…… 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从常规的秩序中发现悖论,从习以为常中看出不同寻常
二、教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 • 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 •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 教育研究的范式争论
何为教育研究? 描述 预测 改进 解释 教育研究有什么特点? 自觉性 长期性 探索性 创造性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 方法与方法论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渊源 • 从“注重思辨”到“强化实证” • 从“定量研究独霸天下”到“定性、定量平起平坐”
1、教育中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 • 研究范围:自然实在 • 研究过程:精确化、规范化、标准化 • 研究结论:客观化、重复性、普遍性 • 研究方法:实验、调查、测验
第一讲 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 —狄尔泰
2、教育中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 研究对象:意义、文化、价值等 • 研究过程:弱介入、变化 • 研究结论:独特性、主观阐释、逻辑思辨 • 研究方法: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哲学思辨
*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 • 现象学 • 符号学 • 解释学
3、适用与限制:两种研究范式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3、适用与限制:两种研究范式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一)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性:宏观研究、因果分析、趋势推演、规律验证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性:微观问题、深层问题、价值问题、文化问题
教育研究中的科学精神 求真、求实、求准
我的研究问题是: 何为幸福生活? 对不起,你陈述的那个问题 是不可研究的。 想一想,议一议,下述对话有无道理,为什么?
*研究的分类(依据方法论不同) • 思辨研究(应该是什么) 量的研究 • 实证研究(事实是什么) 质的研究
例1:关于“幸福生活”的研究 • 何为幸福生活?——思辨研究 • 现实中人们的生活是否幸福?——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现实生活的幸福指数多高? • 质的研究:这样的幸福指数对特定的人群究竟意味着什么?
例2:初中多媒体资源的建设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应该如何建设初中多媒体资源? 初中多媒体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 (比如初中多媒体资源建设的城乡差异) 软硬件条件在数量、质量上的差异(比如电脑设备、扩展资源、课程开设时间、网络教室开放时间等等的差异) 网络资源对不同群体的意义差异,(比如教师、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和理解差异)
例3: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现状如何? 关于合作实验设计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实验研究) 有意识地在(教学、评价等方面)作些改变,这种改变在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变化或问题,以案例方式记录下来。(行动研究)
例4:合作学习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例: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
例5:作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例:作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
例6: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差异 • 思辨研究:基于理念(分析、阐释的起点是理念;思维方式为:演绎) • 实证研究:基于证据(分析、阐释的起点是资料;思维方式为:归纳)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异 • 依循范式的差异:量的研究——实证主义;质的研究——建构主义、解释学、批判理论、后实证主义。 • 研究旨趣的差异:量的研究——确定因果关系和影响条件;质的研究——理解、解释教育。 • 研究内容的差异:量的研究——变量和假设;质的研究——事件、过程、意义。 • 研究过程的差异:量的研究——强调标准的研究程序和预先的研究设计;质的研究——研究设计具有弹性、灵活可变。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异 • 研究性质的差异:量的研究——通则式的解释,具有普适性或规律性;质的研究——个案式的解释,具有深入性。 • 搜集资料的差异:量的研究——封闭式问卷、结构性观察、实验;质的研究——访谈、参与式观察、叙事、实物或文本分析。 • 资料呈现的差异:量的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并说明分析结果;质的研究——进行叙述和描述性的分析。
三、适合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方式 • 思辨研究VS实证研究 • 基础研究VS应用研究 • 描述性研究VS解释性研究 • 宏观研究VS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 书斋式研究VS现场研究 • 纵向研究VS横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