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教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 适合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方式. 想一想,议一议:. 2 :你是用什么方法去做研究的?一般是如何得出研究结论的?. 1 :你做过研究吗?. 3、你是否设想过:对于一名身在一线的学科教师,什么样的研究最适合自己?. 一、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扭曲的研究方式 尴尬的研究现状. (一)扭曲的研究方式. 想当然式 上帝式 报告式 玄学式 御用式 复制式. 想当然式. 典型特征: 凭着感觉走 想到什么是什么 写到哪是哪 例: 几点感想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讲 教育研究的问题和方法 • 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 教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 • 适合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方式

  2. 想一想,议一议: 2:你是用什么方法去做研究的?一般是如何得出研究结论的? 1:你做过研究吗? 3、你是否设想过:对于一名身在一线的学科教师,什么样的研究最适合自己?

  3. 一、教育研究的存在问题 • 扭曲的研究方式 • 尴尬的研究现状

  4. (一)扭曲的研究方式 • 想当然式 • 上帝式 • 报告式 • 玄学式 • 御用式 • 复制式

  5. 想当然式 • 典型特征:凭着感觉走 想到什么是什么 写到哪是哪 例:几点感想…… 几点意义…… 几点看法……

  6. 上帝式 • 典型特征:观点绝对 语气不容置疑 句式1:只要……就…… 例:只要我们尊重学生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句式2:只有……才…… 例: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真正的教育。

  7. 上帝式 句式3:应该…… 例:教师应该是课程开发者。 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 教师应该是反思性实践者。 句式4:要…… 例: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研究者。

  8. 报告式 • 典型特征:串话连篇面面俱到 不说大家也知道 例:从中央到省委到市委到县委的“英明领导”、“高瞻远瞩”、“亲切关怀”、“具体指导”下: 1、…… 2、…… 3、……

  9. 玄学式 • 典型特征:连篇拗口难懂的术语 以让人看不懂为荣 例:第一时间、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例:个性化学习、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整合学习…… 教师首席、导学、课程的“生成”、师生共建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

  10. 御用式 • 典型特征:结论先行 例: 中国人缺钙研究 中学生缺乏课外读物研究

  11. 复制式 • 典型特征: 复制自己的叫重复 复制别人的叫剽窃 剪刀+浆糊 ctrl C+ ctrl V

  12. 存在的问题: • 研究态度——不负责任的研究 • 研究起点——人云亦云的研究 • 研究结果——自说自话的研究

  13. (二)尴尬的研究现状 • 尴尬之一:教育研究能成为科学研究吗? • 尴尬之二:教育研究能指导教育实践吗? • 尴尬之三:教育研究能了解教育真相吗?

  14. 根据研究范式不同分类 自然科学研究范式 教育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例:调查发现母亲的生育年龄(20、24、28)与 孩子的学业成绩之间呈正相关,所以得出结论: 母亲生育年龄越晚,孩子的成绩越好。

  15.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分类 基础研究:突破性、超越性 教育研究 应用研究:实用性、有效性

  16. 根据研究起点不同分类 • 向上看——政策导向是什么,领导讲话有什么就做什么研究。 • 向西看——理论是西方引进的,甚至问题也是西方提出的。 • 向下看——朝自己脚下的这片热土去看,去深入教育实践中,从一些微观的、局部的现象、问题出发,发掘一些更为本质、更大的问题所在。

  17. (三)何为真正的研究 • 有“感觉”的研究 • 有“问题”的研究 • 有“根据”的研究 • 有“力量”的研究

  18. *崔健:《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儿野》 我光着膀子 我迎着风雪\ 跑在那逃出医院的道路上 \ 别拉着我 我也不要衣裳 \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 给我点儿肉 给我点儿血 \ 换掉我的志如钢和毅如铁 \ 快让我哭 快让我笑 \ 快让我在这雪地上撒点野 \ 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  ……

  19. 有感觉的研究 • 源于惊异、成于明智、毁于麻木 • 对日常的教育教学现实拥有感受力 例:《论语》 三人行必有吾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贻;每日三省吾身…… 在别人看不出问题的地方看出问题,从常规的秩序中发现悖论,从习以为常中看出不同寻常

  20. *教育研究的“研究问题”分类

  21. 二、教育研究的特征与方法 • 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 • 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 教育研究的范式争论

  22. 何为教育研究? 描述 预测 改进 解释 教育研究有什么特点? 自觉性 长期性 探索性 创造性 (一)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

  23.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 方法与方法论

  24.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 • 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渊源 • 从“注重思辨”到“强化实证” • 从“定量研究独霸天下”到“定性、定量平起平坐”

  25. 1、教育中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 • 研究范围:自然实在 • 研究过程:精确化、规范化、标准化 • 研究结论:客观化、重复性、普遍性 • 研究方法:实验、调查、测验

  26. 第一讲 自然需要说明,而人需要理解。 —狄尔泰

  27. 2、教育中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 • 研究对象:意义、文化、价值等 • 研究过程:弱介入、变化 • 研究结论:独特性、主观阐释、逻辑思辨 • 研究方法: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哲学思辨

  28. * 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理论基础 • 现象学 • 符号学 • 解释学

  29. 3、适用与限制:两种研究范式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3、适用与限制:两种研究范式各自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一)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性:宏观研究、因果分析、趋势推演、规律验证 (二)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教育研究中的适用性:微观问题、深层问题、价值问题、文化问题

  30. 教育研究中的科学精神 求真、求实、求准

  31. 我的研究问题是: 何为幸福生活? 对不起,你陈述的那个问题 是不可研究的。 想一想,议一议,下述对话有无道理,为什么?

  32. *研究的分类(依据方法论不同) • 思辨研究(应该是什么) 量的研究 • 实证研究(事实是什么) 质的研究

  33. 例1:关于“幸福生活”的研究 • 何为幸福生活?——思辨研究 • 现实中人们的生活是否幸福?——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现实生活的幸福指数多高? • 质的研究:这样的幸福指数对特定的人群究竟意味着什么?

  34. 例2:初中多媒体资源的建设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应该如何建设初中多媒体资源? 初中多媒体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 (比如初中多媒体资源建设的城乡差异) 软硬件条件在数量、质量上的差异(比如电脑设备、扩展资源、课程开设时间、网络教室开放时间等等的差异) 网络资源对不同群体的意义差异,(比如教师、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和理解差异)

  35. 例3: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现状如何? 关于合作实验设计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实验研究) 有意识地在(教学、评价等方面)作些改变,这种改变在实施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变化或问题,以案例方式记录下来。(行动研究)

  36. 例4:合作学习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例: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

  37. 例5:作文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例:作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

  38. 例6: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 思辨研究: • 实证研究: • 量的研究—— • 质的研究—— ?

  39. *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差异 • 思辨研究:基于理念(分析、阐释的起点是理念;思维方式为:演绎) • 实证研究:基于证据(分析、阐释的起点是资料;思维方式为:归纳)

  40.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异 • 依循范式的差异:量的研究——实证主义;质的研究——建构主义、解释学、批判理论、后实证主义。 • 研究旨趣的差异:量的研究——确定因果关系和影响条件;质的研究——理解、解释教育。 • 研究内容的差异:量的研究——变量和假设;质的研究——事件、过程、意义。 • 研究过程的差异:量的研究——强调标准的研究程序和预先的研究设计;质的研究——研究设计具有弹性、灵活可变。

  41.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差异 • 研究性质的差异:量的研究——通则式的解释,具有普适性或规律性;质的研究——个案式的解释,具有深入性。 • 搜集资料的差异:量的研究——封闭式问卷、结构性观察、实验;质的研究——访谈、参与式观察、叙事、实物或文本分析。 • 资料呈现的差异:量的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并说明分析结果;质的研究——进行叙述和描述性的分析。

  42. 三、适合中小学的教育研究方式 • 思辨研究VS实证研究 • 基础研究VS应用研究 • 描述性研究VS解释性研究 • 宏观研究VS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 书斋式研究VS现场研究 • 纵向研究VS横向研究

  43. *宏观——中观——微观研究

  44. *书斋式研究——现场研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