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罗炎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 概 念. 血气分析 —— 是指测定血液中所存在的进行气体交换的 O 2 和 CO 2 ,以及测定有关酸碱平衡的参数,并通过分析判定而了解机体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以及各种酸碱失衡的状况。.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血氧分压( PO 2 ). 定义: 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分压力。 先溶解,后与 Hb 结合 正常值: PaO 2 :正常值为 10.6~13.3kPa ( 80~100mmHg ) ,

swann
Download Presentation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血气分析的临床应用 罗炎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内科

  2. 概 念 • 血气分析——是指测定血液中所存在的进行气体交换的O2和CO2,以及测定有关酸碱平衡的参数,并通过分析判定而了解机体的通气与换气功能,以及各种酸碱失衡的状况。

  3. 血气分析常用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4. 血氧分压(PO2) • 定义: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分压力。 先溶解,后与Hb结合 • 正常值: PaO2:正常值为10.6~13.3kPa(80~100mmHg), 随年龄的增长略有下降。 PaO2(KPa)=13.3-0.04×年龄(岁)±0.67 • PaO2异常: 10.6~8kPa(80~60mmHg) 轻度缺氧 8~5.3kPa(60~40mmHg) 中度缺氧 <5.3kPa(<40mmHg) 重度缺氧

  5. 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 • 定义:指全身各部静脉血混合后(即肺动脉血或右房、右 室血)的氧分压。 • 正常值:4.7~6.0kPa(35~45mmHg)。 • 意义:是衡量组织缺氧程度的指标。 正常组织氧分压约为4kPa(30mmHg)

  6. 动—静脉血氧分压差(P(a-v)O2) • 定义:是指动脉血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差。 • 正常值:约为6.67kPa(50mmHg)。 • 意义:反映组织摄取氧状况的指标。

  7. 血氧饱和度(SO2) • 定义:指血液Hb含O2的百分数。动脉SO2 (SaO2)正常值 为95~98%。 • 氧离曲线 :PaO2 13.3kPa —SaO2为98% PaO2 8kPa —SaO2为90% PaO2 5.33kPa —SaO2为75% PaO2在8kPa以下时,氧离曲线处于陡直段, PaO2 轻 度增加即可引起SaO2较大幅度下降。 • 意义:动脉-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v)O2]可反映氧的释放、 组织摄氧和利用氧的状况。

  8. 血CO2分压(PCO2) • 定义: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分压力。 • 正常值:PaCO2为4.7~6.0kPa(35~45mmHg), 平均5.3kPa(40mmHg) • 意义:PaCO2是反映肺泡通气的重要指标。 • 异常: 1、PaCO2<4.7kPa为呼碱或代酸的代偿反应(极限1.33kPa) 2、PaCO2>6.0kPa为呼酸或代碱的代偿反应(极限7.33kPa) • 混合静脉血CO2分压为6.1kPa,组织CO2分压为6.67kPa。

  9. 碳酸氢盐 • 定义:包括AB和SB。SB是动脉血在37ºC、PaCO2为5.33kPa、 SaO2为100%时所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含量。AB是人体血浆 中HCO3¯的实测值。 • 正常值:正常人AB=SB, 均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 • 异常:呼酸时AB>SB,呼碱时AB<SB。HCO3¯(AB)增高为代碱或 呼酸的代偿反应(极限为42~45mmol/L),HCO3¯降低为代酸 或呼碱的代偿反应(极限为12~15mmol/L)。

  10. 血液酸碱度(PH) • 定义:[H+]的负对数,即PH= -log[H+], • 正常值:7.35~7.45,平均7.40。 • 意义:PH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盐缓冲对 (BHCO3/H2CO3)的变化, BHCO3其中由肾脏调节,H2CO3由肺调节, 其比值为20:1时,血PH为7.40

  11. 阴离子间隙(AG) • 定义:指血清中可测定的阳离子与阴离子总和之差,即AG=Na+-(Cl¯+HCO3-)=未测定阴离子-未测定阳离子。 • 正常情况下细胞外液中的阴、阳离子总和相等,各为148mmol/L(151mEq/L)。 • 阴离子中可测定离子为Cl¯和HCO3,未测定阴离子(uA)为有机酸(OA)、蛋白质(Pr)、HPO42-、SO42-,uA总量为22mmol/L。 • 阳离子中可测定离子为Na+ ,未测定阳离子(ue)为K+、Ca2+、Mg2+。

  12. 阴离子间隙(AG) • 电中和原理: Na+ +uc = (Cl¯+HCO3¯)+uA 则: Na+ -(Cl¯+HCO3¯)= uA -uc =AG 即:AG=未测定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由于uc较恒定, • 意义:AG增高主要表明有机酸等未测定阴离子的增高,即表明代酸的存在,对诊断代酸或有机酸存在的复合性酸碱失衡具有重要意义。

  13. 血气分析结果的分析和判断 • 对呼吸功能的分析与判断 1、通气功能障碍 2、换气功能障碍 • 判定氧离曲线有无偏移 • 对组织供氧和耗氧的判断 • 对酸碱失衡的判断

  14. 对呼吸功能的分析与判断 • 不吸氧时: 单纯通气功能障碍:△PaCO2↑≈ △PaO2↓ 单纯换气功能障碍:仅有PaO2↓, PaCO2↓或 正常 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并存: △PaO2↓> △PaCO2↑

  15. 对酸碱失衡的判断 四个步骤: 1、根据PH值确定主要的酸碱失衡; 2、根据PaCO2和HCO3-的改变确定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失衡; 3、根据主要的酸碱失衡的代偿公式,判定是否合并另一种酸碱失衡; 4、呼酸或呼碱若电解质有明显异常,应计算AG,确定有无高AG代酸,以及三重酸碱失衡

  16. 血气分析结果的主要构成 • PH、PaCO2、HCO3-及AG PH代表体液的酸碱度; PaCO2代表酸碱失衡的呼吸成分; HCO3-代表酸碱失衡的代谢成分; AG代表高AG代酸的存在

  17. PaCO2和HCO3-的原发和代偿性变化规律: • 同向代偿变化:PaCO2和HCO3- • 原发性失衡>代偿性变化 • 代偿有限度

  18. 酸碱平衡的调节 • 缓冲调节:血液缓冲系统是由弱酸及其盐构成的缓冲对组 成,其中以碳酸氢盐缓冲对与血红蛋白缓冲对 (BHb/HHb, BHbO2/HHbO2)的缓冲作用最强,各 占35%。 • 离子调节:细胞内3K+ 2Na+、1H+胞外 PH↓0.1→血清K+约↑0.6mmol/L 。

  19. 酸碱平衡的调节 • 通气调节:代酸时血浆HCO3-↓,PH下降,则呼吸加深,增加CO2 的排出,PaCO2↓;反之,代碱时呼吸变浅。 代偿作用约需12~24小时达高峰。 • 肾脏代偿:在碳酸酐酶作用下,99%的滤过性HCO3-被重吸收。 HCO3- 的重吸收依靠H+分泌来完成。酸中毒时肾小管泌H+增加, 重吸收HCO3- 增加,反之,亦然。 代偿作用较慢,达到最大代偿所需时间约3~5天。

  20. 酸碱代失衡与电解质的关系 • 酸碱失衡时电解质常发生变化 (1)PH值改变导致细胞内外K+、H+交换; (2)酸碱失衡由于存在HCO3-的升降,根据电中和定律,必引起Cl-或uA的升降。 • 电解质紊乱可导致酸碱失衡 (1)K+:肾小管H+-K+交换,泌H+回吸收HCO3- (2)Cl+:低氯血症时,肾小管对HCO3- 的重吸收增加,使血浆HCO3-增高而致代碱,反之亦然。

  21. 酸碱失衡的判断与处理

  22. 呼吸性酸中毒 • 病因:肺泡通气不足造成PaCO2原发性增高。 • 代偿机制及公式 HCO3- =2.63×PaCO2(kPa)+10±5.58, 代偿时间3~5d,极限为HCO3- 42~45mmol/L • 血气分析: PH<7.40,PaCO2>6.0kPa, HCO3->24mmol/L • 血电解质改变:Cl-↓,K+正常或升高 • 治疗: 1、改善通气; 2、严重呼酸致PH<7.20,可补少量5%NaHCO3,50~100ml 3、纠正低Cl-

  23. 呼吸性碱中毒 • 病因:肺泡过度通气造成PaCO2原发性↓。 • 代偿机制及公式 HCO3- =3.75×PaCO2(kPa)+4±2.5, 代偿时间3~5d,极限为HCO3-12~15mmol/L • 血气分析:PH>7.40,PaCO2<4.7kPa, HCO3- <24mmol/L • 血电解质改变: K+,Ca2+均↓ • 治疗: 1、降低通气量,病因治疗; 2、面罩吸氧,严重者可用5%CO2的O2吸入 3、手足抽搐者可静推CaCl2

  24. 代谢性酸中毒 • 病因:非挥发酸产生过多、排出障碍,或体内失碱过多,使血浆HCO3- 原发性↓。 • 分型: 1、高AG型代酸:Cl-正常,AG↑,HCO3-↓, △AG↑=△ HCO3- ↓ 2、高氯型代酸:Cl- ↑,AG正常,HCO3-↓, △ Cl- ↑=△ HCO3- ↓ • 代偿机制及公式 PaCO2 =0.2× HCO3- (mmol/L)+1.07±0.27, 代偿时间12~24h,极限为 PaCO2 1.33kPa • 血气分析: PH<7.40, HCO3-<22mmol/L PaCO2<5.3kPa,AG>18mmol/L或正常 • 血电解质改变:Cl-,K+ 、Ca2+↑或正常

  25. 代酸的治疗 1、病因治疗; 2、适当补碱:PH<7.20,可补少量5%NaHCO3, 5%NaHCO3 (ml)=(24 - 实测HCO3-) ×体重×0.2 ×1.66 计算出的补碱量应在12h内补完,然后根据血气结果酌情处理,切勿补碱过量 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能迅速透过细胞膜,纠正细胞内酸中毒,与H+及H2CO3结合,使[H+]与PaCO2降低,可用于代酸和呼酸,尤适于限Na+者,注意副作用3.64% THAM(0.3M)为等渗液,常用量3.64% THAM每次4~6ml/kg静滴,1~2次/d

  26. 代谢性碱中毒 • 病因:体液HCO3-含量增加、或H+丢失过多(严重呕吐),使血浆HCO3- 原发性↑。 • 代偿机制及公式 PaCO2 =0.12× HCO3- (mmol/L)+2.45±0.67, 代偿时间12~24h,极限为 PaCO2 7.33kPa • 血气分析:PH>7.40, HCO3->27mmol/L, PaCO2>5.3kPa, • 血电解质改变: K+ ,Cl-、Ca2+均↓ • 治疗: 1、补KCl,可纠正低K+ ,Cl-和代碱; 2、盐酸精氨酸 3、补Cl-,可口服NH4Cl

  27. 呼酸+代碱 • 病因:呼酸的基础上: (1)低K+、低Cl-;(2)碱性药补充过量;(3)通气过度 • 血气改变: 以呼酸为主: PH<7.40,PaCO2>6.0kPa, HCO3- >代偿值 以代碱为主:PH>7.40, HCO3- >27mmol/L PaCO2>代偿值 • 血电解质改变:K+ ,Cl-、Ca2+均↓ • 举例: PH7.39,PaCO29.0kPa,HCO3-40mmol/L

  28. 呼酸+代酸 • 病因:呼酸的基础上: (1)严重缺氧;(2)肾功能障碍 • 血气改变: 以呼酸为主: PH<7.40,PaCO2>6.0kPa, HCO3- <代偿值 以代酸为主:PH<7.40, HCO3- <22mmol/L, PaCO2>代偿值 • 血电解质改变:K+ ↑,Cl-多正常 • 举例: PH7.21,PaCO28.6kPa,HCO3-25mmol/L

  29. 呼碱+代碱 • 病因: (1)本有呼酸,通气过度; (2)人工通气+利尿 • 血气改变: 以呼碱为主: PH>7.40,PaCO2<4.7kPa, HCO3->代偿值 以代碱为主:PH>7.40, HCO3- >27mmol/L PaCO2<代偿值 • 血电解质改变:K+ ,Ca2+均↓, Cl-正常或降低 • 举例: PH7.64,PaCO22.7kPa,HCO3-21mmol/L

  30. 代酸+代碱 • 病因: (1)急性胃肠炎呕吐(2)慢性肾衰+利尿;(3)严重呕吐循环血量下降 • 血气改变: PH,PaCO2升高、降低或正常,AG↑>18mmol/L, 潜在 HCO3-(=实测HCO3- +△AG)> 27mmol/L • 血电解质改变:K+↓, Cl-正常或降低 • 举例: PH7.54,PaCO26.0kPa,HCO3-37mmol/L

  31. 呼酸型TABD • 病因:多见于严重肺心病或呼衰时,原有呼酸+代碱基础上合并代酸,或呼酸+代酸基础上合并代碱。 • 血气改变: (1)PH<7.40, (2)PaCO2>6kPa, (3)AG>18mmol/L, (4)HCO3->呼酸代偿上限-△AG

  32. 呼碱型TABD • 病因:原有呼碱+代碱基础上由于严重组织缺氧再合并高AG型代酸。 • 血气改变: (1)PH>7.40, (2)PaCO2<4.7kPa, (3)AG>18mmol/L, (4)HCO3->呼酸代偿上限-△AG

  33. 复合性酸碱失衡的治疗原则 • 针对病因治疗; • 对呼吸性酸碱失衡,应予调整通气量,以恢复HCO3-/PaCO2的正常比值; • 根据PH值酌情给予碱化或酸化药,以调整HCO3-,使恢复与PaCO2的正常比值,对PH值正常者不轻易用药; • 纠正电解质紊乱。

  34. Thanks!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