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 likes | 468 Views
图书馆的数字化 发展与演进. 承 欢. 2004 年 10 月. 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是由多层次的、各个独立的图书馆系统构成的。 -- 公共系统图书馆 -- 科研系统图书馆 -- 学校系统图书馆 -- 工会系统图书馆 -- 共青团系统图书馆 -- 军事系统图书馆. 公共系统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 省(市、自治区)级图书馆 省辖市(地、州、盟)级图书馆 县(区)级图书馆 省、市、县少年儿童图书馆(室) 农村乡、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室) 城市街道、里弄图书馆(室). 科研系统图书馆.
E N D
图书馆的数字化 发展与演进 承 欢 2004年10月
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是由多层次的、各个独立的图书馆系统构成的。 -- 公共系统图书馆 -- 科研系统图书馆 -- 学校系统图书馆 -- 工会系统图书馆 -- 共青团系统图书馆 -- 军事系统图书馆
公共系统图书馆 • 国家图书馆(原名:北京图书馆) • 省(市、自治区)级图书馆 • 省辖市(地、州、盟)级图书馆 • 县(区)级图书馆 • 省、市、县少年儿童图书馆(室) • 农村乡、镇文化中心图书馆(室) • 城市街道、里弄图书馆(室)
科研系统图书馆 • 中国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 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 中国农业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 中国地质科学院系统图书馆 • 中医研究院系统图书馆 • 其他研究院(所)图书馆 • 大型厂矿、企业技术图书馆
学校系统图书馆 • 高等学校系统图书馆 • 中等专业学校图书馆 • 普通中学图书馆 • 小学图书馆(室)
二、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与任务 •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强调了高校图书馆的两项基本职能: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并规定了高校图书馆的五项主要任务: • ◎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 ◎开展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文献信息服务 ◎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 ◎组织与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工作 • ◎参与文献保障体系建设 我想特别强调一下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霍华德大学图书馆的何光国馆长说,如果说在“旧经济”里,人的贫富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的话,那么在“新经济”里,人的贫富将取决于人的“信息素质”的高低:信息有(Information-haves)的人就是有钱人,信息无(Information have-nots)的人就是穷人。
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四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的5个方面是: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四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的5个方面是: -- 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 -- 信息素质 -- 创新思维能力 -- 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 -- 实践能力
美国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提出的、衡量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6大指标是:美国高校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提出的、衡量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质的6大指标是: -- 确定所需信息的范围 -- 有效获取所需的信息 -- 鉴别信息及其来源 -- 将检出的信息融入自己的知识基础 -- 有效地利用信息去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 了解利用信息所涉及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 题,合理、合法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三、我国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传统图书馆 自动化图书馆 电子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参照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历程,也可以把后三个发展阶段分别称为“第一代数字图书馆”、“第二代数字图书馆”和“第三代数字图书馆”。
从总体上说,我国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未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转型期:从总体上说,我国图书馆正处于从传统图书馆向未来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转型期: • 文献资源:从单一的印刷型走向多种媒体(multiple media) • 目录体系:从书本式、卡片式走向OPAC • 作业方式:从手工作业走向计算机辅助作业 • 服务内容:从低层次文献中介服务走向高层次信息服务 • 服务平台:从人工、机械走向网络 • 运行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 • 服务对象:从本社区走向全社会 • 图书馆员:从读者-文献中介人走向信息工作专业人员
四、数字图书馆的起源 从图书馆的角度,数字图书馆的前身是“电子图书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50年代。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末,是电子图书馆思想的积累成型期;同时随着计算机进入图书馆领域以及远程通信技术的进步,图书馆自动化和联机检索都有很大的发展。一批著名的联机编目中心、大型文摘社、商业联机检索系统都是在70年代涌现出来的。
80年代,K.E.Dowlin首先设计出了电子图书馆的框架结构,并明确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含义、特点和功能。他所归纳出的电子图书馆的四个主要特征是:80年代,K.E.Dowlin首先设计出了电子图书馆的框架结构,并明确描述了电子图书馆的含义、特点和功能。他所归纳出的电子图书馆的四个主要特征是: • 可通过各种渠道将信息提供者与信息查询者连接起来; • 利用计算机管理各种资源; • 在信息查询者需要的时候,能使信息专家介入电子处理过程; • 能以电子方式存贮、组织和传送信息。 • 到80年代末,在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大批试验型的电子图书馆。
90年代,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了电子图书馆蓬勃发展的外在动力:90年代,以下几个因素构成了电子图书馆蓬勃发展的外在动力: • 进入90年代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信息化浪潮---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从NII,到RII,到GII。其中电子图书馆是NII五大要素(信息资源、信息设施、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信息主体)中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 Internet网络的迅速推广与普及,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全、资料最多、用户最广的全球信息库,也成为电子图书馆不可或缺的外部信息源。 • 电子信息资源激增。从70年代中到90年代中,数据库生产商增加了14倍,数据库供应商增加了16倍,数据库数量增加了29倍,数据库总记录数增加了121倍。
“数字图书馆”这一名词的出现,与美国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密不可分。“数字图书馆”这一名词的出现,与美国政府提出兴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和因特网的迅速普及密不可分。 最早探讨“Digital Library”的文献见于1992年。在该年的7月和12月,由美国国家基金会(NSF)举办的“Workshop on Electronic Libraries”和“Workshop on Digital Libraries”上,专门研讨了数字图书馆问题。此后,以“数字图书馆”冠名的会议和论文便层出不穷……..
五、数字图书馆的演进 •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图书馆的演进过程有不同的描述,这里列举其中的一种。 • 第一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属性是以资源为中心,称为面向资源的数字图书馆。具体表现为: • 在内容上,研究对象主要是传统图书馆的馆藏资料; • 在技术方面,研究工作紧紧围绕着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处理进行,有些项目甚至只侧重数字化技术一两个方面的研究; • 建设目标是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数字化信息集合。 • 美国国会图书馆1995年正式启动的“American Memory”项目就是这一代数字图书馆的典型代表。
第二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属性是以技术为中心,称为面向系统的数字图书馆。主要特点为:第二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属性是以技术为中心,称为面向系统的数字图书馆。主要特点为: • 数字图书馆被定义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数字图书馆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全面应用; • 研究重点在于信息系统、平台、软件、工具以及数字化、分布式网络存取、异构系统互操作、统一查询等; • 仍然存在着将传统图书馆的数字化等同于数字图书馆的倾向。 • 美国政府1994年启动的“数字图书馆先导计划(DLI-1)”、西方八国集团1995年提出的“G8全球信息社会电子图书馆”项目,就是这一代数字图书馆的典型代表。
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属性是以用户为中心,称为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表现形式为:第三代数字图书馆的特征属性是以用户为中心,称为面向用户的数字图书馆。表现形式为: • 数字图书馆的本质是面向某个用户群体的知识网络。用户是数字图书馆的真正主体。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在对用户的服务上,服务内容从文献转向知识,服务形式实现了可视化、智能化、个性化,服务目标是知识发现与创新。 • 专业化、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方向。专业化信息服务是指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将全面吸收各方面的专家参与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指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将通过为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和需求,设定信息来源、表现形式、网络功能、服务方式,并通过智能检索和推拉服务,达到高效率获取信息的目的。
数字图书馆是交互式的信息系统。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在综合利用信息挖掘技术、智能信息推拉技术的基础上,能实现主动的信息检索与发布。同时,作为一种交互式系统,鼓励用户参与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注释;系统则通过分析来自用户的选择、判断、评价、注释,学习相同读者群体的兴趣特征,提高智能检索与主动服务效率。数字图书馆是交互式的信息系统。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在综合利用信息挖掘技术、智能信息推拉技术的基础上,能实现主动的信息检索与发布。同时,作为一种交互式系统,鼓励用户参与信息资源的选择、评价,允许用户根据个人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注释;系统则通过分析来自用户的选择、判断、评价、注释,学习相同读者群体的兴趣特征,提高智能检索与主动服务效率。 • 美国政府于1999年启动的第二阶段“数字图书馆先导计划(DLI-2)”,就是这一代数字图书馆的典型代表。其研究内容的核心是以人为中心的研究;研究目标之一是:“创新方法、创造机会,使数字图书馆更好地为不同教育水平的现有的和潜在的用户群服务”。
六、数字图书馆的体系构成 一般地说,数字图书馆包括四个核心体系: ◎资源加工系统:对传统媒介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必要的格式整理。 ◎存贮管理系统:对数字化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存贮,提供安全备份。 ◎ 资源调度系统:分布式存贮的元数据和对象数据的资源共享、调度协调和跨平台查询检索等功能。 ◎ 网络运营系统:基于网络平台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的在线使用、检索、下载。管理数字资源在内部网和互联网上的发布。可以方便地进行基于内容的全文检索。”
七、图书馆为什么要加强数字化建设? 近些年来,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形成了一个高潮。图书馆为什么热衷于数字化建设,或者说,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是什么?我想大体上有以下5个方面: ①扩大图书馆的有效资源(特别是数字化资源),促进数字化资源的收藏和利用,提高图书馆对用户信息与知识需求的资源保障率; ②建设和改善数字图书馆运行所必需的信息环境,开发和应用数字图书馆建设所必需信息技术,跟上世界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步伐;
③丰富读者服务的内容,创新读者服务的形式,提升读者服务的水平,把读者服务的重心从文献中介服务转移到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上来;③丰富读者服务的内容,创新读者服务的形式,提升读者服务的水平,把读者服务的重心从文献中介服务转移到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上来; ④改革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通过数字图书馆的项目建设锻炼队伍,培养人才,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要求; ⑤发展图书馆之间的联盟与合作关系,促进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探讨规范化、标准化、知识产权、合作方式等问题的合理解决。 除了资源、技术、服务、队伍、合作这五个方面的建设目标外,对不同的图书馆来说,还会有另外的、具体的建设目标。
从知识社会的要求来说,图书馆要通过数字建设使自己成为:从知识社会的要求来说,图书馆要通过数字建设使自己成为: • 知识提供者Knowledge Provider • 图书馆不仅能提供传统的文献资源,也能提供丰富的数字化知识资源 • 知识中介者Knowledge Gateway • 用户能通过图书馆去访问全球的知识资源网站 • 知识教员Knowledge Teacher • 用户能通过图书馆学习如何搜寻、发掘、应用全球知识资源网上的知识 • 知识组织者Knowledge Organizer • 图书馆能提供经过组织的知识资源网上的知识导航 • 知识创建与出版者Knowledge Creator & Publisher • 图书馆能提供自己创建的用户需要的网上知识 • 知识交流与推动者Knowledge Partner & Advocate • 图书馆能成为它所服务的用户开展知识交流方面的合作伙伴
八、CNKI工程图书馆与数字化建设 8.1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与CNKI工程有着共同的目标 从CNKI来说,要通过知识网络和知识服务网络的创建,以及对知识资源的开发、组织、传播、转移与应用服务,建设“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和知识的国家创新体系,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服务。这与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
8.2 CNKI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核心资源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三要素:资源、技术、服务 其中,以数字形式储存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存在的“物质”基础。这些数字化的资源通常表现为网络数据库的形式 ——从本义上说,网络数据库也就是DL。 从性质上说,同样是“数字化”,仍然存在程度的不同。在崔永琳主编的《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应用》一书中,按数字化程度的不同把数字化资源划分为标引性资源、数字化资源、数据化资源、信息化资源、知识化资源 5个级别。这种划分未必准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数字化资源”不应该是一个笼统的概念。 从数量上说,2003年,我国在线数据库总数达到169867个,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04.8%。较高的增长率表明我国信息资源的发展势头十分强劲,但大部分数据库未必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从类型上说,图书馆目前拥有的数字化资源主要有三类:“购买”的商品数据库、自建的专业数据库和特色数据库、收集整理的学科导航数据库。大部分属于文献型数据库。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2003年11月8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建设论坛暨《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九刊创刊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目前拥有的数字化资源 资源类型条目分布(万条) 数据库类型分布(个)
从基本属性来说,《总库》是一个海量、综合、受控的数字化知识资源集群。从基本属性来说,《总库》是一个海量、综合、受控的数字化知识资源集群。 海量:《总库》的规模或数字化知识资源总量在千万篇(件)和TB的量级上。 综合:①《总库》的学科范围或知识内容覆盖了自然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 ②《总库》的资源类型既包含了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年鉴、百科、专利等各种传统的文献类型(它们的数字化替代物),也包含了新型的电子出版物和网络资源。 受控: ①《总库》的知识资源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经过评价、筛选而采集的高质量的资源; ②《总库》的知识资源是按照国内外通行的科学规范,经过加工、整理而组织有序的资源; ③《总库》的知识资源是严格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取得合法资格而正式、公开出版发行的资源; ④《总库》的知识资源是需要经过授权,取得正式用户资格后才可以访问和利用的资源。
从图书馆员的视角看,《总库》就是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基石。从图书馆员的视角看,《总库》就是构建数字图书馆的基石。 国外有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专家认为,数字图书馆就是 “一个控制区,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组控制区。在这里可以找到经专家筛选的、高质量的资料,可以利用从增值性标引、编目、分类中产生的精细的检索工具和文献替代品,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获取。这样的数字图书馆关注它所收集的信息资源的时效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其他问题,向它们的用户群体提供切实的服务,当这些服务无法由计算机实现时,数字图书馆的馆员将会亲自提供。” 从这些专家对数字图书馆的描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总库》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与重要作用。
8.3 CNKI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供重要的工具和平台 高文等在《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一书中把“数字图书馆建设面临的技术挑战”归纳成10个问题: Issue of huge amount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海量信息构建) Issue of storage and compression (贮存和压缩) Issue of assortment, index and searches (分类、标引、检索) Issue of content protection (内容保护) Issue of user interface design (用户界面设计) Issue of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信息表达) Issue of multi-linguistics (多语种) Issue of tools and platforms (工具与平台) Issue of standards (标准) Issue of open system (开放系统)
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 研究学习与课程学习工具平台 • l 资源选择与检索工具 • l 资源阅读工具 • l 协同研究学习工具 l 在线智能答疑 l 资源存储与管理工具 l 论文写作与评审工具
知识服务平台 • l 定题参考咨询 • l 推送服务订阅 • l 专题库创建与发布 知识管理平台 • l 情报分析系统 • l 科技查新系统 • l 知识创新比较研究 l 知识库建设与管理
网络出版平台 • l自建出版特色库 • l 网络资源整合发布 • l 定题服务制作发布 • l 推送服务制作发布 • l 个人投稿出版系统 系统管理平台 l电子商务管理平台 lTPI、3I、USP 平台管 l 数据更新系统
结束语 数字化学习、研究模式和知识管理模式建立之后,随着人们在网上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习惯的形成,图书馆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中心、研究中心。 不论知识门户网站将来有多么发达,未来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地位将是不可取代的。因此,及时、科学地调整图书馆的发展战略,将传统的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职能转变到学习中心、研究中心、知识管理中心和知识超市的定位上来,是值得图书情报界和相关部门认真研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方向问题。 —— 王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