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9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抗 生 素. [ 概 况 ].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抗菌谱: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及其所需的剂量,称为该种抗生素的抗菌谱。.

sunil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四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四章 抗 生 素

  2. [ 概 况 ] • 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等一类化学物质的总称,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其它生物机能的有机物质。 • 抗菌谱:抗生素所能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范围及其所需的剂量,称为该种抗生素的抗菌谱。

  3. 抗生素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合成(发酵),也可通过化学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得。1929年Fleming发现青霉素,形成第一个开发天然抗生素的高潮,并于1940年上市,为临床使用的第一个抗生素。20世纪60年代以后是半合成抗生素的时代。 1959年从青霉素发酵液中分离得到6-氨基青霉烷酸(6-APA)以及从头孢菌素C获得7-氨基头孢烷酸(7-ACA), 加之可以从6-APA合成7-ADCA, 为新一代半合成

  4. 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基础,出现了一大批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类型的天然抗生素都有半合成品上市。1981年氨曲南问世,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标志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又一新发展。抗生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有关抗生素分类多种多样,有根据抗生素的产生菌来分类,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必要的基础,出现了一大批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类型的天然抗生素都有半合成品上市。1981年氨曲南问世,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它标志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又一新发展。抗生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有关抗生素分类多种多样,有根据抗生素的产生菌来分类,

  5. H CH3 S CONH C N N N H2N O SO3H O C(CH3)2 COOH 对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作用强;对各种β内酰胺酶稳定,能透过血脑屏障,用于呼吸道、尿路软组织等感染和败血症治疗 氨曲南

  6. 有按抗生素的抗菌谱进行分类,本教材按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来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对抗生素的化学特性、理化性质有所了解,从而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寻找新的半合成抗生素,扩大临床应用知识而服务。有按抗生素的抗菌谱进行分类,本教材按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征来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对抗生素的化学特性、理化性质有所了解,从而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寻找新的半合成抗生素,扩大临床应用知识而服务。

  7. [应用] 1.抑制病原菌生长—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2.抗肿瘤--肿瘤化学治疗 3.免疫抑制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医疗、农业、畜牧和食品工业。

  8.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由四个原子组成的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这类抗生素可分为: 青霉素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头孢菌素类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环是该类抗生素化学性质不稳定的结构因素,也是该类抗生素发挥生物活性的必需基团。

  9. 一、青霉素及半合成青霉素类 (一)结构通式和结构特点

  10. 青霉素类化合物的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并合而成。其母核(6-APA)可看成是由两个氨基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组成的二肽,母核结构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其立体构型为青霉素类化合物的母核是由β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并合而成。其母核(6-APA)可看成是由两个氨基酸(半胱氨酸和缬氨酸)组成的二肽,母核结构中有3个手性碳原子,其立体构型为 2S,5R,6R

  11. (二)半合成青霉素发展 青霉素是霉菌属的青霉菌所产生的一类抗生素的总称。共有七种,以青霉素G和青霉素V效用好,青霉素在长期临床应用中,不断暴露出许多缺点: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抗菌谱窄(G+),易产生耐药性;有严重的过敏反应。为了克服青霉素的这些缺点,对青霉素G6位酰胺侧链进行改造,得到耐酸、耐酶、广谱的半合成青霉素。

  12. 1、耐酸青霉素(吸电子基) 从青霉素V的结构在其侧链酰胺的α碳上多一个电负性较强的氧原子,由于吸电子诱导效应,阻碍了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电子转移而产生的酸分解反应得到启发,合成了一系列耐酸可口服的苄青霉素类,如非萘西林等。

  13. CH3 S OCH2 C NH CH3 N COOH O O 青 霉 素 V

  14. 2、耐酶耐酸青霉素(空间位阻) • 从三苯甲基青霉素对青霉素酶稳定(空间位阻,阻碍了酶与青霉素作用保护了β内酰胺环)得到启发,合成了一系列位阻大的类似物,如氟氯西林等。

  15. O CH3 S ( )3 CC NH CH3 N COOH O 三苯甲基青霉素

  16. 3、广谱青霉素(特点:侧链上带有-NH2) • 从阿地西林(青霉素N含有D—氨基己二单酰胺侧链,对G+作用弱,G-菌作用较强)得到启发,发现了抗G+G-菌有效的氨苄西林,但口服效果差,为了提高口服效果,合成了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口服有效。

  17. CH3 S O O (CH2)3 C NH O C CH CH3 N NH3 COOH O O O 青 霉 素 N

  18. 4、用羧基和磺酸基代替氨基,得到了磺苄西林、替卡西林,G+G-菌有效,对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替莫西林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各种G-菌作用强,对G+无效,是T1/2最长的青霉素类药物。4、用羧基和磺酸基代替氨基,得到了磺苄西林、替卡西林,G+G-菌有效,对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也有较强的作用。替莫西林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对各种G-菌作用强,对G+无效,是T1/2最长的青霉素类药物。

  19. S CH2 C NH N COOH O O (四)典型药物 1.青霉素(苄青霉素,青霉素G)

  20. ①游离的青霉素是一有机酸,不溶于水,临床上常用其钾盐或钠盐以增强其水溶性。①游离的青霉素是一有机酸,不溶于水,临床上常用其钾盐或钠盐以增强其水溶性。 ②青霉素钾盐或钠盐水溶液在室温下不稳定,易分解。临床上通常用本品钠盐或钾盐的粉针剂。 ③影响稳定性因素: 内因:结构中四元β内酰胺环和吸湿性。

  21. 水解过程:a、碱催化水解(β内酰胺酶、醇),生成青霉酸,此反应定量进行,可用标准酸滴定过量的碱,用于含量测定。遇醇或胺时,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青霉酰胺和青霉酸酯,均失效。水解过程:a、碱催化水解(β内酰胺酶、醇),生成青霉酸,此反应定量进行,可用标准酸滴定过量的碱,用于含量测定。遇醇或胺时,发生类似反应,生成青霉酰胺和青霉酸酯,均失效。 外因:温度、湿度、溶液的pH值、氧化剂、醇、青霉素酶、重金属离子

  22. b、酸催化水解 在酸性溶液中,质子进攻桥头状凸起的氮,发生分子内重排。在稀酸溶液中(pH4.0)室温条件下,重排生成青霉烯酸;在强酸溶液中( pH2.0 )室温条件下,重排生成青霉二酸;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发生裂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23. 水解过程

  24. [用途]为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首选药物。缺点是对某些病人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因此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按要求进行皮试后再用。[用途]为治疗革兰阳性菌感染首选药物。缺点是对某些病人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导致死亡。因此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按要求进行皮试后再用。 ⑤青霉素的钠盐或钾盐在血清中的半衰期只30分钟。为了延长青霉素在体内的作用时间,可将青霉素和丙磺舒合用,以降低青霉素的排泄速度,也可将青霉素和分子量较大的胺制成难溶性盐,如普鲁卡因青霉素,也可将青霉素的羧基酯化,使在体内缓慢释放青霉素。

  25. S CH C NH N NH2 COOH O O 2. 氨苄西林 6-[D-(-)-2-氨基-苯乙酰氨基)青霉烷酸三水合物

  26. [性质] ①本品有无水物和三水合物两种形式存在,市售的是三水合物。 ②本品的钠盐有引湿性,易溶于水,略溶于乙醇。 ③本品侧链为苯甘氨酸,有一手性碳原子,临床用其右旋体,其构型为R-构型。 ④本品为两性化合物,其侧链具有α-氨基酸的性质,与茚三酮试液作用显紫色,加热后显红色。

  27. [用途]本品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广谱青霉素 ⑤本品水溶液不稳定,一方面会发生青霉素的各种分解反应,另一方面室温放置发生聚合反应,葡萄糖、山梨醇和葡聚糖在碱性条件下能加速氨苄青霉素的分解,生成吡嗪2,5-二酮的衍生物。

  28. H S HO C C NH ·3H2O N NH2 COOH O O 3、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

  29. [结构特点] 结构与氨苄西林相似,只是在苯环对位多一个羟基而已。 • [性质] • 1、结构中有酸性的羧基,弱酸性的酚羟基,碱性的氨基为两性化合物。 • 2、本品的水溶液在pH6时较稳定,由于含有酚-OH,所以,能与三氯化铁反应呈色。其他性质同氨苄西林。 [用途] 可囗服的广谱抗生素

  30.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青霉素过敏反应机制:P156 1.常见的青霉素过敏反应 过敏性休克、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2.产生过敏反应原因: P156 外:青霉噻唑酸 内: β-内酰胺开环后形成的聚合物 3.提高青霉素用药安全途径---降低聚合物生成

  31. A型题 1. 青霉素G钠在室温酸性情况下分解破坏 A. 分解为青霉胺和青霉醛 B. 6-氨基上酰基链水解 C. 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 D. 发生分子重排生成青霉二酸和青霉烯酸 E、钠盐被中和为游离羧酸 √

  32. A型题 2、青霉素G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生成 A、青霉胺和青霉醛 B、6-氨基青霉烷酸 C、β-内酰胺环开环的产物 D、青霉素二酸钠盐 E、青霉素G钠 √

  33. CH CH CH CH CH CH CH 3 3 3 3 3 3 3 S S S N N N O O O O O O C-NH- C-NH- C-NH- -OCH- COOH COOH COOH ( -)-C- 3 -CH- NH 2 B型题 耐酸青霉素 耐酶青霉素 广谱青霉素 A C B

  34. 型 题 1、氨苄青霉素可发生下列什么变化 A、在碱性溶液中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B、在碱性溶液中遇糖类生成吡嗪2,5-二酮衍生物 C、在酸性溶液中加热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 D、与茚三酮试液作用显紫色 E、与碱性酒石酸铜试液显紫色 √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