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293 Views
第六組. 組員: 嚴梦陞 陳瑋倫 王嘉維 邱耀世. 漁獲量及運銷. 近年來因漁源枯竭,及環境影響, 漁獲量逐年降低,民國八十八年漁獲量計 57566 公噸,較民國七十三年漁獲量 137155 公噸 不足一半。 全年漁獲量 67% 在魚市場銷售或外銷外,其餘 33% ,則以共同運銷或調配方式運銷台北及中南部消費地漁市場。 漁業生產值統計 :
E N D
第六組 組員: 嚴梦陞 陳瑋倫 王嘉維 邱耀世
漁獲量及運銷 近年來因漁源枯竭,及環境影響,漁獲量逐年降低,民國八十八年漁獲量計57566公噸,較民國七十三年漁獲量137155公噸不足一半。全年漁獲量67%在魚市場銷售或外銷外,其餘33%,則以共同運銷或調配方式運銷台北及中南部消費地漁市場。 漁業生產值統計: 八十三年漁獲量30761公噸,總價1,495,935,000元。八十四年漁獲量64873公噸,總價3,542,197,000元。八十五年漁獲量71254公噸,總價3,829,513,000元。八十六年漁獲量63524公噸,總價4,349,206,000元。八十七年漁獲量55647公噸,總價3,573,291,000元。八十八年漁獲量57566公噸,總價3,594,381,000元。
人工魚礁 魚礁能改變海底地形,透過海流、潮汐、波浪等作用,水體能上下混合、形成渦流,攪拌海底營養鹽類,增進浮游生物的繁殖孳生能力。 魚礁礁體的廣大表面積還能 提供如藻類、腔腸、海綿、軟體、環節等無脊椎動物附著生長繁殖,形成餌料場,吸引洄游性魚類聚集滯留。魚礁堆放後的結構及其造成的孔隙、洞穴,能成為底棲 魚、貝、介類及仔稚魚之棲息、繁殖與避敵場所,發揮保育海洋資源的功能,改善漁場環境,增加漁產量。
消波塊 過去幾十年來,拋置「消波塊」一直是工程單位用來保護海岸最常見的方法,然而這種俗稱「肉粽」的 消波塊卻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經過多年的驗證,以各種專利型式的消波塊來保護防波堤、路基、養灘,會對海浪產生強烈的反射作用,加速消波塊底層沙層流失,而且因與沙灘底質比重不同,一段時日之後消波塊會下陷,最後被大浪吞噬捲走。 尤其台灣海岸地形不斷在變動,颱風、大浪也經常扮演地貌的塑造者,如今數十年來 的驗證,人類用消波塊來固定並保護海岸地形只能短暫有效而已。
消波塊的優缺點 • 優點: • 早期消波塊的功能被認為保護海岸,可讓住在海邊的民眾覺得較安心。 • 消波塊每顆數萬元不等均為資本門,消耗預算快。 • 丟在海中的消波塊也具集魚效果,改變海邊生態環境。 • 水利工程界認為各種消波塊造形,各具不同消波功能,比傳統護堤更具消波防災功能。 • 缺點: • 讓住在海邊的人下海不方便,使民眾與海洋產生疏離、漠視海洋。 • 阻礙人類親近海洋,也讓許多種海洋遊憩活動無法進行,如:風浪板、衝浪、帆船、海洋獨木舟、游泳、戲水、沙雕…等。 • 層層消波塊易造成海水渦流,常令落海釣客或戲水遊客溺水,也讓船難事件不易救人。 • 改變海岸地形地貌,破壞原有安定的生態環境,使沙灘流失、走位、或改變堆積層、植被、潮間帶生物相等。
破壞海岸的自然景觀,民眾認為不好看,而且為人工產物,失去自然海岸將損失觀光資源。破壞海岸的自然景觀,民眾認為不好看,而且為人工產物,失去自然海岸將損失觀光資源。 • 水泥消波塊需大量水泥及沙石,原料來源需採礦,破壞地表水土保持及地形景觀,豪大雨時也有土石流的後果。 • 水泥易吸熱,消波塊放在岸邊易造成潮間帶水溫上升及溫室效應。 • 水泥製造時消耗大量能源,尤其製造水泥需消耗大量電力,同時空氣污染嚴重。 • 抵消波浪時易造成鹽霧,造成陸上植物枯萎及家電用品的鏽蝕。 • 無法取代自海沙、礁石及珊瑚礁的消波功能。 • 不能永續利用,常沉入沙灘中或海底,無法抵擋颱風的洪水巨浪。 • 非常容易滯留垃圾於消波塊間隙無法清理。 • 以消波塊做為海岸防護工程常被歸類為中央或地方建設經費,會因此消耗政府大筆預算,絕大多數民眾認為浪費納稅人的錢。
鯨豚 傳統漁民與海豚的關係: 早期的台灣,陸上的人們與鯨是陌生的,海上的人與鯨則是對立的。鯨豚是漁民眼中的魚貨,也是干擾捕魚、搶食魚貨的“海鼠”。 鯨豚保育的轉戾點: 1990年,澎湖沙港海豚事件登上國際媒體,影起各界對鯨豚保育問題的探討。同年8月,台灣保育類動物增列入"鯨目"從此開展台灣鯨豚保育工作的序幕。
魩仔魚 魩鱙,俗稱魩仔魚,是鮆科仔中鯡科、鰏科、鯷魚類、沙丁魚類等的幼兒魚苗總稱,含豐富蛋白質與鈣質。國民常善用其料理,為孩童、老年人或者孕婦提供鈣質。 在漁業上,魩仔魚是屬於台灣傳統家計型漁獲,論斤秤重具高營養價值並外銷其他國家,使其成為沿海居民出海重要漁獲之一。通常魩仔魚的捕獲是利用魩仔雙拖網 進行捕撈作業,其優點來自網目密集和漁獲效率高,但近年魩仔魚漁獲量卻逐漸下降。由於密集網目,使得捕獲的魚種還包括了許多其他高經濟性魚類的幼苗,因而 在保育人士研究觀點上,認為是近年台灣沿海海洋資源逐漸枯竭的原兇之一。
感謝下列網頁 • 基隆區漁會 (數據) http://keelung.etaiwanfish.com/index.asp?INum=106 • 農委會林務局 (資料) http://econgis.forest.gov.tw/index.htm • OTR達人帶路 (圖片) http://blog.otr.tw/ •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 (圖片) http://www.nmmba.gov.tw/ • 中華民國珊瑚礁協會 (資料) http://proj1.sinica.edu.tw/~tcrs/news/2005-09-13-3.htm • 海洋遊子鯨豚世界 (資料) http://formosa.ntm.gov.tw/whales/main.htm • 小地方新聞網 (資料) http://www.dfun.com.tw/?p=11806 • 海神的信差:廖鴻基的部落格 (圖片) http://blog.udn.com/HungGee
The End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