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 likes | 417 Views
認識基因改造作物. 資料來源:科學人月刊, No. 90 (2009 年 8 月號 ) 認識基因改造作物 ( 發展現況篇 ). 起源. 起因:糧食作物容易遭到病蟲害,產量無法滿足人類需求。 育種:將具有不同性狀的植物雜交授粉,改變其性狀。 品質較好的作物:如野生乾癟玉米變成顆粒圓潤的玉米 產量提高:如稀落的稻穗變成飽滿的稻穗。. 突破. 育種是一種亂槍打鳥的作為,只有少數幾株得到了人們需要的基因。 生物科技的時代:科學家知道了許多基因的功能,直接運用基因轉殖技術,讓植物擁有人類希望植物擁有的基因。. 基改作物研發的先鋒. 1996 年就有基因改造作物先鋒。
E N D
認識基因改造作物 資料來源:科學人月刊,No. 90 (2009年8月號) 認識基因改造作物(發展現況篇)
起源 • 起因:糧食作物容易遭到病蟲害,產量無法滿足人類需求。 • 育種:將具有不同性狀的植物雜交授粉,改變其性狀。 • 品質較好的作物:如野生乾癟玉米變成顆粒圓潤的玉米 • 產量提高:如稀落的稻穗變成飽滿的稻穗。
突破 • 育種是一種亂槍打鳥的作為,只有少數幾株得到了人們需要的基因。 • 生物科技的時代:科學家知道了許多基因的功能,直接運用基因轉殖技術,讓植物擁有人類希望植物擁有的基因。
基改作物研發的先鋒 • 1996年就有基因改造作物先鋒。 • 美國的孟山都與瑞士的先正達兩家農業工使最先開始研發基改作物。後續有美國杜邦、陶氏、德國巴斯夫和拜耳也大力投入,此六家廠商囊括全世界絕大多數的基改作物市場。
為什麼是農藥公司? • 農藥的兩大功能:除草與殺蟲。 • 除草劑很容易把農作物殺死。 • 透過基因轉殖,培育出耐受自家除草劑的農作物,噢可同時販售除草劑和基改種子,使農業公司獲利倍增。
嘉磷塞 • 很好用的除草劑。 • 會破壞植物上的細胞 ,使植物無法合成三種必需胺基酸而死亡。 • 科學家發現有些野生玉米不怕嘉磷塞,研究得知玉米細胞中有一經突變的基因,此基因所產生的蛋白質,會使植物酵素嘉磷塞的敏感度將低,幫助植物耐受嘉磷塞。
蘇力菌 • 有人認為販售作物種子比販售農藥的利潤更高,開始研發抗蟲的基改作物。 • 土壤中的蘇力菌會分泌殺蟲晶體蛋白,破壞昆蟲消化道,使昆蟲死翹翹。 • 科學家將殺蟲晶體蛋白基因轉殖到植物細胞,使植物產生抗蟲的特性。 • 此特殊蛋白只會破壞特定昆蟲之消化道,對人畜無害。
基改作物從研發到上市 • 進行基因轉殖後,必須實際種植並分析,才能得知是否得到預期的基改作物。 • 接著進行各種實驗,以證明農產品的安全性。 • 至少在三個不同地方種植 • 取得不同樣品 • 是否因地產生差異 • 向政府提出申請 • 政府還需再進行檢驗 • 每種品系的基改作物從研發到上市,平均需要10~15年。
基改作物研發新策略 • 以基因轉殖搭配傳統育種的方式來改造作物,讓具有不同性狀的同種作物互相授粉,因此能產出同時具有兩種特殊性狀的子代。
從第一代到第三代基改作物 • 四大基改作物的大豆、玉米和油菜都以飼料或加工食品為主要用途。 • 棉花則是以非糧食作物為主。 • 人類主食的稻米、小麥目前雖無上市的基改種子,科學家努力中。
第一代基改作物 • 定義:指基因轉殖僅改變作物對外界環境的適應力,如耐除草劑、抗蟲,但並未改變作物的食品成分。 • 美國與加拿大稱此為「實質等同」。 • 目前上市的基改種子,大多數為第一代的基改作物。
第二代基改作物 • 把細菌能產生的離胺酸(為人體必需胺基酸)的基因轉殖到缺乏離胺酸的玉米細胞內,使玉米離胺酸含量增加而使其營養價值大幅提升。 • 目前已有一些第二代的基改作物上市,由於營養成分改變,安全性評估要審慎許多。
第三代基改作物 • 第三代基改作物是以醫療用途做為開發的目的。 • 例如把抗塵螨過敏的基因轉殖到蕃茄,只要吃蕃茄就可以減緩對塵螨過敏的症狀。 • 審核更為嚴苛。
基因飄移 • 人工轉殖到植物細胞的基因,必須限制只能在接受轉殖的植物體內,否則萬一雜草獲得耐除草劑的基因,會變成「超級雜草」。 • 如何避免: • 確認在花粉飄送的距離內,沒有可以彼此受粉的作物。 • 刻意安排相鄰區域種植不會彼此授粉的作物,如大豆旁種玉米。
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增加全球基改作物種植面積每年以10%以上的幅度增加 • 基改作物的效益 • 耐除草劑、抗蟲的能力使產量增加。 • 減少使用會污染環境的殺蟲劑。 • 減少翻土,可減少排放到大氣的二氧化碳與甲烷。 • 減少燃料油使用,主要是減少像美國大面積耕種的國家用飛機噴灑農藥。
基改作物發展現況 • 目前共有25個國家可以種植基改作物,總種植面積相當於35個台灣,接近全球作物面積的9%。 • 另有30多個國家雖然准許基改食品或飼料進口,但不允許種植。 • 美國世界第一,前七大加起來佔了95%以上。 • 四大基改作物佔全世界基改種子的99%以上,以大豆最受歡迎。 • 基改玉米近年的成長率驚人,2007年種植面積年成長率接近40%,主要是各國提倡酒精汽油所帶動,因為玉米可以轉為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