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正交设计与三次设计

正交设计与三次设计. 李从珠. 第一部分 正交设计 一、正交表 对正交表的认识 L m ( t n ): L 代表正交表, m 代表用这张正交表所做的实验次数, n 代表用该正交表最多可安排的因素个数, t 代表每个因素的水平(位级)。 先看几个简单例子:. 表 1.1 L 8 ( 2 7 ). 表 1.2 L 4 ( 2 3 ). ②. 1. 1. ③. B. 2. C. ④. 2. 2. 1. 1. A. 表 1.3 L 9 ( 3 4 ). 1. B 3. 2. 3 C. 2. 1. 3. 1 A. 2.

suki-stuart
Download Presentation

正交设计与三次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正交设计与三次设计 李从珠

  2. 第一部分 正交设计 一、正交表 对正交表的认识 Lm(tn):L 代表正交表,m代表用这张正交表所做的实验次数,n代表用该正交表最多可安排的因素个数,t代表每个因素的水平(位级)。 先看几个简单例子:

  3. 表1.1 L8(27)

  4. 表1.2 L4(23)

  5. 1 1 ③ B 2 C ④ 2 2 1 1 A

  6. 表1.3 L9(34)

  7. 1 B 3 2 3 C 2 1 3 1 A 2

  8. 2.正交表的使用 例1:二硝基苯阱是一种试剂产品,主要用于肝功能检验,北京化工厂过去采用的工艺,不仅工序烦杂,并且所得产品还需要大量的后处理,就是这样,产品有时还出现紫色外型。经过分析,决定采用水合阱与氯代苯在溶剂乙醇中直接合成的新工艺。即在氯代苯与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合阱进行搅拌,反应中途再追加200毫升乙醇。经过小试验验证,结果无需后处理就能得到合格的产品。但产率只有45%。为提高产率,用正交法作了以下试验。 考核指标:产率(%)与颜色

  9. 挑因素、选位级 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分析矛盾,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本试验考察乙醇用量、水和阱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水合阱品种和搅拌速度六种因素。对于这六个要考察的因素,现分别按具体情况选出要考察、比较的条件——水平(位级)。

  10. 因素A—乙醇用量;第一位级A1=200毫升,第 二位级A2=0毫升(即不加乙醇)。 由于反应环境中已有乙醇,能否砍掉追加乙 醇这道工序呢?于是第二位级排了0毫升(不 加),考察一下能否省下乙醇。

  11. 因素B—水合阱用量;第一位级B1=理论量的2 倍,第二位级B2=理论量的1.2倍。 水合阱用量相对于主料氯代苯来说,应超过理 论量(即化学平衡式算出的量),但应超过多少? 心中无数,所以选用理论量的2倍和1.2倍来试一 试。

  12. 因素C—反应温度;第一位级C1=回流温度 (约70-80℃),第二位级C2=60℃。 回流温度容易掌握,便于操作,但对反应 是否有利呢?现另选一个位级60℃与它比 较。

  13. 因素D—反应时间;第一位级D1=4小时,第二位级D2=2小时因素D—反应时间;第一位级D1=4小时,第二位级D2=2小时 因素E—水合阱纯度;第一位级E1=精品,第二位级E2=粗品

  14. 水合阱有精品(浓度50%)与粗品(浓度20% )两种。过去用的是精品,现在增加一个粗品为第二位级,目的是看看能否用粗品来代替精品,以降低成本和保障原料供应。一般来说,开始试验时常采用精品,在放样和投产时应试一试粗品能否代替精品。

  15. 因素F—搅拌速度;第一位级F1=中快速,第二位级快速。因素F—搅拌速度;第一位级F1=中快速,第二位级快速。 考察本因素及反时间D,是为了看看不同操作方法对于产率和质量的影响。 把上面的讨论综合成一张因素位级表:

  16. 例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商品的选择标准也有变化。如何扩大销售量,稳步占据市场来增加利润,是企业领导要解决的课题。下面介绍一项调查某种卷发器销售量的正交表计划。

  17. 关于因素A:国外资料介绍的最高温度为130℃。但是,不同民族对卷发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据统计,我国中青年妇女要求温度在170℃左右。对于表面涂复因素C。包装因素E和插头导线因素F是C2(镀铬)、E1(纸盒)和F1(手感好)的成本略高一些。关于售价因素D,安排两个位级是想看看消费者对于二者之间的差价敏感的程度。关于因素A:国外资料介绍的最高温度为130℃。但是,不同民族对卷发温度的要求有所不同。据统计,我国中青年妇女要求温度在170℃左右。对于表面涂复因素C。包装因素E和插头导线因素F是C2(镀铬)、E1(纸盒)和F1(手感好)的成本略高一些。关于售价因素D,安排两个位级是想看看消费者对于二者之间的差价敏感的程度。

  18. 用正交表L8(27)安排这六个因素两位级的计划,八种卷发器各做一百把。在同一地区、同样的时间间隔来销售,调查计划及对销售量的分析如下:用正交表L8(27)安排这六个因素两位级的计划,八种卷发器各做一百把。在同一地区、同样的时间间隔来销售,调查计划及对销售量的分析如下:

  19. 3.正交表的分析: 直接看,第2号的销售量最大,第4号为第二名,第5号是第三名。这三号的共同点是用纸盒包装,由于纸盒上写了使用说明,给使用者带来方便,看来用纸盒E1有利一些。从极差的计算看出:因素D为最重要的因素,便宜的D2比贵的D1销售量大很多,可见人们对于这种差价是敏感的。极差第二和第三的因素是C和A,是C2和A2较好,即要求表面美观和能达到的温度要高一些。

  20. 上述四个好位级D2C2A2E1均在销售量最高的第2号条件中出现,所以2号条件的工艺最好,销售量最大。上述四个好位级D2C2A2E1均在销售量最高的第2号条件中出现,所以2号条件的工艺最好,销售量最大。

  21. 1.挑因素、选位级、制定因素位级表 考虑升温速度、恒温温度、恒温时间和降温速度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位级,因素位级表如下:

  22. 说明: 关于升温速度A,除了原工艺的每小时50℃外,在它的周围看一个慢速升温“每小时30℃”和一个快速升温“每小时100℃”; 关于恒温温度B,原工艺的恒温温度600℃是从国外资料中借鉴的,现在增添两个比较低的温度500℃与450℃,看看行不行?

  23. 关于恒温时间C,原工艺为6小时,现在看看缩 短些是否更好? 关于降温速度D,原工艺是通1.5安培的电流降 温,现在加一个1.7安培的慢速降温。 另外,虽然过去的经验表明等速降温不好,这次 还是安排了一个每小时15℃的等速降温,三个降温 的位级,都是下降到250℃后断电而后自然降温。

  24. 利用正交表,确定试验方案 例3:考虑四因素三水平的试验 表 L9(34)最多能安排四个三位级的因素,本 例有四个三位级的因素,因此,用L9(34)来安排 试验,正式恰倒好处。 参见下表:

  25. 第二部分 三次设计 第一节 系统设计 为了介绍三次设计的方法,我们先将一个因素比较少的惠斯登电桥的例子。在部分丙,再讲一个因素比较多的稳压电源的例子。

  26. y C F B A E D 例1:为了设计一个用来测定电阻y之值的仪表,我们利用电学知识进行系统设计,即组装如下图所示的惠斯登电桥。 其中A、B、D、F、是已知电阻,y是要测的电阻,控制电阻C,使安培计X的读数为零,则根据公式 X 可求得电阻y的值。

  27. 严格说来,由于安培计及其读数的误差,当安培计的读书为零时,并不是绝对没有电流通过安培计。假设此时通过安培计的实际电流为X安培时,则需要根据公式严格说来,由于安培计及其读数的误差,当安培计的读书为零时,并不是绝对没有电流通过安培计。假设此时通过安培计的实际电流为X安培时,则需要根据公式 来计算电阻y的值。

  28. 同样由于电阻A、B、C、D、F与电动势E的值是由误差的,因而,即使按上述公式来计算电阻y的值,也是由误差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选择参数A、B、C、D、E、F德值,结合着测出的C值(X的读数为零),使之代入公式计算y 的值更为准确。即提出下列问题:

  29. 假设在安培计读数为零时,通过安培计的实际电流的波动为±0.0002A,电阻有±0.3%的波动,电动势有±5%的波动,而且电动势不超过30V,另外假定电阻y为已知电阻,其真值为20假设在安培计读数为零时,通过安培计的实际电流的波动为±0.0002A,电阻有±0.3%的波动,电动势有±5%的波动,而且电动势不超过30V,另外假定电阻y为已知电阻,其真值为20 ,之所以选用标准电阻,使为了 便于同电桥的测量值作对照。在上述情况下, 试问如何组装电桥(即如何选择参数A、B、 D、E、F之值),使之测y值最准

  30. 第二节 参数估计 一、外表与内表 诸参数到底各取什么值,才能求得y 更准,这就是参数设计的问题。我们从参数 出发,并称此条件为初始条件。我们以初始条件为位级2,位级2的1/5倍为位极1,位极2的5倍为位级3(位级2的条件又称中心条件)。于是得如下的因素位极表:

  31. 第一轮K1=5的因素位极表

  32. 这是五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三个位级的选优问题。我们选用具有七列的三位级的正交表这是五个因素,每个因素有三个位级的选优问题。我们选用具有七列的三位级的正交表 L18(37)[将L18(21*37)中唯一的二位级列舍去即得此表.见下表]这里选用比较小的表,主要是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实际上通过电子计算机计算,改用比较大的表,不仅不费事,而且更为稳定,准确和有效.

  33. L18(37)

  34. 2.每列因素的粗略设计 3.内表取样的整体核算 第三节 容差设计 1.质量损失函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