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0 likes | 983 Views
抗美援朝战争. 内容提要. 一、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争线索 二、 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 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其他几个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政权转变为巩固政权。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重点是尽快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完成解放战争的扫尾工作。而美帝国主义却援助国民党残余势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武装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安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
E N D
内容提要 一、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争线索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 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其他几个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背景: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政权转变为巩固政权。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重点是尽快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完成解放战争的扫尾工作。而美帝国主义却援助国民党残余势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武装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安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背景: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一场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党的中心任务已由夺取政权转变为巩固政权。中央军委的军事部署重点是尽快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完成解放战争的扫尾工作。而美帝国主义却援助国民党残余势力,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武装侵略朝鲜,严重威胁我国安全。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党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的决策。
过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遭到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侵略,中国人民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境内,援助朝鲜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25日打响第一次战役,经过战略反攻、战略防御两个阶段作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生效,历时2年零9个月。消灭敌人70余万,毁、缴飞机1万余架,坦克2200余辆,汽车7000余辆,火炮4000余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迫使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过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遭到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的“联合国军”侵略,中国人民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境内,援助朝鲜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25日打响第一次战役,经过战略反攻、战略防御两个阶段作战,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字生效,历时2年零9个月。消灭敌人70余万,毁、缴飞机1万余架,坦克2200余辆,汽车7000余辆,火炮4000余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迫使美国第一次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一、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战争线索 (一)战前的形势和起因及发展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三)战略反攻阶段(1950.10.25-1951.6.10) (四)战略防御阶段(1951.6-1953.7.27)
(一)战前的形势的起因及发展 美国和苏联在东北亚 的争夺 朝鲜问题的形成 双方力量的撤除 朝鲜内战的爆发 组成联合国军 16个国家 实施仁川登陆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1、该不该打? 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朝鲜需要支援,中国的国防安全需要保卫。尽管中国面临着各方面的严重困难,但如果朝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重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的轰炸范围之内。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2、能不能打? 困难: 战争创伤还没有医治;土地改革工作尚未完成;国内的土匪、特务还没有彻底肃清;军队的装备和训练尚不充分;部分军民有厌战情绪。 面对的是企图称霸世界的不可一世的美国,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2、能不能打? 有利: 美国有弱点:一长三短。一长是钢铁多;三短是战线太长,从欧洲的柏林到亚洲的朝鲜;运输线长,要横跨太平洋;美军的战斗力不如德军和日军。 我们是反抗侵略,是有理的,是正义之战。我们的军队虽然武器装备落后,但是经过长期战争考验的,战斗意志顽强。我们有全国人民的支援,有苏联作后盾,是可以打的。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3、早打还是晚打?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告诉我们,对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只有坚决反抗才是出路,忍让退缩只能助长帝国主义的更大贪心和造成民族的更大耻辱。即便打不过,也要大,帝国主义总是欠我们一笔帐。如果准备三年五年以后再打,一则防御也要花很多钱,要在东北修建机场,要部署防御兵力,还要很多装备,东北的工厂企业要搬家,最后还是要难免一战;二则三年五年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不可期望太高,就是建设起来,到时还要被打烂。与其如此,晚打不如早打。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后的情况考虑: 1、志愿军在战场上将会打出什么局面? 分析有三种可能:一是可能在朝鲜内歼灭和驱逐美国及其他国家的侵略军队,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朝鲜问题;二是志愿军武器装备落后,在朝鲜不能大量歼灭美军,战争形成僵局,甚至被迫撤回;三是志愿军能够攻打除大、中城市以外的其他地区,那么有可能迫使美国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由于斯大林已表示苏联空军不能出动到朝鲜支援志愿军作战,因此,出现第一种可能性很小,后两种可能又以出现第三种可能更大些。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后的情况考虑: 2、战争会不会打到中国境内? 中央认为,“如果美帝国主义真正进攻我们的大陆,那就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战争问题,我们和苏联已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打起来,就是全面性的打”,那就是世界大战,而美国事实上还没有准备好。因此,美国铤而走险,把战争打到中国境内的可能虽然存在,但从美国自身的准备和美国的盟国情况看,美国走出这一步是很困难的。同时,斯大林也作出了明确的表示,美国如果发动大战,那么苏联“同中国签有互助条约”,“如果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让他现在就打,而不要过几年以后。”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动后的情况考虑: 3、美国会不会使用原子弹? 美国虽然握有原子弹,但苏联也有原子弹。“若用原子弹,那美国自己也要考虑一下,因为双方都有,损害也是双方的”,并且原子弹不能决定胜负,因此,认为美国不敢轻易使用原子弹。
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本身就在国际上得到了理解和赞赏,改变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给国际社会留下的软弱无能的印象。对于中国出兵朝鲜,美国公正的政治家和学者评论说,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拦美国,他或许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中国出兵朝鲜是可以理解的,“是不得已的。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五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抗美援朝出兵决策本身就在国际上得到了理解和赞赏,改变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给国际社会留下的软弱无能的印象。对于中国出兵朝鲜,美国公正的政治家和学者评论说,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拦美国,他或许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中国出兵朝鲜是可以理解的,“是不得已的。如果苏联侵略墨西哥,那么美国在五分钟之内就会决定派军队去的。”
(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战略决策 首先,组建东北防军,将军事战略的 重点北移。 其次,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再次,确定入朝初期作战指导方针 政治、经济、军事、对象、环境
(三)战略反攻阶段(1950.10.25-1951.6.10) 第一次战役是一次“不期遭遇战” 第二次战役是一次反击战 第三次战役是对敌三八线既设阵地的一次进攻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一次防御战役 第五次战役是战略预备队到达后组织实施的反击战役
不期遭遇战 稳定局势,稳定人心;
反击战 扭转战局,以利长期作战
进攻战役 打破敌卷土重来的企图
防御战 以空间换取时间
反击战 粉碎敌在我侧后登陆、建立新战线
(四)战略防御阶段(1951.6-1953.7.27) 进行夏、秋季防御作战 反“绞杀战”、反细菌战 上甘岭战役(五圣山) 金城战役(因战俘问题对南朝鲜军队进行的作战)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点 (一)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和战争规模、战争手段的可控性。 尽管这场战争参战国较多,但除了美国一些好战分子极力主张扩大战争外,战争双方的军事战略目标均很有限,均力争将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美国的军事战略目标是军事占领全朝鲜,在遭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严厉打击,退缩到三八线以南后,又确定打一场有限战争。中国一直主张朝鲜战争地方化,中国参战的目的就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以“志愿军”的名义参战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力争避免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
双方作战的范围没有超出朝鲜半岛,虽然美国空军飞机侵入中国和苏联边境的领空,但美国最高军政当局的指示和命令是严格限制美军飞机越过中朝、朝苏边界的,美国威胁使用原子弹,但最终没能使用原子弹。中国和苏联也没有在朝鲜半岛以外开辟战场。总之,战争双方既是全力以赴,又都对战场范围、战争的规模和战争手段作了严格的限制,这是这场战争区别于以往战争史上其他战争的重要特点。 双方作战的范围没有超出朝鲜半岛,虽然美国空军飞机侵入中国和苏联边境的领空,但美国最高军政当局的指示和命令是严格限制美军飞机越过中朝、朝苏边界的,美国威胁使用原子弹,但最终没能使用原子弹。中国和苏联也没有在朝鲜半岛以外开辟战场。总之,战争双方既是全力以赴,又都对战场范围、战争的规模和战争手段作了严格的限制,这是这场战争区别于以往战争史上其他战争的重要特点。
(二)战争的政治性更加突出,军事行动受到国际政治、外交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二)战争的政治性更加突出,军事行动受到国际政治、外交等因素的严重制约。 同以往的战争相比,朝鲜战争的政治性更加突出。当时国际上两大阵营严重影响这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爆发有两大政治阵营的背景。战争爆发后,美国未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未敢在战争中使用原子弹,主要的考虑是中国和苏联签有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担心一旦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和使用原子弹,会将苏联牵进战争,引起苏联的原子弹报复和引起世界大战,特别是担心苏联向欧洲进攻,而美国的盟国英国、法国等也特别惧怕这一点。美国的盟国中,本身参加的目的和心态就各不相同,与中国的关系也各不相同。因此,战争的军事行动不能不受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因素和外交因素的制约。此外,这场战争同以往世界上战争相比,其政治目的性也更加突出,虽然在战场上表现为消灭对方的军事力量、攻城略地,但其政治目的主要是达到政治上的影响和控制。
(三)战争有大国的参与或有大国的背景。 朝鲜问题的由来和朝鲜战争的爆发本身就有美苏两个大国的背景。 战争爆发后,美国进行武装干涉,成为战争的一方。苏联虽然没有公开介入,但却给朝鲜和中国提供了支援。
(四)战争结局的妥协性。 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和其他一些战争,基本上是以一方彻底胜利,另一方彻底失败而告结束的。朝鲜战争的结局则不同于此,战争是双方在战场上经过较量,力量形成均势,战争形成相持局面,任何一方都难以在短时间打破力量的平衡,取得彻底的军事胜利的形势下,通过停战谈判达成停战协定结束战争的。这种战争结局的妥协性创下了现代局部战争的一个先例。
(五)战争的激烈程度高,物资消耗量大。 在单位面积之内,双方的兵力密度,美军的轰炸密度,美军火炮和发射炮弹的密度都达到了以往世界战史上的最高水平。1952年美军发动的“金化攻势”,双方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区内,投入兵力兵器的密度和美军发射炮弹的密度,都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的。整个战争期间,美军在朝鲜战场上投掷的炸弹达69万余吨,消耗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仅仅次于两次世界大战。
(六)战争是新式武器的试验场。 战争中,除没有使用原子弹以外,当时握有的新式武器都在战争中投入使用。战争双方都大量使用了喷气式飞机、大口径火炮和坦克。双方都使用了最新式的飞机,美国方面使用了美国制造的F-86飞机,朝中方面和苏联使用了苏联制造的M-15和M-15比斯飞机。美国第一次使用的新式武器还有美国的巴顿式、英国的逊丘仑式新式坦克,美国的280毫米口径新式加农火炮,美国的M-83弹束、凝固汽油弹等新式炸弹,细菌武器和红外侦察器材等。
由于朝鲜战争所充分表现出来的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因此,从这场战争开始,世界各国注重了局部战争的研究,尤其是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对许多国家的军事战略也开始发生影响。自此以后,虽然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上爆发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 由于朝鲜战争所充分表现出来的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因此,从这场战争开始,世界各国注重了局部战争的研究,尤其是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对许多国家的军事战略也开始发生影响。自此以后,虽然世界大战的危险依然存在,但世界上爆发的战争都是局部战争。
三、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一)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一扫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中国人民真正地扬眉吐气了,中华民族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美国官方在总结朝鲜战争时说,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在这场战争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中国在这场战争中赢得了声誉,提高了地位。
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遭到的沉痛打击,从此不敢再轻视中国人民,相信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不得不把中国摆到适当的位置。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中总结的第一条教训,就是美国当初不相信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不相信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没有重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正是总结了这一教训,在60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国的约翰逊政府才没有把中国政府的警告当作耳旁风,其地面部队才未敢越过北纬17°线。 美国在朝鲜战场上遭到的沉痛打击,从此不敢再轻视中国人民,相信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不得不把中国摆到适当的位置。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朝鲜战争》一书中总结的第一条教训,就是美国当初不相信中国人民的决心和力量,不相信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没有重视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正是总结了这一教训,在60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国的约翰逊政府才没有把中国政府的警告当作耳旁风,其地面部队才未敢越过北纬17°线。
朝鲜停战后,包括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在内的许多参加对中国实施封锁禁运的西方国家,于50年代中后期,先后恢复了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16个,并且绝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到50年代末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翻了一番。70年代中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到100余个。 朝鲜停战后,包括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在内的许多参加对中国实施封锁禁运的西方国家,于50年代中后期,先后恢复了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关系。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有16个,并且绝大多数是社会主义国家,到50年代末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就翻了一番。70年代中期,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到100余个。
(二)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这场战争是美国自独立战争以来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胜利班师的战争。毛泽东说:“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33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彭德怀也说: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
(三)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三)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这场战争的胜利,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使经济生产、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度增长,1951年就消灭了财政赤字,至1952年底,即按原计划全面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取得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正如1952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所指出的那样,“事实证明,抗美援朝不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而且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同我们的敌人所预料的相反,这个斗争不是推迟了而是加速了我们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建设的准备工作的进行。” 正如1952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所指出的那样,“事实证明,抗美援朝不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目的,而且又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动力。同我们的敌人所预料的相反,这个斗争不是推迟了而是加速了我们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建设的准备工作的进行。”
(四)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特别是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宝贵经验。(四)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特别是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宝贵经验。 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
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力地促进了50年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使人民解放军作战观念发生了许多重要转变,主要是:由单一步兵作战向现代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转变;由单纯地面作战向现代立体作战的转变;由主要实行运动战向既注重运动战又注重阵地战的转变;由单纯前方作战向现代前后方全面作战的转变;后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向组织现代后勤保障的转变等等。 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军事学术的发展,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有力地促进了50年代中国的军事变革,使人民解放军作战观念发生了许多重要转变,主要是:由单一步兵作战向现代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转变;由单纯地面作战向现代立体作战的转变;由主要实行运动战向既注重运动战又注重阵地战的转变;由单纯前方作战向现代前后方全面作战的转变;后勤保障由“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向组织现代后勤保障的转变等等。
(五)中国人民经过这场战争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五)中国人民经过这场战争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面对强国的侵略威胁和战争挑衅,为维护国家的尊严,不怕鬼,不信邪,不畏强暴,敢于抵抗的坚决斗争精神;就是一切听从党的召唤,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全国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团结战斗精神;就是为了祖国,为了和平,为了正义的高度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精神;就是在战斗中面对技术装备优势的敌人和严重困难,绝不退缩,一往无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四、其他几个进一步探讨的几个问题 随着俄罗斯一些档案的解密和当时美国领导人的片言之语,一些人在总体上否定抗美援朝战争,这是值得认真对待的。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是慎重和正确的 (二)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三)抗美援朝战争创造了伟大的奇迹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是慎重和正确的 有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决策极为轻率,不够慎重。有人还相信美国人的说法,似乎中国有意挑起一场与美国的战争,这就是所谓的“共谋论”。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不愿意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不愿意发生的一场战争,是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
中国政府曾经作出过最大的努力,极力避免这场战争,是美国政府把这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中国政府曾经作出过最大的努力,极力避免这场战争,是美国政府把这场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
抗美援朝战争为什么发生? 需要澄清一个概念:抗美援朝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情况下,中国人民不得不奋起抗击,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而不是在这之前爆发的朝鲜战争,那是朝鲜半岛内部的事情,但遭到了美国的粗暴干涉。这两件事不能混为一谈。 把朝鲜战争这场旨在完成民族统一的国内战争国际化的责任在美国。
(二)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二)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抗美援朝战争是不是防碍了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抗美援朝战争的头8个月,的确给国内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军费开支占了财政开支的一半。美国等国的禁运封锁,使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阻。在部分地区出现了民心浮动、物资紧缺、物价上涨的现象。
抗美援朝战争是对我们的一个巨大考验: 在国内发动抗美援朝运动 开展大规模增产节约运动 进行了以反贪污为主的“三反”运动 提出了“边打边稳边建”方针 到1951年底,国内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9%,财政第一次出现11亿元的节余,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提前完成,紧接着又启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