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461 Views
第一章 绪 言. —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 知识结构 】.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 言. 第二节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节 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前景. 【 目的要求 】 1. 理解掌握土壤的概念 2. 理解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3. 了解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4. 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 重点难点 】 1. 土壤、土壤地理学、土体构型等相关概念。 2. 土壤在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 周礼 》 -公元前 3 世纪
E N D
第一章 绪 言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知识结构】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 绪 言 第二节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节 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前景
【目的要求】 1. 理解掌握土壤的概念 2. 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3.了解土壤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4.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重点难点】 1.土壤、土壤地理学、土体构型等相关概念。 2.土壤在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周礼》-公元前3世纪 “万物自生焉曰土” 分析了土与植物的关系; 土的本身含义 “物出形也” “地之上” 《说文解字》-徐慎 “土者,是地之吐生物者也” 说明了“土”字的形象、来源和意义 “地之下” 第一节 土壤的基本概念 一、土壤概念的由来 1、古代中国 《尚书·禹贡》-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 概述九州土壤的某些特征地理分布和等级。 是世界上有关土壤分类和肥力评价的最早记载。
经典土壤定义: 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 具有独立的发生发展历史 • 在形态、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上可以剖析的物质实体。 《周礼》-公元前3世纪 “以人所耕而树艺焉则曰壤” 强调人们的耕作、利用改良 2、欧洲 16-18世纪 海耳蒙特:支撑作用 泰伊尔:植物腐殖质营养系统 18世纪以后 农业化学学派:德国李比希 “矿质营养学说”,“归还学说” 农业地质学派:德国法鲁 李希霍芬等 土壤发生学派:俄国 道库恰耶夫,形成因素学说(五大因素)
3、美国 马伯特:土壤发生学 詹尼:土壤发生学 史密斯:土壤系统分类 20世纪下半叶 土壤定义出现两个新的认识: 土壤质量------由土壤肥力扩展至土壤生态功能 土壤系统------由土壤类型、特性和空间分布扩展至土壤全球系统的认识 土壤圈:地球表层系统中处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以及智慧圈交界面上最富有生命力的土壤连续体或覆盖层。 现代土壤定义: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是地球陆地表面的脆弱薄层。 4、其它行业的认识 • 生态学家:土壤是地球表层最活跃的生命层。 • 环境学家:认为土壤是环境要素,对污染物能进行缓冲和过滤作用。 • 工程专家:是具有特殊的材料理化性质,能进行工程建设的基地和材料。 • 农 民:植物生长的介质
二、土壤剖析 土壤形态:是指土壤外部的特征。 土壤形态特征主要包括 土壤剖面构造、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结持性、土壤孔隙状况、土壤干湿度、土壤新生体和土壤侵入体。 • 研究意义: • 了解、认识土壤形态,是土壤研究工作的起点; • 土壤的形态是土壤形成过程的结果,也是土壤形成过程的外部表现,是区别土壤和诸如风化壳等自然体以及鉴别不同土壤类型的根据。 • 土壤形态学的野外观测研究还是室内土壤理化分析工作的基础
红壤 暗棕壤 1. 土壤剖面 (1)土壤剖面 (soil profile) 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 (2)土层(土壤发生层)(soil genefic horizons) 是指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由成土作用形成,是土壤剖面的基本组成单元。 (3)土壤层次(soil layers) 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
国际代号 土层名称 分解、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O 国际土壤学会(1967) Oi 泥炭层 A 腐殖质层 E 淋溶层 B 淀积层 C 母质层 D 母岩层 (4)土体构型/土壤剖面构造 是指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组合、有序的排列状况,也称为土壤剖面构造。数目、排列组合方式和厚度。 19世纪,道库恰也夫最早的划分为三个发生层即: A 腐殖质集聚表层 B 过渡层 C 母质层 目前广泛应用的仍是-ABC传统命名法 土体
国际代号 土层名称 分解、未分解的枯枝落叶层 O Oi 泥炭层 A 腐殖质层 E 淋溶层 Bt 淀积层 C 母质层 D 母岩层 • 过渡层划分,BC、AE • 两种土层的混合,B/C E/B 2、土壤发生层特征划分 表达方式:在土层大写字母之后,加小写字母。 c- 结核层,不包括碳酸盐 -Bc, Bck, Cc s- 有斑绣、胶膜和结核等铁锰新生体集聚-Bs k- 碳酸盐结合层 h- 有机质在矿质层中的聚集 t- 粘粒淀积
土壤界限类型 1)土层过渡形状 平整状 波状 带状 舌状 水流状 冲蚀状 锯齿状 栅栏状 2)土层过渡类型 • 明显过渡 • 清楚过渡 • 较清楚 • 逐渐过渡
单个土体(pedon) 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形式,是土壤的最小的体积单位,形状大致呈六面柱状体,其横切面形态近似六边形,面积的大小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一般为1-10m2。 单个土体是一种能代表个体土壤最小体积的土壤,其延伸范围应大到足以研究任何土层的本质。
聚合土体(polypedon) 由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相近的两个以上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它是由在一定面积内,一群具有统计相似性的单个土体构成的,是我们进行土壤分类的基层单位。 • 是具体的景观单位,在土壤制图上为最小的制图单位; • 在土壤系统分类上最低级别的分类单元,相当于土系。
气圈 生物圈 土壤圈 岩石圈 水圈 第二节 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和功能 一、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位置与功能 1、土壤圈 (Pedosphere)的概念: 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圈与其他圈层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位置: 位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交叉带;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中心环节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3、作用: • 1)对大气圈影响:影响大气圈的化学成分、水分与热量平衡。 • 2)对生物圈影响 • 植物的基底和微生物栖息地; •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水分等理化条件; • 影响自然植被的分布。
3)对水 圈影响 • 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 • 影响化学组成 • 4)对岩石圈影响 • 岩石圈是土壤的物质基础 • 土壤圈对岩石圈其保护作用 2、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在全球物质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2)水圈的关系; 3)净化污染物的生态环境功能。 3、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础 “万物土中生”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概括了人类—农业—土壤的关系。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壤是农业的基础。 2)当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与土壤资源密切相关。
二、土壤圈演化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1、土壤肥力 指土壤为植物生长发育供应和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养分)和 环境条件(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土壤自净能力 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的多样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消失的性能 具有肥力和自净能力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3、土壤生产力 土壤生产力:指在一定的管理系统下能生产某一定植物或植物系列的能力,是所有影响植物产量的全部因素的综合反映。
绪言 第三节 土壤地理学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土壤地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是指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即研究土壤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二、研究内容 1、土壤发生的研究 2、土壤分类的研究 3、土壤地理分布的研究 4、土壤质量评价和利用的研究 5、土壤生态系统的研究 6、土壤保护的研究 2、特点 实践性、综合性和生产性很强。
三、研究方法 1、土壤野外调查 成土条件调查、土壤剖面观察描述、农情访问、土壤发生分类、分布规律研究 绘制土壤类型草图 2、土壤定位观察或定点试验研究 3、室内研究 土壤标本的整理、土样的分析化验、土壤分类系统的订正、土壤系列图件的编绘、文字资料的整理和撰写调查报告 4、新技术新方法 遥感技术(航片、卫片)和计算机技术应用。 例如3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绪言 第四节 土壤地理学的发展前景 • 一、围绕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发展 • 重点研究人与土壤资源关系 • 二、搞好本学科的基础研究 • 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土壤分类和土壤肥力等基础研究外; • 侧重于研究土壤中生物物质的循环和能量交换; • 重金属、化学制品(农药及化肥)和各种有机废弃物对土壤、作物、 森林以至人类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 三、加强综合研究 • 四、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 1、《土壤地理学》,李天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国土壤》,熊毅,李庆逵主编第一版科学出版社 3、《土壤学(下册)》,东北林学院主编,林业出版社,1980 4、《中国农业土壤概论》,侯光炯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 5、《中国红壤》,李庆逵主编,科学出版社,1983 6、中文网站: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http://www.issas.ac.cn/xwgj/xwgjdetail.asp?n_id=143 • 中国土壤学会 http://www.csss.org.cn/ • 中国土壤数据库 http://www.soil.csdb.cn/ • 《土壤圈》http://pedosphere.issas.ac.cn/Cn-Journal%20Contents.htm • 《土壤学报》 http://admin.chinajournal.net.cn/model03/index.asp?rwbh='TRXB' • 《土壤通报》 http://www.syau.edu.cn/tdyhj1/xueyuan/xy/default.files/gyjs.htm • 台湾土壤网页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biosphere/soil.htm
思 考 题 1、土壤、土体构型、土壤剖面、土壤地理学的概念? 2、如何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3、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4、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