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5

心脏外科总论

心脏外科总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倪一鸣. 体外循环. (e 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 是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 。 由于 用 特殊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心肺功能,又称为心肺转流( cardiopulmonary bypass ),这种人工装置称为人工心肺机 ( artificial heart-lung machine ). 心脏直视手术的开始.

stu
Download Presentation

心脏外科总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脏外科总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 第一医院心胸外科 倪一鸣

  2. 体外循环 (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 是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由于用特殊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心肺功能,又称为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bypass),这种人工装置称为人工心肺机(artificial heart-lung machine)

  3. 心脏直视手术的开始 • 1953年 Gibbon 使用自己设计的人工心肺成功了心房中隔缺损的闭锁手術,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用人工心肺机施行的开心手术 • 。

  4. 我国的心脏手术历史 • 1940年心脏缝合术 • 1944年动脉导管末闭结扎术 • 1947年缩窄术心肌炎切除术 • 1954年闭式二尖瓣分离术 • 1958年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 1978年上海心脏移植手术 • 1982年心脏动脉旁路手术 • 1998年埋藏式电子辅助循环泵

  5. 体外循环是一种用 特殊装置暂时替代 人的心脏和肺脏的 工作,进行血液循 环及气体交换的技 术。

  6.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7.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装置 • 血泵(人工心):滚压泵和离心泵 • 氧合器(人工肺):鼓泡氧合器和膜式氧和器 • 辅助装置:变温器,滤器,心内吸引装置,管道和接管,超微过滤器

  8. 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部件

  9. 泵Pump

  10. 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部件 • 氧合器 OXIGENATOR

  11. 贮血器Reservoir

  12. 人工心肺机的主要部件 • 过滤器 filter

  13. 变温水箱

  14. 变温器

  15. 人工心肺机的其他部件 • 监视器monitor血流量、泵压、温度、血压、血氧饱和度、体外循环时间等

  16. 体外循环的施行

  17. 体外循环的施行 • 肝素化:3mg/kg 监测ACT480-600s,每30分测ACT • 预充液 :转流时血细胞比容多为20-25% • 灌注量:2.0-2.4L/m2.min或50-75ml/kg .min 相关因素:温度、体重、年龄和手术要求 • 平均动脉压:50-70mmHg • 体外结束时,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按肝素量1-1.3给,中和后的ACT在120秒以内。

  18. 体外循环与低温 • 每降7度,组织代谢率下降50% • 浅低温:32-28度 • 深低温:27-20度 • 超深低温:20-15度 • 测温的方法和部位:鼻咽,直肠等

  19. 体外循环血液稀释 A.降低血液粘稠度 B. 改善微循环 C.增加组织灌注 D.减少红细胞损伤 E.减少凝血机制的紊乱

  20. 超滤

  21. 体外循环监测 • ACT • 流量 • 温度 • 泵压 • 血平面 • 动脉压 • CVP • 血气 • 电解质 • 尿

  22. 体外循环后的生理变化 • 代谢改变 代酸、呼碱等 • 电解质失衡 • 血液成分改变: 溶血、血小板减少等 • 肾、肺等器官功能减退

  23. 心肌保护myocardial protection 减少心内直视手术心肌缺血缺氧造成损害的措施与方法,称为心肌保护

  24. 供体心的心肌保护 供心保护主要原则 • 快速停搏降低组织代谢所需 • 增加器官活性物质的供应 • 稳定细胞膜 • 减轻再灌注损伤 • 避免机械损伤和冻伤

  25. 心 肌 保 护 ----药物停搏法是常规心肌保护措施 心肌停搏液的组成: • 高钾:10-40mmol/L • 基质:GLU,胰岛素,ATP,辅酶Q • 低温:0-4度 • 细胞膜稳定剂:钙,普鲁卡因,激素 • 缓冲心肌细胞PH: • 渗透压:320-380 mOsm/L

  26. 心停搏液的灌注 • 顺行灌注:灌注量为450ml/m2 • 逆行灌注:右心保护欠佳 • 顺行-逆行联合灌注

  27. 再灌注损伤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定义:缺血期心肌改变不明显,在重新灌注后才充分表现出来的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氧利用障碍,高能磷酸盐缺乏,心肌水肿和顺应性降低,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因:缺血心肌恢复氧供后,产生大量对细胞有毒害的氧自由基,是造成细胞损伤最重要的因素,引起难治性心率失常和循环不能支持。预防再灌注损伤要尽量缩短心肌缺血时间和加强心肌保护。

  28.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自由基的作用 钙超载 能量耗竭

  29. 体外循环技术的其他应用

  30. ECMOprolonged partial cardiopulmonary bypass

  31.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