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101 年國家防災日 』

『101 年國家防災日 』. ◎實施時間 :101 年 9 月 21 日上午 9:21. ◎「抗震保安 感動 123 」. 1 分鐘內 所有參與者完成地震避難掩護動作; 200 萬以上師生 一起動員參與; 每人完成 3 個防震要領 - 蹲下、掩護、穩住 等待第一波強震過去。. 我國防災教育. 目的 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與社會大眾能具備颱洪、坡地、 地震 等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之防災素養,並有下列各項認知: 對天然災害的 覺知 積極正向的 防災態度 事前 萬全準備 以及合宜的 緊急應變措施 建立學校社群為單位的 防災系統 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的 防災演練

Download Presentation

『101 年國家防災日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101年國家防災日』 ◎實施時間:101年9月21日上午9:21 ◎「抗震保安 感動123」 1分鐘內所有參與者完成地震避難掩護動作;200萬以上師生一起動員參與; 每人完成3個防震要領-蹲下、掩護、穩住等待第一波強震過去。

  2. 我國防災教育 • 目的 使各教育階段學生與社會大眾能具備颱洪、坡地、地震等天然災害及人為災害之防災素養,並有下列各項認知: • 對天然災害的覺知 • 積極正向的防災態度 • 事前萬全準備以及合宜的緊急應變措施 • 建立學校社群為單位的防災系統 • 學校行政人員及教師的防災演練 • 建築物安全訊息 • 高等教育的災害研究及國際防災合作

  3. 防災教育確實很重要 1. 臺灣為一大規模自然與人為災害頻發的地方 且其災情往往對社會造成重大衝擊。 2.災害防救不但是政府施政對策的重要課題,也 是所有國人必須面對及努力達成的工作。 3.災害防救教育為災害防救工作的重要基礎。 4. 民國71年臺灣推動防救災工作開始,就屢屢 被提醒加強災害防救教育為十分重要課題。

  4. 地震來時的情境很複雜,大致分類說明如下:情境一:輕、中度搖晃,有一些擔心,有些人會問問左右的人「是不是地震?」,也會抬頭看看吊燈等是否搖晃,以定地震已發生。地震來時的情境很複雜,大致分類說明如下:情境一:輕、中度搖晃,有一些擔心,有些人會問問左右的人「是不是地震?」,也會抬頭看看吊燈等是否搖晃,以定地震已發生。 建議動作:  「躲在桌子底下或以低姿勢躲在沙發或床旁邊」,以避免被倒落物品砸到而受傷。 保護頭頸部避免被掉落物品砸到為重點。

  5. 情境二:搖晃劇烈、站立不穩,行動困難,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衣櫃移位、搖晃甚或翻倒情境二:搖晃劇烈、站立不穩,行動困難,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衣櫃移位、搖晃甚或翻倒 建議動作:  建議當下「躲在桌子底下或以低姿勢躲在沙發或床或梁柱旁邊」,但劇烈搖晃稍歇時,全樓層均需儘速進行緊急避難疏散。 說明:  此情況下,在台灣良好設計、施工的房子或許有些受損,但仍不至於瞬間崩塌,但人被高處掉落、翻倒物品砸到而受傷的機會相當高,因此建議當下「躲在桌子底下或以低姿勢躲在沙發或床或梁柱旁邊」,但劇烈搖晃稍歇時,不管位於任一樓層均需進行緊急避難疏散。

  6. 美國南加州shakeout 地震演練,從2008年起,每年十月的第三個星期四定期舉辦演習。 2009 年 10月15日,有個人、家庭、商業、學校、政府單位及其他民間機構參加演習,計有6百90萬人同時做蹲下、掩護、 穩住避難動作。 資料來源:李文正

  7. 避難疏散之時機及執行 校長/(代理人)判斷需要進行緊急疏散避難時 判斷基準如下 ‧幾乎所有人會感到驚嚇恐慌。 ‧搖晃劇烈以致站立不穩,行動有些困難。 ‧高處物品掉落,傢俱、書櫃明顯移位、搖晃或翻倒。 ‧聽到「碰、碰」巨響,此代表部分建築物之磚牆或混凝土受擠壓破裂。 ‧部分建築物受損嚴重,牆、樑、柱開爆或明顯變形甚或倒塌(此情況下,教 職員工生可自行啟動疏散避難,可不必待校長指示)。 等待強烈地震稍歇時,即儘速進行疏散避難 (強烈搖晃當下,難以展開行動)。

  8. 執行:1.執行上可參考緊急避難疏散流程圖。2.老師在引導避難時,應注意行動不便或有特殊情況的學生,給予必要之協助,例如請班上同學給予照顧。3.切記要求學生不喧嘩、不推擠、建築內不跑步、建築外不急跑。4.緊急救護組應急設立急救站,過程中有人員受傷,應迅速送至急救站進行急救。5.疏散到最終集合地點後,應立即安撫學生情緒,並清點人數,上報指揮官/校長,如學生安危調查表所載。6.先期緊急安頓學生,不可讓國小學生在震災後隨即自行離校。7.引導、協助外援力量(警、消、醫療衛生等)展開收尋、救護失蹤、 受傷之人員。8.通報至縣市教育主管單位(教育局處)及教育部校園安全暨災害防 救通報處理中心(校安中心),及地方救災、治安、醫療等單位。9.聯絡家長,告知學生情況(傷亡學生優先),請求配合、協助。

  9. 教室緊急避難疏散地圖(範例)

  10. 緊急避難疏散中個人之防護 ◎ 疏散時為避免掉落物品損傷頭、頸部可採用: 1.幼兒防災頭套:平時做為椅墊或靠背。 2.桌墊(軟質)護頭:至疏散地點做可為坐墊。 (書包型式不一且過重;書本於疏散時易掉落)

  11. 疏散避難三不原則:不語、不跑、不推

  12. 各組準備物品  指揮官:大聲公、對講機、收音機、手電筒  搶救組:圓鍬、十子鎬、繩子、安全帽、哨子、 消防器材、對講機、手電筒  通報組:師生名冊及聯絡資料、對講機、手機、 電話  避難引導組:師生名冊及聯絡資料、飲用水、 乾糧、對講機、手電筒  安全防護組:警示帶、對講機、手電筒  緊急救護組:對講機、急救箱、醫療用品 老師 : 學生緊急連絡卡、家庭防災卡

  13. 家庭防災卡  目的:註明個別家庭災時家庭團聚及聯絡的方式  說明:大規模災害發生時,交通、通訊往往相當混亂且可 能中斷,家庭成員的團聚,變得急迫卻又困難,學校若於開 學之初,即將「家庭防災卡」以連絡單的方式,由學生攜回家,與家長共同填寫,每個家庭有自己個別的內容,平常攜帶於書包、鉛筆盒、身上等,若能貼(印)在家庭聯絡簿的底頁更佳,以便於災時家人團聚及聯絡。  觀之過去重大災害發生時,家人互相找尋不但困難,甚 至增加了政府救災的負擔,便可瞭解「家庭防災卡」的 重要性。

  14. 家庭防災卡(填寫說明) 緊急集合點:當災害發生時,家人緊急集合的地點小規模災害(如公寓火災、小震災)時,家人會在住家外的適當地點(如家旁 的小綠地)集合,但大規模災害時,可能連住家附近都不太安全或不易靠近,家人就必須在稍遠一點的社區外(如學校、公園)集合。 緊急聯絡人:當家人集合有困難(甚至遭遇災害時),家人知道可以向誰(親密的親戚好友)聯絡求助,但應事先安排好。 小災害時,同一城鎮(本地)的親友足以協助家人(聯絡、醫療照護、收容安置等),但大災害時,可能需要外地的親友過來幫忙

  15. 感謝聆聽 惠請指教 謝謝您對防災教育的關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