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316 Views
姜黄素及类似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 答辩人:乔薇 导师: 马林教授. 实验背景.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及原因 由高血糖引发的: 细胞中山梨醇聚集 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 氧化应激. I. ARIs. 糖尿病. SD. 果糖. 山梨醇. AR. 高血糖. III. 抗氧化剂. +P-NH 2. III. 抗氧化剂. Amadori 产物. 席夫碱. ROS. AGEs. II. 非酶糖基化抑制剂. 预防机理( 1 ). 预防机理( 2 ). I .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II. 非酶糖基化抑制剂
E N D
姜黄素及类似物的生物活性的研究 答辩人:乔薇 导师: 马林教授
实验背景 •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 • 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及原因 由高血糖引发的: • 细胞中山梨醇聚集 • 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 • 氧化应激
I. ARIs 糖尿病 SD 果糖 山梨醇 AR 高血糖 III. 抗氧化剂 +P-NH2 III. 抗氧化剂 Amadori 产物 席夫碱 ROS AGEs II. 非酶糖基化抑制剂 预防机理(1)
预防机理(2) I .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II. 非酶糖基化抑制剂 III. 抗氧化剂
创新之处 • 姜黄素作为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在国内研究的很少 •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只针对单一靶点的抑制剂,对同一疾病的多靶点同时作用的研究报道不多 • 本实验主要研究姜黄素及类似物对糖尿病多靶点的抑制作用
姜黄素 • 姜黄素分离产物 1、姜黄素: R1 = R2 = OCH3 2、单去甲氧基姜黄素: R1 = H, R2 = OCH3 3、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R1 = R2 = H 图 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结构式
姜黄素类似化合物(1) • 合成的姜黄素类似物 • 合成方法
姜黄素类似化合物(2) • 化合物结构 B系列: A系列: B B1: R1=H, R2=OH, R3=H; B2: R1=OH, R2=OH, R3=H; B3: R1=OH, R2=OH, R3=OH; B4: R1=OCH3, R2=OH, R3=H B5: R1=C(CH3)3, R2=OH, R3=C(CH3)3 B6: R1=OCH3, R2=OH, R3= OCH3; B7: R1=OCH3, R2=OH, R3= Br A A1: R1=H, R2=OH, R3=H; A 2: R1=OH, R2=OH, R3=H; A3: R1=OH, R2=OH, R3=OH; A4: R1=OCH3, R2=OH, R3=H; A5: R1=C(CH3)3, R2=OH, R3=C(CH3)3 A6: R1=OCH3, R2=OH, R3= OCH3; A7: R1=OCH3, R2=OH, R3= Br
姜黄素类似化合物(3) C系列: D系列: D D1: R1=H, R2=OH, R3=H; D2: R1=OH, R2=OH, R3=H; D3: R1=OH, R2=OH, R3=OH; D4: R1=OCH3, R2=OH, R3=H D5: R1=C(CH3)3, R2=OH, R3=C(CH3)3 D6: R1=OCH3, R2=OH, R3= OCH3; D7: R1=OCH3, R2=OH, R3= Br C C1: R1=H, R2=OH, R3=H; C2: R1=OH, R2=OH, R3=H; C3: R1=OH, R2=OH, R3=OH; C4: R1=OCH3, R2=OH, R3=H C5: R1=C(CH3)3, R2=OH, R3=C(CH3)3 C6: R1=OCH3, R2=OH, R3= OCH3; C7: R1=OCH3, R2=OH, R3= Br
活性测试结果(1) • 姜黄素及姜黄素类似物对醛糖还原酶,非酶糖基化以及抗氧应激的抑制活性分析 姜黄素系列
活性测试结果(2) 类姜黄素A系列
活性测试结果(3) 类姜黄素B系列
活性测试结果(4) 类姜黄素C系列
活性测试结果(5) 类姜黄素D系列
结论 • 天然化合物姜黄素分离产物对醛糖还原酶,非酶糖基化,氧化应激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毒性很低。 • 合成的姜黄素类似物对糖尿病并发症的三个靶点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别是苯环上含有邻羟基的化合物A2,B2,C2,D2对醛糖还原酶,非酶糖基化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并且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致谢 本论文是在马林教授,杜志云博士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感谢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创新实验与研究基金的资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