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生活物理的應用

生活物理的應用. 班  級:網通四甲     學  號: 49836053     學生姓名:謝佳軒     指導老師 : 陳美利. 目錄. 力學 ……………………………………………………………P2 力學的應用 ……………………………………………………P3 電學與磁學 ……………………………………………………P7 光學 …………………………………………………………P11 參考資料 ……………………………………………………P14. 力學. 物體的線性運動 F=ma F =力、 m =質量、 a =加速度  線性 運動、自由落體、圓周運動

steven-goff
Download Presentation

生活物理的應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生活物理的應用 班  級:網通四甲     學  號:49836053     學生姓名:謝佳軒     指導老師:陳美利

  2. 目錄 力學 ……………………………………………………………P2 力學的應用 ……………………………………………………P3 電學與磁學 ……………………………………………………P7 光學 …………………………………………………………P11 參考資料 ……………………………………………………P14

  3. 力學 • 物體的線性運動F=ma F=力、m=質量、a=加速度  線性運動、自由落體、圓周運動 • 物體的轉動τ =I α τ=力矩、I=轉動慣量、α=角加速度  物體的轉動 • 介質的波動或振動; 聲波、水波 • 能量:對物體作功、物體的運動、轉動到介質的波動都具有能量

  4. 力學的應用 虹吸管與抗虹吸管: 將膠管的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垂在魚缸之外,並且,其出水口要低於水面。我們先用口在出水口吸啜,把水充滿膠管,當膠管充滿水之後,就不必再用嘴吸,而能把整缸水自動吸出。這就是虹吸管現象。 在「水封」的下游,有一條很重要的分支管,這段支管一直通到天台與大氣連通,管內沒有水。有了這支管,去水管的虹吸作用就不會發生,「水封」就不致被破壞。因此這分支管叫做「抗虹吸管」。

  5. 走鋼線者與手持長桿 走鋼線的特技表演者,為什麼要手持長桿?試著拿著一枝曬衣桿,模仿走鋼線的人,我們用力擺動竹桿,使竹桿向蹺蹺板地來回擺動,有什麼發現? 把同一支曬衣桿,從中央切成兩段,並排綁在一起,並試著擺動看看,你會發現擺動變得容易了。因為,雖然總質量不變,但曬衣桿質量的分佈變的靠近轉軸(設以中心為轉軸),所以轉動的慣性就減小,也就是較容易轉動。相反的,愈長愈重的物體,其轉動慣性就愈大,也就愈不容易轉動。 走鋼線的特技表演者緊握橫桿,由於橫桿具有較大的轉動慣性,不容易轉動,故人體也不容易傾側,就算傾斜,也不至於太大,於是使得表演者容易調整身體重心,而保持平衡了。

  6. 汽車ABS系統(動摩擦與靜摩擦) ABS系統 (Anti-Lock Brake System)即是為了防止煞車鎖死所設計的系統。當車輪產生鎖死的那一瞬間,ABS防鎖死煞車系統會將煞車釋放,在車輪恢復轉動之後,馬上再施以煞車力量,以使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始終為靜摩擦力。當然,您也可以採用人工型的防鎖死煞車系統,也就是所謂的“點煞”。在緊急煞車時以人工的方式對煞車做點放的動作,不過,通常腳的動作不會比機械系統快且準確;並且,在緊急時,誰還會想到要做點煞的動作呢?通常都是一腳把煞車踩到底,所以也才會有ABS的產生。 ABS系統在提供最大的煞車力量並縮短煞車距離的同時,由於其防止了車胎鎖死,因此駕駛者除了可以控制行車的方向外,車輛也不易因急煞而側滑或打轉,也因此保障了駕駛與乘客的安全。其他附加的好處是,輪胎不因急煞鎖死而產生不正常的磨損,因此可以延長輪胎的壽命。

  7. 電學與磁學 電學:電荷、電場、電荷具有電位 磁學: 磁極、磁場、磁鐵間的作用 安培定律;電生磁;法拉第定律;磁生電 電場+磁場的交互作用,也即是電磁波→光 電能、磁能、光均具有能量

  8. 測電條 驗電條是將三片長度相同、寬度不同(由寬度大小來操縱改變電阻大小)的相同材料金屬並聯在一起,當驗電條與電池接在一起時,最靠近電池正負極的金屬片因寬度最窄(電阻最小),發熱功率最大(電功率P=V*V/R),故最先發熱發亮;離電池正負極最遠的金屬片 ,因寬度最寬(電阻最大),發熱功率最小,故最慢發熱發亮。當電池電壓降至某一程度後,離電池最遠的金屬片,因電阻最大,故無法看到發亮情形,但是靠近電池正負極的金屬片,因電阻較小,發熱發亮所需的能量較小,故雖然電池功率降低,但仍可發熱發光。

  9. 磁帶錄音的原理 磁帶是由一卷黏有氧化鐵粉的膠帶,可以被錄音磁頭磁化。當錄音時,麥克風(microphone)把聲音的振動轉換電流的信號,這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傳送到錄音磁頭並感應一組線圈產生磁場(安培定律),錄音磁頭就產生相對於電流大小的磁力磁化磁帶,這個磁帶便以磁場的方式紀錄著聲音的信號。當放音時,磁帶經過放音磁頭,磁帶上的磁力線就通過磁頭的線圈,由於磁力的大小和方向是變化的,所以磁頭的線圈就感應出電流。這電流經放大器放大後,就推動喇叭發出原來所錄的聲音了。

  10. 電燈泡 準確技術名稱為白熾燈,是一種透過通電,利用電阻把幼細絲線(現代通常為鎢絲)加熱至白熾,用來發光的燈。電燈泡外圍由玻璃製造,把燈絲保持在真空,或低壓的惰性氣體之下,作用是防止燈絲在高溫之下氧化。 燈泡靠著加熱內部的燈絲(燃點高的鎢絲),使其達到高溫(約 2500℃)。 藉由 熱輻射 而產生可見光。 當物體的溫度低於 400℃時,所輻射出的電磁波大多為人的眼睛所無法偵測的紅外線。 高於400℃時 在暗室內人眼可以感受微弱的亮光。當溫度逐漸增高時, 不僅可見光的強度會增強,顏色也會由暗紅(500℃)轉澄,轉 黃 而至 白光。 在 1700℃時 會輻射出類似蠟燭的橘紅色光。若溫度達 5800℃則能產生如太陽一般的光線。

  11. 光學 是物理學的分支,主要是研究光的現象、性質與應用,包括光與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光學儀器的製作。光學通常研究紅外線、紫線及可見光的物理行為。因為光是電磁波,其它形式的電磁輻射,例如X射線、微波、電磁輻射及無線電波等等也具有類似光的特性。

  12. 偏光鏡的妙用 一般光線不是偏振的,也就是說它電場的振盪和前進方向垂直,但並不順著任何特定的方向;但是,如果一道已偏振的光線入射,我們便可以用一個偏振鏡片完全阻擋此一光線。於是,如果從一個物體表面反射的陽光是偏振的,我們便可以用特定角度的偏光鏡阻擋這種陽光。若你朝著午後的太陽開車,路面的反射光會強烈偏振而與路面平行。此時戴偏光墨鏡會把偏振的眩光阻擋掉,只讓垂直偏振的光線進入 。在微觀尺度上,這種阻擋作用表示濾鏡中的長分子是水平排列,會吸收水平偏振(電場亦水平振盪)的光線。因此大部分的耀眼反光都被消除了,但周圍的其他物體亮度並未減少。這就是偏光太陽眼鏡的原理。 偏振鏡片也應用在娛樂上。所謂的立體電影,即是利用偏振鏡片使左右眼分別接收到不同偏振方向的光,以造成視角差,於是立體效果便出現了。

  13. 曬黑與曬傷 曬黑或曬傷的主要原因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如果我們的皮膚曝露了過量的紫外線,會造成皮下的微血管擴張,把較多的血液帶到皮膚表面來,皮膚因而發紅、變熱。長期曝露於紫外光下,會使皮膚變黑,因為紫外光會使正常情況下沒有顏色的色素氧化,接著再活化(或是間接的把一個抑制劑去活化)酪氨酸鋂(tyrosinase) 。這種鋂的活化會使皮膚裡的黑色素(melanin)增加。黑色素是一種黑色或棕色的色素分子,其可以保護皮膚細胞的細胞核,在細胞外形成一層過濾紫外線的保護層,皮膚便因此變黑了。

  14.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 http://www.phys.sinica.edu.tw/~lowtemp/life-20090501.pdf http://www.phy.ntnu.edu.tw/demolab/everydayPhysics/ http://www.scu.edu.tw/physics/science-scu/LivePhysics/index.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