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likes | 262 Views
某井替液溢流安全经验分享. 2011.10. 汇报内容. 一、基本井况 二、溢流发生经过 三、处理简况 四、原因分析 五、教训和防范措施. 2. 一、基本 井 况. 井深 6170m 人工井底 6140m 目的层 K1bx. 套管结构 7-3/4"+8-1/8"+5-1/2" 5-1/2" 喇叭口 :5578.86m. 前期试油简况 接井、试压 9 月 27 日 22:30 原钻机转试油,用原井泥浆对全井筒试压 20MPa 合格 铣喇叭口、回接筒 9.28-10.4. 二、溢流发生经过.
E N D
某井替液溢流安全经验分享 2011.10
汇报内容 一、基本井况 二、溢流发生经过 三、处理简况 四、原因分析 五、教训和防范措施 2
一、基本井况 井深 6170m 人工井底 6140m 目的层 K1bx 套管结构 7-3/4"+8-1/8"+5-1/2" 5-1/2" 喇叭口:5578.86m 前期试油简况 接井、试压 9月27日22:30原钻机转试油,用原井泥浆对全井筒试压20MPa合格 铣喇叭口、回接筒 9.28-10.4
二、溢流发生经过 • 下替液管柱 10月5日下铣齿接头替液管柱 • 替有机盐 6日8:00用密度1.40g/cm3的有机盐溶液顶替1.70 g/cm3密度的井浆完 • 7日00:30起钻至井深693m,甩2 7/8″非标钻杆4根发现溢流,立即抢接防喷立柱,按“四七”动作关井,溢流量0.5m3 • 关井观察 至1:05关井观察,关井立压为0(钻具组合中有箭型止回阀),关井套压1↑21.5MPa,到压井前套压一直为21.5MPa
三、处理简况 • 汇报 关井后立即电话汇报给各相关上级主管单位 • 观察 安排专人观察套压,每2分钟记录一次,保持通信畅通 • 定时巡检 安排专人对井口、远控房、液控管线、闸板防喷器、四通等进行定时巡检,确保关井正常 • 固定钻具 用7/8″钢丝绳4根对角固定方钻杆,防止压力过高将钻具顶出井内
三、处理简况 • 压井 组织压裂车,从压井管汇连接好高压管线,试压合格 • 压井方式 为保证不挤坏套管,防止钻具上顶,泵压控制在50MPa以内,并采取间歇反循环挤泥浆进行压井
三、处理简况 • 反挤有机盐 10月7日,12:15 —12:50,间歇反挤ρ1.40有机盐3.1m3,P:50-31MPa,Q:9L/S; • 反挤泥浆—13:50 控制泵压不超过50MPa,间歇反挤泥浆32m3,ρ1.80g/cm3,P:52-31MPa,Q:5L/S— 21:08连续反挤ρ1.80泥浆99m3,P:46.7↘27.2MPa,Q:5.3L/S • 压井结束 21:35停泵套压由27.2↘0MPa
四、原因分析 • 固井 固井过程中漏失钻井液79.1m3,喇叭口无水泥。第一次挤水泥,喇叭口试压不合格。再次挤水泥,在1.71的泥浆中对喇叭口试压20MPa合格 • 井筒试压 下塞面6010m,钻塞至人工井底6140m,在密度1.71的泥浆中对套管试压20MPa合格,试油接井前全井筒再次试压合格 • 测井解释 喇叭口--5905.9固井质量差;5905.9--5918.1m固井质量中(显示层顶界5917m)
1.4 1.65 四、原因分析 • 地层压力系数1.65,有机盐密度为1.4,替完有机盐后存在15MPa压差。在压差作用下,气柱沿着胶结不好的微间隙上窜,加上起钻抽汲作用,导致溢流 • 思想麻痹,风险识别不足,误认为该井未射孔就是安全的,溢流防范意识不强,替液后观察时间短(约1小时)
五、教训和防范措施 • 完善《试油井控细则》、《替液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高压气井产层未打开,试油时也要提高井喷防范意识。尤其是尾管固井质量不太好、未回接的井,降密度替液时,应参照井控细则相关规定进行观察、短程起下钻测后效,方可起钻 • 进一步完善、细化单井设计,重点井完钻后,设计人员到井现场收集地层井况信息,提高设计的准确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做到风险评估全面,应急预案措施指导到位;重新梳理设计审批流程,确保设计及时到位
五、教训和防范措施 • 超深高压气井试油风险大,对固井质量要求高,应加大对固井技术的攻关力度,特别是小套管固井技术。小井眼通过挤水泥补救固井质量的方式效果一般较差,建议采用短回接套管的方式 • 建议使用分辨率更好的固井评价技术代替目前的CBL测井方式,加大固井质量判断的准确性,如斯伦贝谢套后成像固井评价技术(IBC)
IBC挠曲波 套后成像测井优点 CBL:低幅度,固井质量好 IBC:狭长窜槽,内有气体充填
套后成像测井优点 CBL:高幅度,固井质量较差 IBC:无窜槽,封固质量好
分享完毕 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