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 N D
世界名城 李秋晨
科学城——日本筑波 • 日本科学研究中心。坐落在离日本东京60公里的筑波山麓。1968年开始动工,耗资50亿美元,到1982年已有10个省、厅的43个国家研究所(约占日本40%的主要科研机构)、两家私人研究所和筑波大学等两所大学,约有1.1万多名研究人员、专家和后勤人员,再加上附属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总人数已达2.2万人 。筑波科学城分为生物研究实验区、土木建筑研究区、文教研究区、理工科研究区和公共设施等5个小区。科学城内设有宇宙研究中心,拥有最先进的质子加速器;工业试验研究中心,包括工业技术院的9个研究所;农业科研实验中心;研究人类的灵长类试验站;高空气象台等。筑波城现为日本最大的科学中心和知识中心,是日本在先进科学技术方面向
花都--巴黎 • 在众多的世界名城中,法国首都巴黎以其深厚的文化和独特的风采, 享有"花都"之誉。 巴黎位于法国盆地中央,城区横跨秀丽的塞纳河。它是以一个船形小 岛--市岛为起点发展起来的,已有2千多年历史 。雄伟壮丽的巴黎圣母 院就屹立在市岛中心,它建于12世纪,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 如果把巴黎圣母院作为古老巴黎的象征,那么,矗立在塞纳河左岸的 艾菲尔铁塔,便是现代巴黎的标志。这座以法国工程师、世界铜铁混凝土 建筑的奠基人艾菲尔命名的铁塔建于1889年,堪称现代铁塔之祖。铁塔高 达320米,相当于80层大厦那么高,站在塔顶可俯瞰巴黎全市风光。 除了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之外,巴黎还有巴士底广场、协和广场、 凯旋门、爱丽舍宫、凡尔赛宫等历史遗迹和艺术建筑。凯旋门坐落在巴黎 市中心戴高乐广场中央,对面就是协和广场。它是拿破仑为了炫耀胜利而 下令建造的。工程从1806年开始,历时30年才完成。凯旋门高达49.54 米, 宽44.82米,厚22.21米,四面有门,内外墙布满了浮雕和巨型雕像,其中 尤以浪漫主义雕刻大师弗朗索瓦·吕德的不朽杰作《马赛曲》最为著名。 凯旋门前面的大街上的爱丽舍宫,也是法国的著名建筑。金碧辉煌的宫舍 内,墙上挂着著名油画和名贵挂毯,室中陈设着古色古香的镀金精雕家具, 以及各式各样的精致座钟,宛如一座博物馆。从1873年开始,爱丽舍宫已 成为法国总统府。 巴黎拥有60多座博物馆,70多家图书馆 ,60个剧场,200家电影院, 15个音乐厅。博物馆中最负盛名的当推卢浮宫。它曾是法国历代王朝的王 宫,现已成为法国美术博物馆。全馆有藏品40万件,其中包括《胜利女神》、 《岩间圣母》等名画和雕像。巴黎的"街头艺术"也历久不衰。这里既有 名闻全球的露天画廊,也有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音乐会。许多青年学生和 普通市民,常常自带乐器,到街头表演各种节目。 巴黎的服装名闻世界,领导着世界服装的潮流。全市有几千家服装店, 各国富豪纷纷前来定制衣服。在巴黎街头,很难碰到服饰相同的妇女,她 们也为"花都"竞添风采。
中华文明的摇篮——北京 • 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华先祖就已经活动在长江流域。1975年至1980年,在距金沙江不远的云南禄丰县,多次发掘出腊玛古猿化石,其中包括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个腊玛古猿头骨。它雄辩地证明:长江流域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此之前,长江沿线发现了许多早期人类的化石。其中,在金沙江南岸的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附近,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猿人”化石;长江北岸的安徽和县,出土了与著名的北京猿人生活时代相当的“和县猿人”头骨化石;湖北长阳的窑洞中,发现了距今约20万年的“长阳人”化石,等等。所有这些考古发现,都无可辩驳地证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栖息、繁衍、生活的重要地区。把长江喻为孕育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摇篮之一,是当之无愧的。进入到新石器时代以后,活跃在长江流域的先祖们,继续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着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明。分布在亚东、鄂西至鄂中南一带的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距今6000年左右的陶器,饰有绞索纹、平行带纹中夹横人字形、谷穗纹、齿状纹等,与中原彩陶常见的弦纹、绳纹、篮纹、堆纹判然有别。尤其是以各种形状的戳子戳印而成的戳印纹,更是大溪文化独有的纹饰。其后的屈家岭文化,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出土的彩陶器多数是两三色兼施,彩纹颜色往往浓淡相间,笔道不齐,整个色衣和彩纹都具有晕染的风格,为其他地区所罕见。本世纪70年代发现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文化,更典型地反映了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色。在这里,有丰富的稻作遗存,比大溪文化遗址的稻壳标本更令人信服地证明,新石器时代中原以粟为主,长江流域则以种植稻米为主;栽桩架板的干阑式建筑,揭示了南方多雨多水的自然条件下,房屋建筑由巢居——半巢居——地面的发展序列,这是不同于北方由穴居——半穴居——地面的另一种建筑类型;以骨器为主的各种工具式样新颖,加工精巧,尤其是成批的骨耜,更为引人注目。这类骨耜用大型动物的肩胛骨加工制成,横凿方孔用来安装木柄,制作极为精妙,是中原地区所未见的。河姆渡文化的原始艺术丰富多彩,使用雕刻、提捏塑等方法制作的许多陶、骨、木、象牙等原始艺术珍品,特别是一些象牙雕刻,如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圆雕,十分精致,极富地方特色。中国历史跨入阶级社会以后,尽管政治、经济中心一直在当时的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并未因此而沉寂。沿江各地的考古发现表明,长江流域在受到中原文明广泛影响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区别于中原地区的地方特色。其中,尤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江西新干县商墓遗址最为典型。
尼罗河文明的宝库——开罗 • 埃及首都开罗不仅是非洲最大城市,也是阿拉伯世界的最大城市,伊斯兰世界的最大城市。它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人文荟萃,令人神往。 开罗地处世界4条最长的河流之一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大约14公里处,大部分地区位于河的东岸,现在城市正向西岸发展,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达900万。它的东部是阿拉伯沙漠,那里有一条重要铁路支线越过沙漠通向苏伊士城;西面是广阔无垠的撒哈拉沙漠,西郊有著名的吉札金字塔;北面是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南面是富饶的尼罗河谷地。尼罗河从市中心流过,河中有一个小岛,名叶什马立克;在这风光秀丽的小岛上,有许多使馆、俱乐部和花园。 开罗位于北纬30°附近,常年气温起伏很大,7月份的温度常达摄氏40~44℃,1月份气温下降到摄氏零度左右。冬季是埃及的好季节,气温同北京的10月初差不多。即使是埃及人嚷“冷”的时候,有一件毛衣也就可以了。埃及降雨量很少,可是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冬天却经常下小雨,空气比较湿润。 开罗的树木和草地都是碧绿的。红的、黄的、紫的花朵爬满了篱垣,衬托得鲜明而美丽。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在街上可以买到玫瑰、夜来香、大理菊、水仙和石竹等,到处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开罗是一座历史名城,最早的旧址可以从福斯塔特小镇算起。公元641年,阿拉伯帝国开拓疆土的著名将领阿慕尔·本·阿斯率兵从西奈半岛攻占了尼罗河流域,在今天的开罗市南郊的福斯塔特安营扎寨,接着向北方和南方继续进兵,统辖了埃及的全境,把福斯塔特定为埃及的首府。公元643年,阿慕尔清真寺落成。这座清真寺是非洲最古老的一座清真寺,它的建成标志着埃及摆脱了拜占庭罗马帝国的控制,也标志着阿拉伯民族和伊斯兰教开始在埃及兴起。公元969年,法蒂玛王朝开始用“开罗”这个名称,在阿拉伯语里是“胜利”的意思。开罗的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物,许多是从那时起先后建立起来的。 200年后,开罗一度被十字军侵占,不久又被从叙利亚来的伊斯兰教传统的逊尼派的军队占领。逊尼派军队统帅萨拉丁在此建立了艾尤比德王朝,并进一步扩建开罗市。至1340年,古开罗达到了它的最盛期,当时有居民50万,已成为非洲、欧洲和中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当时,开罗在文化上又是伊斯兰教的传播中心,还设有专以教授伊斯兰教为主的爱资哈尔大学;在贸易方面是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开罗大多数建筑杰作都在这一时期建成,形成清真寺密布、尖塔如林的建筑群,故开罗还有“千塔之城”的雅号。 但不久,开罗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1348年,一场瘟疫夺走了大量生命;1498年葡萄牙人发现了从欧洲绕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新航线,打破了开罗原先独占的东西方香料贸易,开罗因此急剧衰落,最后连政权也丧失在土耳其人的手中。1517年开罗仅降为一个省会,1798年拿破仑攻陷开罗时,人口还不足30万。1801年土耳其人重新统治了开罗,1805年埃及归属土耳其的阿拉伯军队首领穆罕默德·阿里,因此他被指定是埃及的最高统帅。
非洲矿都”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 • 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市 (Kinshasa) 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中心。位于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马莱博湖南岸、扎伊河西岸,与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一水之隔。它一面临水,三面丘岭,恰似咽喉,扼守着刚果盆地的进出口,控制着全国的水陆运输。内地所有的公路、铁路和内河航道均汇集在这个咽喉地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全国也是中非地区最大的水陆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中心。 • 面积9965平方公里,人口约778. 6多万(2005年)。金沙萨市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带。全年分为两季,10月至次年5月为雨季,气温较高,多阵雨;6月至9月为旱季,较凉爽,多云少雨。 • 该市最初是一个小渔村,1881年比利时在此建殖民点,并以其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利奥波德维尔。1966年,前扎伊尔共和国政府将其更名为“金沙萨”。 • 金沙萨市分为四个大区,二十四个小区。在市西北角刚果河畔的恩加利埃马山上,座落着“大理石宫”(前总统官邸)和“非统城”(现总统府所在地);市中心有一座白色的雄伟建筑,就是由我国援建的“人民宫”,是会议和群众集会的中心,曾在此为老卡比拉遇刺举行宗教弥撒,许多外国元首和代表团前来吊唁。人民宫附近还有我援建的8万人座体育场。此外,市内还矗立着前议会大厦-“民族宫”(现为总统办公厅所在地)、矿业贸易大厦以及豪华的“大饭店”等主要建筑。“6月30日”(独立纪念日)大街是首都最宽敞、繁华的一条大道,高楼大厦林立,许多政府机构、银行、公司和商店集中在这里。城市地域功能明显,东部为商业区;中西部为行政和高级住宅区;东南部和西端为工业区;北部马莱博湖沿岸为港口区;南部老城区为普通居住区。附近的恩吉和金波科为该市的两座卫星城。 • 矿业大厦 • 金沙萨市曾被誉为“黑非洲的花城”,异树奇花种类繁多,市内片片葱绿,热带风光旖旎。高大挺拔的棕榈树、金光灿烂的凤凰树、殷红富丽的三角花树、纤秀玲珑的鸡蛋花树,五彩斑斓的紫串花、黄串花和红串花树以及香蕉、椰子、芒果等各种果树郁郁葱葱,花团锦簇,既美化了环境,又使城市充满了生机。但近几年由于受战乱的影响,经济萧条,该市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市容显得脏乱差。 • 刚果民主共和国拥有丰富的矿藏资源,钴、钽和锗的产量均居世界之首,锰、铜、锡、金、镉、锌等矿产也名列世界前茅,它还有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年产工业钻石1200万克拉,占世界一半左右。矿产品出口占国家预算收入的60%,在国家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其首都金沙萨素有“非洲矿都”的美誉。 • 该市主要工业有纺织、印染业以及一些加工产业。该市是大专院校集中地,全国最高学府-金沙萨大学就位于市南的昂巴山上。金沙萨是罗马天主教和基督教在非洲中部的活动中心,设有一个“基督教内部宗教派协会”。金沙萨还有许多研究机构,特别是热带疾病研究所闻名于世。 • 金沙萨市是全国水陆空交通枢纽,空中交通以恩吉利国际机场为中心构成全国航空网,可直达布鲁塞尔以及邻国;水上交通主要是刚果河航运,从金沙萨市北上可通北部和东部省份;陆上交通除公路外,有一条长约400公里的铁路与全国最大港口马塔迪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