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likes | 474 Views
企业流程管理. 主要议题. 一、流程概述 二、工作流程梳理 三、聚成企业流程管理 四、流程的分级 五、流程的设计 六、流程的描述 七、流程图绘制方法 八、总结. 一、流程概述. 1 、流程的概念: 一系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地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 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有用的输出的过程。 流程不只是简单的做事顺序。 单纯的一个活动或过程不是流程。 流程与活动的区别是:流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至少有两个以上动作。. 一、流程概述. 2 、什么是业务流程
E N D
主要议题 一、流程概述 二、工作流程梳理 三、聚成企业流程管理 四、流程的分级 五、流程的设计 六、流程的描述 七、流程图绘制方法 八、总结
一、流程概述 1、流程的概念: • 一系列相关的人类活动或操作,有意识地产生一种特定的结果。 • 流程是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有用的输出的过程。 • 流程不只是简单的做事顺序。 • 单纯的一个活动或过程不是流程。 • 流程与活动的区别是:流程是由一系列活动构成,至少有两个以上动作。
一、流程概述 2、什么是业务流程 • 业务流程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有序的工作活动,它有始点和终点,并有明确的输入和输出。 • 业务流程作为企业的一种活动方式,似乎是应该能够轻而易举地描述出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从表面上看,企业是以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的分工为基础来进行运作的。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企业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元,而非流程。 • 实际上,部门的分工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管理的方便而实行的,企业的绝大多数工作都是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来完成的。 • 这种通过合作来完成的工作过程就是业务流程。
一、流程概述 3、企业流程管理欠缺的表现 • 对外多点接触,横向缺乏协调,形成管理真空,客户不满; • 沟通渠道延长,无效环节多,沟通成本增加,导致时机延误; • 管理层次重叠,成员多,费用高; • 工作责任不清,高层忙于签字和事务性工作,无暇思考战略发展和管理; • “官本位”现象,中间层利益本位、部门间沟通不畅、协作性差,内耗大; • 人员的流失直接导致企业知识的流失; • 信息化管理工具运行不畅,不能充分发挥出对流程进行优化的作用;
二、工作流程梳理 • 为什么组织不协调?为什么推诿责任? 因为工作程序不清晰、职责界定不清晰。 • 为什么组织效能低? 因为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与目标不明确。 • 梳理流程的目的是什么? 构建企业各项经营工作的高速公路; 确定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与工作目标; 有利于构建岗位绩效、能力评价体系……
二、工作流程梳理 一、梳理工作流程的重要性 • 是指明和规范工作的指南 • 是提高组织效能的重要途径 • 是落实岗位责任和标准的基础 • 是岗位定编的重要依据 • 是评价岗位工作绩效的依据 • 是制定企业管理制度的前提
二、工作流程梳理 二、梳理工作流程的原则 • 与组织资源匹配 • 职责目标明确 • 可操控性 • 流程清晰
二、工作流程梳理 • 第一方面,对“事”的处理进行流程管理,完善信息沟通、表单传递和跟踪控制的职责。 • 第二方面,对“人”的工作进行流程管理,分清责任,落实职责、确保流程图的高效和顺畅。 • 如此,流程完成了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不断改进工作的功能。
二、工作流程梳理 三、梳理工作流程的步骤 1、建立企业工作流程模型 • 订单确定管理模块 分类管理、产能与交期确定、风险评审、下达任务 • 原材料供应管理模块 计划、供应商、价格、质量、交期 控制 • 生产计划管理模块 产品生产进程计划 生产实施计划调控制度 • 发货管理模块 预期交货信息、确认交货时间、装箱装车单、签收
二、工作流程梳理 2、确立关键控制点 • 参与控制的岗位 • 控制的内容 • 控制的要求 • 控制后处理
二、工作流程梳理 四、保障工作流程高效运行的途径 • 流程点对点关系清晰 • 工作点责任落实到岗 • 工作点的要求明确 • 对工作岗位督导措施明确 • 逐步形成管理制度
三、企业流程管理 流程管理是从流程出发,关注流程是否增值的一套管理体系。 流程管理的原则是: 简单、有效、易学习、可落地。
四、流程的分级 1、流程分级的主要工作内容 流程的分级是按照流程的分解层次进行的。一个复杂的流程可以根据需要进一步对其关键节点进行分析。 流程分级的主要工作是,依据流程总体规划得到企业一级流程,根据需要进一步分解为二级流程、三级流程。
四、流程的分级 2、流程分级的原则: 对于某个流程是否需要进一步进行分级,以及分级到何种程度,是根据对流程描述与理解的需要确定的。在进行流程分级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完整性原则:分级后的流程至少包括两项以上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构成一项完整的业务内容,它可以完成一项工作成果,或可以作为一项工作分配给某个岗位或部门(团队)。 (2)独立性原则:分级后的流程相对独立,不会和其他流程有较多的活动过程交叉;如果某分级后的两个流程客户和客户需要完全相同,则这两个流程应该合并。 (3)清晰性原则:进行分级后的流程可以满足客户的需要。 (4)必要性原则:分级后的流程有助于对上级流程的描述和理解,否则便没有必要。
五、流程的设计 1、流程设计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流程设计之前,首先要对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些企业关键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需要首先建立的流程,称之为 “ 关键流程 ”。
五、流程的设计 2、选择关键流程的原则 • 绩效的低下性:凡是目前工作效率较低,经济效益低的问题之处,都是流程设计的首选对象。 • 地位的重要性:单纯的低下绩效还不够,必须是在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 • 落实的可行性:这个流程的设计是否可以很容易地落实,执行后是否能够很快地见效。
五、流程的设计 3、选择关键流程的诊断程序 在找出关键流程之后,还要对关键流程进行诊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 识别流程的关键点:一个流程的存在,很可能就是其中一个或几个环节上存在问题,这些存在问题的环节,称之为关键点,(在流程图中称为节点)在进行流程诊断时,首先要识别关键点。 • 流程关键点的分析:经过对流程关键点的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以便采取对策,为流程设计提供依据。 除了对流程进行定性分析外,还要对流程进行量化的分析和规定,要有时间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概念。
六、流程的描述 为了将各流程的活动关系以及不同流程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述出来,一般采用绘制流程图的方法。 1、什么是流程图: 流程图是在产品开发生产过程中,为了发现受影响是谁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简言之,用图形描述工作程序和要求的一种工具。 2、流程图绘制的基本要求: (1)明确的活动和接口关系。 (2)各个活动所涉及到的部门或岗位。 (3)明确的工作步骤和时间顺序。 (4)各活动之间的主要信息联系。
七、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1、一般来说,企业流程图的绘制分为三级: 一级流程一般属于公司管理范围的流程图,如:公司主导业务流程图、公司战略规划流程图等。 二级流程图一般为部门级的流程图,如:技术开发流程图、计划管理流程图、员工管理流程图等。 三级流程图多为具体工作的流程图,如:招聘流程图、统计报表流程图、销售流程图等。 上述的分级举例不是绝对的,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 通常,流程图分到三级就可以了(要看一级流程图所规范的范围),各级流程图是环环相扣的,上一个级别流程图的节点,到下一个级别就可能演化成一个流程。
七、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2、流程图有很多种类型,一般都采用矩阵式流程图,这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流程图形式。 这种流程图分成纵、横两个方向,纵向表示工作的先后顺序,横向表示承担该项工作的部门或岗位。这样通过纵、横向两个方向的坐标,就可以表达流程的要求了,即解决了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谁来负责的问题了。 3、绘制流程图,一般有一些规定的标准符号。 4、绘制成一份流程图(无论多么标准)后,流程设计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制定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重要的是引入时间管理和结果管理的概念。
八、总结 流程管理的目标是构建优秀的企业流程 流程管理不是一个项目,是一个持续的行为,是一个体系 流程管理是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