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k likes | 1.46k Views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 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 概念: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 响的化学物 来源: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 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 存在形态: 气体 蒸气 烟( D < 0.1 m ) 雾
E N D
第一节 生产性毒物与 职业中毒
生产性毒物 概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对人体产生有害影 响的化学物 来源: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物、 半成品、成品、副产品、废弃物 存在形态: 气体 蒸气 烟(D < 0.1 m) 雾 粉尘(0.1 ~ 10 m ) 吸收:主要经呼吸道、皮肤 消化道意义不大 气溶胶
劳 动 者 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 生产性毒物 职 业 中 毒 劳动者在从事生产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
一、铅(lead, Pb) (一)理化特性 重金属,柔软,略带灰白色 比重11.3 熔点327℃ 沸点1525 ℃ 不溶于水,可溶于酸 铅 铅蒸气 铅烟 400-500℃ 氧化冷凝 Pb2O PbO Pb2O3 Pb3O4 密陀僧 黄丹 红丹 熔铅温度升高
(二)接触机会 1、工业生产: 铅锌矿开采及冶炼 蓄电池及颜料工业(熔铅、制粉) 含铅油漆生产与使用 制造电缆、铅管 铅化合物的使用和生产(制药、汽油防爆剂、塑料稳定剂) 电力与电子行业(保险丝、含铅焊锡、电子显像管) 2、日常生活: 铅壶烫酒 滥用含铅药物 误食铅化合物污染的食物
(三)毒理 1、吸收 肺泡弥散作用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铅 呼吸道 血循环 40% 门静脉 消化道 肝 胆汁 肠 粪便 (5~10%) 肠肝循环 皮肤 铅的无机化合物 × 四乙基铅√
(三)毒理 可溶性磷酸氢铅 血浆蛋白结合铅 2、分布 90%与红细胞结合 10%血浆 铅 血循环 软组织 肝、肾、脾、肺 不溶性磷酸铅[Pb3(PO4)2] 骨(90~95%) 毛发 牙齿 初期 后期 内环境变化 骨铅 血铅[Pb3(PO4)2] [PbHPO4] 缺钙、感染、饮酒、 外伤、服用酸碱药物
(三)毒理 3、排泄 主要途径:肾脏 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生物半衰期:5-10年 胎盘 胎儿 母体 婴儿 乳汁
(三)毒理 4、毒作用机理 (1)血液系统 卟啉代谢障碍 其它: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骨 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 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 红细胞增多。
(三)毒理 4、毒作用机理 (2)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失调 →一系列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作用于神经鞘细胞 → 节段性脱髓鞘→ 垂腕
(三)毒理 4、毒作用机理 (3)消化系统 肠壁平滑肌痉挛 →腹绞痛 (4)血管 小动脉壁平滑肌痉挛 → 暂性性高血压、铅面容、眼底 动脉痉挛、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5)肾脏 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与磷酸化作用 →肾功能异常 (氨基酸尿、葡萄糖尿、磷酸盐尿)
(四)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 多为非职业因素所致 由消化道摄入引起 表现: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 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
(四)临床表现 (2)慢性中毒 1)神经系统 中毒性类神经征 头痛、乏力、肌肉关节酸痛、失眠、食欲不振 周围神经病 感觉型:肢端麻木、感觉障碍 运动型:伸肌无力、握力下降 混合型: 铅中毒性脑病 癫痫样发作、精神障碍、脑神经受损相应症状
(四)临床表现 (2)慢性中毒 2)消化系统 常见症状: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 腹胀、腹隐痛、腹泻与便秘交替 铅线(lead line): 铅绞痛(lead colic): 是慢性中毒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
(四)临床表现 (2)慢性中毒 3)血液和造血系统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 4)其它 肾脏:慢性间质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 红细胞、管型 女性:月经不调、流产、早产 婴儿:母源性铅中毒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诊断依据: ①职业史 ② 临床症状(神经、消化、造血) 及实验室检查 ③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诊断分级:观察对象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六)治疗 1、驱铅治疗: ①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静脉注射 注意 “过络合综合症”:与体内钙锌等络合 疲劳、乏力和食欲不振等症状 ② 二巯基丁二酸钠:静脉注射 ③ 二巯基丁二酸胶囊:口服 2、一般治疗 3、对症治疗:葡萄糖酸钙、阿托品(缓解铅绞痛的疼痛)
二、汞(mercury, Hg) (一)理化特性 水银,银白色液态金属 熔点-38.7℃ 沸点357 ℃ 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可溶于硝酸、类脂质 汞+金+银→汞齐 自然界中以HgS的形式存在 常温下可蒸发,易吸附——持续污染 表面张力大、溅落后的小汞珠,增加蒸发的表面积
(二)接触机会 1、工业生产: 汞矿开采及冶炼 含汞仪器、仪表、电气器材制造或维修 (水银温度计、气压计、汞整流器、荧光灯、石英灯) 化学工业:阴极、电解食盐生成烧碱和Cl2 冶金工业:汞齐法提炼金、银 口腔医学:银汞合金填料充填龋齿 军工生产:发爆剂(雷汞) 照相、药物制造 2、日常生活: 滥用含汞偏方
(三)毒理 1、吸收 高度弥散性 高度脂溶性 汞 呼吸道 血循环 肺泡壁(75%) 消化道 极少,约为摄入量的0.01% 皮肤 约为呼吸道摄入量的1%
(三)毒理 2、分布 汞 与血浆蛋白结合 血循环 全身各器官 向肾脏集中 其次是肝、心、 中枢神经系统 初期 数小时后 汞硫蛋白 汞+金属硫蛋白 近曲小管 上皮细胞 金属硫蛋白与汞结合而耗尽时,汞开始对肾脏产生毒性
(三)毒理 3、排泄 主要途径:肾脏 →尿(70%) 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粪便、 月经 生物半衰期:60天 胎盘 母体 胎儿 血脑屏障
(三)毒理 含硫、氧、氮的基团 巯基、羰基、羧基、羟基、氨基 4、毒作用机理 电子供体基团 酶 酶失活 共价结合 Hg-SH反应是汞产 生毒作用的基础 Hg2+(高度亲电子性) 共价结合 生物活 性物质 生物活性物质失活 电子供体基团
(四)临床表现 (1)慢性中毒 脑衰弱综合征(易兴奋症) 大脑皮层抑制减弱,皮层兴奋性相对增高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多梦、恶梦 烦躁易怒、情绪不稳、头肿胀、全身不适 精神不振、嗜睡、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降低 既兴奋、又易疲劳,伴有轻度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四)临床表现 震颤:神经性肌肉震颤 1. 细微震颤(眼睑、舌、手指) → 粗大震颤(腕、上肢、下肢) 2. 意向性震颤:集中注意力做精细动作时明显 安静或睡眠时消失 3. 可伴有头部震颤和运动失调 4. 动作迟缓、全身震颤、步态不稳、类似帕金森症,后期出现幻觉和痴呆
(四)临床表现 口腔-牙龈炎 流涎、牙龈酸痛、红肿、压痛,溢脓、易出血、 牙齿松动或脱落、 口腔粘膜、舌肿胀及溃疡 汞线:
(四)临床表现 (2)急性中毒 短时内吸入汞蒸气 神经系统及全身症状:头痛、头昏、乏力、失眠、多梦、发热 口腔-牙龈炎:流涎、口内金属味、牙龈红肿酸痛、糜烂出血 急性胃肠炎 汞毒性皮炎 间质性肺炎 尿蛋白、红细胞、管型 口服汞盐 急性腐蚀性胃肠炎; 汞毒性肾炎 急性口腔-牙龈炎; 急性肾衰
(五)诊断及处理原则 诊断依据: ①职业史 ② 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 ③ 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诊断分级:观察对象 轻度中毒 中度中毒 重度中毒
(六)治疗 1、巯基络合剂: 作用:保护巯基酶; 竞争性争夺与巯基酶结合的Hg2+,恢复酶活性 药物: ① 二巯基丙磺酸钠:肌肉注射 ② 二巯基丁二酸钠:静脉注射 ③ 二巯基丁二酸:口服 2、一般治疗 3、对症治疗:口服汞盐者不应洗胃 迅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活性炭吸附 使汞与蛋白质结合,保护被腐蚀的胃壁
有机溶剂----苯(benzene, C6H6) (一)理化特性 无色透明、特殊芳香味的液体 沸点80.1℃,易挥发 蒸气比重2.77 易燃,燃点为562.22℃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氯仿、乙醚、 汽油、丙酮、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二)接触机会 苯的制造 焦炉气(煤焦油)的提炼、石油催化重整 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酚、药物、农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 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 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 油墨、油漆、树脂、粘胶剂、人造革、生药 浸渍、提取、重结晶
(三)毒理 1、吸收 苯 呼吸道(蒸气) 血循环 消化道 完全,但职业意义不大 皮肤 少量吸收
(三)毒理 2、分布 大脑 血液 肾上腺 一次性吸入高浓度苯 骨髓(血液浓度的20倍) 脑 神经系统 苯在体内的蓄积 (富含类脂质的组织)
(三)毒理 CO2 +H2O 3、排泄 呼气中苯含量反映接触苯程度 粘糠酸 邻苯二酚 对苯二酚 酚 50% 氧化 苯 呼吸道 环氧化苯 40%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 硫酸根 葡萄糖醛酸 苯基硫醚氨酸 尿 尿酚量(3h)反映近期体内苯吸收情况(>10mg/L)
(三)毒理 4、毒作用机理 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亲脂性) 慢性中毒:造血系统损害(酚类) 以骨髓为靶部位 抑制核分裂(多能干细胞、造血细胞) 细胞毒作用(核浓缩、毒性颗粒、空泡) 抑制巨噬细胞合成细胞因子 髓样、淋巴样细胞分化(IL-1↓) 未成熟造血祖细胞凋亡 与GSH、蛋白质、RNA、DNA共价结合 酶活性降低、多种细胞系受损 诱发氧化应激、细胞突变、凋亡 外周血细胞、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姐妹染色单体 交换、含微核多染红细胞增加
(四)临床表现 1. 急性中毒: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所致 症状: 轻度:呈醉酒状,有头晕、头痛、兴奋、步态蹒跚 中度:恶心、呕吐、神志恍惚、抽搐、脉细、 呼吸浅表、血压下降等 重度: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 实验室检查:WBC先高后低 呼气苯、尿酚、血苯增高
(四)临床表现 2. 慢性中毒:造血功能异常 中毒性类神经症:早期 造血系统损害: ① WBC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相对↑ ② 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空泡、破碎细胞 ③血小板减少 ,皮肤、粘膜出血及紫癜,出血时 间延长,女性月经增多 ④全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 ⑤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 皮肤接触 脱脂→干燥、脱屑、皲裂,过敏性湿疹
(五)诊断 1.急性苯中毒: 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 头晕、头痛、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中枢神经功能的改变 2.慢性苯中毒: 职业史 临床表现 (造血抑制) 作业环境调查, 现场空气中苯浓度测定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象改变
(六)治疗 1.急性苯中毒: 转移→清洗→保暖 葡萄糖醛酸、VC:辅助解毒 忌用肾上腺素 2.慢性苯中毒: 恢复已受损的造血功能 给予相应支持对症治疗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NH2)或硝基(NO2)取代,形成芳香族氨基或硝基化合物 最基本的化合物: 苯胺(C6H5-NH2) 硝基苯(C6H5-NO2) -NH2 -NO2 卤素 H H H 烷基
(一)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 沸点高,挥发性低的固体/液体, 难溶或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油漆、印刷、香料、染料、农药、 炸药、橡胶、塑料、合成树脂、合成 纤维、油墨工业等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1、吸收及排泄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皮肤 (脂溶性) 消化道 (职业意义不大) 呼吸道 (粉尘/蒸气) 苯胺 硝基苯 氧化 还原 对氨基酚 苯胲 苯醌亚胺 尿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2、毒作用机理 (1)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MeHb) Hb 对氯硝基苯 对氨基苯酚 苯肼 硝化甘油 苯胺 硝基苯 直接氧化作用 间接氧化作用 MeHb Fe2+→Fe3+ 失去携氧能力 Fe2+与氧亲和力增高 氧不易释放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2、毒作用机理 (2)溶血作用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 苯基羟胺 作用于珠蛋白分子中的 -SH引起蛋白变形沉淀 消耗RBC膜上GSH 溶血 赫恩小体(Heinz body)
(二)毒理和毒作用表现 2、毒作用机理 (3)肝脏毒性 直接作用 中毒性肝病(TNT) 继发损伤 继发性肝损伤(大量溶血导致 Hb及其分解产物沉积于肝脏) (4)泌尿系统损害 直接作用 蛋白尿、血尿、少尿、尿闭 继发损伤 大量溶血导致RBC破坏产物 (Hb、胆色素)沉积于肾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