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likes | 993 Views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 学习目标 】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货币制度基本内容,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及作用。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构成。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征。了解和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和类型。.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节 国际货币制度.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概念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一)国际货币市场 (二)国际资本市场.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国际交易的场所。
E N D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货币制度基本内容,国际金融机构的类型及作用。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及构成。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和特征。了解和掌握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和类型。 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 第二节国际金融机构 第三节国际资本流动 第四节国际货币制度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概念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一)国际货币市场 (二)国际资本市场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一、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资产国际交易的场所。 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国际金融市场指进行各种国际金融业务的场所,有时又称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等。 狭义的国际金融市场主要是指离岸金融市场,即非居民间从事国际金融交易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以非居民为交易主体,资金来源于所在国的非居民或来自于国外的外币资金。
国际金融市场的特点 (1)主要是无形市场,也有有形市场。 (2)通过现代化电讯网络开展业务。 (3)一般发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或者非居民和非居民之间。 (4)机构众多、复杂,世界范围。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1.国际货币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是国际短期货币金融资产进行交换的场所。 在这个市场上,资金暂时盈余的单位与赤字单位相互满足需求:一方面,该市场为短期资金的需求单位提供了从隔夜到一年的各种短期资金;另一方面,一些希望利用暂时闲置的资金获取收益的资金持有人获得了投资的渠道。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1.国际货币市场 国际货币市场的代表——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美元市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欧洲美元市场上交易的贷币种类增加,地理位置扩大到亚洲的新加坡、中国香港,欧洲美元市场便演变为欧洲货币市场。进入80年代,广义的欧洲货币市场形成。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1.国际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经营特点: (1)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制,是由现代通信网络联系而成的全球性市场(如伦敦、纽约、东京等)。 (2)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极其活跃。 (3)由于是从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货,故而管制较少,交易自由。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2.国际资本市场 (1)信贷市场 政府机构(包括国际经济组织)和跨国银行向客户提供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政府贷款的基本特征是期限长、利率低、附带条件,属于一种约束性贷款;银行贷款一般是一种无约束贷款,贷利率视市场行情和借款人的信誉而定。 对于数额比较巨大的贷款,银行一般为分散风险而采取联合(银团)贷款或辛迪加贷款方式。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 国际金融市场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 2.国际资本市场 (2)证券市场 证券市场主要由债券业务构成。债券发行人包括政府机构、国际组织、企业、公司或银行。大多数债券的发行都由银行或证券商作为中介。 (3)其他市场 主要包括从事外汇买卖的国际外汇市场、从事黄金实物和期权交易的世界黄金市场,以及风险情况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市场。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IMF WB 其他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1.概念 国际金融机构是指从事国际性金融管理及国际间融资业务的超国家性质的组织机构。它的成员通常由参加政府或政府机构组成,是一种政府间的金融合作组织。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金融机构,是1930年在瑞士巴塞尔成立的国际清算银行。二战后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45年)及世界银行(1945年)、国际金融公司(1956年)、国际开发协会(1960年)。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2.国际金融机构类型 (1)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其成员来自世界的大多数国家。 (2)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欧洲投资银行、阿拉伯非洲经济开发银行以及欧洲中央银行,其成员由一定区域内的国家组成。 (3)半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如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其成员主要由某一区域内的国家组成,同时也吸收部分区域外的国家参加。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一、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3.国际金融机构的作用 (1)组织商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中的重大事项,协调各 国间的行动; (2)提供短期融资、缓解有关国家的国际收支困难,稳定 汇率; (3)提供长期贷款,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 成立于1945年12月的政府间的国际金融机构,是最重要的、具有企业经营性质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之一。其总部设在华盛顿,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其成员由各会员国中央银行行长或财政部长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英美两国权力斗争的结果,表明了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资金来源主要由会员国认缴的基金份额、借入资金和信托基金构成。主要业务是以发放贷款方式向会员国融资,贷款对象仅限于会员国政府。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 宗旨: (1)促进会员国在国际货币问题上的协商与合作; (2)促进国际贸易的扩大与平衡发展,以利于会员国的经 济成长; (3)促进汇率的稳定,维持国际外汇市场的秩序; (4)协助会员国建立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消除妨碍世界 贸易发展的外汇管制; (5)为会员国融资,协助会员国克服国际收支困难。
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具有一定的条件性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贷款具有一定的条件性 1.财政政策方面:要求该国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 2.金融政策方面: 3.外债政策方面:对外债最高限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划向冰岛提供援助贷款 冰岛政府2008年10月24日宣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帮助冰岛抵御金融危机,计划向冰岛提供20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冰岛政府也在当天发表声明说,政府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代表团达成了一个总额为20亿美元的“全面稳定计划”。 目前代表团将返回华盛顿寻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层批准这一计划,冰岛政府对该计划获得批准抱有信心。一旦计划被批准,冰岛将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委员会立即获得8.33亿美元的贷款,以抵御金融危机对冰岛经济造成的威胁。
IMF贷款有条件,韩国各界对政府签约普遍不满 韩国各界对政府几乎答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所有条件而得到5 5 0 亿美元的援助贷款反应强烈,甚至报纸称双方签署协议的1997年12月3 日是“国耻日”。 韩国许多百姓不理解。他们说,韩国是亚洲和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曾经创造出“汉江奇迹”。而且几周前高级官员们还说韩国宏观经济是安全健康的。 IMF要求韩国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金融界人士说,协议将迫使韩国金融机构在没有政府帮助的情况下与拥有巨大资本和先进金融手段的外国对手竞争,一旦外国大量寻求短期利润的投机性游资流入韩国,韩国的金融市场就会被搅乱。
IMF要求韩国政府改善对大企业财团的管理,这使得各大财团愤怒。韩国大财团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增长,现在它们遇到了经济困难,政府应该振兴这些大企业,而不是削弱或取消它们,发达国家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削弱韩国的半导体、汽车、造船等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IMF要求韩国政府改善对大企业财团的管理,这使得各大财团愤怒。韩国大财团推动了韩国经济的增长,现在它们遇到了经济困难,政府应该振兴这些大企业,而不是削弱或取消它们,发达国家希望利用这个机会,削弱韩国的半导体、汽车、造船等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IMF还提出减少政策性货款,及其提高贷款利率来降低经济增长率,这些措施也向韩国的中、小企业吹来一丝凉风,使中、小企业雪上加霜。有关方面说,今年韩国已有1 5 0 0 0 余家公司破产,而协议签署后的明年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2.世界银行World Bank Group 是世界上最大的开发援助机构和国外信贷机构。 组成机构:世界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 成立于1945年,是最重要的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之一。 其成员国须具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的资格。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紧密联系,密切配合。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2.世界银行 世界银行集团:由世界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国际开发协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共同组成,以协调相互的行动。 主要任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开发性贷款,资助其兴办特定的长期建设项目,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世界银行的组织机构及运作与国际基金组织相似,贷款对象限于会员国,只向会员国政府或由政府、中央银行担保的机构贷款。
维持国际经济秩序的三大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集团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3.其他国际金融机构 (1)国际清算银行。成立于1930年,总行设在瑞士的巴塞尔。该行是以欧洲国家中央银行为主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建行目的是在国际清算中更多地充当受托人或代理人,为各国中央银行提供清算和其他业务服务,并成为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中心及国际金融领域合作的论坛。 (2)亚洲开发银行。成立于1966年12月,行址设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成员国来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称为本地区成员国,来自欧洲和北美的少数国家称为非本地成员国。宗旨是通过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赠款,促进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二、重要的国际金融机构 3.其他国际金融机构 (3)非洲开发银行,由非洲国家合办的互助性、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1996年7月开业,行址设在科特迪瓦的阿比让。宗旨是通过普通业务贷款和特别业务贷款,促进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4)泛美开发银行,1960年10月开业,行址设在美国华盛顿。该行是由拉美国家、一些西方国家,日本和南斯拉夫等合办的区域性国际金融组织。宗旨是促进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概念和分类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四、中国利用外资 五、中国的海外投资 六、热钱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概念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既可以指货币形态资金的国际间转移,也可以指生产要素(或实物资本如设备、技术、劳动力等)的国际转移,统计上一般将实物资本折成货币价值来计量。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一、概念 国际资本流动种类: 长期资本流动 期限 短期资本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 国际金融投资 方式 其他国际投资 私人资本流动 资本所有者的性质 官方资本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取得或拥有外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特征的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取得或拥有外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特征的投资。 从投资者是否新投资创办企业的角度,可分为新建方式(绿地投资)和并购方式(兼并和收购)。 从投资者对外投资的参与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合资企业、合作企业、独资企业三种形式。 国际间接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为形式,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的跨国投资,即在国际债券市场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投资活动。 分类:国际股票投资和国际债券投资。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二、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 1.追逐利润 2.资本需求 3.防范风险 4.降低生产成本
第十章 国际金融体系 第三节 国际资本流动 三、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 1.国际资本的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生产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并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2.国际资本投资主体多元化。 3.以证券投资为主的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如跨国的股票投资。 4.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使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并购、重组更活跃,高潮迭起。 5.从行业分布来看,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领域是外资投资热点;从地区分布来看,亚太地区是资本流动的重点。
四、中国利用外资——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406家,同比增长16.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57.35亿美元,同比增长17.44%。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同比下降14.8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同比下降2.56%。 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514家,同比下降27.3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3.95亿美元,同比增长23.58%。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7888家,同比下降8.6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 2006年 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
(一)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1直接利用外资 2借用外国贷款 3国际证券融资 4其他形式,如BOT(build—operate—transfer)
(二)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特点 1投资方式: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合营企业。 2区域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3产业分布:继续向制造业集中。 4资金来源:港澳台和亚洲国家为主。 5互利共赢:中国已成为跨国公司获取利润的重要来源。
(三)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原因 第一,中国市场巨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第二,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劳动力资源丰富,低成本仍将是中国在较长期内的竞争优势 第三,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投资硬环境良好 第四,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了稳定的、可预见的投资软环境
(四)中国利用外资的未来走向 “继续积极有效利用外资”,作为“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重要内容,已经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这是中国政府发出的一个重要信息,表明中国将继续保持吸收外资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欢迎外商来华投资,同时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第一,服务业是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 第二,高新技术领域是利用外资着力推进的重点 第三,我国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将成为新一轮投资的热土 第四,国企改革步伐加快,外资参与机会难得
五、中国的海外投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表示,中国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参与全球市场的投资,才能减轻在国内配置资源引起的投资过热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徐林总结了中国海外投资的几个特征: 1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增长迅速,但总体起步较晚 2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投资的比例进一步提高 3对外投资的国别和行业的分布更加广泛 4投资主体更加多样化,民营企业的比重逐步上升 5对外投资的风险在增大,风险管理的能力不足
三十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少儿学步、可圈可点 走到今日、实属不易 学费很贵、还要再交 世界轮回,也就这样
中企海外投资加速 •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形式日趋多样。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扩展。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电信、家电、石油、汽车、资源等领域。 • 国内时机:经济增长、人民币升值、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失衡、中小企业产能过剩 • 国外市场抛橄榄枝:中国企业的蓬勃活力以及优质的增长潜力使其成为外国市场眼中的“香饽饽”。
六、热 钱 1.什么是热钱? 2.热钱有何特征? 3.热钱为什么流入中国? 4.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 5.热钱流入有哪些影响? 6. 如何应对热钱的流入?
如何甄别热钱以及确定热钱的数目大小,绝非易事。如何甄别热钱以及确定热钱的数目大小,绝非易事。 据有关专家计算,2005年底,在我国境内的“热钱”超过3200亿美元,2006年底和2007年底分别为4000亿美元和5000亿美元。2008年6月,社科院某些专家利用经济学模型,计算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已高达1.75万亿美元。 据估计,从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热钱平均为每年25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同期外汇储备的9%。
1.概念 热钱(Hot Money),又称游资(Refugee Capital)或叫投机性短期资本,只为追求最高报酬以最低风险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外汇储备增加量 - 外商直接投资 - 贸易顺差 = 热钱 热钱与正当投资的最大分别是热钱的根本目的在于投机盈利,而不是制造就业、商品或服务。
2.特征 1)高收益性与风险性 追求高收益是热钱在全球金融市场运动的最终目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因而热钱赚取的是高风险利润。 2)高信息化与敏感性 热钱对一国、一地区或世界经济金融现状和趋势,对各个金融市场汇差、利差和各种价格差,对有关国家经济政策等高度敏感,并能迅速做出反映。 3)高流动性与短期性 有钱可赚它们便迅速进入,风险加大则瞬间逃离。 4)高虚拟性与投机性 热钱的投资既不创造就业,也不提供服务
3.热钱为什么流入中国? 一般国际热钱流向两个热源:短期利率正处在高位,或还在走高;短期间内汇率蓄势待发,正要升值。 只要中国符合以上条件热钱就会流入:升值或加息。 具体原因:中国经济正起飞,资产价格上涨预期大;人们收入增长,人口多市场潜力大; 人民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币值更稳定。
4.热钱进入中国的渠道? (1)经常账户。国内企业与国外投资者通过虚高报价、预收货款、伪造合同等方式,把境外资金引入国内 。 (2)资本项目流入中国。境外投资者可以购买B股;还可 “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投资项目”等理由申请增资,资金进来后则游走他处套利。 (3)地下钱庄是外资进出最为快捷的方式。热钱通过正规途径进入一国市场很难,地下钱庄就是在境外存入一笔资金,入境后换成本币而它从中抽取一定费用的组织。
(4)“合法”漏洞。 内地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 借道香港,利用两地经济安排间接进入,如香港每人每天2万美元的兑换额度,并可每天向内地汇款8万元; “赡家款”即海外华侨对国内亲属的汇款。这几年这个数字大幅增加,相当多的热钱是通过这种渠道进入中国。 (5)入境走私。如出入境双牌车私带现金,渔民渔船私带现金,个人出入境夹带现金。2006年以来,一些企业拓展业务成了变相的”地下钱庄”,大批量帮别人夹带现金。
5.热钱流入有哪些影响? 股票市场 房地产 热钱流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货币政策 金融安全
热钱致使楼市价格虚高,扭曲了房地产的供给结构,带动了二、三线城市楼市价格连锁性的提高,使整个中地产行业的泡沫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明显的“效用失真”问题,一旦泡沫破裂,热钱便会抽离,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危机甚至是国家金融危机。热钱致使楼市价格虚高,扭曲了房地产的供给结构,带动了二、三线城市楼市价格连锁性的提高,使整个中地产行业的泡沫越来越大。进而导致明显的“效用失真”问题,一旦泡沫破裂,热钱便会抽离,从而导致房地产行业的危机甚至是国家金融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