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likes | 452 Views
台灣原住民. 作者 : 黃仕宇 班級 :707 座號 :17. 目錄. 阿美族 2. 泰雅族 3. 鄒族 4. 布農族 5. 魯凱族 6. 賽夏族 7. 排灣族 8. 卑南族 9. 邵族 10. 葛瑪蘭族 11. 達悟族. 阿美族. 人口約 14 萬人 分布屏東恆春半島、花蓮北部之奇萊山、台東 信仰多神 . 能歌善舞,所有山地歌舞都出自雅美族。. 泰雅族.
E N D
台灣原住民 作者:黃仕宇 班級:707 座號:17
目錄 阿美族 2. 泰雅族3. 鄒族 4. 布農族 5. 魯凱族 6. 賽夏族 7. 排灣族 8. 卑南族 9. 邵族 10. 葛瑪蘭族 11. 達悟族
阿美族 人口約14 萬人 分布屏東恆春半島、花蓮北部之奇萊山、台東 信仰多神 . 能歌善舞,所有山地歌舞都出自雅美族。
泰雅族 人口約九萬多人 居住於台灣中、北部山區,包括埔里至花蓮以北的地區泰雅族在傳統服飾上以織布的精巧來評定婦女的社會地位與才能。
鄒族 總人口約七千多人勢力範圍以嘉義吳鳳鄉至阿里山一帶為主,北至玉山南麓,南達高雄桃源鄉境內北鄒與南鄒在語言、服飾、社會組織上皆大同小異,只有祭典完全不同。
布農族 人口約四萬餘人,居住於中央山脈兩側,在海拔1000~2000公尺之間,是典型的高山民族。分布地區北起南投萬大,南至高雄荖濃溪流域,東越中央山脈至山腰地帶,西與曹族為鄰;約當南投仁愛、信義東至花蓮、南至高雄及台東山區一帶。其器物以月桃、竹、籐為主材料。口簧琴為其特殊樂器,其八部合音在原住民族群當中最具特色。
魯凱族 魯凱族分佈於排灣族之北,包括濁口溪、隘寮南北溪、大南溪流域的山區,人口約一萬餘人,行政區上約當台東縣卑南鄉、屏東縣霧台鄉及高雄縣茂林鄉。魯凱族服飾的式樣、色彩與排灣族大同小異,但以百合花飾的佩戴最為特殊。就女子而言,百合花代表了貞潔;就男子而言,則代表善於狩獵的勇士。陶壺、百步蛇紋、蝴蝶紋都是族人常用的圖案。現在衣服的圖案上。
賽夏族 以矮靈祭聞名的賽夏族,最盛時期勢力曾北達大嵙崁溪、南至大安溪,東曾拓展至大壩尖山一帶,但在泰雅族人的強大壓力下,逐漸被迫退居至新竹五峰鄉到苗栗南庄等山腰地帶,人口僅約七千餘人。色彩以紅、白兩色為主,其中外敞長衣多為祭典時穿著,在衣服的背面夾織精美的菱形紋飾,另外腕飾、足飾均以貝珠為材料,與泰雅族相同。
排灣族 主要分佈於中央山脈南段,從武洛溪上游的大母母山到恆春半島東南方的山區和海岸地區,也就是今天屏東縣的八個山地鄉與台東縣大武、太麻里鄉一帶;人口約六萬多人。排灣族社會階級分明,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平民四個階級。刺繡的色彩以橙、黃、綠為主色。倒是南部排灣族有黑、紅兩種色彩為主,並以貼布繡的方式表現,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十字繡或一字繡。大致說來,排灣族服飾的織繡是建基在嚴格的貴族制度下的工藝產物。
卑南族 根據地在台東平原的卑南與知本一帶,人口約一萬餘人卑南族的女子服色白、黑色上衣加上刺繡精美的胸兜,配上刺繡的裙子及綁腿為主。男子則以藍、黑、白色的上衣加上刺繡的綁腿褲,年長者則穿佈滿菱形紋飾、紅色為主的無肩短上衣。
邵族 現今大部分的邵族人住在日月潭畔的日月村,少部分原來屬頭社系統的邵族人則住在(南投縣)水里鄉頂崁村的大平林,兩地加起來的總人口數是二百八十三人,可以說是全世界最袖珍的民族。色彩以深、淺褐色、藍、灰及黑色為多。族人大多以鹿或兔皮揉製而成的軟皮帽為頭飾,另以額帶從額頭上繞而束之或繫於帽子上。女子服飾則包括有與布農族女子相似的頭巾,過去以黑棉布為之,現在則以布條或黑布為底做成額飾,上縫亮片與珍珠,在耳鬢有小珠子流蘇掛,綁帶則繫於後腦。
葛瑪蘭族 花蓮的新社、立德、佳里宛,以及台東大峰峰、樟原,是現今花東地區噶瑪蘭族人較集中、文化保存最完整的部落,人口約有1705人。如深沉哀怨的歌謠舞蹈及別具特色的香蕉絲織布........等,還建構出相關的族群識別圖騰 (如大葉山欖gasop等)。這些努力在在都凝聚了分散各地族人的向心力,也使得噶瑪蘭族文化得以永遠傳承,並被社會大眾所重視。
達悟族 居住於台東外海49海哩的蘭嶼島、人口約四千人的達悟族以織布或椰鬚、籐等製作。平常男子著無袖、無領短背心,配合丁字褲;女子則斜繫手織大方巾,配上短裙,所有手織衣物均以白色為底,黑、藍相間的色彩。另外不同材質、各種式樣的禮帽則在不同場合或盛大祭典時配戴。
心得感想 我覺得做這個報告非常ㄉ辛苦
相關資料 http://ipcm.tainan.gov.tw/C-Yami.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