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46 Views
第八章 因特网应用技术. 韩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余晓春. 本章主要内容. 8.1 因特网介绍 8.2 WWW 万维网 8.3 FTP 文件传输协议 8.4 DNS 8.5 电子邮件. 8.1 因特网介绍. 8.1.1 因特网的由来与发展 Internet 源于美国,它的前身是只连接了 4 台主机的 ARPANET 。 随着 TCP/IP 协议的广泛应用,从而诞生了真正的 Internet 。 WWW 使 Internet 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8.1.2 中国的因特网
E N D
第八章 因特网应用技术 韩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余晓春
本章主要内容 • 8.1 因特网介绍 • 8.2 WWW万维网 • 8.3 FTP文件传输协议 • 8.4 DNS • 8.5 电子邮件
8.1 因特网介绍 • 8.1.1 因特网的由来与发展 • Internet源于美国,它的前身是只连接了4台主机的ARPANET。 • 随着TCP/IP协议的广泛应用,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ternet。 • WWW使Internet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8.1.2 中国的因特网 • 我国第一次与国外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通信始于1983年。1983年,中国高能物理研究所(IHEP)通过商用电话线,与美国建立了电子通信连接,实现了两个结点间电子邮件的传输。从此拉开了中国Internet的帷幕。 • 当前中国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得非常快,几乎每个月都有新的发展,建网和网络管理的经验也积累了不少,但在网络的信息服务,网络的更普遍、更深入和更规范的应用,以及网络的安全性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8.2 WWW万维网 • 8.2.1 WWW概述 • 万维网并不是指一种特殊的计算机网络,而是INTERNET提供的一种信息检索手段。 • WWW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信息组织方式,超媒体文档是用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实现的;网络上的文档资源用统一资源定位器URL标识,这样,每个文档在INTERNET的范围内应具有唯一的URL;数据的传送遵守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8.2.2 超文本和超媒体 • 超文本在文本中包含了与其它文本的链接,这样将菜单集成于文本信息之中,是一种集成化菜单系统。 • 超媒体进一步扩展了超文本所链接的信息类型,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甚至可以播放一段动画。 • 因为习惯上的问题,目前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界限已经很模糊,通常所指的超文本一般也包括超媒体的概念。
8.2.3 URL和信息定位 URL的一般形式为: 访问方式://<用户名>:<口令>@ <主机名>:<端口号>/<路径>。 其中,除了访问方式和主机名必要外,其它都可以省略。
8.2.4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 HTML的语句由标记符(Tag)和属性(Attribute)所组成,浏览器只要看到HTML文件的标记符和属性,就可以将它解释成网页。 纯HTML语言文件一定要以纯文本方式保存,因为浏览器只认识纯文本的文件,并且文件名要以*.HTML或*.HTM形式。
8.2.5 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 HTTP协议规定了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请求和响应的交互过程必须遵守的规则。 HTTP服务器的80的TCP端口80始终处于监听状态,以便发现是否有浏览器向它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一旦监听到连接建立请求,并建立了TCP连接后,浏览器就向服务器发出浏览某个页面的请求,服务器查找到该页面后,就返回所请求的页面作为响应。通信结束,释放TCP连接。
8.3 FTP文件传输协议 • 8.3.1 远程登录 • 远程登录(Telnet)是Internet提供的最基本信息服务之一。 • Internet用户的远程登录,是在远程终端协议Telnet的支持下,用户使用Telnet命令使自己的计算机暂时成为远程计算机的一个终端的过程。一旦用户成功地实现了远程登录,用户使用的计算机就好似一台与对方计算机直接联接的本地终端那样进行工作。在这种联接过程中,用户使用的设备可以是一台真正的终端,或者是运行相应终端仿真程序的计算机。
8.3.2 FTP概述 • 文件传送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Internet文件传送的基础。通过该协议,用户可以将文件从一台计算机上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并保证其传输可靠性。 • FTP是一种实时联机服务,工作时首先要登录。 • FTP采用客户/服务器系统。
8.3.3 FTP的工作过程 • 客户端发起通信,请求与服务器的端口21建立TCP连接,客户端的端口号为1024-65535中的一个随机数。该连接用于发送和接收FTP控制信息,所以又称为控制连接。 • 当需要传输数据时,客户端再打开连接服务器端口20的第二个端口,建立另一个连接。服务器的端口20只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只在传输数据时打开,在传输结束时关闭。该连接称为数据连接。每一次开始传输数据时,客户端都会建立一个新数据连接,在该次数据传输结束时立即释放。
8.4 DNS • 8.4.1 DNS概述 • DNS 的全称是 Domain Name System(或 Service)。使用DNS的实质就是通过使用对用户友好的,便于记忆的主机名字来间接地使用IP地址进行通信。在通信的过程中,主机名字到IP地址的转换就是DNS的工作内容。
8.4.2 HOSTS文件 • 在INTERNET的早期,主机名字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是保存在HOSTS文件中的。通过该文件,可以将一个主机名字解析到一个IP地址上。在WINDOWS2000中,HOSTS文件存放在\WINNT\SYSTEM32\DRIVERS\ETC文件夹中,打开此文件,就可以发现主机名字和IP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
8.4.3 DNS系统 • DNS的基础是HOSTS文件,但它使用的是有层次的名字空间,分布式的数据库系统,支持无限制的数据容量。这样,就可以允许用户使用层次化的,对用户友好的名字取代IP地址来进行通信。这个过程称为主机名称解析。
8.5 电子邮件 • 8.5.1 电子邮件概述 • 从Internet诞生到现在,最受欢迎的网络应用当属E-mail • 电子邮件是一种存储转发式服务。 • 同一邮件可以一次发给许多人。 • 电子邮件采用可靠的发送方式。
8.5.2 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 电子邮件服务器的工作过程 1)接收用户需要发出的电子邮件并通过SMTP协议发往目的地的Mail Server; 2)通过SMTP协议接收别人发给本机用户的电子邮件,并将电子邮件保存在用户的邮箱里; 3)将用户邮箱的内容通过POP3协议传至用户个人电脑中,这就用户收取电子邮件的过程。
8.5.3 电子邮件地址 • —个完整的Internet邮件地址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 格式如下: 1oginname@full host name .domain name 即:登录名@主机名.域名 中间用—个表示“在”(at)的符号“@”分开,符号的左边是对方的登录名,右边是完整的主机名,它由主机名与域名组成。
例如: 某E-mail地址为: gblv@dns.cug.edu.cn 它告诉我们:这台计算机在中国(cn),隶属于教育机构(edu)下的中国地质大学(cug),机器名是dns。在@符号的左边是用户的登录名,即用户的邮箱名:gbl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