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白 杨. 第十九章.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 第三节.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 一、“题材”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1 、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 2 、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 二、革命历史小说 (一)概念的内涵. 从 50 年代开始,已经有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提法,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所谓“历史”,主要是指“革命历史”;而“革命”,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黄子平在 《 革命 历史 小说 》 中的看法: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白 杨

  2. 第十九章 十七年时期的文学

  3. 第三节 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

  4. 一、“题材”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 1、题材是被严格分类的。 2、不同的题材类别,被赋予不同的价值等级。

  5. 二、革命历史小说 (一)概念的内涵 从50年代开始,已经有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提法,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所谓“历史”,主要是指“革命历史”;而“革命”,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

  6. 黄子平在《革命 历史 小说》中的看法: 所谓“革命历史小说”,是对我国大陆50到70年代生产的一大批作品的“文学史”命名,特指以1921年中共建党至1949年前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为题材的小说作品。这些作品在既定意识形态的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它们承担了将刚刚过去的“革命历史”经典化的功能。

  7. (二)“怎么写?”:“革命历史小说”的讲述方式(二)“怎么写?”:“革命历史小说”的讲述方式 1、规模上,追求“史诗”式的艺术建构。 2、叙事逻辑与革命规律性的阐释。 3、人物塑造上,力求谱写“英雄传奇”。 4、艺术风格上的民族化与大众化特色。

  8. 分析(1):史诗类作品的艺术模式 《子夜》模式,是一种以阶级性和典型性相结合,通过人物的阶级关系来展示社会面貌,带有鲜明的中共党史的叙事立场的叙事模式。 《死水微澜》模式,是一种以多元视角鸟瞰社会变迁为特征的叙事模式,突出了民间社会的生活场景与历史意识。

  9. 《财主的儿女们》模式,是一种以个人心理历程反映时代发展为特征的叙事模式。这是一种带有强烈的知识分子精神自传色彩的叙事模式,是西方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的精神传统在中国的回响。

  10. 借家族兴衰演绎历史变迁的叙事模式 《三家巷》、《红旗谱》,八十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思潮中的刘震云《故乡天下黄花》、李锐《旧址》、苏童《罂粟之家》、《米》,张炜《家族》、莫言《丰乳肥臀》、阿来《尘埃落定》、陈忠实《白鹿原》等为代表。

  11. 分析(2): 《红旗谱》人物关系图 朱、严两家 阶级对抗 冯家 朱老巩、严老祥 冯兰池 朱老忠、严志和 冯兰池、冯贵堂 大贵、二贵、运涛、江涛 冯兰池、冯贵堂

  12. 分析(3): “英雄传奇”的塑造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影响 (1)在规范许可的范围内拓展了阅读与写作的空间。 (2)对“英雄典型” 的思想性、阶级性的极端追求,造成了创作的模式化、类型化的弊病。

  13. 分析(4):《红旗谱》民族风格的艺术探索 (1)在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气质上,继承并发展了水浒英雄的传统精神。 (2)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把通过人物行动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与适当的心理描写相结合,人物形象富于立体感。

  14. (3)结构布局上继承古典小说传统,采用相对集中的短章节,通过主线贯穿情节、安排人物,使全书既有情节的故事性,又有故事整体的连贯性。情节的层层推进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3)结构布局上继承古典小说传统,采用相对集中的短章节,通过主线贯穿情节、安排人物,使全书既有情节的故事性,又有故事整体的连贯性。情节的层层推进突出了人物性格的发展。 (4)语言上,将古典文学语言艺术的民族特色与强烈的时代色彩、地方特点统一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15. (三)另一种“革命记忆”的书写 比较而言,孙犁、茹志鹃、刘真等人对革命历史的讲述,体现出另一种艺术形态。他们的作品,表现了一种个人的抒情性的特征。

  16. 1、孙犁的创作 孙犁(1913.4-2002.7),抗日战争和4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在晋察冀地区的报社任编辑和学校教员。作品有《荷花淀》、《芦花荡》等,被誉为“诗体小说”。 50年代后—直生活在天津,小说主要有短篇《吴召儿》、《山地回忆》、《小胜儿》、《正月》,中篇《村歌》、《铁木前传》和长篇《风云初记》。50年代中期以后,除了散文随笔,小说创作渐少。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

  17. 孙犁的小说承续了废名、沈从文等人田园小说的风格路向,也是典型的抒情小说,但他的特点是善于在乡土生活中体现政治主题,以革命立场把乡村生活诗意化。

  18. 《山地回忆》片段 孙犁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19. 茹志鹃(1925— )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1943年参加新四军,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因发表短篇小说《百合花》而受到广泛的注意。 她五六十年代的短篇,收在《高高的白杨树》和《静静的产院》两个文集中。作品的取材大体有两个方面:一是40年代的战争生活,比如《百合花》;另一个是50年代上海里弄及近郊农村的题材。其中,《如愿》、《静静的产院》等。 “文革”结束后,她又发表了《剪辑错了的故事》、《草原上的小路》等作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