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从 “ 大学科普 ” 走进 “虚拟天文台”

从 “ 大学科普 ” 走进 “虚拟天文台”. 李轻舟 重庆大学应用物理系 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2009.11.27 CQU. 提 纲. 一、“大学科普”理念 二、重庆大学的“大学科普”教育实践 三、“虚拟天文台”在“大学科普”层面的意义. 一、“大学科普”理念. 大学科普( 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University )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专业教育;二是普及教育。

spik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从 “ 大学科普 ” 走进 “虚拟天文台”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从“大学科普”走进 “虚拟天文台” 李轻舟 重庆大学应用物理系 重庆大学科学技术协会 2009.11.27 CQU

  2. 提 纲 一、“大学科普”理念 二、重庆大学的“大学科普”教育实践 三、“虚拟天文台”在“大学科普”层面的意义 |

  3. 一、“大学科普”理念 • 大学科普(Science Popularization in University)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应该分为两部分:一是专业教育;二是普及教育。 • 严格地说,大学科普就是在大学里开展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肩负起大学对社会的科学责任感为宗旨的教育。 |

  4. 1.突破传统科普的“扫盲”模式局限; 2.倡导“科学必然要科普,科普必然应科学”的科学通俗化阐释与普及传播的新理念; 3.面向受众,各取所需,促进“公众理解科学”; …… 核心理念:寻找第二个爱因斯坦 |

  5. “广义科普”——学科交叉 科普对象的泛化—— 面向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公民·全民科普 应急科普——汶川地震(日本的经验)、日全食、高致病性流感等 |

  6. 二、重庆大学的“大学科普”教育实践 1.开设《大学科普》课程 • 学校人文素质选修课 • 不同学科背景的同学 • 传播“大学科普”理念 • 发掘大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提供发展平台 |

  7. 2.鼓励支持大学生科技社团 “钱学森之问”—— 占领世界科学前沿的领军人才? • “Olympia Academy”模式—— • Science is rooted in Conversation • 科学扎根于讨论 重庆大学天文学社、宇航学会、科幻协会等 |

  8. Olympia Academy(1902~1905) |

  9. 3.创办《大学科普》杂志; Academy Starting Line 鼓励大学生非功利化的创新 搭建学科交叉的交流平台 |

  10. 4.面向社区与大中小学的“科普秀”(SPS) 理念:用一句简单的话阐明一个深奥的科学道理。 让科学从学术“象牙塔”辐射向更广阔的社会公众。在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中普及科学。 SPS走进重庆市29中、西南师范大学附中 |

  11. 5.举办大型科普活动 2005年世界物理年活动 “航天探梦-听美国航天员讲述太空故事” 2009国际天文年·长江大日食多路联合直播活动 …… |

  12. 三、“虚拟天文台”在“大学科普”教育层面的意义三、“虚拟天文台”在“大学科普”教育层面的意义 • 信息技术与天文学观测研究相结合——促进跨学科交叉 • 研究资源全球范围共享——突破天文学研究的地理条件限制 • 透明的网络化模式——科学走出传统的实验室模式,贴近公众 • …… |

  13. Thanks for your time |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