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NHL 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 石远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NHL 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 石远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NHL 的 Rappaport 分类 结节性 淋巴细胞型,高分化 淋巴细胞型,低分化 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型 弥漫性 淋巴细胞型,高分化(伴随或不伴随浆样现象)

spenc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NHL 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 石远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NHL病理分类与临床治疗的新观点 石远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2. NHL 的Rappaport分类 结节性 淋巴细胞型,高分化 淋巴细胞型,低分化 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型 弥漫性 淋巴细胞型,高分化(伴随或不伴随浆样现象) 淋巴母细胞型 曲核 非曲核 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 组织细胞型(伴随或不伴随硬化) 伯基特 未分化 不能分类 混合型

  3. Rappaport分类的特点 • 比较简明 • 容易掌握 • 重复性高 • 病理类型和预后之间反映了一定的关系

  4. 70年代后 随着基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出现了免疫学分类 典型代表:Lukes和Collins分类 按细胞来源,将NHL分为 T细胞 B细胞 组织细胞型 未定型细胞

  5. NHL的Lukes和Collins分类 B细胞 小淋巴细胞 滤泡中心细胞 小核裂 大核裂 小无裂 大无裂 免疫母细胞肉瘤 浆样淋巴细胞 T细胞 小淋巴细胞 曲核淋巴细胞 皮肤T细胞淋巴瘤(sezary综合征和覃样霉菌病) 组织细胞型 未定型 Lukes R & Collins R,Cancer 1976;34:1488

  6. Lukes和Collins分类的特点 • 过于简单 • 品种不全(特别是T细胞发生的NHL) • 很多病例不能纳入 • 为后来许多新种类的认识提供了雏形

  7. Kiel分类: 免疫分类,1975年提出,数次修订,1992年 发表最新分类 是Lukes和Collins分类的补充和完善 Kiel分类与Lukes和Collins分类: 最有代表性的淋巴瘤分类

  8. Kiel分类(1992) B细胞肿瘤 低度恶性 高度恶性 淋巴细胞性 中心母细胞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滤泡性 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弥漫性 毛细胞白血病 中心细胞样 淋巴浆细胞性/样(免疫细胞瘤)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浆细胞性淋巴瘤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Ki-1) 浆细胞样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 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滤泡性 弥漫性 中心细胞淋巴瘤(套细胞) 单核样,包括边缘区

  9. Kiel分类(1992) T细胞肿瘤 低度恶性 高度恶性 淋巴细胞性 多形性中大细胞性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Ki-l+) 小细胞性,脑回状核 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覃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 ) 上皮样淋巴瘤(Lennert‘s淋巴瘤)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AILD,LgX) T区淋巴瘤 多形性小细胞淋巴瘤(HTLV+/-)

  10. Kiel分类的特点 • 第一次将西方少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归入分类 • 并与B细胞形成对等分类 • 将淋巴瘤恶性程度分为高度恶性和低度恶性两级 • 第一次列入了新的亚型 • 如:套细胞淋巴瘤(MCL) • 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 • 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ALCL) • 上皮样淋巴瘤(Lennert) •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AILD)

  11. 工作分类(Working Formulation,WF) • 1982年提出 • 回顾分析了1175例NHL病例 • 基于临床指标和HE形态,按自然病程、对治疗 • 的反应和总体生存综合分类

  12. 非霍奇金淋巴瘤工作分型 低度恶性淋巴瘤 A 小细胞型淋巴瘤(SLL) B 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淋巴瘤(FSCL) C 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性淋巴瘤(FML) 中度恶性淋巴瘤 D 滤泡性大细胞型淋巴瘤(FLL) E 弥漫性小裂细胞为主型淋巴瘤(DSCL) F 弥漫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淋巴瘤(DML) G 弥漫性大细胞型淋巴瘤(DLL)

  13. 非霍奇金淋巴瘤工作分型 高度恶性淋巴瘤 H 免疫母细胞型淋巴瘤(IBL) I 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LBL) (曲折核或非曲折核) J 小无裂细胞型淋巴瘤(SNCL) (Burkitt或非Burkitt淋巴瘤) 其他 复合型淋巴瘤 覃样肉芽肿病 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髓外浆细胞瘤 未能分型及其他

  14. WF的特点 • 仍属于形态学分类,未能反映病变的免疫表型 • 未能包含所有NHL病例 • 将各型归纳为低度、中度、高度恶性, • 但与各型的自然发展规律并不完全符合

  15. REAL分类(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 • 1994年在Kiel分类基础上提出 • 强调每一类型都有形态学、免疫学表型、遗传学特征、 • 临床表现和经过,是独立性疾病 • 在不同类型中,上述特点的重要性不同 • 采用区别于WF和Kiel的按肿瘤细胞与淋巴样细胞分化 • 的正常阶段的关系来划分亚型 • 补充了新的临床病例亚型 • 将组织上不同,临床过程和预后相似的类型合并

  16. 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 • B细胞肿瘤 • Ⅰ 前B细胞肿瘤 • 前B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 Ⅱ 外周B细胞肿瘤 • 1、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 2、淋巴浆样细胞淋巴瘤(免疫母细胞瘤) • 3、外套细胞淋巴瘤 • 4、滤泡中心淋巴瘤 • 滤泡性(暂定细胞学分级:Ⅰ、Ⅱ、Ⅲ级; • 暂定亚型:滤泡中心细胞淋巴瘤) • Ⅰ级:小细胞 • Ⅱ级:小、大细胞混合 • Ⅲ级:大细胞 • 暂定亚型:弥漫性,小细胞为主型 • 5、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 a.结外(粘膜淋巴瘤型+/-单核样B细胞) • b.结内(+/-单核样B细胞) • 6、暂定类型: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绒毛状淋巴细胞) • 7、毛细胞白血病 • 8、浆细胞瘤/浆细胞骨髓瘤 • 9、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 亚型:原发性纵隔(胸腺)B细胞淋巴瘤 • 10、伯基特淋巴瘤 • 11、暂定类型:高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伯基特样

  17. 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 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Ⅰ 前T细胞肿瘤 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Ⅱ 外周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1.T细胞慢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前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2.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T细胞型 NK细胞型 3.覃样霉菌病/Sezary综合征 4.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 暂定细胞学类型:中细胞,中大细胞混合,大细胞,淋巴上皮细胞 暂定亚型: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5.血管免疫母细胞型T细胞淋巴瘤 6. 血管中心性淋巴瘤 7.肠T细胞淋巴瘤(+/-伴随肠病) 8.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 9.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T细胞/裸(null)细胞型 10.暂定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样

  18. 修订的欧美淋巴瘤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 Ⅰ 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型+/-弥漫型) Ⅱ 结节硬化型 Ⅲ 混合细胞型 Ⅳ 淋巴细胞衰减型 Ⅴ 暂定型: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

  19. REAL分类的特点 • 将滤泡中心性淋巴瘤单独列出,分为三级, • 强调了独特的临床、病理和遗传学特点 • 引入了边缘区淋巴瘤的概念, • 明确了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地位 • 将生发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和B细胞的 • 间变性大细胞合并为弥漫性B细胞型淋巴瘤 • 将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列为前淋巴细胞性肿瘤,其它 • 淋巴瘤列为外周淋巴细胞性肿瘤(分为T和B细胞系) • 肝脾的γδ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 • 纵隔B 细胞淋巴瘤等列入暂定亚型 • REAL分类具有可行性,重复率达85%,与预后相关

  20.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000年新分类 • 特点 : • 包括所有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 • 继承了REAL分类的原则,只界定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 • 病理形态、免疫标记和分子遗传学特点的疾病单位 • 使淋巴瘤的分类和诊断趋于一致

  21. WHO的2000年新分类 B细胞淋巴瘤 前B细胞肿瘤 前B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B-ALL) 成熟(外周)B细胞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B-CLL/SLL) 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PLL)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LPL) 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绒毛状淋巴细胞(SMZL) 毛细胞白血病(HCL) 浆细胞骨髓瘤/浆细胞瘤(PCM/PCL) MALT型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MZL) 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单核样B细胞淋巴瘤(MZL) 滤泡性淋巴瘤(FL)(分级I、II、III) 套细胞淋巴瘤 (MCL)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LC) 变型:中心母细胞性、免疫母细胞、富于T细胞和组织型、 淋巴瘤样肉芽肿型、间变性大B细胞型、浆母细胞型 亚型:纵隔(胸腺)、血管内、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 伯基特淋巴瘤(BL)

  22. WHO的2000年新分类 T细胞淋巴瘤 前T细胞肿瘤 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肿瘤 慢性前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PLL) 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T-LGL) 侵袭性NK细胞白血病(ANKCL)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ATCL/L) (SMZL)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NK/TCL)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ITCL) 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覃样肉芽肿/Sezary综合征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T和裸细胞,原发性皮肤型 外周T细胞淋巴瘤,无其他特征(PTCL)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CL)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ALCL),T和裸细胞,原发性全身型

  23. WHO的2000年新分类 霍奇金淋巴瘤(HL) A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NLPHL) B 典型霍奇金淋巴瘤 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1级和2级(NSHL) 富于淋巴细胞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HL) 混合细胞型霍奇淋巴瘤(MCHL) 淋巴细胞消减型霍奇金淋巴瘤 (LDHL)

  24. WHO分类的优点 引入亚型和变型的概念 亚型(subtypes): 是独立疾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改变,治疗上采取不同策略 变型(variants): 形态学上有可识别的特点,在临床、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上无独特之处的类型,治疗上与归属的亚型相同

  25. WHO的2000年分类 ——结合侵袭程度,能更好地理解分类 B细胞肿瘤 T和NK细胞肿瘤 惰性淋巴瘤 B-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 覃样霉菌病/SS 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慢性) 滤泡性淋巴瘤(I,II级) T细胞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 MALT型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 毛细胞白血病 侵袭性淋巴瘤 B细胞前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 滤泡性淋巴瘤(III级)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套细胞淋巴瘤 肠道T细胞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型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浆细胞瘤/骨髓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T,裸细胞) 肠病型T细胞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成人T细胞白血病(急性) 高度侵袭性淋巴瘤 前B淋巴母细胞性 前T淋巴母细胞性 伯基特淋巴瘤

  26. WHO的2000年分类 为淋巴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病理学依据

  27. NHL的国际预后指数(IPI) 危险程度 危险因素得分 低危 0或1 低中危 2 中高危 3 高危 4或5 危险因素* 所有患者: 年龄≥60岁 LDH>正常 一般状况(ECOG)≥2级 临床分期(Ann Arbor)Ⅲ或Ⅳ期 结外器官受侵数目>1个 ≤60岁的患者#: LDH>正常 一般状况(ECOG)≥2级 临床分期(Ann Arbor)Ⅲ或Ⅳ期 *每项危险因素为1分 # 危险因素得分:低危组为0,低中危组为1,中高危组危2,高危组为3

  28. IPI与生存率的关系 危险度 危险度 病例数 CR率 CR者的RFS(%) 生存率(%) 分组 得分 (%) (%) 2y 5y 2y 5y 低危组 0,1 35 87 79 70 84 73 低中危组 2 27 67 66 50 66 51 中高危组 3 22 55 59 49 54 43 高危组 4,5 16 44 58 40 34 26 n=2031,所有年龄组 Shipp M, N Engl J Med 1993;329:987

  29. IPI与生存率的关系 危险度 危险度 病例数 CR率 CR者的RFS(%) 生存率(%) 分组 得分 (%) (%) 2y 5y 2y 5y 低危组 0 22 92 88 86 90 83 低中危组 1 32 78 74 66 79 69 中高危组 2 32 57 62 53 59 46 高危组 3 14 46 61 58 37 32 n=1274,≤60岁组 Shipp M, N Engl J Med 1993;329:987

  30. 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 恶性淋巴瘤治疗的新概念: 按照组织学类型、免疫学表型、分子遗传学特点、临床分期、IPI指数及每位病人的具体情况,有机地、合理地利用化疗、放疗、手术等现有的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计划,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31. Ⅰ级滤泡性NHL(滤泡性小裂细胞 )的治疗 局限期(Ⅰ、Ⅱ期): 10年 OS 80% 较多采用单纯放疗, 5-10年的 DFS 基本相似

  32. Ⅰ级滤泡性NHL (局限期 )的治疗 • 单纯放疗 • Princess Margaret Hospital*: • 10年无复发(FFR)生存率 55%,6年后基本相似 • Stanford University** : • 受累处扩大野放疗/次全淋巴结/全淋巴结照射 • 中位随访7.7年,5年FFR 55%, • 10、15、20年 FFR 分别为 44%、40%、37% • 47例存活10年以上的病人中,只有5例复发 • *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1984;10:489 • ** J Clin Oncol. 1996;14:1282

  33. Ⅰ级滤泡性NHL(局限期 )的治疗 化疗没有增加放疗的疗效 化疗单独或与放疗联合,没有成为此类病人的标准治疗模式

  34. Ⅰ级滤泡性NHL(局限期 )的治疗 • 目前的标准治疗 • 建议行受侵区域及下一站的淋巴结区放疗 • 巨大肿块的患者需在局部缩野加量放疗 • 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Ⅱ期患者(多处受侵、 • 巨大肿块、或二者均有)在受侵区域放疗后 • 行化疗(CHOP)

  35. Ⅰ级滤泡性NHL(Ⅲ、Ⅳ期 )的治疗 • 中位生存期9年以上 • 合适的治疗方式仍在探索,有两种方式: • 保守的方式:先不治疗,所谓的“观察、等待”, • 必需时再行放化疗 • 积极的方式:足量的联合化疗或放疗,或二者联合 • 至今没有证明后者有更好的总生存率 • NCI的一项89例患者的随机分组研究表明, • 不治疗组与ProMACE / MOPP+24Gy TNI 放疗组 • 4年DFS分别是 5% 、 21%,但OS无差异

  36. Ⅱ级滤泡性NHL(滤泡性大细胞型)的治疗 • 特点: • 发病率较低(占滤泡性NHL的10%),无大样本的研究 • 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含蒽环类和CTX的联合化疗方案 • 可以取得比不含上述药物的方案更好的疗效 • 治疗: • 应按弥漫性大B细胞NHL的治疗原则处理, • 近年来Fludarabine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 最适治疗方案仍在探索

  37. 滤泡性NHL病理类型的改变 • 与特异性染色体异常有关: • 6q23-26 或17p、P53突变或二者共同存在,发生率25% • 发生时间: 初次诊断后的5-6年。 • 生 存 期: 病理类型改变后大部分死亡,中位生存期8-22月 • 治 疗:含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方案

  38. 化疗联合干扰素治疗惰性淋巴瘤 方案 例数 5年DFS(%) 5年OS(%) COPA 147 19 79 COPA+IFN 144 34 87 P值 0.0013 NS Anderson JW, N Engl J Med 1993;329:1821

  39. 化疗联合干扰素治疗滤泡性NHL 方案 例数 无进展生存(月) 总生存(月) CHVP 119 18.6 61.1 CHVP+IFN 123 34.1 83.1 P值 <0.001 0.009 Solal-Celigny P,N Engl J Med。1993;329:1608

  40. 美罗华治疗滤泡性NHL的效果 病例 CR PR CR+PR 缓解期* (%) (%) (%) (中位,月) 入 组 166例 10(6) 70(42) 80(48) 11.2 可评价151例 9(6) 67(44) 76(50) *中位随访36月,38例>1年,19例>2年,20/38仍持续缓解 Melaughlin P,Semin in Oncol 1999;26(5);Suppl14:79

  41. 美罗华治疗生存情况

  42.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滤泡性NHL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 可提高缓解率, • 骨髓受侵者净化后可提高无病生存率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 可降低移植后的复发率 • 骨髓非清除性移植: • 初步结果令人鼓舞,目前正在研究

  43. Ⅰ、Ⅱ期侵袭性NHL的治疗 • 化放疗的联合,比任何一种单一治疗都会取得更好的疗效 • 治疗原则:受侵部位<3处或无巨大肿块,可以接受短疗程 • 的CHOP方案化疗,后继受侵部位的放疗 • 伴巨大肿块(直径>10cm)或有其它不良预后 • 因素,则按Ⅲ、Ⅳ期对待 • 应注意的问题: • 合适的化疗周期,不能无休止的化疗 • 受累野放疗,而非扩大野 • 化疗达CR者应降低放疗剂量

  44. Ⅰ、Ⅱ期侵袭性NHL的治疗 观察 :5年DFS 45% 受侵区域放疗 随机分组 CVP方案×6:5年DFS 76% Monfardini S, Int J Rad Oncol Biol Phys 1980;6:125 达CR

  45. Ⅰ、Ⅱ期侵袭性NHL的治疗 治疗方案 5年DFS 单纯放疗 32 % 放疗+后继化疗 88 % Nissen N,Cancer 1982;52:1

  46. Ⅰ、Ⅱ期侵袭性NHL的治疗 治疗方案 5年生存率(%) DFS FFS OS A组 CHOP×8 58 58 70 CR或PR后观察 B组 CHOP ×8 73 73 84 CR 原发处30Gy PR 原发处40Gy P值 0.03 <0.04 0.06 n=345 ,ECOG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Glick J,Proc Am Soc Clin Oncol 1995;14:391

  47. Ⅰ、Ⅱ期侵袭性NHL的治疗 治疗方案 5年生存率 单纯放疗 33.6 % 放疗+CHOP×4-6 57.3 % 王奇璐等,中华肿瘤杂志 1999;21(2):155

  48. Ⅲ、Ⅳ期侵袭性NHL的治疗 治疗原则: 全身化疗为主,辅以局部放疗 化疗方案选择: 第一代方案(CHOP) 第二代方案(M-BACOP) 第三代方案(ProMACE/cytoBOM) 疗效相似,第一代方案的毒性最低 首选方案:CHOP方案

  49. 不同化疗方案对Ⅲ、Ⅳ期侵袭性NHL的疗效 化疗方案 例数 3年生存(%)6年OS 致死毒性 DFS OS (%) (%) CHOP 225 41 54 33 1 m-BACOP 223 46 52 36 5 ProMACE/CytoBOM 233 46 52 34 5 MACOP-B 218 41 50 32 6 n=899 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 Fisher RI,N Engl J Med 1993;328:1002

  50. 不同化疗方案对Ⅲ、Ⅳ期侵袭性NHL的疗效 DFS 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