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 likes | 371 Views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谢传兵 lygxie@163.com. 从传统教学走向现代教学 —— 兼述 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一、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 职业教育质量到底怎么样?. 理想中的高质量是什么样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 技术与职业教育还进一步理解为: a. 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b. 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 c. 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 d. 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 e. 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 背景一: 终身学习思潮
E N D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谢传兵 lygxie@163.com 从传统教学走向现代教学——兼述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与实施
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职业教育质量到底怎么样? 理想中的高质量是什么样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指出,技术与职业教育还进一步理解为: • a.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 b.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 • c.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公民的一种准备; • d.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 • e.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
背景一:终身学习思潮 • 一次学习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学习型社会建设 • 提供就业能力、学习能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质量体系: 适应与超越 课程体系 资源环境 师资队伍
课程改革:在不同层次上认识课程概念 理想的课程 正式的课程 领悟的课程 经验的课程 运作的课程 A B C D
背景二:教育发展过程中本质发生变化 • 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精英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关注少数精英的培养,以单一的学术标准评价所有的学习者,选拔出少数,淘汰掉多数。而职业教育思想则要实现“学校无不用之成材,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 • 面向大众的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也会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决不限制任何人的个性发展而必有益于个性发展,因此不排斥精英的培养,但不强调选拔和淘汰,而致力于人人“学会”,人人成功。(黄炎培)
背景三:国际趋势 • 以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取代学科知识传授 • 重视课程结构与内容的统整 • 发展学校本位课程 • 增加课程的弹性与选择性
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设计 三以一化的专业课程体系(行动计划) • 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取向适应 •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课程结构逻辑适应 • 以项目课程为主体:课程形态适应 • 模块化:课程与教学方式的适应 • 各类课程相互渗透 • 理论与实践整合 •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 • 中高职课程衔接
理念先行 校长:若无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便没有灵魂,学校就会毫无生机,所谓的改革多半会陷于“东施效颦”。 教师:有无教育理念、教育主张、教育理想是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根本差别。
基本理念 • 育人为本 • 就业导向 • 终身教育 • 适应两个需求 • 基本理念需要个性化、多向度,需要兼顾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一是推进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实验点、实验学校 目标关键词:提升课程与教学质量 实验的五大任务: • 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 •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 完善促进学习者智能发展的评价方式。 • 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 • 形成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机制
Ⅰ开发实施性教学计划 • 根据国家和省对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文化课程改革的精神和关于“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研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重点对专业主干课程中的项目课程标准进行研发
Ⅱ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 改变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和研究性学习,建立符合课程改革理念的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 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培养孩子们求知,而且要培养思想道德,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 重视实用、注重能力的教学原则常常被批评为违背全面素质教育的狭隘的功利主义。殊不知强调实用与能力,与全面素质教育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它无非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强调了某个侧面。 • 不讲实用的职业教育将不仅导致职业教育的衰败,而且将使整个教育脱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Ⅲ完善促进学习者智能发展的评价体系 • 拓展评价的功能 •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评价观,改进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建立和完善定期评价检查制度。要把教学质量、教学改革成效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评价检查的重要内容,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Ⅳ建立新的课程管理制度 • 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深化教学管理、教学组织和学籍管理等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继续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提供制度保障。 • 要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注册、学籍管理、考试考核、转专业、转校、毕业和培训证书发放等方面的自主权,建立更加灵活的学籍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
Ⅴ形成课程实施能力的发展机制 • 组织开展以课程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应用研究和专题培训; • 提高教师的课程素养以及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 以新课程理念为引领,整合各类资源,提高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创设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学习环境。
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 二是开展“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活动 宗旨: 1 促进国家和省有关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在实践层面的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 2 构建衔接互动的省、市、校三级教研网络和工作机制,开展立足课堂、面向现场的教学研究、专业实践,促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果在教学领域的有效转化。 3 引导职业学校教师坚持在岗学习和校本研究,跟踪行业企业用人标准,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化水平。
“五课”教研活动的要求 备课:重点强调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和教学设计;专业技能课程重在教学内容和职业标准对待、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对接的研究。 上课: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用好资源和信息技术,实现充分互动,激发兴趣,追求教学特色与风格;专业技能课程重在做中教、做中学。 说课:重在寻求教学实践的创新、教学理论的实际应用和课堂教学的反思。 听课:引导教师在别人的课堂教学中,判断并学习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安排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开发和利用数字化资源。 评课:进行全方面的的发展性评价。
“两课”评比活动的要求 以“五课”教研活动为基础 校-市-省 三级活动 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