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中國古代寓言史

中國古代寓言史. 第十三章  《 淮南子 》 中的寓言 報告者 : 王文岑. 《 淮南子 》. 編者劉安( B.C179-B.C122 ),淮南厲王長子,襲父蔭封為淮南王。 招賓客方士數千人,編著 《 淮南鴻烈 》 (鴻,大也;烈,明也,大明道之言),即今 《 淮南子 》 。今本二十一篇(訓)。 「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道虛守靜,出入經道。」(漢.高誘 《 淮南子注 》 )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揉合儒、法、陰陽等家觀點,是部雜家著作。. 《 淮南子 》 中的寓言. 「會粹諸子,旁搜異聞」保留了許多先秦神話與寓言。書中善以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來說理。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國古代寓言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國古代寓言史 第十三章 《淮南子》中的寓言 報告者:王文岑

  2. 《淮南子》 • 編者劉安(B.C179-B.C122),淮南厲王長子,襲父蔭封為淮南王。 • 招賓客方士數千人,編著《淮南鴻烈》(鴻,大也;烈,明也,大明道之言),即今《淮南子》。今本二十一篇(訓)。 • 「其旨近老子,淡泊無為,道虛守靜,出入經道。」(漢.高誘《淮南子注》)全書以道家思想為主,揉合儒、法、陰陽等家觀點,是部雜家著作。

  3. 《淮南子》中的寓言

  4. 「會粹諸子,旁搜異聞」保留了許多先秦神話與寓言。書中善以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來說理。「會粹諸子,旁搜異聞」保留了許多先秦神話與寓言。書中善以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來說理。 • 有的寓意假托孔子之口說出,更多直接引用《老子》中的話點明寓意。 • 〈道應訓〉、〈人間訓〉中寓言故事最多。

  5. 〈道應訓〉核心論點 • 〈要略〉:「〈道應〉者,攬掇逐事之蹤,追觀往古之跡,察禍福利害之反,考驗乎老莊之術,而以合得失之勢也。」

  6. 「治國不在文辯」 惠子為惠王為國法,已成而示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惠王甚說之。以示翟煎,曰:「善。」惠王曰:「善,可行乎?」翟煎曰:「不可。」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翟煎對曰:「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豈無鄭、衛激楚之音哉?然而不用者,不若此其宜也。治國有禮,不在文辯。」故《老子》曰:「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此之謂也。 • 治理國家不在文飾巧辯,而是要有一定節度。

  7. 「知雄守雌」 趙簡子以襄子為後,董閼于曰:「無卹賤,今以為後,何也?」簡子曰:「是為人也,能為社稷忍羞。」異日,知伯與襄子飲,而批襄子之首,大夫請殺之。襄子曰:「先君之立我也,曰:『能為社稷忍羞。』豈曰:『能刺人』哉!」處十月,知伯圍襄子於晉陽,襄子疏隊而擊之,大敗知伯,破其首以為飲器。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其為天下谿。」 • 為人既要有胸懷大志,又要善於採柔弱退守的策略,才能反守為攻。

  8. 「子罕專政」 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謂宋君曰:「夫國家之安危,百姓之治亂,在君行賞罰。夫爵賞賜予,民之所好也,君自行之;殺戮刑罰,民之所怨也,臣請當之。」宋君曰:「善。寡人當其美,子受其怨。寡人自知不為諸侯笑矣。」國人皆知殺戮之專,制在子罕也,大臣親之,百姓畏之。居不至期年,子罕遂卻宋君而專其政。故《老子》曰:「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為政者應牢牢把握生殺大權。

  9. 「善乎之客」 昔者,公孫龍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游。」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之籍。」後數日,往說燕王。至於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來。故曰:聖人之處世,不逆有伎能之士。故《老子》曰:「人無棄人,物無棄物,是謂襲明。」 • 天下無絕對無用之人,也無絕對無用之物。

  10. 「善偷退兵」  楚將子發好求技道之士。楚有善為偷者,往見曰:「聞君求技道之士。臣,偷也,願以技齎一卒。」子發聞之,衣不給帶,冠不暇正,出見而禮之。左右諫曰:「偷者,天下之盜也。何為之禮?」君曰:「此非左右之所得與。」

  11. 後無幾何,齊興兵伐楚,子發將師以當之。兵三卻。楚賢良大夫皆盡其計而悉其誠,齊師愈強。於是市偷進請曰:「臣有薄技,願為君行之。」子發曰:「諾。」不問其辭而遣之。偷則夜解齊將軍之幬帳而獻之。子發因使人歸之。曰:「卒有出薪者,得將軍之帷,使歸之於執事。」明又複往取其枕。子發又使人歸之。明日又複往,取其簪,子發又使歸之。齊師聞之,大駭。將軍與軍吏謀曰:「今日不去,楚君恐取吾頭。」 乃還師而去。故曰:無細而能薄,在人君用之也。故老子曰:「不善人,善人之資也。」 • 天下沒有任何一種技能是不管用的,端看人君如何運用。

  12. 「獻珥窺意」 齊王后死,王欲置后而未定,使群臣議。薛公欲中王之意,因獻十珥而美其一。旦日,因問美珥之所在,因勸立以為王后。齊王大說,遂尊重薛公。故人主之意欲見於外,則為人臣之所制。故《老子》曰:「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 • 人主之意一旦表露於外,即會被臣下所牽制,因此人君要有心計於權謀。

  13. 「盧敖遊北海」  盧敖遊乎北海,經乎太陰,入乎玄闕,至於蒙穀之上。見一士焉,深目而玄鬢,淚注而鳶肩,豐上而殺下,軒軒然方迎風而舞。顧見盧敖,慢然下其臂,遯逃乎碑。盧敖就而視之,方倦龜殼而食蛤梨。  盧敖與之語曰:「唯敖為背群離黨,窮觀於六合之外者,非敖而已乎?敖幼而好遊,至長不渝。周行四極,唯北陰之未窺。今卒睹夫子於是,子殆可與敖為友乎?」

  14. 若士者,齤然而笑曰:「嘻!子中州之民,寧肯而遠至此,此猶光乎日月而載列星,陰陽之所行,四時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猶窔奧也。若我南遊乎岡 之野,北息乎沉墨之鄉,西窮窅冥之黨,東開鴻蒙之光,此其下無地而上無天,聽焉無聞,視焉無眴。此其外猶有汰沃之汜。其餘一舉而千萬里,吾猶未能之在。今子游始於此,乃語窮觀,豈不亦遠哉!然子處矣。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駐。」若士舉臂而竦身,遂入雲中。

  15. 盧敖仰而視之,弗見,乃止駕,柸治,悖若有喪也。曰:「吾比夫子,猶黃鵠與壤蟲也。終日行不離咫尺,而自以為,豈不悲哉!」故莊子曰:「小年不及大年,小知不及大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言明之有所不見也。 • 即便再明察之人,也終有看不到之處。

  16. 〈人間訓〉核心論點 • 〈要略〉:「〈人間〉者,所以觀禍福之變,察利害之反,鑽脈得失之跡,標舉終始之壇也;分別百世之微,敷陳存亡之機,使人知禍之為福,亡之為得,成之為敗,利之為害也。誠喻至意,則有以傾側偃仰世俗之間,而無傷乎讒賊螫毒者也。」

  17. 「牛生白犢」 昔者,宋人好善者,三世不解。家無故而黑牛生白犢,以問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以饗鬼神。」居一年,其父無故而盲,牛又復生白犢,其父又復使其子以問先生。其子曰:「前聽先生言而失明,今又復問之,奈何?」。其父曰:「聖人之言,先忤而後合。其事未究,固試往復問之。」其子又復問先生,先生曰:「此吉祥也,復以饗鬼神。」歸致命其父,其父曰:「行先生之言也。」居一年,其子又無故而盲。其後楚攻宋,圍其城。當此之時,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丁壯者死,老病童兒皆上城,牢守而不下。楚王大怒,城已破,諸城守者皆屠之。此獨以父子盲之故,得無乘城。軍罷圍解,則父子俱視。夫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

  18.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弔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 福與禍之間的關係非絕對性,因此無須為一時的得失得意或喪志。

  19. 「田子方見老馬」 田子方見老馬於通,喟然有志焉,以問其御曰:「此何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罷而不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貪其力,老而棄其身,仁者弗為也。」束帛以贖之。罷武聞之,知所以歸心矣。 • 儘管只是在小處有所表現,卻可以影響極大。

  20. 「上計三倍」 解扁為東封,上計而入三倍,有司請賞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廣也,人民非益眾也,入何以三倍?」對曰:「以冬伐木而積之,於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強耘,秋以收斂,冬間無事,以伐林而積之,負軛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雖有三倍之入,將焉用之?」此有功而可罪者也。 • 功與過之間非絕對性,因此應審慎審查,才能瞭解其間的脈絡。 • 賢君皆知藏富於民的道理,因此須瞭解與民休息的重要。

  21. 「秦西巴釋麑」 孟孫獵而得麑,使秦西巴持歸烹之,麑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縱而予之。孟孫歸,求麑安在?秦西巴對曰:「其母隨而啼,臣誠弗忍,竊縱而予之。」孟孫怒,逐秦西巴。居一年,取以為子傅。左右曰:「秦西巴有罪於君,今以為子傅,何也?」孟孫曰:「夫一麑而不忍,又何況於人乎!」此謂有罪而益信者也。故趨捨不可不審也。 • 行為止舉應謹慎。 • 功與過之間非絕對性。

  22. 《淮南子》寓言的藝術成就

  23. 用三兩個特殊細節,造成一種特殊的戲劇效果,使人印象深刻。如:用三兩個特殊細節,造成一種特殊的戲劇效果,使人印象深刻。如: • 《人間訓. 靖郭君將城薛》(p.193) • 《道應訓.善偷退兵》(p.188) • 《人間訓.陽虎亂魯》(p.193) • Q:陽虎為什麼要傷了放走他的人?

  24. 對某一點採取漫畫化的手法,將其一局部加以誇張,使其寓言特別突出。如:對某一點採取漫畫化的手法,將其一局部加以誇張,使其寓言特別突出。如: • 《說山訓.郢人鬻母》(p.194)

  25. 善於從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發掘出深刻的寓意,閃現出辯證思想的光輝。如:善於從一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發掘出深刻的寓意,閃現出辯證思想的光輝。如: • 《齊俗訓.宓子認過》(p.194) • 人各由自己的角度出發,因此對相同事會有不同看法。 • 《道應訓.公儀休嗜魚》(p.194) • 將自身置諸人後,其身反能居先;常將已身置之度外,其身反能常存。

  26. 某些寓言十分短小,說不上完整的故事,卻亦能使寓意暢達地表達。如:某些寓言十分短小,說不上完整的故事,卻亦能使寓意暢達地表達。如: • 《人間訓.螳螂搏輪》(p.195) • 故事完整,前因後果起伏照應,看完之後深受啟發,撫卷反思。如: • 《氾論訓.穆公失馬》(p.195) • 《氾論訓.任俠免難》(p.195)

  27. THE END謝謝大家,請多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