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52 Views
糖尿病教育 11 月篇 糖尿病自我管理面面观. 内分泌科.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1. 糖尿病自我管理不可少. 2. 饮食自我管理有诀窍. 运动自我管理支几招. 3. 监测自我管理很必要. 4. 用药自我管理讲几条. 5. 糖尿病健康教育莫忘掉. 6. 秋季生活管理常识. 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老王, 58 岁, 2 型糖尿病 为什么在医院和在家的血糖控制情况有这么大差异?. 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 自我管理 会帮助您: 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 提高 治疗效果 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身体损害
E N D
糖尿病教育11月篇 糖尿病自我管理面面观 内分泌科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1 糖尿病自我管理不可少 2 饮食自我管理有诀窍 运动自我管理支几招 3 监测自我管理很必要 4 用药自我管理讲几条 5 糖尿病健康教育莫忘掉 6 秋季生活管理常识
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老王,58岁,2型糖尿病 为什么在医院和在家的血糖控制情况有这么大差异? 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糖尿病自我管理会帮助您: 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 提高治疗效果 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身体损害 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是终身进展性疾病, 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护理,不能实现血糖长期达标。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治疗篇 饮食 监测 运动 药物
糖尿病日常饮食自我管理原则 摄入适当热量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 坚持少量多餐 配合用药时间定时定量进餐 多饮水,限饮酒 平衡饮食量与劳动强度 家人督促,效果更佳
饮食管理窍门:控制食物份量 使用标准量具控制食物份量,避免过量 增加饱腹感的小窍门 放慢进食速度 多吃绿叶蔬菜 增加饮水量 餐后坚持短暂散步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饮食管理窍门:平衡膳食 碳水化合物类份量勿过多 保证蛋白质正确摄入量 多吃蔬菜 限制用油量 过多量 正确摄入量 饺子 饺子 豆腐 鸡肉 牛肉 虾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饮食管理窍门:烹饪方法要科学 • 建议: 蒸 煮 炖 汆 拌 • 少用: 炸 煎 红烧
饮食管理窍门:一日健康饮食搭配 营养早餐 丰富午餐 清淡晚餐 与家人一同进餐的小贴示: • 用标准碗盛米饭(可装2两熟米饭)确保正确的主食摄入量 • 肉类食物一天的摄入量相当于一副扑克牌大小 • 可少量吃零食,并从主食中减少相应的量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治疗篇 饮食 监测 运动 药物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好处多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多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加体力,并感觉朝气蓬勃 坚持运动就会有所收获 选择易于接受的运动方式
逐步增加运动量的步骤 刚开始运动时,坚持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 以后每次运动逐渐增加2~5分钟 当感觉身体可以适应更多运动时,每周再增加1天运动 最终目标:每次坚持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运动前后注意事项 运动前全面检查身体状况 选择舒适的衣物 选择合适的场所 穿舒适的鞋,并在运动后检查足部 运动前做5~10分钟热身运动 运动后做5~10分钟整理运动 结束后半小时及时补充水分 关于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需征求医生的建议
运动中的安全防控 结伴去运动 一旦感觉疼痛或呼吸费力,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时喝些水 随身携带应急糖果以备低血糖时服用 随身携带一张注明糖尿病病情的卡片-急救卡
运动时如何预防低血糖? 避免单独进行运动 推荐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 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运动前及运动中适当加餐 随时监测血糖 运动前后最好监测血糖 较大运动量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治疗篇 饮食 监测 运动 药物
糖尿病监测及自我管理 其他监测指标 • 血压 • 体重及腰围 • 血脂 • 足 • 肾脏 • 眼底 • 心血管病 血 糖 血 糖 • 各点血糖谱 • 糖化血红蛋白 • 尿糖 以血糖自我监测为基础
自我血糖监测的好处 利于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 及时发现低血糖 可指导患者更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国际、国内指南中均建议积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何时需增加监测频率?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是否增加监测频率
如何记录血糖监测结果 记录进餐和就寝时间,以及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记录胰岛素或口服药用药剂量及时间 对特殊情况给予备注说明 家人协助监测,更易坚持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治疗篇 饮食 监测 运动 药物
用药原则 在一般用药原则基础上,还需注意: 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需要不断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中注意平衡收益和风险 遵医嘱,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 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您需要咨询医生,选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用药原则:随β细胞功能减退需调整治疗方案 β细胞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 口服降糖药物 (单用或联合应用) 诊断 启动胰岛素治疗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多种胰岛素强化治疗 基础+餐时胰岛素等 时间 (年)
原则:平衡收益和风险 体重增加、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7% 风险 获益 • 原则:选用获益超出风险更多的药物,复合终点为: • 糖化血红蛋白<7% • 无体重增加 • 无低血糖风险(轻度和重度) • 推荐您使用: • 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 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
胰岛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2~8°C保存,切勿冷冻 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 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按时进餐 注意注射部位轮转 针头不能重复使用 需加强血糖监测 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 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更有效、方便、安全
定期复诊也是自我管理中的重要一项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糖友应定期复诊 定期复诊能帮助您: 更好地调整用药剂量以便血糖达标 预防和及时发现并发症
接受健康教育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前提 药物是武器 教育是核心 饮食是基础 达标是关键 心理健康 及时预防 并发症 运动是手段 监测是保障
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 获得健康知识,正确认识疾病与治疗,转变不良生活方式 提高自我管理糖尿病的能力,包括学会科学的饮食与运动、正确地监测血糖、规范地注射胰岛素等 有利于科学认识并治疗糖尿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是糖尿病治疗和并发症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糖尿病教育的途径 • 正规的糖尿病教育课堂 • 社区医生和糖尿病专科护士提供的饮食、运动、用药、 胰岛素注射及自我监测指导 • 订阅正规糖尿病书籍、报纸、杂志 • 浏览专业的糖尿病关怀网 www.diabetes.com.cn • 家人共同参与,能帮助您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
知识点总结 • 自我管理莫推脱 • 饮食管理需科学 • 运动管理莫松懈 • 血糖监测不可少 • 药物治疗多注意 • 健康教育重视好